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
| 曾用价 | 128.00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 |
出版时间 | 2018年06月 |
开本 | 16 |
作者 | 王亚韡等 |
装帧 | 圆脊精装 |
页数 | 299 |
字数 | 378000 |
ISBN编码 | 9787030574237 |
内容介绍
2004年11月《斯德哥尔摩公约》正式对我国生效,我国面临履约及削减POPs的巨大挑战,缺乏对我国POPs生态风险评价的基础数据和POPs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是我国履约及控制POPs环境污染的*大障碍。*近几年,随着国际公约的推动,公约POPs候选物质以及相关物质的研究日益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从2009年第四次《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大会会议以来新增POPs的背景信息、分析方法、环境行为以及毒性毒理学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目录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引言 1
1.1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持久性 4
1.2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性/放大性 8
1.3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长距离迁移能力 9
1.4 中国《国家实施计划》 14
1.5 未来研究的重点 14
参考文献 16
第2章 多溴二苯醚(PBDEs)研究进展 21
2.1 化学特性 22
2.2 环境来源 23
2.3 分析方法 25
2.3.1 样品前处理 25
2.3.2 填料及配制 27
2.3.3 仪器分析 30
2.3.4 PBDEs色谱分析应用实例——高分辨气质联用法 37
2.4 环境归宿 45
2.4.1 持久性 46
2.4.2 远距离迁移能力 47
2.4.3 生物富集性 47
2.5 环境暴露 49
2.5.1 环境浓度水平和趋势 49
2.5.2 人类接触 52
2.6 健康效应 55
2.6.1 水生生物毒性效应 55
2.6.2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毒性效应 56
2.6.3 其他生物毒性效应 58
2.6.4 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作用 58
2.7 十溴二苯醚的降解和脱溴作用 59
2.8 总结 62
参考文献 63
第3章 全氟化合物(PFASs)研究进展 76
3.1 PFASs概述 77
3.2 PFASs分析方法 79
3.2.1 样品前处理方法 79
3.2.2 仪器分析方法 80
3.2.3 异构体分析方法 80
3.3 PFASs的环境分布 82
3.3.1 水体 82
3.3.2 沉积物 84
3.3.3 土壤 86
3.3.4 大气 87
3.3.5 异构体环境分布 89
3.4 PFASs的生物累积与毒性效应 90
3.4.1 生物累积与生物放大 90
3.4.2 毒理学研究 92
3.5 人体PFASs暴露及健康风险 94
3.5.1 人体暴露水平 94
3.5.2 排泄与半衰期 96
3.5.3 暴露量与暴露途径 97
3.5.4 健康风险 98
3.6 新型PFASs研究进展 100
3.7 PFASs污染控制技术与限制条款 102
3.7.1 PFASs污染控制技术 102
3.7.2 国际上的控制与监管 102
3.8 总结与展望 103
参考文献 103
第4章 短链氯化石蜡(SCCPs)研究进展 118
4.1 物理化学性质 119
4.2 来源、使用和释放 119
4.3 分析方法 120
4.3.1 样品前处理 121
4.3.2 仪器与定量分析 126
4.4 环境水平及污染现状 133
4.4.1 空气 133
4.4.2 表层水、河水和湖水 134
4.4.3 污水处理厂污水 134
4.4.4 土壤、底泥以及沉积物 135
4.4.5 生物体 136
4.4.6 人体母乳、食品、灰尘等其他环境介质 137
4.5 环境影响 138
4.5.1 持久性 138
4.5.2 生物富集能力 139
4.5.3 远距离环境迁移潜力 140
4.5.4 毒性效应 141
4.6 研究案例 142
4.6.1 材料和方法 142
4.6.2 结果与讨论 144
4.6.3 小结 155
4.7 总结 155
参考文献 156
第5章 硫丹研究进展 164
5.1 硫丹概述 164
5.2 环境样品前处理及分析技术 166
5.2.1 样品前处理 167
5.2.2 仪器分析技术 169
5.3 硫丹的环境浓度及归趋行为 170
5.3.1 我国硫丹的使用和排放清单 170
5.3.2 硫丹的排放与残留清单 172
5.3.3 我国大气和土壤中硫丹浓度水平和分布 173
5.3.4 硫丹的环境归趋行为 175
5.4 硫丹的毒理效应研究 184
5.4.1 对生物的危害影响 184
5.4.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87
5.5 硫丹使用的限制公约 188
参考文献 189
第6章 六溴环十二烷(HBCDs)研究进展 198
6.1 HBCDs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及毒性效应 198
6.1.1 结构特点 198
6.1.2 物理化学性质 199
6.1.3 毒性效应 200
6.2 HBCDs的生产和使用 201
6.3 HBCDs污染的来源 202
6.3.1 环境中HBCDs的污染源 202
6.3.2 人体中HBCDs的污染源 203
6.4 HBCDs的环境行为 204
6.4.1 在空气中的环境行为 204
6.4.2 在生物体中的环境行为 205
6.4.3 在水和底泥中的环境行为 206
6.5 HBCDs的分析方法 207
6.5.1 样品前处理方法 207
6.5.2 仪器分析技术 210
6.6 环境中HBCDs的赋存状况 214
6.6.1 在大气中的分布 214
6.6.2 在水、沉积物、污泥以及土壤中的分布 216
6.6.3 生物态环境介质中HBCDs的分布 217
6.6.4 HBCDs污染的空间变化趋势 218
6.6.5 HBCDs污染的时间变化趋势 219
6.7 总结 220
参考文献 221
第7章 六氯丁二烯(HCBD)研究进展 233
7.1 HCBD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及毒性效应 233
7.1.1 结构特点及物理化学性质 233
7.1.2 毒性效应 234
7.2 HCBD的生产、使用及污染来源 234
7.3 HCBD的环境行为 236
7.3.1 在空气中的环境行为 236
7.3.2 在生物中的环境行为 236
7.3.3 在水和沉积物以及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237
7.4 HCBD的分析方法 238
7.5 我国环境中HCBD的赋存状况 240
7.6 人体暴露HCBD风险评估 243
7.7 土壤中HCBD赋存及风险评估实例 244
7.7.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44
7.7.2 样品前处理与仪器分析 245
7.7.3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45
7.7.4 江苏一化工厂厂区及周边土壤中污染水平与分布特征 246
7.7.5 化工厂厂区土壤中HCBD的风险评估 247
7.8 控制措施 249
7.9 研究展望 250
参考文献 250
第8章 得克隆(DP)及其类似物 256
8.1 概述 256
8.2 得克隆及其类似物的生产、使用以及限制情况 258
8.2.1 得克隆在国内外的生产、使用情况 258
8.2.2 得克隆在国内外的限制情况 259
8.3 得克隆的POPs特性 259
8.3.1 得克隆的持久性 259
8.3.2 得克隆的长距离迁移能力 260
8.3.3 得克隆的生物富集性 261
8.3.4 得克隆的毒性 269
8.3.5 得克隆的环境转化 270
8.3.6 小结 271
8.4 我国与世界各地环境及人体中得克隆浓度分布 272
8.4.1 生产地周边环境得克隆浓度分布 272
8.4.2 电子垃圾拆解地得克隆环境浓度分布 272
8.4.3 在污染源以外地区DP浓度分布 273
8.4.4 世界及我国不同区域人体中得克隆浓度分布 274
8.5 我国典型地区得克隆的风险简介 275
8.5.1 得克隆环境风险概述 275
8.5.2 工厂周边地区得克隆环境风险 277
8.6 研究案例——职业暴露人群血液和头发中得克隆浓度水平 277
8.6.1 材料与方法 277
8.6.2 结果与讨论 280
8.6.3 小结 286
参考文献 286
附录 缩略语(英汉对照) 294
索引 298
彩图
在线试读
第1章 引言
本章导读
简述有关POPs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有关背景,阐释POPs的四大特点以及公约运行机制。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国家实施计划》)。
展望未来有关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热点。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指在环境中难降解、高脂溶性、可以在食物链中富集放大,且能够通过各种传输途径而进行全球迁移的半挥发性且毒性极大的污染物。由于其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远超过常规污染物,*近数十年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POPs由于具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效应,并且其危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点,一旦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将会产生灾难性后果甚至会持续危害几代人。
*近一百年来,国际上环境保护经历了从常规大气和水污染[如氮氧化物、粉尘、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治理、重金属污染控制到POPs削减与控制的历程。200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了旨在保护全球人类免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目前已经有包括我国在内的179个国家或地区加入了该公约,从缔约方数量上不仅能看出《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能看出全世界对于POPs污染的重视。该公约规定的12种POPs如艾氏剂、氯丹、滴滴涕、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六氯苯、多氯联苯、灭蚁灵、毒杀芬、多氯代二苯并-对-二英、多氯代二苯并呋喃被称为“肮脏的一打”(dirty dozen)而受到了各缔约方的严格控制与削减。在《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推动下,国际上有关POPs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中*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
《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或拟增列及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的有机污染物通常称为新型POPs。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化学品展望》(2012年发布)指出,持久性有毒物质污染了整个地球。这些物质既包括传统污染物如经典POPs、重金属等,也包括新型有机污染物如卤系阻燃剂、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等。而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型有机污染物也不断地从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发现而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这些新型POPs在我国具有以下特征:①绝大多数为目前正在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化工产品,尚未对其生产环境排放进行有效控制;②污染正在发生,并且在环境介质中的存量较高,但对其源和汇仍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