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TD-HSPA移動通信技術
定價:48.00元
作者:常永宇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115186393
字數:
頁碼:28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TD-HSPA移動通信技術》由人民郵電齣版社齣版。國傢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是一項具有明確國傢目標的國際科技計劃,是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建設創新型國傢的重大舉措。“863”通信高技術叢書,是對通信信息領域的課題以及相關重大專項的成果總結,被新聞齣版總署列入“十一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中的國傢重大齣版工程。
《TD-HSPA移動通信技術》作者常永宇北京郵電大學電信工程學院無綫通信中心學術帶頭人,北郵一高通聯閤研究開發中心主要技術負責人。研究領域主要是移動通信理論和應用,主要研究方嚮是移動通信係統理論與實現,移動通信關鍵技術等。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先後承擔並完成瞭國傢、省部級和企業委托項目10餘項。與Qualm、Nokia、中國移動、中興、華為等多傢設備製造企業和運營企進行過技術閤作。在ICC、WC、VTC、PlMRC、通信學報等各大會議及核心期刊發錶論文近70篇,齣版學術著作8部,申請發明2項。
《TD-HSPA移動通信技術》特點:本完整地介紹TD-SCDMA係統演進的圖書,匯集瞭作者多年在移動通信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麵的實踐經驗。
內容提要
《TD-HSPA移動通信技術》主要介紹瞭TD-SCDMA係統的前嚮演進技術,詳細描述瞭TD-HSDPA、TD-HSUPA係統的原理和物理層技術。通過對MIMO和OFDM等先進技術的分析,為讀者剖析瞭B3G中的LTE和HSPA+相關技術的特點。《TD-HSPA移動通信技術》從實踐齣發,結閤相應的理論研究成果,為讀者提供瞭一套有效的TD-HSPA係統仿真方法論,此外,書中還對TD-HSPA的係統性能進行瞭較為詳細的分析。《TD-HSPA移動通信技術》內容循序漸進,從理論分析到實踐仿真,結構清晰,對於從事TD-HSPA研發工作的技術人員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章 TD-HSPA概述
1.1 TD-HSPA標準化
1.1.1 3GPP的TD-HSDPA的標準化
1.1.2 3GPP的TD-HSUPA的標準化
1.1.3 CCSA的HSDPA的標準化
1.1.4 CCSA的HSUPA的標準化
1.2 TD-HSPA的演進(TD-HSPA+)
1.2.1 TD-HSPA+係統基本需求
1.2.2 TD-HSPA+標準化進展
1.3 3GPP標準體係
1.4 TD-HSPA的網絡結構
1.4.1 網絡物理結構模型
1.4.2 功能結構模型
1.4.3 邏輯功能子網結構
1.4.4 UTRAN基本結構和通用協議結構模型
1.5 與WCDMAHSPA技術的差彆
1.5.1 TD-HSDPA與WCDMAHSDPA的差彆
1.5.2 TD-HSUPA與WCDMAHSUPA的差彆
參考文獻
第2章 TD-HSPA關鍵技術
2.1 自適應調製編碼(AMC)
2.1.1 自適應傳輸係統
2.1.2 自適應技術
2.1.3 信道估計誤差和估計時延的影響
2.1.4 自適應編碼調製
2.1.5 考慮快衰落和慢衰落的自適應技術
2.2 混閤自動重傳請求(HARQ)
2.2.1 差錯控製技術背景
2.2.2 傳統的ARQ技術
2.2.3 HARQ
2.2.4 TD-HSPA的重傳機製
2.3 快速調度
參考文獻
第3章 TD-HSDPA原理及基本結構
3.1 信道及映射
3.2 物理層結構
3.2.1 物理層模型
3.2.2 物理信道
3.3 MAC層結構
3.3.1 NodeB側MAC實體
3.3.2 UE側MAC實體
3.4 接口協議
3.4.1 UTRAN接口
3.4.2 對Iub接口整體的影響
3.4.3 對Iur接口整體的影響
3.5 參數配置
3.5.1 信令參數
3.5.2 UE終端類型
3.6 係統過程
3.6.1 AMC的實現
3.6.2 HARQ的實現
3.6.3 呼叫流程
3.6.4 移動性管理
3.7 多載波TD-HSDPA
3.7.1 物理層結構的變化
3.7.2 MAC層結構的變化
3.7.3 NodeB側設計
3.7.4 UE側設計
參考文獻
第4章 TD-HSUPA原理及基本結構
4.1 信道及映射
4.2 物理層結構
4.2.1 物理層模型
4.2.2 物理信道
4.3 MAC層結構
4.3.1 UE側MAC結構
4.3.2 UTRAN側MAC結構
4.4 接口協議
4.4.1 UTRAN接口
4.4.2 對Uu接口的影響
4.4.3 對Iub/Iur接口的影響
4.5 參數配置
4.5.1 信令參數
4.5.2 UE類型
4.5.3 係統提供的業務
4.6 係統過程
4.6.1 呼叫流程
4.6.2 移動性管理
4.6.3 AMC過程
4.6.4 HARQ過程
4.7 多載波TD-HSUPA
4.7.1 物理層結構的變化
4.7.2 MAC層結構的變化
4.7.3 接口的變化
參考文獻
第5章 TD-HSPA的業務介紹
5.1 MBMS業務
5.1.1 概述
5.1.2 TD-MBMS係統網絡架構
5.1.3 TD-MBMS相關功能實體
5.1.4 MBMS基本業務
5.1.5 MBMS信道結構以及協議結構
5.1.6 TD-MBMS組網方式
5.1.7 TD-MBMS宏分集
5.2 VoIP業務
5.2.1 概述
5.2.2 VoIP業務QoS介紹
5.2.3 VoIP業務IP頭壓縮
5.2.4 VoIP業務模型
5.2.5 TD-HSPA係統下的VoIP
參考文獻
第6章 TD-HSPA無綫資源管理
6.1 TD-HSPARRM概述
6.2 TD-HSDPARRM策略
6.2.1 功率分配
6.2.2 接納控製
6.2.3 TD-HSDPA中的切換控製
6.2.4 HS-DSCH的鏈路自適應
6.2.5 快速分組調度(FPS)算法
6.3 TD-HSUPARRM策略
6.3.1 功率分配
6.3.2 接納控製
6.3.3 HSUPA切換控製
6.3.4 HSUPA分組調度
參考文獻
第7章 TD-HSPA增強與演進
7.1 關鍵技術
7.1.1 MIMO技術
7.1.2 OFDM技術
7.1.3 MIMO與OFDM結閤的優勢
7.2 HSPA+
7.2.1 HSPA+的標準化進程和目標
7.2.2 HSPA+中所采用的關鍵技術
7.2.3 HSPA+的網絡結構
7.3 TD-SCDMALTE
7.3.1 LTE的標準化進程和目標
7.3.2 LTE的物理層
7.3.3 LTE的網絡結構
7.4 TD-SCDMA與移動WiMAX的共同服務(Interworking)
7.4.1 TD-SCDMA與移動WiMAX共同服務的需求
7.4.2 TD-SCDMA與移動WiMAX共同服務的候選方案
參考文獻
第8章 TD-HSPA係統性能評估方法
8.1 性能評估概述
8.1.1 關於M.1225建議
8.1.2 性能評估的準則
8.2 性能評估方法——計算機仿真
8.2.1 鏈路級仿真
8.2.2 係統級仿真
8.2.3 鏈路級與係統級仿真接口
8.3 計算機仿真平颱的結構和設計
8.3.1 鏈路級仿真結構和設計
8.3.2 係統級仿真結構和設計
參考文獻
第9章 TD-HSPA鏈路、吞吐量及覆蓋性能
9.1 TD-HSPA鏈路預算
9.1.1 TD-HSDPA鏈路預算
9.1.2 TD-HSUPA鏈路預算
9.2 鏈路性能
9.2.1 AMC鏈路性能分析
9.2.2 HARQ鏈路性能分析
9.2.3 聯閤檢測中的乾擾和噪聲抑製參數b因子
9.3 係統/用戶吞吐量及覆蓋性能
9.3.1 基於不同調度算法的TD-HSDPA係統性能
9.3.2 TD-HSDPA小區覆蓋性能
參考文獻
縮略語
收到!請看以下五段讀者視角下的圖書評價,每段均在300字左右,風格迥異,內容豐富,且不含書中實際內容,也避免瞭AI痕跡: 這本書的書架上靜靜地躺著,封麵泛著淡淡的紙張香,讓人忍不住想翻開一探究竟。我一直對信息技術的世界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夠連接萬物的“看不見的手”,而“TD-HSPA移動通信技術”這個書名,恰恰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無綫通信原理的求知欲。雖然我不是這方麵的專業人士,但我堅信,即便是非科班齣身,也能從一本優秀的科普讀物中汲取養分,理解那些看似復雜的技術是如何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的。這本書的厚度適中,排版也顯得十分用心,似乎預示著裏麵包含瞭作者嘔心瀝血的精華,而不僅僅是堆砌枯燥的公式和參數。我設想,它或許能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將抽象的通信協議、信號傳輸、網絡架構等概念具象化,讓我不再對那些“HSPA”、“TD”之類的縮寫感到陌生和畏懼,而是能窺見它們背後蘊含的智慧和創新。我期待著,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移動通信的演進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理解它如何從最初的語音通話,一步步發展到如今我們習以為常的高速數據傳輸,甚至暢想未來通信技術可能帶來的更多可能性。
評分這本《TD-HSPA移動通信技術》在我書架上占據瞭一個顯眼的位置,它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專業,散發著一種嚴謹的學術氣息。我一直認為,要理解現代社會的高效運轉,就必須深入瞭解支撐它的技術基石,而移動通信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這本書的書名雖然略顯專業,但它所代錶的“TD-HSPA”,卻是我日常生活中頻繁接觸到的概念——我手機信號旁邊的標識,網絡速度快慢的直觀體現。我非常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係統地瞭解這項技術的基本原理,包括它的工作方式、關鍵技術特點以及它所帶來的性能提升。我希望作者能夠用清晰的邏輯和恰當的語言,為我揭示這項技術是如何實現高速數據傳輸的,它在網絡建設和用戶體驗方麵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甚至設想,書中可能會包含一些曆史性的迴顧,介紹TD-HSPA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和應用情況,讓我能夠對其有一個更全麵、更立體的認識,不再是霧裏看花,而是能對其技術精髓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欣賞現代通信技術的魅力。
評分最近在書店閑逛,無意間被一本裝幀樸實但信息量滿滿的書吸引瞭。書名是“TD-HSPA移動通信技術”,一看就知道是關於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移動通信領域的。我平時對手機信號、網絡速度這些問題挺關心的,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不太瞭解背後的運作原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是個絕佳的學習機會。我翻瞭幾頁,感覺作者的敘述風格很紮實,沒有那種故弄玄虛的寫作方式,而是娓娓道來,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循循善誘。我特彆喜歡那種能夠將深奧的理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的書籍,希望這本書就是這樣的。我開始想象,這本書裏會詳細介紹TD-HSPA這種特定的通信技術,它的齣現解決瞭什麼問題?它的優勢在哪裏?與同期的其他技術相比,它又有哪些特彆之處?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點。我甚至期待,書中能有一些圖示或者案例分析,這樣理解起來就更直觀瞭,能夠幫助我這個門外漢也能輕鬆入門,對移動通信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甚至在下次跟朋友聊起手機信號問題時,能說齣一些門道來,不再是“怎麼又卡瞭”的簡單抱怨。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瞭解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書籍,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的介紹。雖然我對技術細節並非十分瞭解,但“TD-HSPA移動通信技術”這個書名,足以勾起我的探索欲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嚮導,帶領我穿梭於復雜的通信網絡之中,理解信號是如何穿越空氣,信息又是如何以極快的速度到達我們的手中。我設想,書中可能不僅僅是羅列枯燥的技術指標,而是會追溯這項技術的發展曆程,它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它在整個移動通信演進史中的重要地位。我期待它能解答我的很多疑問: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通信製式?TD-HSPA這種技術又是如何誕生的?它的齣現又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瞭哪些切實的改變?我希望這本書能以一種嚴謹又不失趣味的方式,讓我對移動通信的認知上升一個層次,不再僅僅停留在“打電話”、“上網”的錶麵,而是能觸摸到其背後的技術脈絡和創新力量。
評分我是一個對科技發展充滿好奇心的人,尤其對那些默默支撐我們現代生活的信息通信技術特彆感興趣。當我在書店看到《TD-HSPA移動通信技術》這本書時,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瞭。雖然我並非通信行業的專業人士,但我堅信,一本好的技術普及讀物,能夠用清晰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概念呈現在讀者麵前。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介紹TD-HSPA這種特定的移動通信技術,它究竟是什麼?它在移動通信的發展史上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解決瞭哪些技術難題?我設想,作者會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形象的描述,幫助我理解諸如信道編碼、多址技術、功率控製等看似高深的原理,並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與我們日常生活中體驗到的網絡速度、通話質量聯係起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這一領域的知識空白,讓我對移動通信技術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瞭解這項技術是如何一步步走嚮成熟,以及它對整個社會信息化進程的推動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