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形拳法真诠-薛颠武学辑注
定价:108元
售价:83.2元
作者:薛颠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0484395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李存义得意弟子,集河北、山西形意之大成《逝去的武林》重笔记述的武痴
内容提要
《薛颠武学辑注》收入了民国时期形意拳家薛颠先生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间出版的《形意拳术讲义》《象形拳法真诠》《灵空禅师点穴秘诀》三本著作,并附录《少林内功秘传》一部,共分为四册出版。薛颠对形意拳的贡献是继承和发扬,他的象形拳更是为形意拳独辟蹊径,他的几部著作,是形意拳研究和学习者不可越过的经典。校注者王银辉,专注研究形意拳三十余年,对薛颠原作逐字解析,追加动作说明,并纠正了民国原版点断、排字的错误,全面扫清了阅读障碍。
目录
作者介绍
薛颠(1887—1953年),字国兴,号页真子,河北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民国时期的武学大家。青年时曾师从李存义、薛振刚、李振邦,学习形意拳。中年时访得五台山的灵空禅师,学习象形术。回到河北后,薛颠创立象形拳法,并结合山西与河北两种形意拳流派,使形意拳另辟蹊径而得到发展。薛颠主持天津县国术馆教务时,在练功和教学之余,勤于著述,将武术绝学形之于文字。其武学著作对形意拳、象形术的拳理、拳法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讲解,将各种内外功、伤科治法和秘方和盘托出。其文笔力雄健,自信十足,分析、论述精辟老到,直指要害,有独特的语言风格,表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超的功夫水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刚开始翻阅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挑战的心态的,毕竟“薛颠”这个名字在武术界的分量不轻,能被选入辑注的作品,其难度和深度自然不在话下。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看似艰涩难懂的古籍原文时,加入的“辑注”部分,简直是点睛之笔。这可不是简单的注释,而是带着一种“对话感”的解读。比如,原文中提到一个动作要领时,可能只有寥寥数语,但辑注部分会用非常清晰的现代语言,结合人体结构学和运动原理,进行细致的剖析,甚至还会引用其他流派的观点来做旁证,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感,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发现,很多我过去理解上有偏差的地方,在读了这些注脚之后,豁然开朗。这套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既尊重了原作者的意图和语境,又充分考虑了当代习武者可能遇到的困惑。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武学秘籍,反而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先生,在你旁边,用他毕生的经验为你拨开迷雾,引导你去看清事物最本质的结构。我花了很长时间在理解一些关键的桩功和发力原理上,书中的图文配合,反复阅读,如同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立体的模型,才算初步掌握了那份意境。
评分这部书我拿在手里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明显是下了大功夫的。光看封面的设计,那种古朴中带着一丝严肃的气息,就预示着里面的内容绝非泛泛之谈。我记得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一家老旧的书店里翻到的,当时就被书名里的“象形拳法真诠”给吸引住了。我之前接触过不少武术典籍,但很少有能把“真诠”二字用得如此郑重其事的。拆开塑封膜的那一刻,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本身的陈旧感扑面而来,仿佛穿越到了一个更讲究章法和传承的时代。内页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为了追求时尚而弄得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非常注重阅读的舒适度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那些插图和示意图,虽然是黑白的,但线条的勾勒极其精炼,每一笔都像是在告诉你,这里面蕴含着不容置疑的武理。我特别留意了出版社的信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这个名字本身就给我一种可靠的背书感,科技二字并非指现代的电子科技,而是指对传统技艺的系统性、科学性的整理和研究。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扎实”二字,它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理论灌输,而是带着一股子沉下去的劲头,让你知道,要学好这门功夫,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得有敬畏之心和坐冷板凳的耐心。
评分从文化保存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它不仅仅是在传播一种武术技艺,更是在抢救和传承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都知道,口传心授在传统技艺的流传中有着巨大的风险,很多精髓往往因为传承人的个体差异或时代变迁而失真乃至失传。而《薛颠武学辑注》通过现代出版技术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将这些精髓以最接近原貌的方式固定下来,这对于后世的研究者和习练者来说,是无比珍贵的财富。我关注到,书后的参考资料和致谢部分也写得非常详尽,这表明了编著者团队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所秉持的敬业精神和对学术规范的尊重。它让读者相信,我们正在阅读的,是一份经过多方考证、力求忠实的记录,而不是某个人的主观臆断或商业炒作的产物。阅读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拳法的知识,更是一种对历史和传统的敬畏感。它让我更加珍惜这些历经磨砺才得以留存至今的宝贵文化结晶,也激发了我更深入去学习和理解这份厚重历史的责任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体现了出版方对这部武学经典的尊重。现在的很多书籍,为了追求轻便或者成本控制,会使用那种容易反光的纸张,看久了眼睛会非常累,尤其是需要反复对照图文的时候,更是让人心烦。但这部《真诠》的纸张是哑光的,触感细腻,即便是长时间在灯下阅读,眼睛的疲劳感也明显减轻了许多。更值得称赞的是,那些关于拳架和身法的照片或线条画,它们的清晰度和对比度都做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劲路”的讲解部分,文字描述加上辅助图解,形成了一种视觉和逻辑的双重冲击。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一个拳种的技术,不如说是在经历一次对传统武学哲学的系统重塑。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武术书籍那样,急于展示“绝招”或“速成法”,而是老老实实地从最基础的“立身”和“呼吸”开始谈起,步步为营。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武学,其根基的扎实程度远比那些华丽的招式要重要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将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完美地融入到了文字和版式之中。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武术爱好者,我手中的武术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我反复翻阅、并且每次都能有所收获的,屈指可数。这部《象形拳法真诠》无疑是其中之一。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法”的理解是立体的,不仅仅是招式的套路,更包含了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和心法。书中的每一章的结构都非常严谨,通常以理论阐述开篇,接着是具体的图文演示,最后往往会有一个“注意事项”或“辨误”的小节。这个“辨误”部分,我个人认为价值极高。它直接点出了习练者在特定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并且给出了修正的方法,这种前瞻性的指导,避免了我们在实际练习中走弯路。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练习某个特定的过渡动作时,感觉总是不得要领,心生烦躁。后来翻到书中对那个动作的“常见错误”的描述,赫然发现我正是犯了书中所指出的那种“用力过猛导致僵硬”的问题。当按照书中的提示调整呼吸和重心后,那个动作瞬间就变得流畅起来。这种书籍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衡量一部武学著作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而这部书在这方面做得无懈可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