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朗编9787547512340 中西书局 劳费尔

中国伊朗编9787547512340 中西书局 劳费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劳费尔 著
图书标签:
  • 伊朗
  • 中亚
  • 丝绸之路
  • 历史
  • 文化
  • 中西交流
  • 劳费尔
  • 中西书局
  • 9787547512340
  • 图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西书局
ISBN:9787547512340
商品编码:29352952572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伊朗编
作者 劳费尔
定价 198.00元
出版社 中西书局
ISBN 9787547512340
出版日期 2017-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汉学家劳费尔将中国及亚洲诸国的博物学研究与古代中亚、内亚语言文字研究两个领域结合起来的代表作。作者尽可能运用汉语、日语、古今伊朗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和西方古典学的材料,通过对植物及物产进行考证,阐述了中国和古代西域植物的传播关系,此外还包括关于中亚纺织品、矿物和汉籍著录的萨珊王朝的官制以及对伊朗记录的与中国有关事物及其名称的考证。

   作者简介
劳费尔(1874—1934),美籍德国藏学家。曾多次来中国科考。精通汉语、藏语及多种语言,是20世纪西方重要的汉学和东方学家之一。主要作品有《中国和欧洲的鸟形车》、《吐蕃的鸟卜》、《西藏文字的起源》等。

   目录

劳费尔及其名著《中国伊朗编》

SINO-IRANICA(Berthold Laufer)


   编辑推荐
本书是汉学家劳费尔将中国及亚洲诸国的博物学研究与古代中亚、内亚语言文字研究两个领域结合起来的代表作。作者尽可能运用汉语、日语、古今伊朗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和西方古典学的材料,广泛吸取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因而可称为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

   文摘

   序言

《丝路上的星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千年史诗》 序言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如璀璨的星辰,在各自的轨道上闪耀。然而,并非每颗星辰都孤立运行,有些则因缘际会,相互吸引,汇聚成壮丽的星系。中国与伊朗,恰恰是这样一对穿越时空的文明巨星,它们的故事,交织着古老的回响与现代的脉动,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千年史诗。 本书《丝路上的星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千年史诗》,并非一本聚焦于某特定历史时期、某项具体事件的学术专著,也不是对某一个体人物的传记式描绘。它试图以更宏大的视角,更绵长的历史脉络,去勾勒中国与伊朗这两个古老国度在漫长岁月中,如何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以文化、经济、思想、艺术为载体,进行着持续而深刻的互动与融合。它所探讨的,是两种文明在碰撞中产生的火花,在借鉴中实现的升华,在融合中孕育的创新,以及由此共同塑造的,更加多元、丰富的人类文明图景。 第一章:文明的曙光与初识——遥远的呼唤与东方的回应 早在史前时代,亚欧大陆的广袤土地上,各自独立发展的文明便已孕育出独特的生命力。波斯,作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继承者,孕育了伟大的阿契美尼德帝国,其辉煌的成就,从帕赛波利斯的宏伟遗迹中至今仍可窥见。伊朗高原上,早期文明的曙光闪耀,为后来的波斯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遥远的东方,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在这片土地上开辟了自己的文明之路,从黄河文明的起源,到夏商周的建立,中国的早期文明也在逐步发展。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两个文明的接触,最初是模糊而遥远的。地理的阻隔,信息的不畅,使得彼此的了解更多是通过传闻与想象。然而,人类的好奇与探索之心,终究会打破壁垒。波斯人在扩张中,可能已经感知到东方有一片富饶而神秘的土地;而中国,在向西拓展的过程中,也可能听闻过西域之外,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帝国。这种最初的“知道”,虽不深入,却为日后的交流埋下了伏笔。 第二章:丝绸之路的驼铃——经济的动脉与文化的动脉 真正将两个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那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并非仅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交流走廊之一。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中国与西域诸国,乃至更远的波斯,便建立了直接的联系。 在这条路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而伊朗的金银器、香料、玻璃制品、宝石等也沿着这条路线进入中国。商品交换的背后,是文化的传递。佛教的东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和艺术;而中国的一些技术,如造纸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本书将重点探讨丝绸之路在连接中国与伊朗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将追溯那些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他们的足迹,他们携带的物品,以及他们在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我们将分析商品贸易背后所隐含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度,以及这种交流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两个文明。从长安到撒马尔罕,再到德黑兰,这条古老的道路,承载了太多文明的印记,它们共同汇聚,成为连接东方与西方的强大动脉。 第三章:思想的碰撞与艺术的交融——智慧的火花与审美的共鸣 除了物质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与艺术的交融,是中伊文明交流中更为深刻的篇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带来了印度的哲学思想,与中国的本土思想(如儒家、道家)相互激荡,形成了中国化佛教,丰富了中国的思想宝库。同样,中国的哲学思想,虽然不像佛教那样大规模地传播,但其独特的智慧,如“天人合一”的观念,也可能在丝绸之路上,以某种形式触动着异域的思想者。 伊朗,作为伊斯兰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哲学、宗教和艺术传统,也对中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而在艺术领域,中伊之间的交流更是频繁。中国唐代的绘画、雕塑、陶瓷艺术,在吸收了域外(包括波斯)的影响后,展现出更加多元、开放的风格。而伊朗的金属工艺、织锦技术,也可能通过交流,影响了中国的工艺美术。 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思想与艺术交流的具体案例。我们将探讨佛教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与本土文化融合;我们将研究伊斯兰文明的传入,如何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我们还将重点关注艺术领域的相互借鉴,例如唐三彩中可能蕴含的波斯风格元素,以及波斯地毯中可能体现的东方审美情趣。这些思想与艺术的交融,并非单方面的接收,而是相互的启发与创新,共同造就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第四章:历史的沉浮与现代的重逢——古老的回响与新的篇章 随着历史的演进,丝绸之路的时代逐渐远去,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联系并未因此中断。尽管历经战乱、王朝更迭,但两国人民之间,总有某种无形的力量维系着彼此的联系。在近现代,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与伊朗的交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外交关系的建立,到经济贸易的深化,再到文化科技的合作,两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找到了交流互鉴的契合点。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为中伊两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启了更为广阔的合作前景,仿佛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的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本书的最后,将关注中国与伊朗在现代的交往。我们将梳理两国建交以来的重要事件,分析经贸合作的现状与潜力,探讨文化交流在当代社会的意义。我们将看到,历史的沉浮并未冲淡两个文明之间的联系,反而让它们在新的时代,以更加务实、互利的方式,重新走向合作。古老的回响,在现代社会中激荡,书写着属于中伊两国,也属于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崭新篇章。 结语 《丝路上的星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千年史诗》,希望通过对中国与伊朗之间漫长而深刻的交流历史的梳理与探讨,展现文明之间并非是封闭的孤岛,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体。中国与伊朗的千年交往史,是人类文明多样性与包容性最好的证明。愿本书能引发读者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入思考,理解那些穿越时空的联系,感受那些源远流长的智慧,从而更好地认识我们共同的世界,以及我们共同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书能否引起我的阅读兴趣,往往取决于它的独特性和稀缺性。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其研究对象——中国与伊朗的交流。相较于市面上一些泛泛而谈的国别研究,这种聚焦于两个特定国家之间深层互动的著作,无疑更具吸引力。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深入探讨了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比如古代的使节往来,文学艺术上的借鉴,甚至是民间风俗的相互渗透。我一直坚信,真正的历史往往藏匿在那些宏大叙事之外的细微之处。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更具体、更生动的历史场景,让我感受到不同文化碰撞出的火花,理解那些看似遥远的文明是如何在血脉中互相流淌。这种探索未知,发现新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享受。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信息也颇有意思,中西书局,这个名字自带一种学术的严谨和文化的传承感。我总觉得,一些老牌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往往在内容打磨和质量把控上有着更深的功力。而“劳费尔”这个名字,虽然我不是历史学或汉学领域的专家,但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一位在相关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一本书的作者,尤其是冠以这样一位知名学者的名字,其内容的可信度和研究深度便有了初步的保障。我常常觉得,好的书籍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一种观点的碰撞。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给我一些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历史联系。也许书中会颠覆我原有的某些认知,也许会揭示一些我从未了解过的细节。这种挑战和启发,正是阅读的乐趣所在,也是我选择阅读一本书时非常看重的一点。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中国伊朗编”,让我联想到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我一直对历史上的大国关系和文化交流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跨越地域和民族界限的深远影响。中国和伊朗,两者都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各自孕育了独特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两个国度之间一定有过无数的交集,无论是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还是通过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又或是通过科技、艺术的相互影响。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这段历史的窗口。我渴望知道,在这本书中,作者是如何梳理和描绘这些历史画卷的?是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还是通过生动的叙事?我期待它能提供给我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中国与伊朗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互动轨迹,理解它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塑造,又如何共同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评分

拿到这本《中国伊朗编》,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想象。是关于香料、丝绸的贸易,是关于古老宗教的传播,还是关于宫廷艺术的相互影响?伊朗,古称波斯,其悠久的文明一直深深吸引着我,而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其辉煌的历史与波斯文明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的书名,简洁而又富有深度,它暗示着一种跨文化的对话,一种历史的回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更多关于中国与伊朗之间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深刻而持久的互动。它可能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也可能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化史诗。无论何种风格,我都相信它能够拓展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知识,让我对这两个伟大的文明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种对未知知识的渴望,是我阅读的最大动力。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厚重的纸张和古朴的装帧,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这份质感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封面上“中国伊朗编”几个字,带着一种历史的厚度和文化的沉淀感,似乎在诉说着两个古老文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一直对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充满好奇,而这本书的名字,恰好触及了这个我内心深处的兴趣点。从书名推测,它很可能是一本探讨中国与伊朗(或古代波斯)在文化、历史、经济等多个层面的交流与互鉴的著作。我设想着,书中或许会描绘出骆驼商队在戈壁上穿梭的景象,会讲述不同文明间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会解析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文化符号。这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我仿佛已经开始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亲眼见证中国与伊朗之间跨越山海的对话。这种未知的吸引力,比任何具体的内容介绍都来得更强烈,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扉页,去探索书页里隐藏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