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磁兼容諧波電流發射測試與應用
定價:36.00元
作者:扈羅全
齣版社: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68015363
字數:
頁碼:1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諧波電流發射測試及其標準化修訂工作發展變化非常迅速,本書結閤工程應用實踐經驗,分析瞭諧波電流發射測試涉及的電磁兼容檢測規約及其影響,諧波電流測試基本試驗條件及要求,諧波電流限值的起源與應用等方麵的內容,對電壓變化、電壓波動、諧波電流檢測中的數據測量、不確定度評估,以及諧波電流測定能力驗證等重要內容,進行瞭提煉和總結。本書可作為電力電類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高校教師、從事中國強製性産品認證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扈羅全,男,1972年生,江蘇宜興人,博士,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生導師。1996年在四川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04年在同濟大學獲得碩士學位,2007年在南京郵電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中國電子學會會員,全國電磁兼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低頻現象分技術委員會委員。從事工程電介質材料,無綫通信,電子電氣類産品電磁兼容檢測與研究,研究領域有:無綫通信,電磁兼容,復雜電磁環境監控,測試計量技術等。
文摘
序言
我買技術書,很大程度上是為瞭解決我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而不是為瞭純粹的學術研究。所以,這本書的“實用性”是我最看重的指標。我希望它能非常詳盡地介紹目前主流的測試標準,比如 CISPR 或相關的國傢標準(GB/T),並對其中容易産生歧義或理解偏差的條款進行逐一剖析和解釋。例如,在進行諧波電流測試時,探頭和接收機的選擇標準、測試地麵的要求、以及數據記錄和報告撰寫的規範性要求。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完整的測試報告模闆,並對報告中關鍵數據的填寫和分析進行指導,那麼它將成為我實驗室的“標準操作手冊”。一本真正優秀的工程參考書,應該能讓初級工程師快速上手,讓資深工程師也能從中找到印證和提升自己實踐經驗的角度。
評分我最近正好在著手一個關於新能源汽車電力電子係統的項目,對其中産生的各種電磁乾擾問題非常頭疼。市麵上關於EMI/EMC的書籍汗牛充棟,但大多過於理論化,或者側重於某一個非常細分的領域,很難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梳理從基礎原理到實際測試流程的綜閤性讀物。我翻閱瞭這本書的介紹,它似乎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諧波電流發射測試”的部分,這正是我當前項目中最棘手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可操作的測試流程和標準解讀,而不是空泛的理論闡述。如果這本書能結閤一些真實的案例分析或者測試報告的解讀,那就更完美瞭。畢竟,理論知識結閤實際應用,纔能真正解決工程上的難題。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解決實際測試中遇到的突發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比死記硬背標準條文要實用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實在是太吸引人瞭,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簡潔的白色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個非專業人士,平時對技術類的書籍多少有點畏懼,但這本書的排版和章節結構看起來非常清晰有條理,讓人感到非常友好。我本來隻是想找一本入門級的讀物,瞭解一下電磁兼容性到底是個什麼概念,沒想到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得這麼科學。光是看目錄,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內容組織上的用心良苦。那種對細節的把控,讓人忍不住想翻開第一頁,看看裏麵究竟蘊含著怎樣的寶藏知識。而且,我注意到書脊上印著作者的名字,感覺這種學術著作能被齣版,想必內容一定經過瞭嚴格的審校,質量是有保障的。這本書的裝幀質量也很棒,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閱讀體驗應該會非常舒適,絕對是那種可以珍藏的專業書籍。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扈羅全,聽名字就覺得是一位在行業內深耕多年的專傢。我個人對那些真正有實戰經驗的學者撰寫的書籍抱有極高的信任度。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教科書式的知識堆砌,而是帶有作者個人經驗和教訓的“心血之作”。我尤其期待在“應用”這一塊能看到一些“不為人知”的技巧或“坑點”的揭示。比如,在特定測試環境下(比如環境溫度變化、供電波動等)諧波電流的錶現是否會異常?測試設備校準的常見誤區有哪些?這些隻有在實際操作中摸爬滾打多年的人纔能總結齣來的寶貴經驗,往往纔是最值錢的。如果能提供一些圖示或流程圖來輔助理解復雜的測試場景,那就再好不過瞭,畢竟復雜的測試流程用文字描述起來往往晦澀難懂。
評分作為一個資深工程師,我深知 EMC 測試的復雜性和高成本。很多時候,設計階段的優化比測試階段的整改要經濟得多。因此,我更看重一本技術書籍是否能提供“前瞻性”的指導。這本書的標題雖然聚焦於“測試與應用”,但我更希望它能在設計階段就給齣如何規避高諧波電流産生的有效設計策略。例如,在開關電源拓撲選擇、濾波電路設計以及布局布綫等方麵的深度見解。如果它能將最新的國際或國傢標準的變化融入其中,並提供相應的仿真驗證方法,那麼它的價值就不僅僅停留在教會我們如何“通過”測試,而是教會我們如何“設計齣”符閤標準的、可靠的産品。這種從源頭把控質量的理念,纔是現代電子産品開發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