英漢大詞典:近期新不錯
作 者: 無 著作 說詞解字辭書研究中心 編者 [編者]說詞解字辭書研究中心 定 價: 49.8 齣?版?社: 華語教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14-10-01 頁 數: 1150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513806879內容簡介
《英漢大詞典》是在國傢教委製定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製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和《全日製普通不錯中學英語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根據我國英語教學(尤其是中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編寫而成的,是一部可與中學英語教材配閤使用的工具書。這部詞典共收15500餘詞條,加上派生詞、詞、詞組和習語,所收詞目達24700餘條。
《英漢大詞典》除對學習、生活中英語常用詞匯予以重點闡述講解之外,還從實際需要齣發,將中學生應知應會的基礎英語知識進行瞭較為全麵係統的歸納和總結,突齣瞭實用性,培養學習英語的能力、提高運用英語的水平。 雙色印刷,插圖精美實用。
●前言 1 ●詞條用法及實用說明 3 ●詞典正文 1-1151購買這本書之前,我其實對任何“暢銷”的標簽都抱持著十二分的警惕,因為很多時候“暢銷”意味著妥協於大眾口味,犧牲瞭專業深度。但令人驚喜的是,這本《英漢大詞典》在保持極高信息密度的同時,又做到瞭極佳的可讀性。它的檢索係統設計得非常人性化,無論是按音序查找、還是通過詞根詞綴分析,都非常快捷方便。我特彆喜歡它在復雜短語和固定搭配部分的組織方式,往往一個動詞後麵跟著的幾十個介詞組閤都能被係統地歸類和解釋,並且用加粗字體強調瞭它們的核心區彆,這極大地減輕瞭記憶負擔。對於需要準備各種國際考試的人來說,這種高效的結構性梳理是節省時間的利器,它把原本散亂的知識點,變成瞭一個可以被係統掌握和消化的知識體係,真正做到瞭把復雜的知識“平民化”。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英語學習和翻譯領域摸爬滾打的人,我發現這本詞典的差異化優勢在於它對“語境”和“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中文翻譯,更是這個英文單詞背後的文化意涵。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簡單地給齣對等翻譯,而是花瞭不少篇幅解釋某些詞匯在英美文化中的特定聯想和曆史淵源。例如,某些帶有特定曆史事件色彩的詞匯,它會附上簡短的背景介紹,這對於提升讀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此外,它在同義詞和反義詞的辨析上也極其到位,不像有些工具書隻是簡單地堆砌近義詞,而是詳細對比瞭它們之間細微的感情色彩、正式程度以及適用場閤的差異,這對於追求精準錶達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能讓你的英語錶達瞬間提升一個檔次,顯得更加地道和專業。
評分這本詞典的排版和設計實在令人眼前一亮,拿到手就能感受到齣版方的用心。字體清晰、大小適中,閱讀起來毫不費力,長時間查閱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尤其值得稱贊的是紙張的質感,那種略帶韌性的感覺,讓人覺得這不是一本廉價的工具書,而是經得起反復翻閱的夥伴。裝幀上也看得齣下瞭功夫,結實耐用,即使經常攜帶,也不易齣現散頁或封麵脫落的情況。內頁的插圖和示例用法標注得非常精細,很多復雜的詞匯都有圖文並茂的解釋,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深入理解詞匯語境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更彆提它的開本設計瞭,既保證瞭足夠的詞條展示空間,又方便日常攜帶,放在書包裏不會覺得過於笨重,這一點對經常需要外齣學習或者通勤路上閱讀的人來說,簡直是完美平衡瞭實用性和便攜性。整體來看,光是作為一件“閱讀工具”的物理體驗,就已經超越瞭市麵上許多同類産品,讓人忍不住想多翻幾頁去探索裏麵的知識。
評分說實話,我對工具書的評價標準一直很苛刻,尤其關注其權威性和與時俱進的能力。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絕對不是那種齣版一次就束之高閣的陳舊版本。從它的內容更新速度和對新詞匯的收錄頻率來看,齣版方顯然投入瞭大量的精力進行持續的維護和迭代。我測試瞭幾次近兩年內纔齣現的流行語和技術前沿詞匯,無一例外地都能在這本詞典中找到相對精準的解釋,這在厚重的工具書中是極其難得的。這錶明它是一個“活的”詞典,而不是一本靜態的參考書,它能跟得上時代的變化,確保使用者獲取的信息是最新鮮、最準確的。這種對知識鮮活度的堅持,讓我對它建立起瞭一種長期的信賴感,它不再僅僅是一本詞典,更像是我的一個持續進化的語言學習夥伴,值得每一個嚴肅對待英語學習的人擁有。
評分我不得不提一下這本詞典的收詞深度和廣度,這絕對是它脫穎而齣的關鍵。我過去用過幾本號稱“全麵”的詞典,但總是在遇到專業術語或者非常地道的俚語時束手無策。然而,這本書似乎有一種魔力,無論我查找多麼冷僻的科技詞匯、最新的網絡熱詞,還是那些藏在經典文學作品裏的古老錶達,它都能給齣相當準確且多維度的解釋。它的例句編寫得非常高明,不是那種乾巴巴、脫離實際的教科書式句子,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時代感,很多時候光看例句,我就能立刻明白這個詞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靈活運用。特彆是對於那些一詞多義的情況,它不僅羅列瞭所有的含義,還清晰地劃分瞭不同語境下的使用頻率和側重點,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極大地避免瞭我們在實際寫作或口語交流中用錯詞的情況,真正體現瞭“工具”的實用價值,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詞條羅列”的錶麵功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