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9787115200570

2008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978711520057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
  • 统计
  • 年度报告
  • 中国
  • 2008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行业数据
  • 电信
  • 信息产业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00570
商品编码:2929008749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2008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

定价:368.00元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115200570

字数:

页码:2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08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包括中国电信业发展概况综述与统计分析、数字图表和附录三个部分的内容。部分包括对中国电信业发展的分析和基础电信企业2008年发展情况概述;第二部分用数字图表公布了公用通信网统计信息、增值电信业务统计信息、专用通信网统计信息、互联网统计信息和国际电信统计信息;第三部分附录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工业和信息化统计工作管理办法》、《金融危机对我国电信运营业的影响及对策》等内容。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编著 ISBN:9787115200570 内容提要: 《2008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权威编撰的,旨在全面、系统地展示2008年度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状况、成就与挑战。本报告集权威性、科学性、数据性和前瞻性于一体,是理解和研究中国通信产业发展脉络的宝贵资料。报告以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勾勒出2008年中国通信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报告概述: 2008年,对于中国通信行业而言,是充满变革与机遇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通信行业不仅顶住了压力,更实现了逆势增长,为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社会信息化进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报告深入剖析了这一年的通信市场格局、技术演进、用户规模、业务发展、网络建设、行业监管、产业政策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主要章节内容(推测,旨在详述报告可能包含的细致内容): 第一部分:行业发展概览 宏观经济环境与通信产业关联分析: 报告将首先分析2008年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阐述其对通信行业的影响。例如,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通信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稳定性和扩张性如何成为拉动经济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对通信行业发展的影响。 通信行业整体发展规模与结构: 详细列出2008年通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包括总收入、利润、固定资产投资等关键指标。分析行业内部结构,如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等细分领域的收入构成和增长情况。 市场主体分析: 重点分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主要电信运营商在2008年的经营业绩、市场份额、用户发展情况。探讨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运营商在网络建设、业务创新、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用户规模与结构分析: 详尽统计2008年末的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含3G)、互联网宽带用户、拨号上网用户等数量,并对其增长趋势进行分析。深入研究用户结构的演变,如城市与农村用户比例、年龄结构、消费能力等,为运营商的精准营销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基础通信业务发展 固定电话业务: 尽管移动通信迅速发展,但固定电话作为重要的通信渠道,其在2008年的发展状况依然是报告关注的重点。分析固定电话用户数的变化趋势,固定电话业务收入构成,以及城乡覆盖情况。探讨固定电话在家庭、企业等场景下的应用特点。 移动通信业务: 移动通信在2008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报告将详细披露移动电话用户总数、新增用户数、用户普及率等数据。深入分析移动通信业务收入的来源,如语音通话、短信、彩信、数据业务等。尤其会关注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预研、试验及相关部署情况,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互联网接入业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报告将聚焦2008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拨号上网用户的发展规模和普及程度。分析不同接入方式(如ADSL、光纤、无线宽带)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发展。探讨互联网在家庭、教育、商业等领域的渗透情况。 国际通信业务: 关注2008年中国与国际间的通信业务量、收入以及通信线路的建设和维护情况,反映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水平。 第三部分:电信网络与基础设施建设 通信网络覆盖与接入能力: 详细介绍2008年中国通信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情况,包括固定电话网络、移动通信网络(2G、3G)、互联网骨干网络、城域网和接入网的建设成就。重点关注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的改善情况,以及“村村通”工程的进展。 网络技术演进与升级: 报告会分析2008年通信网络在技术方面的重要进展,如2G网络向3G网络的过渡、光纤通信的部署、IP网络的发展等。探讨新技术在提升网络性能、降低运营成本、丰富业务形态方面发挥的作用。 通信枢纽与国际通信通道: 介绍国内主要通信枢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以及国际通信线路的容量和连接情况,反映中国在全球通信网络中的地位。 网络安全与可靠性: 关注2008年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包括网络安全威胁的监测与应对,以及网络运行的可靠性指标,确保通信服务的稳定运行。 第四部分:新兴业务与产业应用 数据通信与互联网应用: 深入分析2008年中国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程度,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分析数据流量的增长和结构变化,以及宽带网络对互联网应用的支撑作用。 增值电信业务: 详细披露2008年各类增值电信业务的发展情况,包括IP电话、VoIP(网络电话)、IPTV(网络电视)、移动互联网业务、号码百位业务、呼叫中心、信息服务等。分析这些业务的市场规模、用户接受度和收入贡献。 行业信息化应用: 报告将可能提及通信技术在其他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例如在金融、交通、能源、教育、医疗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通信网络如何赋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下一代通信技术展望: 尽管报告是2008年的年度统计,但可能会在前瞻性分析中提及当时对于下一代通信技术(如4G)的探索和发展方向,为未来的技术演进埋下伏笔。 第五部分:行业监管与政策环境 电信市场监管体系: 介绍2008年中国通信行业监管部门(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市场准入、业务许可、资费管理、服务质量监督、频谱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工作。 产业政策导向: 回顾2008年中国通信产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包括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推动普遍服务、支持农村通信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分析这些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频谱资源管理: 介绍2008年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规划、分配和管理情况,特别是对于移动通信频段的分配,对运营商的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电信普遍服务与信息惠民: 关注2008年中国在推进电信普遍服务方面所做的努力,包括扩大农村地区通信覆盖,降低通信费用,让更多人享受到信息化的便利。 第六部分:问题与挑战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报告将客观分析2008年中国通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例如,金融危机对投资和收入的影响,城乡通信发展不平衡,技术演进带来的高成本,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网络安全与风险防范: 深入探讨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网络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恶意软件等。分析行业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方面的工作。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约束: 关注通信行业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的努力,以及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提升。 第七部分:未来展望 2009年行业发展预测: 基于2008年的数据和分析,报告可能会对2009年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预测,包括用户增长、业务收入、技术演进等方面。 长远发展战略思考: 报告可能会从更长远的视角,对中国通信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例如在推动信息强国建设、融合发展、创新驱动等方面的方向。 国际比较与合作: 提及中国通信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在国际通信合作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的价值: 《2008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不仅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更是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互联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以及对中国通信产业发展感兴趣的各界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为理解中国通信行业的历史演进、现状分析、未来趋势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专业的解读。通过这份报告,读者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2008年中国通信事业的辉煌成就,以及其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信息社会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报告中详实的数据、严谨的分析、客观的评价,共同构成了一幅2008年度中国通信产业的宏大画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份《2008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通信行业发展历程的人来说,都是一份无可替代的资料。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以极其严谨的态度,系统地梳理和呈现了2008年中国通信业的方方面面。报告中关于行业整体规模、结构性特征、以及关键运营指标的统计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标尺,去衡量那个时期中国通信业的成就与挑战。无论是对于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信息技术进步,还是社会变迁,这份报告都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数据支持。它所蕴含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通信行业本身,更折射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脉络。对于历史研究者、行业分析师,乃至任何对中国发展轨迹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份报告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它让我们能够以史为鉴,更好地理解当下的通信发展以及未来的可能性。

评分

作为一名关注通信政策研究的学者,我一直致力于分析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脉络和政策演变。这份《2008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的出版,恰好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一手资料。报告中宏观的行业统计数据,如通信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利润总额等,能够帮助我量化分析中国通信业在2008年的经济贡献和发展活力。更重要的是,报告中对不同细分业务(如移动通信、固定互联网、数据通信等)的深入统计,让我能够深入剖析各个领域的发展特点和增长潜力。例如,报告中对移动通信业务中语音通话、短信、数据业务等收入的细分,以及用户增长的趋势分析,直接反映了用户消费习惯的变迁,也预示着未来数据业务的重要性。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含义至关重要,它能指导他们更有效地进行行业规划、资源分配和政策调整。这份报告的权威性和全面性,使其成为我进行政策研究时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为我理解和解读当时通信行业的政策导向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评分

我是一位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分析师,日常工作离不开对市场数据和竞争格局的深度挖掘。《2008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简直是我手中的一把利器!报告中关于用户发展、收入构成、业务占比等数据的精细化呈现,让我能清晰地看到市场在2008年的动态变化。我特别关注了各省市区域通信发展的差异性,以及不同业务板块(如宽带接入、移动增值业务等)的市场份额变化。这些信息对于我评估公司在不同市场的表现、识别潜在的增长点,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至关重要。报告中关于通信技术发展对市场的影响分析,也让我对当年的技术演进(例如3G的前奏)及其对用户行为的潜在驱动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解读,我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市场走向,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提供决策依据。总而言之,这份报告为我提供了理解2008年中国通信市场全貌的绝佳视角。

评分

作为一个对信息技术发展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通信行业的变革。《2008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虽然看起来很官方,但我从中读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2008年,正是中国通信业飞速发展、从“通信大国”向“通信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报告中那些不断增长的用户数量,尤其是移动电话用户的爆炸式增长,让我惊叹于通信技术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我想象着,在那个年代,手机从一个简单的通话工具,逐渐演变成集信息获取、社交娱乐于一体的终端。报告中关于互联网接入的统计,也展现了网民数量的快速攀升,这标志着中国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尤其对报告中关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描述很感兴趣,它让我了解到,这些看似平常的通信信号背后,是多么庞大的网络和技术支撑。这份报告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通信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印记。

评分

这份《2008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简直是通信行业从业者案头必备的宝藏!我作为一个刚入行的通信工程师,当初抱着学习和了解行业现状的心态购入,没想到它带来的价值远超预期。报告中详实的数据,从基础电信业务的收入、用户数量,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接入的普及率,每一个数字都像是一块拼图,最终汇聚成了一幅清晰的中国通信业2008年的全景图。我尤其关注了当时3G牌照发放前的市场格局,报告中对不同运营商在网络建设、业务发展方面的投入和成果都有详细的披露,这让我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报告中关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演进的分析,也为我理解公司战略和部门工作目标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堆砌,而是通过严谨的统计方法,展现了中国通信业在那个时代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对于我这样渴望快速成长的新人来说,这本报告无疑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帮助我建立起了系统性的行业认知框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