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力电子技术(第2版)
定价:12.90元
作者:张友汉,周玲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040281323
字数:210000
页码:135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力电子技术》(张友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修订版,是在版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式下的教学需求、课程改革成果和相关新技术、新国标等进行修订的。本书沿用版的内容框架结构,为适应近年来中职生源情况的变化,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修订时坚持以学生为本,降低难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力二极管和晶闸管、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单相可控整流电路、三相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直流变换电路、逆变电路、交流变换电路、脉冲宽度调制技术与软开关技术、电力电子装置举例及6个实验和实训等。本书选材较新、资料丰富,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结构合理,章节明晰;重点明确写出,难点深入浅出,注意循序渐进;习题题量、难度适中,适于教学使用。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还可以作为从事电力电子技术行业的工人和短期培训人员的教学和参考用书。
目录
章 电力二极管和晶闸管
节 电力二极管
第二节 晶闸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节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第二节 电力晶体管
第三节 电力场效晶体管
第四节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第五节 其他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节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第二节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第三节 触发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三相晶阐管可控整流电路
节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第二节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第三节 晶闸管的串并联及保护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直流变换电路
节 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复合斩波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逆变电路
节 有源逆变电路
第二节 有源逆变电路应用举例
第三节 无源逆变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交流变换电路
节 交流调压电路
第二节 交一交变频电路
第三节 交流调压电路应用实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脉冲宽度调制技术与软开关技术
节 脉冲宽度调制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PWM逆变电路
第三节 SPWM波形成电路及专用
集成芯片
第四节软开关技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电力电子装置举例
节 开关电源
第二节 高发光效能的节能型荧光灯
第三节 不间断电源(UPS)
第四节 变频调速装置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 实验和实训
实验一 晶闸管的简易测试及导通关断条件实验
实验二 单相半控桥式整流
实验三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与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
实验四 三相桥式全控有源逆变电路
实验五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实验六 IGBT斩波电路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翻阅了一本名为《现代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专业书籍,这本书对于理解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实在是太有帮助了。它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作者从基础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入手,详细阐述了各种计算方法,包括牛顿拉夫逊法和快速下垂法,理论推导非常严谨,每一步的逻辑衔接都清晰明了。更让我赞叹的是,书中不仅限于理论阐述,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比如某个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并网过程分析,这让抽象的数学模型变得鲜活起来。书中对暂态稳定性的分析尤其深刻,引入了先进的能量函数法,对于分析大扰动下的系统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而且,书中的图表制作非常精良,各种波形图、等值电路图都清晰易懂,配合文字说明,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也变得迎刃而解。读完这本厚厚的著作,感觉自己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潜在风险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绝对是电力专业学生和一线工程师的必备参考书。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工具书,随时可以查阅并解决实际问题。
评分我最近仔细研读了《电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的数字实现》。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电机本身的物理原理,而是完全聚焦于“如何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微控制器来实现精确、高效的电机控制”。书中从基础的A/D、D/A转换器的特性讲起,详细剖析了如何处理量化误差和采样延迟,这些是数字控制中最容易被忽略但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矢量控制(FOC)的实现,书中提供了极其详尽的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的纯数字推导过程,并给出了不同CPU架构下的汇编级优化思路,这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驱动工程师来说是宝典。此外,书中关于电流环和速度环的数字PID控制器设计,也详细讨论了Z变换、离散化方法,并提供了在有限精度下如何避免积分饱和和参数漂移的实用技巧。它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底层代码实现的无缝对接,读完后,感觉自己手中的任何一个电机驱动板,都能被更智能、更精准地驾驭起来。这本书的实战性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我对这本《半导体器件物理导论》的阅读体验简直是醍醐灌顶。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特性的片面认识。它没有急于介绍复杂的集成电路设计,而是沉下心来,深入探讨了pn结、MOSFET等基本结构的微观机理。作者对量子力学在半导体中的应用讲解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对载流子输运机制的阐述,结合了漂移、扩散和热力学平衡的综合分析,让我对电流如何在半导体内部流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对薄膜晶体管(TFT)的介绍部分,详尽地分析了不同栅介质材料对阈值电压和亚阈值斜率的影响,这些细节在其他教材中往往是一笔带过。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前沿领域,比如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特性预测,虽然内容相对深入,但作者提供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思路极具启发性。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严谨中带着引导性,不会让人感到枯燥,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在进行学术探讨。它迫使我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半导体公式背后的物理本质。
评分最近拜读了《电磁兼容性设计与测试实践》,这本书在工程应用层面上做得非常出色,是我近期读到的最实用的一本技术书籍。它不像很多理论书籍那样只停留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推导上,而是直接聚焦于如何在实际产品设计中避免电磁干扰(EMI)和保证电磁敏感性(EMS)。书中详细介绍了PCB布局设计中的地平面设计原则,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屏蔽罩和滤波元件。最让我受益的是关于EMC测试的章节,它详细描述了各种标准测试(如辐射发射RE、传导发射CE)的测试环境布置和常见失败案例分析。作者通过大量的“坏设计”和“好设计”的对比图,直观地展示了设计缺陷如何导致测试不合格,这种案例教学法非常有效。此外,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共模扼流圈和差模电感,书中还提供了具体的选型指南和计算公式,这对于硬件工程师来说是无价的财富。读完后,我立刻尝试应用书中的接地策略优化了一个正在设计的模块,效果立竿见影,干扰噪声明显降低。
评分《高性能计算中的并行算法与编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通往大规模数值模拟世界的大门。它的内容组织极具条理,从并行计算的基本概念,如并行性度量、负载均衡,逐步过渡到具体的编程模型。书中对MPI(消息传递接口)和OpenMP(开放多线程)的介绍详尽且对比鲜明,不仅讲解了API的使用,还深入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硬件架构上的性能瓶颈和优化技巧。例如,关于矩阵乘法的并行化,书中不仅给出了经典的2D划分,还详细讨论了3D划分和块循环算法,并提供了C++代码示例和性能测试结果。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它对GPU编程(CUDA)的介绍部分,清晰地解释了线程层次结构、内存模型(全局内存、共享内存、寄存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内存访问模式来最大化吞吐量。这本书的算法描述非常清晰,很多复杂的迭代过程都被图示化了,使得理解并行迭代和收敛判断变得简单。对于需要处理大规模偏微分方程求解或复杂流体动力学模拟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极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