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卫星总体设计和动力学分析(平装)(见选题2012D0141)
定价:126.00元
作者:周志成 等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46625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0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通信卫星总体设计和动力学分析》(作者周志成、曲广吉)以现代通 信卫星为代表的地球静止轨道(GEO)航天器为设计研究对象,在系统工程方法论和航天器总体设计框架体系指导下, 结合几十年航天工程实践,并从航天器设计学科高度,系统总结和详细介绍了GEO航天器总体设计、动力学与控制分析仿真、多学科设计 优化和设计验证的技术内容和理论方法。全书编写遵循系统性、可读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宗旨要求,并在有关章节设置了工程 应用范例。
全书共分15章。章为绪论;第2、3章为轨道动力学和空间 环境;第4、5、6章为航天器总体设计、有效载荷设计和主要分系统设计;第7章为航天器总体设计优化方法,包括构型拓扑优化、设备 布局优化、结构参数优化、总体参数多学科设计优化;第8章为航天器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力学环境和力学试验;第9~13章为柔性、 晃动、多体和热致微振动等动力学以及动力学与控制仿真;4章为航天器总体设计、分析、优化范例;5章为可靠性设计、分析、 验证。
《通信卫星总体设计和动力学分析》读者对象为航天科研院所和高等 院校从事航天器总体设计、动力学与控制分析仿真、优化设计理论方法研究应用的科技人员、教 师和研究生,也可作为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章 绪论
1.1 航天器设计的研究范畴和基本内涵
1.2 航天器系统工程和总体设计方法
1.2.1 航天器工程
1.2.2 航天器系统工程
1.2.3 航天器任务分析和总体设计方法
1.3 航天器动力学(工程)的分析研究方法
1.3.1 现代航天器动力学的主要特征
1.3.2 航天器动力学(工程)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
1.3.3 航天器动力学(工程)的研究方法
1.4 我国通信卫星工程的研究进展和重要意义
1.4.1 通信卫星工程发展应用概况
1.4.2 通信卫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1.4.3 发展通信卫星工程重要意义
第2章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
第3章 航天器空间环境
第4章 航天器总体设计
第5章 航天器有效载荷设计
第6章 航天器主要分系统设计
第7章 航天器总体设计优化方法
第8章 航天器结构动力学与力学环境
第9章 航天器柔性耦合动力学
第9章 航天器柔性耦合动力学
0章 航天器液体晃动动力学
1章 航天器多体动力学
2章 航天器热致微振动动力学
3章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总体仿真
4章 航天器总体方案设计分析优化范例
5章 航天器可靠性设计和故障对策
缩略词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业余的航天爱好者,我一直对通信卫星的运作原理充满好奇。当我看到《通信卫星总体设计和动力学分析》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尽管我还没有时间仔细阅读整本书,但我通过翻阅目录和部分章节,已经能够感受到它在内容上的广度和深度。从卫星的轨道设计、姿态控制,到通信系统的具体实现,再到动力学仿真的各个方面,这本书似乎涵盖了通信卫星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总体设计”的部分很感兴趣,它一定能够解答我一直以来对卫星是如何被“整体”设计出来的疑问。而“动力学分析”更是激发了我对卫星在太空中如何稳定运行的兴趣。这本书的结构安排,让我觉得它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认知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我期待着在未来,能够通过这本书,更深入地理解通信卫星的复杂性以及其背后的科学与工程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在行业内肯定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前辈,从这本书的内容和论述风格就能看得出来。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凝练,不带任何多余的修饰,直击核心问题。这种风格我很喜欢,因为它节省了读者的时间和精力,能让我在短时间内抓住关键信息。我注意到书中有不少参考文献,这表明作者在内容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梳理,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我特别欣赏它在探讨某个设计方案或动力学模型时,会详细分析其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这种辩证的分析方式,对于我们进行技术决策非常有指导意义。虽然我目前还只是处于对这本书内容的一瞥,但已经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技术积淀和丰富的工程经验。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宝贵参考的专业书籍,我非常期待能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初步预期。我在寻找关于卫星轨道动力学的一些基础概念时,偶然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虽然书名听起来非常硬核,但我想着至少可以从中学习一些基础知识。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它所涉及的内容之全面和深入,远非我最初设想的那般浅显。我甚至觉得,如果不是在特定专业领域有一定积累的读者,可能在阅读过程中会感到吃力。不过,这也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并没有为了迎合所谓的“大众读者”而降低门槛,而是坚持以其专业性和严谨性来吸引真正需要它的群体。我看到书中有大量详细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这让我意识到,要真正理解通信卫星的动力学,绕不开这些严谨的数学工具。虽然目前我还在努力消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但已经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扎实功底和高水平的研究价值。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研究手册,而非简单的入门指南,这使得它的价值和目标读者群体更加明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倒是挺精美的,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一本有分量的专业书籍。封面的设计虽然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但却透露出一种严谨、沉静的气息,很符合我对技术类书籍的期待。我刚拿到手的时候,迫不及待地翻了几页,虽然里面的内容我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但从排版、图表的清晰程度以及公式的规范性来看,就知道作者在编排上花了很多心思。我尤其喜欢它那种留白适度的感觉,不会让人觉得拥挤,读起来会相对轻松一些。封底的简介虽然没有太多剧透,但已经足够吸引我对这本书产生兴趣,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扎实,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我感觉这本书应该适合那些真正想深入研究通信卫星设计和动力学领域的读者,而不是只想了解个大概的人。它的实用性和理论深度估计会是它的一大亮点,我非常期待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通过这本书来系统地建立起相关的知识体系。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外观和初步的阅读体验上,是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的。
评分这本《通信卫星总体设计和动力学分析》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带着你一步步解剖复杂的系统。我并不是这个领域的科班出身,所以在阅读之前,对通信卫星的了解仅限于“天上那个发信号的东西”。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尽管专业性很强,却非常有条理。它不是那种上来就抛出大量枯燥公式的教科书,而是先为你构建一个宏观的框架,然后层层深入,讲解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考量和背后的原理。我尤其欣赏它在动力学分析部分的处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的卫星姿态控制、轨道维持等问题紧密结合,让我在理解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它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书中的图示和案例分析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将复杂的概念可视化,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虽然有时候需要反复琢磨。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它教会你如何从系统整体出发,考虑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影响和协同工作。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既有挑战性又充满收获的学习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