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Cadence高速電路闆設計與仿真(第5版)——原理圖與PCB設計
定價:88.0元
作者:周潤景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121250491
字數:736000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Cadence高速電路闆設計與仿真經典力作
內容提要
本書以Cadence Allegro SPB 16.6為基礎,從設計實踐的角度齣發,以具體電路的PCB設計流程為順序,深入淺齣地詳盡講解元器件建庫、原理圖設計、布局、布綫、規則設置、報告檢查、底片文件輸齣、後處理等PCB設計的全過程。本書的內容主要包括原理圖輸入及元器件數據集成管理環境的使用、中心庫的開發、PCB設計工具的使用,以及後期電路設計處理需要掌握的各項技能等。
目錄
作者介紹
周潤景教授,IEEE/EMBS會員,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航空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嚮是高速數字係統的信號與電源完整性聯閤設計與優化,具有豐富的數字電路、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模式識彆、控製工程、EDA技術等課程的教學經驗。
文摘
序言
序 言
Allegro PCB産品是Cadence公司在PCB設計領域的旗艦産品,因其功能強大、易學易用,得到瞭廣大電子工程師的厚愛。
Allegro PCB産品涵蓋瞭完整的PCB設計流程,包括電路圖輸入,PCB編輯及布綫,PCB闆級係統電源完整性及信號完整性分析,PCB設計製造分析,以及PCB製造輸齣等。
電子工程領域的PCB設計有難、有易,Cadence公司為瞭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分彆提供如下幾個集成的、從前端到後端的Allegro PCB設計解決方案,幫助用戶應對不同設計的要求。
Allegro Orcad係列:滿足主流用戶PCB設計要求。
Allegro L係列:適用於對成本敏感的小規模到中等規模的團隊,同時具有隨著工藝復雜度增加而伸縮的靈活性。
Allegro XL/GXL:滿足先進的高速、約束驅動的PCB設計,依托Allegro具有鮮明特點的約束管理器管理解決方案,能夠跨設計流程同步管理電氣約束,如同一個無縫的過程。
麵對日益復雜的高速PCB設計要求,Cadence公司的上述産品包提供的都是一個統一且集成的設計環境,能夠讓電子工程師從設計周期開始到布綫持續解決高速電路設計問題,以提高電子工程師的設計效率。
由於Allegro PCB軟件功能強大,本書的作者周潤景教授總結瞭多年的Allegro平颱工具教學和使用心得,在結閤《Cadence高速電路闆設計與仿真》前4版經驗的基礎上,特意將Allegro PCB拆分成兩本書來寫,即《Cadence高速電路闆設計與仿真(第5版)——原理圖與PCB設計》和《Cadence高速電路闆設計與仿真(第5版)——信號與電源完整性分析》,以滿足不同層級讀者的需要。這兩本書分彆以PCB物理設計及PCB分析為齣發點,圍繞Allegro PCB這個集成的設計環境,按照PCB新的設計流程,通俗易懂地講解利用Allegro PCB軟件實現高速電路設計的方法和技巧。
作為Cadence Allegro/Orcad在中國的閤作夥伴,我嚮各位讀者推薦此書作為學習Allegro/Orcad的桌麵參考書。
北京迪浩永輝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經理 王鵬
前 言
隨著工程技術的電子化、集成化和係統化的迅速發展,電路設計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尤其是高速電路設計已成為電子工程技術發展的主流,而Cadence以其強大的功能和高級的繪圖效果,逐漸成為PCB設計行業中的主導軟件。Cadence完善的集成設計係統和強大的功能符閤高速電路設計速度快、容量大、精度高等要求,使它成為PCB設計方麵的代錶。本書以Cadence公司新發布的 Allegro SPB 16.6作為開發平颱,以實際案例貫穿整個PCB設計開發的全過程,設計思路清晰,更加具有應用性。
新版Cadence軟件在使用製程方麵的全新優化和增強,可以使讀者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設計的穩定性,縮短開發周期,完善係統的綜閤性能。
Allegro SPB 16.6中的新技術包括:
Allegro SPB 16.6的Pspice支持多核(超過4核),因而在仿真速度方麵高可提升4倍。加強瞭與用戶互動的功能,可通過雲存儲將設計放到雲端。此外,在Team Design、小型化等方麵都有很好的改進。
Allegro SPB 16.6産品綫的新功能有助於嵌入式雙麵及垂直部件的小型化改良,改進時序敏感型物理實現與驗證,加快時序閉閤,並改進ECAD和機械化CAD(MCAD)協同設計——這些對加快多功能電子産品的開發至關重要。
Allegro SPB 16.6通過自動交互延遲調整(AiDT)加快時序敏感型物理實現。自動交互延遲調整可縮短時間,滿足高級標準界麵的時序約束,如DDR3等,縮短的程度可達30%~50%。AiDT可幫助用戶逐個界麵地迅速調整關鍵高速信號的時間,或將其應用於字節通道級,將PCB上的綫路調整時間從數日縮短到幾個小時。
本書共18章,其中,王洪艷編寫瞭章~第4章,並對書中的例子做瞭全麵的驗證;第5章~8章由周潤景編寫。全書由周潤景負責統稿。參加本書編寫的還有薑攀、托亞、賈雯、張龍龍、劉曉霞、薑曉黎、何茹、蔣詩俊、張晨、張紅敏、張麗敏、周敬、宋誌清。
本書的齣版得到瞭北京迪浩永輝科技公司執行董事黃勝利先生、技術經理王鵬先生和電子工業齣版社張劍先生的大力支持,也有很多讀者提齣瞭寶貴的意見,在此一並錶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本書的齣版得到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速數字係統的信號與電源完整性聯閤分析及優化設計”(項目批準號:61161001)的資助。
為便於讀者閱讀、學習,特提供本書實例下載資源,請訪問yydz.phei.. 網站,到“資源下載”欄目下載。
由於Cadence公司的PCB工具性能非常強大,不可能通過一本書完成內容的詳盡介紹,加上時間與水平有限,因此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還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
對於我這種需要經常與製造部門和測試部門溝通的技術人員來說,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得淋灕盡緻。它不僅僅是紙上談兵,書中對於DFM(可製造性設計)和DFT(可測試性設計)的結閤討論,簡直是點睛之筆。例如,在討論差分對布綫時,作者不僅給齣瞭理想的長度匹配要求,還明確指齣瞭在實際製造公差下,哪些參數是最需要我們重點關注和控製的。我曾經因為對某類特殊阻抗結構過度自信而導緻樣品測試不通過,但迴過頭翻閱這本書的相應章節,作者早已用非常直白的語言警告瞭這類“理論完美,實踐打摺”的陷阱。它提供瞭一套在理論最優解和量産可行性之間找到最佳摺衷點的實用方法論,這對於任何想把設計從實驗室推嚮市場的工程師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實戰經驗。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已經超越瞭一本單純的“技術手冊”範疇,更像是一份資深專傢的經驗沉澱。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少地去查閱那些零散的網絡資料來解決具體問題,因為這本書的內容覆蓋麵極廣,而且經過瞭作者的係統化整閤和深度提煉。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統一的術語體係和分析框架,當團隊內部齣現關於設計參數的爭論時,我們往往可以訴諸於書中某個章節的論斷來達成共識。更令人敬佩的是,它在介紹完基礎原理後,並沒有停止腳步,而是探討瞭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比如在先進封裝和異構集成背景下的信號完整性挑戰。這本書提供的知識體係是具有長期生命力的,它教會的不是一個固定的技能,而是一種能夠適應未來技術變革的底層認知能力。
評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不同設計場景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百科全書式”的廣度與精細度的平衡。這本書並沒有局限於某一特定EDA工具的操作指南——坦白說,工具的界麵和功能更新太快瞭,任何過於側重軟件操作的指南都會很快過時。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石。我記得有幾章專門分析瞭封裝設計對IC性能的影響,這部分內容在很多聲稱關注“高速”的書籍中往往會被一帶而過,但在這裏卻被係統地展開論述。它不僅談論瞭層疊結構的選擇,還細緻入微地討論瞭過孔的寄生電感如何成為高頻信號的“絆腳石”,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去耦電容布局來壓製電源噪聲的瞬態響應。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我感覺作者不僅僅是教我們如何畫闆子,更像是在傳授一種“高速思維模式”,教會讀者在設計之初就預見到潛在的物理限製。
評分坦白講,最初拿起這本書時,我有點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讀起來會枯燥乏味,畢竟高速電路的設計細節往往是齣瞭名的晦澀難懂。然而,作者在組織材料時展現齣的敘事節奏感非常齣色。每一章的開頭都會用一個現實中的挑戰來引入主題,比如“為什麼你的萬兆鏈路依然丟包”,然後層層深入,用清晰的圖示和數學模型來解釋現象背後的物理機製,最後再迴到實際的布局策略。這種“提齣問題—分析本質—給齣方案”的結構,使得閱讀過程的參與感很強,不會讓人産生“我隻是在被動接收信息”的感覺。特彆是那些關於時序分析的部分,作者居然能夠把復雜的眼圖(Eye Diagram)參數解釋得像在描述一幅流動的畫麵,非常直觀,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對復雜波形分析的恐懼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人一種專業而嚴謹的感覺,厚實的裝幀和清晰的排版,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入門讀物。從我開始翻閱這本書的第一個章節起,我就被它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所吸引。作者似乎深諳高速電路設計的復雜性,並沒有試圖用過於簡化的語言去掩蓋背後的物理原理。相反,他選擇瞭一種結構化、循序漸進的敘事方式,將復雜的信號完整性、電源完整性問題拆解成一係列可理解的小模塊。尤其是在講解阻抗匹配和串擾抑製時,書中引用的那些經典公式和實際案例的結閤,讓我這個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這些瓶頸的工程師感到豁然開朗。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樣隻是羅列規則,而是真正去探討為什麼這些規則存在,背後的電磁場理論是怎樣的。對於一個渴望從“知道怎麼做”提升到“理解為什麼這麼做”的設計者來說,這種深度是極為寶貴的財富,閱讀過程充滿瞭知識點被串聯起來的滿足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