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115193322 光纤通信 人民邮电出版社 吴凤修

9787115193322 光纤通信 人民邮电出版社 吴凤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凤修 著
图书标签:
  • 光纤通信
  • 通信工程
  • 光纤技术
  • 信息技术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吴凤修
  • 教材
  • 通信原理
  • 网络工程
  • 电子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93322
商品编码:2930063548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光纤通信

定价:21.00元

作者:吴凤修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1151933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针对性强,用通俗语言阐述光纤通信基本原理,技能性强,理论与实训结合具有指导实际作用,知识点新,用****描绘光纤通信未来发展。
本书以光纤通信系统为主线,力求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对实际维护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重在实训技能的训练。书中详细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光器件、端机设备及新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当前及今后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技能上的训练要求。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编写,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对实际维护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重在实训技能的训练。
本书共7章,内容包括光纤通信概述、光纤和光缆、通信用光器件、光端机、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及目前光纤通信涉及的新技术,后介绍了光纤通信实训方面应掌握的相关知识。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通信培训班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参加技能鉴定的参考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光纤通信》—— 探寻信息高速公路的奥秘,开启数字时代的无限可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沐浴在海量数据的洪流之中。从社交媒体的即时更新,到高清视频的流畅播放,再到远程协作的无缝对接,这一切的便捷与高效,都离不开一个强大而可靠的信息传输通道。而“光纤通信”正是构建这条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技术。本书,正是对这一革命性技术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旨在带领读者一同走进光纤通信的精彩世界,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洞察其发展脉络,并展望其在未来信息社会中的无限前景。 第一章:光纤通信的基石——光的性质与传输 要理解光纤通信,首先必须回归到最基本的光学原理。本章将从光的本质出发,详细介绍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以及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我们将探讨光的频率、波长、振幅等关键参数,并解释色散现象如何影响光信号的传输质量。 光的本质: 从牛顿的微粒说,到惠更斯、麦克斯韦的波动说,再到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光的双重性质为我们理解其在通信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光波的传播: 深入讲解光的折射、反射定律,并重点阐述全反射现象——这是光纤通信得以实现的根本原理。我们将详细介绍折射率的概念及其与光传播速度的关系。 光的色散: 了解不同频率(颜色)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信号失真。本章将介绍色散的类型,如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并初步探讨减小色散的方法。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介绍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可能发生的吸收、散射等现象,这些都会对光信号的强度和质量造成影响。 第二章:光纤的结构与制造——信息传输的载体 光纤,如同信息传输的神经网络,承载着亿万光信号的奔跑。本章将聚焦于光纤这一核心器件,深入剖析其精巧的结构、多样的类型以及复杂的制造工艺。 光纤的基本结构: 详细介绍光纤的内外层结构,即纤芯(core)和包层(cladding)。阐述纤芯与包层之间折射率的精确设计是实现全反射的关键。 光纤的分类: 按传输模式分类: 区分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 SMF)和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 MMF)。深入解析单模光纤的优势在于极低的模式色散,适用于长距离、高速率传输;而多模光纤则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短距离通信。 按传输特性分类: 介绍阶跃型光纤(step-index fiber)和渐变型光纤(graded-index fiber),重点分析渐变型光纤如何通过改变包层折射率分布来补偿模式色散,提高传输性能。 光纤的制造工艺: 揭示现代光纤制造的精密过程,包括原材料的选择(高纯度石英)、预制棒的拉制(如MCVD、OVD、VAD等工艺)以及光纤的拉伸成型。强调制造过程中对杂质控制、几何尺寸精度以及折射率分布的严格要求。 光纤的特性参数: 介绍核心直径、包层直径、数值孔径(NA)、截止波长等关键参数,并解释这些参数对光纤传输性能的影响。 第三章:光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光源、探测器与调制解调 光纤传输的是光信号,而这些光信号的产生、接收与处理,则依赖于一系列高性能的光电子器件。本章将深入探讨光通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光源: 半导体激光器(LD): 介绍激光器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半导体激光器(如DFB激光器、FP激光器)在光通信中的应用。阐述其产生单色性好、方向性强的激光的优势。 发光二极管(LED): 介绍LED的原理,分析其在低速率、短距离应用中的特点。 光源的参数: 介绍输出功率、光谱宽度、调制速率等关键指标。 光电探测器: PIN光电二极管: 讲解PIN二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光信号探测中的应用。 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介绍APD的内建增益机制,使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弱光信号的探测。 探测器的参数: 讨论量子效率、响应时间、噪声等影响探测器性能的关键因素。 光调制与解调: 光调制技术: 详细介绍如何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调制)。重点讲解强度调制(IM)、相位调制(PM)等基本调制方式,以及更高级的调制格式,如PSK、QAM等。 光解调技术: 阐述如何从接收到的光信号中恢复出原始电信号(解调)。介绍相干检测、直接检测等解调技术。 复用技术: 介绍波分复用(WDM)技术,包括密集波分复用(DWDM)和稀疏波分复用(CWDM),解释如何通过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极大地提升了传输容量。 第四章:光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与传输技术 任何通信系统都需要评估其性能,并不断优化传输效率。本章将聚焦于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以及先进的传输技术。 关键性能指标: 传输速率: 定义比特率(bps),以及不同速率等级(如STM-n、Ethernet)的意义。 传输距离: 分析影响传输距离的关键因素,如光信号衰减(损耗)和色散。 误码率(BER): 解释误码率的概念,它是衡量通信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信噪比(SNR): 介绍信噪比在光信号接收中的重要性。 光信号的衰减(损耗): 内在损耗: 介绍光纤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瑞利散射、吸收损耗等。 外在损耗: 分析光纤连接(接头、连接器)、弯曲、挤压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损耗。 光放大器: 讲解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等光放大器的原理和作用,如何补偿光信号的衰减,实现超长距离传输。 色散的补偿: 模式色散的补偿: 介绍多模光纤中模式色散的来源,以及渐变型光纤的补偿机制。 色散位移光纤(DSF)与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 讲解这些特殊光纤的设计原理,如何将色散的影响控制在特定波长范围内,以配合DWDM系统。 色散补偿光纤(DCF)与光栅补偿技术: 介绍用于抵消系统中色散效应的专门器件。 先进传输技术: 相干光通信: 深入介绍相干光通信的原理,它利用光载波的相位、偏振等信息进行调制,极大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传输效率。 数字信号处理(DSP)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讲解DSP如何用于补偿色散、均衡码间串扰,以及实现先进的调制格式。 第五章: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与未来发展 光纤通信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不断拓展其应用边界。本章将回顾光纤通信的经典应用,并展望其在未来数字社会中的演进方向。 经典应用领域: 电信骨干网: 介绍光纤通信如何支撑着全球范围内的长距离、大容量通信。 城域网与接入网: 讲解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桌面(FTTD)等技术如何提升家庭和企业的网络速度。 数据中心互连: 分析光纤通信在高密度、高带宽数据中心中的关键作用。 海底通信电缆: 介绍光纤通信如何跨越海洋,连接世界。 其他领域: 提及光纤通信在军事、医疗、工业自动化、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 更高的数据速率: 探讨 Tb/s 甚至 Pb/s 级别传输速率的可能性。 更低的传输损耗与色散: 新型光纤材料与结构的研究,如空芯光纤、二维材料光纤等。 更智能化的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SDN)、人工智能(AI)在光网络管理与优化中的应用。 光子集成技术: 将多种光电子器件集成到同一芯片上, miniaturization and cost reduction。 量子通信与光纤: 探讨量子密钥分发(QKD)等量子技术与光纤通信的结合。 绿色光通信: 节能降耗技术的发展。 结语 《光纤通信》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技术原理的书籍,它更是开启我们认知信息时代关键脉络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光纤通信从基础原理到前沿技术的全面梳理,本书将帮助您深刻理解这个看不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如何构建的,它又将如何塑造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无论您是行业内的工程师、研究者,还是对现代科技充满好奇的求知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和深刻的启迪,共同迎接由光纤通信驱动的更加互联、智能、高效的数字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手捧这本《9787115193322 光纤通信》,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吴凤修,我感觉像是拿到了一份通往信息高速公路的入场券。这本书的装帧风格非常符合我对一本严肃技术读物的期待——简洁、专业、不落俗套。作为一名科技爱好者,我始终对那些能够改变世界、重塑人类生活方式的技术深感着迷,而光纤通信无疑就是其中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光纤通信的内在机制,比如光信号如何在光纤中传播而几乎无损耗,以及现代光纤通信系统是如何实现的。我也非常期待能够了解光纤通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从互联网到电信,再到工业控制,它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预示着它将为我揭示信息传输的奥秘,让我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拿到这本《9787115193322 光纤通信》,作者吴凤修,人民邮电出版社,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认为,光纤通信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它默默地支撑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高清视频的流畅播放到跨国电话的即时接通,背后都是光纤的功劳。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朴实,却散发着一种沉静而专业的气息,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一探究竟。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详细阐述光在光纤中是如何传输的,以及各种损耗是如何被克服的。还有,对于不同类型光纤的特性比较,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我也非常期待能有深入的讲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了解信息传输的底层技术,就像是理解整个世界的运行逻辑一样重要。这本书的书名简洁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我相信它能够满足我对光纤通信领域知识的渴求,并为我提供一个系统而深入的学习框架。

评分

刚收到这本书,书名是《9787115193322 光纤通信》,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吴凤修。收到快递的时候,纸箱包装很结实,没有一点破损,打开后,书的封面是那种比较经典的科技类书籍的风格,没有太多花哨的图案,一看就是实打实的内容。我平时对通信技术挺感兴趣的,尤其是光纤这种能承载海量信息的技术,总觉得背后有很大奥秘。这本书拿在手里,感觉挺厚实的,纸张的质量也很不错,闻起来没有刺鼻的油墨味,这点很重要,因为我阅读的时候喜欢沉浸在书本的氛围里。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通信的科普读物,但总感觉不够深入,这次入手这本书,是希望能系统地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趋势。特别是“光纤通信”这个名字,就足够吸引我了,它代表着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传输介质之一。我个人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更专业、更全面的知识,帮助我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网络是如何构成的,以及未来通信技术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这本书的出版信息也很清晰,出版社和作者都名声在外,这让我对内容的质量更加放心。

评分

拿到这本《9787115193322 光纤通信》,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吴凤修。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到它是一本相当有分量的著作。我一直对物理世界的基本原理着迷,而光纤通信正是将电磁波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的技术之一。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没有华丽的插图,却传递出一种严谨和科学的美感,这让我更加确信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专业书籍。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光纤通信这样一个复杂的技术,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本书是否能涵盖光纤的基本结构、光信号的产生与探测、以及光纤网络的组建原理?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否能解释光纤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关键作用,比如在互联网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中的具体应用。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脉络,并对未来的通信技术有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

刚收到《9787115193322 光纤通信》,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吴凤修。这本书的封面给我一种非常专业的感觉,沉稳的色调和清晰的书名,都预示着它是一本干货满满的技术书籍。我一直对信息传输的物理过程感到好奇,特别是光是如何成为信息载体的。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觉得内容一定非常充实,很适合我这种喜欢深入钻研的读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光纤通信原理的详细阐述,比如光的衍射、干涉以及光在光纤中的全反射现象。同时,我也很期待了解不同类型光纤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如光源、探测器和光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在这个信息时代,掌握光纤通信这门技术,无疑是打开通往未来的一把钥匙,我对此充满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