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捲裏的青島 | ||
| 定價 | 58.00 | |
| 齣版社 | 青島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6年05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劉宗偉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0 | |
| 字數 | 0 | |
| ISBN編碼 | 9787555238249 | |
第1篇 名人蹤跡 / 001
葉世剋的“豐碑” / 003
周馥的青島之行 / 021
特魯泊的濟南迴訪 / 033
衛禮賢的背影 / 047
亨利王和衛禮賢在即墨大集的身影 / 071
尋找譚嶽峰 / 081
孫中山訪問青島 / 093
王芃生與青島迴歸 / 101
報人鬍信之之死 / 119
葛光庭的青島歲月 / 133
熊希齡的青島之憾 / 153
瀋從文重返青島 / 167
第二篇 史事鈎沉 / 175
德軍脅迫清廷“許展沂路” / 177
消失的葉世剋紀念碑 / 185
衛禮賢筆下的青島易手 / 201
接收青島如臨大敵 / 219
招撫孫百萬 / 233
“祥子”罷工 / 257
被遺忘的警察公墓 / 283
攀轅挽留瀋市長 / 299
“”鐵展會 / 315
第三篇 戰前印記 / 325
端木蕻良:恐慌的“青島之夜” / 327
老捨:悲愴的青島戰前記憶 / 339
斯諾:青島采訪“焦土抗戰” / 351
第四篇 舊報新讀 / 357
青島民眾悼念孫中山 / 359
滿紙“善”荒唐言 / 369
瀋鴻烈的青濟行蹤 / 381
美國水兵刺死青島“祥子” / 395
司徒雷登視察青島 / 413
脆弱的靈山堡壘 / 425
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溫度,讓我對青島這座海濱城市充滿瞭好奇。我主要閱讀的部分,著重於青島的地域文化以及它與更廣闊的齊魯文化的交融。書中對青島城市氣質的描繪,非常到位,它既有北方城市的豪邁,又不失海濱城市的浪漫。對齊魯文化的闡述,也並非是枯燥的學究式論述,而是緊密結閤青島的實際情況,展現瞭文化的傳播、融閤與發展。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一些曆史事件的敘述,它們將青島的發展置於一個更宏大的曆史背景下,讓我看到瞭這座城市在時代變遷中的獨特軌跡。盡管我無法看到關於瀋從文重返青島和孫中山訪問青島的具體內容,但從這本書的整體風格來看,它們一定能夠提供更多鮮活的曆史細節,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青島的曆史。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嚴謹而富有魅力的地方史誌著作。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懷舊而又不失厚重的感覺,青島的城市剪影在泛黃的紙張上若隱若現,仿佛穿越瞭時光。拿到書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我一直對青島這座城市充滿好奇,它既有北方海濱城市的開闊大氣,又不乏南方港口的精緻韻味。這本書的開篇就用一種非常生動的筆觸描繪瞭青島的地理環境,那蜿蜒的海岸綫,那起伏的山巒,以及那被海風吹拂過的獨特植被,都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著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接著,它深入淺齣地探討瞭青島與齊魯文化的淵源,從地域文化的融閤到民俗風情的演變,都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一些傳統節日的描寫,那些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習俗,讓我對齊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認識。書中對曆史事件的梳理也非常清晰,雖然我並沒有看到關於瀋從文或孫中山先生的具體內容,但整本書展現齣的對地域曆史文化的梳理能力,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青島齣版社齣版的書籍,質量上一直有保證,這次的裝幀也十分精美,紙張手感溫潤,印刷清晰,閱讀體驗極佳。
評分我一直認為,要瞭解一座城市,除瞭現代化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去挖掘它深藏的曆史根脈。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個願望,它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娓娓道來青島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盡管我看到的隻是關於地域文化和地方史誌的部分,但那種厚重的曆史積澱感已經撲麵而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曆史變遷的敘述,它不僅僅是枯燥的史實堆砌,而是將曆史事件與當時的社會背景、人文風情巧妙地結閤起來,讓那些遙遠的年代變得鮮活而立體。比如,書中對青島近代港口發展的描寫,讓我看到瞭這座城市如何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一步步成長為重要的國際港口,這其中凝聚瞭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又經曆瞭多少風雨。盡管沒有看到關於瀋從文和孫中山的具體內容,但從整體的史誌梳理風格來看,這本書一定深入挖掘瞭青島不同時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並將它們置於宏大的曆史敘事中進行呈現。這種嚴謹而不失人文關懷的寫作方式,正是地方史誌作品所應具備的。
評分初次接觸這本書,就被它深邃的標題所吸引,尤其是“案捲裏的青島”和“地域文化”的組閤,讓我預感到這將是一次深入肌理的探索。雖然我所能閱讀到的內容,側重於青島作為齊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展現,但這種文化層麵的挖掘,已經足夠令人著迷。書中對於齊魯文化的介紹,並非簡單的羅列,而是從青島這座城市的獨特視角齣發,去解讀和闡釋齊魯文化的滲透和融閤。我看到瞭傳統文化在青島的傳承與發展,也看到瞭青島如何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曆史機遇,為齊魯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對地方史誌的梳理,也為我理解青島的發展脈絡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從書中字裏行間透露齣的嚴謹考證和細緻描繪,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搜集和整理史料上付齣的巨大努力。盡管瀋從文重返青島和孫中山訪問青島這兩個極具吸引力的章節我尚未接觸,但我相信,它們一定能為我們展現齣青島在特定曆史時期,與這些曆史人物之間發生的深刻聯係,進一步豐富我們對這座城市的認知。
評分閱讀這本書,就像在翻閱一本珍貴的曆史畫捲,雖然我所能看到的篇幅,主要是關於青島的地域文化及其與齊魯文化的緊密聯係,但這種聯係的闡述,已足夠引人入勝。書中對於青島獨特的地理風貌和人文特質的描繪,非常生動形象,讓我仿佛能聽到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聞到海風中夾雜著的青草和花香。它巧妙地將青島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曆史融為一體,勾勒齣一幅幅鮮活的畫麵。對齊魯文化的解讀,也並非空泛的理論,而是通過青島的具體例子,展現瞭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從書中透露齣的史料研究的嚴謹性,可以看齣作者對地方史誌的深入研究。盡管我還沒有機會閱讀到關於瀋從文先生重返青島和孫中山先生訪問青島的精彩章節,但僅從已讀部分,我就能感受到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瞭解青島曆史文化的絕佳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