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消失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引發的健康危機
定價:48.00元
售價:37.4元
作者:馬丁·布萊澤
齣版社:湖南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35785855
字數: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編輯推薦
★第十二屆文津圖書奬獲奬作品
★施一公、何帆、姬十三、王立銘聯袂推薦,趙立平教授傾情作序。
★顛覆常識,激動人心,人人都能讀懂的科普力作。重新認識你的身體,你真的是自己的主宰嗎?對現活的全新認識,你的很多“常識”都out瞭!
感冒時吃的幾顆“消炎藥”不能治愈你,反而會傷害你!
生活在你腸道裏的細菌影響你的情緒、選擇、健康、免疫……,它們是怎樣統治人類的?
抗生素和剖宮産傷害瞭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患上濕疹、咳嗽、哮喘、自閉癥……我們何時該拒絕醫生的抗生素?
失去瞭越來越多的微生物的保護,人類處境已經非常危險,“超級細菌”會將我們消滅嗎?
★人類微觀環境的《寂靜的春天》,作者帶領讀者重溫瞭他對腸道微生物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帶來瞭抗生素負麵效果的*前沿證據,為人類健康拉響瞭警報!
★馬丁?布萊澤博士所呼籲的在日常生活、臨床和農業中慎重使用抗生素,將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體係需要嚴肅考慮的重要議題。
內容提要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高、越來越胖?為什麼青少年糖尿病越來越多、發病年齡越來越小?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患上瞭哮喘、過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門的食物過敏?種種“現代疾病”背後是否有一個共同的“罪魁禍首”?
美國科學傢馬丁?布萊澤認為,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由於濫用抗生素及剖宮産,我們在不經意間已經傷害瞭與人類協同演化瞭數十萬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特彆是在我們的孩子們身上。這擾亂瞭人體內微生物的穩態,打破瞭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進而危害瞭我們孩子的代謝、免疫和認知能力。
恩格斯的告誡猶在耳畔:“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每一次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勝利,大自然都報復瞭我們。”在《寂靜的春天》裏,蕾切爾?卡森提醒我們,濫用滴滴涕等殺蟲劑會危害地球上其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裏,馬丁?布萊澤提醒我們,濫用抗生素及剖宮産會危害我們自己的後代。
作為人類微生物群係研究的先驅之一,馬丁?布萊澤在本書中既從科學的角度梳理瞭上述問題的來龍去脈,又從個人及社會的層麵探討瞭可行的解決方案。廣大的中國讀者,特彆是生物科研工作者、醫療衛生從業者、機構決策者均可從中有所藉鑒。
目錄
章 現代疾病
第二章 我們的微生物地球
第三章 人類微生物群係
第四章 病原體的崛起
第五章 靈丹妙藥
第六章 抗生素的濫用
第七章 現代農場
第八章 母與子
第九章 被遺忘的世界
第十章 胃灼熱
第十一章 呼吸睏難
第十二章 更高
第十三章 而且……更胖
第十四章 再論現代疾病
第十五章 抗生素的鼕天
第十六章 對策
尾聲
緻謝
注釋
索引
譯後記作者介紹
馬丁?布萊澤
1948年生於紐約,受教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和紐約大學醫學院。自1973年起,曆任科羅拉多大學醫學中心博士後,美國疾病預防與控製中心流行病疫情專員,範德比爾特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教授、醫學教授和該校感染性疾病係主任,紐約大學醫學院院長,美國感染性疾病學會主席,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評審專傢。現任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醫學教授、微生物學教授,紐約大學人類微生物組計劃負責人。美國醫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布萊澤多次在報刊媒體上撰文、露麵、發聲,提醒公眾濫用抗生素及剖宮産帶來的危險。憑藉《消失的微生物》一書,2015年4月,他被《時代》雜誌評為全球*影響力的100人之一;同年9月,他被任命為美國總統防治耐藥細菌顧問委員會主席,任期4年。馬丁?布萊澤現居紐約。
文摘
序言
從“BF:消失的微生物”到“濫用抗生素引發的健康危機”,這個標題的遞進關係,本身就包含瞭一個故事的張力。我猜測,作者會先從介紹微生物的重要性開始,然後層層深入,揭示抗生素如何一步步破壞瞭我們體內微妙的平衡,最終導緻我們麵對一個難以解決的健康睏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健康”的定義,不再僅僅將目光聚焦在消除病原體上,而是更加關注我們身體內部的整體生態環境。我期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並且在閤上書本之後,能夠帶著一份對健康的敬畏之心,去做齣更明智的選擇。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足夠吸引人瞭,《BF:消失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引發的健康危機》。光看書名,我腦海裏就已經浮現齣無數個畫麵:曾經遍布我們身體,默默為我們健康守護的微小生命,如今因為人類的某些行為而漸行漸遠,留下的卻是難以言說的健康隱患。我一直在思考,我們身體裏的微生物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們和我們的健康到底有多大的聯係?一直以來,我習慣性地認為,身體裏有“細菌”就是壞事,需要被消滅。抗生素,這個曾經被譽為“人類的救星”的藥物,更是被我視為戰勝一切病菌的利器。然而,這本書的書名卻像一把鈍刀子,緩緩地在我對“抗生素”的認知上劃開一道裂痕,讓我開始懷疑,我們是否真的瞭解抗生素的真正力量,以及它潛在的副作用。
評分對我而言,一本好書,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夠引發思考,甚至改變行為。這本書的書名,無疑已經成功地引起瞭我的好奇心和警惕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對健康認知的盲區,讓我明白,我們身體裏的微生物,並非可以隨意被“消滅”的敵人,而是與我們共生共榮的夥伴。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他深厚的學術功底,結閤生動的敘事,為我們揭開微生物世界的神秘麵紗,並且教會我們如何與之和諧相處,從而真正地避免“濫用抗生素引發的健康危機”。
評分當我在書店或者網上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可能會被它的封麵設計所吸引。我設想,封麵上可能不會齣現過於血腥或者驚悚的畫麵,但會有一種“空缺”或者“破碎”的感覺,來象徵“消失的微生物”。或許會用一些抽象的圖形,或者是一種冷色調的配色,來傳達一種警示的意味。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能夠給我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更謹慎地使用抗生素?又或者,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幫助我們身體內的微生物恢復健康?
評分9787535這個ISBN號,對我而言隻是一個標識。但我會把這本書放在一個更宏大的背景下進行思考。我們正處在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醫學也在不斷進步。然而,與此同時,各種新的健康問題也層齣不窮。這本書所提齣的“濫用抗生素引發的健康危機”,似乎就是這個時代背景下,一個我們不得不正視的嚴峻問題。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消失的微生物”這一看似微觀的現象,與“健康危機”這一宏觀的社會性問題聯係起來的。他是否會從進化論的角度,去探討人類與微生物共同進化的漫長曆史?又或者,他會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去分析哪些人群更容易受到抗生素濫用的影響?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顛覆我固有認知的事物充滿興趣。這本書的書名,《BF:消失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引發的健康危機》,無疑就具備瞭這樣的潛質。我之前對微生物的認知,停留在“緻病菌”和“非緻病菌”的簡單劃分上,從未想過它們會“消失”,更沒有意識到這種“消失”會引發“危機”。這種“危機”究竟是怎樣的?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是像某些流行病一樣突然爆發?我非常期待在書中找到答案。我猜想,作者可能會用一些令人警醒的統計數據,來展示抗生素濫用的普遍性和嚴重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疾病發病率的上升。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知識,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更應該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這本書的書名,明確指齣瞭“健康危機”這個方嚮,這讓我覺得它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被作者的論證過程所說服,並且認識到抗生素濫用的危害不僅僅是針對個體,而是會影響到整個社會乃至人類的未來。我可能會在讀完之後,開始反思自己和傢人在過去是否曾經不必要地使用過抗生素,以及在未來的生活中,如何更加理性地對待這個曾經被視為“萬能藥”的藥物。
評分湖南科技齣版社這個名字,也給我帶來瞭一些聯想。我傾嚮於認為,他們齣版的書籍,在內容上會更注重科學性和知識性,同時也可能兼具一定的可讀性。我期待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不會過於晦澀難懂,能夠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理解其中的核心觀點。我設想,作者可能會用一些生動的比喻,或者講述一些真實的案例,來闡釋抗生素濫用對人體微生物生態的破壞。例如,他可能會將人體比作一個復雜的生態係統,而抗生素的濫用就像是過度捕殺,打破瞭原有的食物鏈和平衡,最終導緻整個係統的崩潰。
評分我之所以會被這本書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觸及到瞭一個我從未深入思考過的領域——我們身體內部的生態係統。一直以來,我們都被教育要去“消滅”那些可能導緻疾病的細菌,而抗生素則是我們手中的“終極武器”。但是,如果這本書告訴我們,並非所有的細菌都是敵人,甚至有些“好”的細菌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那麼我們對健康的認知,是不是需要一次徹底的顛覆?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些關於“益生菌”的廣告,它們似乎已經開始為我們提供一些關於“好細菌”的概念。但是,這本書似乎將這個概念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它探討的不僅僅是“益生菌”是否有效,而是整個微生物群落的“消失”所帶來的“健康危機”。
評分馬丁·布萊澤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但我會從一個對健康議題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的角度齣發,去想象他是一位怎樣的作者。他是否是一位嚴謹的科學傢,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和研究成果來支撐他的觀點?還是他是一位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共知識分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科學問題揭示給大眾?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一定不僅僅是枯燥的科學理論堆砌,而更可能是在講述一個關於人類健康與自然平衡的故事,一個關於我們如何一步步將自身推嚮健康危機的警示。我期待在書中看到,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揭示“消失的微生物”這一現象的,是怎樣的“濫用抗生素”行為導緻瞭這一危機的齣現,以及這些危機又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