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体育保健与康复教程
定价:98.50元
作者:王月英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80254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大学体育保健与康复教程》体育保健与康复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课程内容,对于改善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发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书重点对大学体育保健与康复进行了系统研究,理论部分在阐述体育锻炼价值及意义、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心健康、体育锻炼与肥胖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了体育锻炼对于残障人及各类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并就体育锻炼的生理反应处置、损伤防治、医务监督、处方制定、中医保健、按摩等展开详细地论述。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王月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体育保健与康复,任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
文摘
序言
从排版和索引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校对工作做得还算细致,很少发现明显的印刷错误,这在厚重的专业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然而,我发现它在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方面似乎有些滞后。体育科学领域日新月异,新的训练方法、新的器械技术、新的营养补充剂的有效性研究层出不穷。这本书中引用的文献和数据大多集中在过去十年或更早的时期,这使得它在介绍“最新进展”的部分略显底气不足。例如,在讨论运动营养补充剂时,对于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肌酸水合作用或BCAA(支链氨基酸)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确切效果差异,阐述得相对保守,没有充分吸收近几年高质量的荟萃分析结果。因此,我常常需要在阅读特定章节时,同步去查阅最新的学术期刊或专业会议的摘要,以确保我学到的知识没有被时间淘汰。一本优秀的教程,应该像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学科的当前前沿,而这本书在这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评分作为一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使用这本书的时间比较长,它陪伴我度过了好几个学期的课程。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广度,它确实涵盖了体育活动中可能遇到的绝大多数健康问题和基础的恢复知识,从营养学的基本原则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都有所涉猎,展现了一个全面的“大健康”视角。但这也成了它的局限——“广而不深”。在讲到特定病理学内容时,比如运动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或代谢性疾病,描述往往停留在症状和基本预防措施层面,对于其发病机制的深入分析,或是结合现代运动处方进行干预的复杂性,几乎没有涉及。举个例子,书里谈到了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注意事项,但对于如何根据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波动来实时调整有氧运动的强度和时长,书中并没有提供操作性的指导或数学模型参考。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处理,使得我们在面对复杂的、需要跨学科知识的实际案例时,会感到手中的工具箱不够用,缺乏解决棘手问题的“利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总体上是严谨的学术腔调,这在教材中是无可厚非的,它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然而,这种严谨性在某些章节的处理上,使得阅读体验略显枯燥。特别是涉及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推导部分,如果能增加一些生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辅助理解,效果可能会好很多。我记得有一章在讲解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时,文字非常密集,专业术语层出不穷,我需要反复阅读好几遍才能勉强跟上思路。如果能用图表、流程图或者更形象的比喻来拆解这些复杂的生理过程,而不是完全依赖纯文字的叙述,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快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学习者来说,无疑会大大提升效率。此外,教材后部的“自我评估与练习”部分,内容显得相对单薄,更像是附录性质的补充,缺乏系统性和互动性,如果能设计成一些可以自我打分的测试模块,或者提供配套的在线资源链接,让学习者能即时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评分我是在准备参加一个体育赛事急救员培训时接触到这本书的。坦白讲,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从宏观的健康理念到微观的肌肉骨骼系统介绍,逻辑链条是完整的,这点值得肯定。它成功地把“保健”和“康复”两大板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像有些书那样只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然而,在实际的应急处理部分,我感觉这本书的处理方式过于保守和理论化了。比如,涉及到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它详细描述了RICE原则,这是标准流程没错,但现代的运动医学更强调“保护、负荷、冰敷、加压、抬高”(PEACE & LOVE)的新理念,这本书中对此着墨不多。再者,对于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比如踝关节扭伤,书中的康复训练部分多以静态拉伸和基础力量训练为主,对于如何逐步引入本体感觉训练和功能性恢复训练,缺乏具体的图示和分阶段的渐进性计划。我希望看到更多图文并茂的动作演示,尤其是在康复训练部分,因为语言描述在指导读者正确完成动作时,总会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专业性也因此打了折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挺下功夫的,封面的配色和字体选择都透着一股专业又不失活力的气息。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质感,摸起来挺舒服,印刷清晰度也很高,这对一本需要经常翻阅的教材来说太重要了。不过,内容上,我本以为它会更侧重于一些前沿的运动生理学理论和最新的康复技术介绍,毕竟现在科学发展这么快,总希望教材能与时俱进。但读下来,感觉它在基础知识的铺陈上用了不少篇幅,这对于初学者自然是好事,能打下扎实的基础。可对于我这种已经有些运动背景的人来说,一些过于基础的章节略显冗长,我更期待看到更多关于运动损伤的精细化分类、现代化的评估工具应用,以及针对不同人群(比如老年人、特殊职业群体)的个性化保健方案的深入探讨。比如,关于心肺功能训练的章节,虽然介绍了基础的有氧无氧概念,但对于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在业余跑者中的风险控制和剂量调整,讨论得不够细致,更像是一种原则性的介绍,缺乏具体的实践指导和案例分析。总体感觉,这是一本非常稳健的入门级读物,但如果想在专业深度上有所突破,可能还需要搭配其他更具针对性的文献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