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曾国藩全集 要揽
定价:49.00元
作者:曾国藩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2021118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以书生身份而克平乱世,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数,而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对天津教案的处置不力。这一切使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也使他成为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国潘全集》由曾国藩的35位门人编校而成,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括奏稿、批牍、书札、文集、诗集、日记、杂著、十八家诗钞、经史家杂钞、经史家简编、鸣原堂论文、求阙斋读书录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古*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实践,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编辑者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于后世。
内容提要
《要揽》括功业、事略和年谱三个部分,全方位展示了曾国藩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目录
功业
上谕一
上谕二
上谕三
谕赐祭文一
谕赐祭文二
谕赐入祀贤良祠祭文
御制碑文
国史本传
江苏巡抚查明事迹疏
安徽巡抚请建祠疏
湖广总督请建祠疏
江西巡抚请建祠疏
直隶总督请建祠天津疏
直隶总督请建祠保定疏
神道碑
墓志铭
事略
卷一
耕读传家
道光二十三年至道光三十年
咸丰元年
咸丰二年
咸丰三年
咸丰四年
咸丰五年
咸丰六年
卷二
咸丰七年
咸丰八年
咸丰九年
咸丰十年
咸丰十一年
同治元年
卷三
同治二年
同治三年
卷四
同治四年
同治五年
同治六年
同治七年
同治八年
同治九年
同治十年
同治十一年
年谱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持着审慎态度的人,但这套全集里关于曾国藩的日记和书信,却让我有了一种近距离接触圣贤人格的错觉。他的文字,初期略显拘谨,充满了对儒家经典的虔诚注解,但随着阅历的增长,那种文字的力度和穿透力也与日俱增。我最欣赏的是他对待失败的态度。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多次兵败后内心的挣扎与自我鞭策,那种跌倒了再爬起来,甚至是在几乎绝望时依然坚持“日拱一卒”的韧劲,简直让人动容。这哪里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封疆大吏,分明是一个在泥泞中摸爬滚打的普通人,只是他拥有更坚定的信念和更清晰的目标。阅读这些私人化的记录,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巨大张力——一方面要扮演时代的挽狂澜者,另一方面又要面对自身学识和能力的局限。这种真实感,是任何经过后人粉饰的传记都无法比拟的。读罢,心中会涌起一股暖流,觉得人生的困顿似乎也找到了可以对标的榜样。
评分这套书的编纂质量本身也值得称道。从装帧的厚重感,到内文的排版和注释的详尽程度,都透露出一种对原作者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负责。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典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编者都做了细致的考证和脚注,这大大降低了我们这些非专业历史爱好者的阅读门槛。我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些细致的校注工作,仅仅依靠原始的文言文材料,理解起来将会困难重重。例如,书中对某些军事术语的解释,就让我对当时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这套“全集”真正称得上是可靠的研究资料,而非泛泛而谈的解读。对我个人而言,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石,让我得以在不被误导的情况下,深入探索曾国藩思想的源流和演变。这种体例完备的著作,是每一个严肃的阅读者都渴望拥有的。
评分初翻开这本厚重的文集,我本以为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官场哲学和陈腐的八股文气,没想到,其中的奏折和幕府文书部分,却展现出一种惊人的组织能力和战略远见。曾国藩处理湘军军务和地方治理的文牍,逻辑清晰得令人拍案叫绝。他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如何周旋于湘军内部的派系矛盾,以及在军事失利时如何快速调整策略,这些细节的展现,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运作机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证据。尤其是在描述一些重大战役的部署时,他那种冷静的分析和对人性的精准把握,即便放在今天的商业管理中也极具参考价值。我尤其留意了他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方面的原则,那份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气度,在那个讲究门第的时代是多么难能可贵。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限于研究晚清史,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有效管理复杂系统”的教科书,字里行间流淌着实战智慧的结晶。
评分我将这套书放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但翻阅的频率却不是每天,而是每当心绪不宁或面临重大抉择时,才会郑重其事地取出来。它像是一座精神的灯塔。其中关于“求简”的论述,对我冲击尤其大。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追求复杂、追求新奇,而曾国藩却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在繁杂中提炼出最核心的几个原则并坚守一生。无论是他对读书的看法——“读书之法,在习其言,更在察其心”,还是他对为政的体悟——“凡事须得从简易处入手”,都指向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智慧。我深感,真正的力量往往蕴含在那些看似简单却需要终生实践的道理之中。这套全集不是用来快速消耗的快餐读物,而是一部需要时间去体味、去内化的“慢书”。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与这位跨越时空的前贤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精神晤谈,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面对人生的定力和智慧。
评分这套《曾国藩全集》真是让人读得爱不释手,特别是那些关于他早年修身立德的篇章,读来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谲云诡的年代。我特别喜欢看他年轻时写给家人的信札,那种朴素真挚的情感,与他后来治大国平天下的雷霆手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中对曾国藩如何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一步步锤炼心性,建立起坚不可摧的“硬骨头”,描绘得淋漓尽致。我总觉得,现代社会中,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浮华所迷惑,而曾国藩的经历恰恰提供了一剂清醒剂。他提出的“慎独”功夫,绝非空谈,而是融入到了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起床的时间到待人接物的细节,无不体现出一种对自我近乎苛刻的审视。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资料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个人成长史诗,每一个字眼都渗透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读完后,我常常会反思自己当下的处境,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守住内心的那份宁静与笃定。这种阅读体验,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获取,更像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