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讀庫1601
定價:30.00元
作者:張立憲
齣版社:新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133203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擺事實不講道理”是《讀庫》的編輯方針。其收入的作品從篇幅而言屬於五韆至五萬字之間的中篇讀本;內容而言,《讀庫》強調非學術,非虛構,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結閤,探究人與事、細節與談資,不探討學術問題,不發錶文學作品,所選書評影評等文體則強調趣味性,通過真實的錶象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和思想深度。《讀庫1601》點擊進入 《讀庫1602》點擊進入 《讀庫1603》點擊進入《讀庫1604》點擊進入 《讀庫1605》點擊進入 《讀庫1606》點擊進入《讀庫2016(套裝六冊)》點擊進入《更作品請進入新星齣版社旗艦店》點擊進入
內容提要
本輯《讀庫》是改版之後的**期,共有八篇文章。《迴鄉》、《住彆墅的人》、 《死去的是我的人民》、《晚清詩人鄭珍》、《“邦妮風”》、《一盒散沙》、《激情爆棚的歌》和《聲音》
2014年春節,鄧安慶迴到湖北老傢,九天裏,他看到歲月在父母身上的痕跡,陷入朋輩鄉親之間的糾葛,經曆瞭一場被安排的相親。在日記體文章《迴鄉》裏,他用細膩周緻的筆調記錄瞭一個離鄉青年的溫情與無奈。
趙利文是攝影師,存款不多的他十幾年前陰差陽錯地在秦嶺腳下買瞭一棟彆墅。樂於與人交往的性格,讓他與彆墅區的一些住戶成為朋友,也讓老趙的鏡頭拍攝到一種的彆樣生活,這些人情世態都以文字和圖片呈現在《住彆墅的人》中。
《死去的是我的人民》中記錄瞭美國作傢、記者查爾斯格拉斯對敘利亞戰爭的親身見聞。這場混戰中,衝突各方都以損害敘利亞人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漢學傢施吉瑞在《晚清詩人鄭珍》裏梳理瞭一位詩人和學者的一生,從少年得誌、科考起落,到潛心學術研究。鄭珍並非力挽狂瀾的經世大儒,但依然在傢國變亂中創作齣許多傳世的詩文著作。
1967年的美國電影《雌雄大盜》女主角邦妮,短發,頭戴貝雷帽,身著緊身窄裙,馬上掀起一股“邦妮風”(Bonnie Look)。這股風潮將1930年代的時尚精髓與1960年代的叛逆精神相與為一,影響至今,Archie M的《“邦妮風”》講述其颱前幕後的故事。
洪韻《一盒散沙》聚焦的是“沙盒遊戲”。它的開放設定,很大程度上還原瞭現實世界和真實曆史,讓開發者隱形的同時,使玩傢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遊戲世界中。
“”中的大型音樂套麯成為當時意識形態宣泄的重要形式,而有一些甚至傳播至今。楊浪筆下“激情爆棚的歌”還包括多幕話劇、舞蹈史詩,以及“歌劇”風格的作品等多種類型。
《聲音》是每年《讀庫》的保留欄目,本篇是對2015年的錶達與記錄。
目錄
1-51 迴鄉 鄧安慶
52-105 住彆墅的人 宋 群 文/趙利文 攝
106-128 死去的是我的人民 查爾斯格拉斯
129-171 晚清詩人鄭珍 施吉瑞
172-206 邦妮風” Archie M
207-271 一盒散沙 洪 韻
272-285 激情爆棚的歌 楊 浪
286-345 聲音 苗 煒 貝小戎 輯錄
作者介紹
張立憲 江湖人稱“老六”。新聞齣版從業者,居北京。現主編《讀庫》叢書。並策劃齣版《青衣張火丁》、《共和國教科書》等。多年來,跨工種作業,獨立完成一本書的策劃、組稿、編稿、設計、印刷、宣傳、發行各環節,涉及編輯、美術、財務、公關、銷售諸領域。以一人之力,創齣中國齣版界持續齣版一種讀書品牌《讀庫》的奇跡。2008年4月當選“思想推動中國——聯想ThinkPad中國思想力人物評選”的十位中國思想力人物之一。自2002年起,以“見招拆招”為網名,發錶“記憶碎片”係列文章,在網絡世界流傳至今。
文摘
序言
《讀庫1601》帶給我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非立竿見影的效果。它不像那些“速成”類書籍,讀完就能讓你覺得“醍醐灌頂”。相反,它更像是一壇陳年的佳釀,需要時間去發酵,去沉澱,纔能品味齣其中的醇厚。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溫和,他就像一個長者,用一種平和的語氣,娓娓道來。但正是這種平和之下,蘊含著深邃的智慧和洞察。我常常會帶著書中的一些片段,去觀察現實生活,去思考我所經曆的事情,然後突然間,那些曾經模糊不清的畫麵,就變得清晰起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時間”的理解,他能夠從曆史的長河中捕捉到當下,也能從當下的細微之處,預見到未來的趨勢。這種跨越時空的洞察力,讓我覺得非常震撼。而且,這本書的選材也非常獨特,很多內容都是我從未接觸過的,但作者卻能將它們講述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
評分拿到《讀庫1601》的時候,心裏其實是有一些期待落空的,但也正是這份“落空”激起瞭我更大的好奇心。它不像市麵上常見的那些“成功學”或“心靈雞湯”,劈頭蓋臉地給你灌輸一套道理,告訴你“你應該”怎樣。恰恰相反,它更像是一個老朋友,在一個安靜的午後,端起一杯茶,絮絮叨叨地和你聊起一些你可能從未留意過,又似乎早已在心裏埋藏已久的事情。那些關於曆史的碎片,那些對當下社會現象的細微觀察,那些作者對生活細緻入微的體悟,都像一顆顆散落在路邊的珍珠,初看毫不起眼,但一旦你俯下身去,仔細端詳,便能發現它們各自獨特的光澤和價值。它沒有試圖去“教育”你,而是提供瞭一種視角,一種思考的方式,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被引導著去審視自己,去反思周遭。那些看似不經意的敘述,其實都飽含深意,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纔能體會其中妙處。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談論一些宏大命題時,那種遊刃有餘的“小切入點”,從身邊的小事齣發,層層遞進,最終觸及到更深層次的議題,讓人在豁然開朗的同時,又感到一絲“原來如此”的親切感。這種寫作方式,既有知識的深度,又不失生活的溫度,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與智者的對話,一次心靈的旅行。
評分《讀庫1601》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裏,找到瞭一片可以讓人真正“慢下來”的綠洲。它不追求嘩眾取寵的標題,也不追求引人注目的篇幅,而是以一種近乎“樸素”的方式,呈現齣作者對世界、對生活、對人文的深度思考。我常常會在通勤的地鐵上,或者是在深夜臨睡前,翻開這本書的某一頁,然後就被吸引住瞭,仿佛整個世界都安靜瞭下來,隻剩下我和書中的文字在進行一場無聲的交流。作者對於一些社會現象的洞察,常常能觸及我內心深處最敏感的部分,那些我曾經模糊的感受,或者是我不曾清晰錶達的想法,都在書中得到瞭印證和升華。它沒有給我答案,但它教會瞭我如何去提問。它沒有告訴我該怎麼做,但它啓發瞭我如何去思考。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其中關於“傳統”與“現代”之間張力的探討,作者沒有簡單地贊美或批判,而是展現瞭兩者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係,以及我們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這種 nuanced 的視角,讓我覺得非常珍貴。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獨特,既有知識分子的嚴謹,又不乏生活化的趣味,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讓人欲罷不能。
評分拿到《讀庫1601》的那一刻,我就知道這不會是一次尋常的閱讀體驗。它沒有炫目的封麵,也沒有聳人聽聞的副標題,一切都顯得那麼樸實無華,仿佛是一件精心打磨的素雅器物。但正是這份“樸實”,讓我感受到瞭隱藏其中的厚重。作者的文字,如同一條蜿蜒的河流,時而舒緩,時而湍急,卻始終保持著一種獨特的節奏感。他不會刻意去迎閤讀者,也不會試圖去討好讀者,而是以一種非常真誠的態度,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呈現齣來。我最喜歡的是作者在探討一些人文議題時,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分析,他能夠將復雜的問題,拆解成一個個小塊,然後逐一進行深入的剖析,讓讀者在理解的同時,也能從中學習到思考的方法。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記憶”和“遺忘”的討論印象深刻,作者通過一係列的故事和觀察,展現瞭記憶的脆弱與強大,以及遺忘在個體與集體生命中的意義。這種細膩的筆觸,加上深刻的哲學思考,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文字本身。
評分這本《讀庫1601》給我的閱讀體驗,是一種非常“意外”的驚喜。一開始,我以為它會是一本比較傳統的知識讀物,充滿瞭各種理論和數據。但真正翻開之後,我發現它 far beyond 瞭我的預期。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善於捕捉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然後通過這些細節,引申齣對更廣闊世界的思考。就像是在描繪一幅畫,他不是直接給你看成品,而是讓你看到畫傢是如何一筆一筆勾勒,如何調配色彩,如何構思布局的。這種“過程”的呈現,讓我對最終的“圖景”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個體與群體”關係的討論,作者沒有簡單地將兩者對立起來,而是深入剖析瞭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製約,以及我們在不同情境下的身份轉換。這種思考的維度,非常富有啓發性,讓我對許多社會現象有瞭全新的認識。而且,這本書的結構也非常靈活,你可以隨意翻到任何一個章節,都能找到值得思考的內容,它不強調綫性閱讀,而是鼓勵讀者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