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TD-HSPA移动通信技术
定价:48.00元
作者:常永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115186393
字数:
页码:28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TD-HSPA移动通信技术》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是一项具有明确国家目标的国际科技计划,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863”通信高技术丛书,是对通信信息领域的课题以及相关重大专项的成果总结,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
《TD-HSPA移动通信技术》作者常永宇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学术带头人,北邮一高通联合研究开发中心主要技术负责人。研究领域主要是移动通信理论和应用,主要研究方向是移动通信系统理论与实现,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与Qualm、Nokia、中国移动、中兴、华为等多家设备制造企业和运营企进行过技术合作。在ICC、WC、VTC、PlMRC、通信学报等各大会议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70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申请发明2项。
《TD-HSPA移动通信技术》特点:本完整地介绍TD-SCDMA系统演进的图书,汇集了作者多年在移动通信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实践经验。
内容提要
《TD-HSPA移动通信技术》主要介绍了TD-SCDMA系统的前向演进技术,详细描述了TD-HSDPA、TD-HSUPA系统的原理和物理层技术。通过对MIMO和OFDM等先进技术的分析,为读者剖析了B3G中的LTE和HSPA+相关技术的特点。《TD-HSPA移动通信技术》从实践出发,结合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套有效的TD-HSPA系统仿真方法论,此外,书中还对TD-HSPA的系统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TD-HSPA移动通信技术》内容循序渐进,从理论分析到实践仿真,结构清晰,对于从事TD-HSPA研发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章 TD-HSPA概述
1.1 TD-HSPA标准化
1.1.1 3GPP的TD-HSDPA的标准化
1.1.2 3GPP的TD-HSUPA的标准化
1.1.3 CCSA的HSDPA的标准化
1.1.4 CCSA的HSUPA的标准化
1.2 TD-HSPA的演进(TD-HSPA+)
1.2.1 TD-HSPA+系统基本需求
1.2.2 TD-HSPA+标准化进展
1.3 3GPP标准体系
1.4 TD-HSPA的网络结构
1.4.1 网络物理结构模型
1.4.2 功能结构模型
1.4.3 逻辑功能子网结构
1.4.4 UTRAN基本结构和通用协议结构模型
1.5 与WCDMAHSPA技术的差别
1.5.1 TD-HSDPA与WCDMAHSDPA的差别
1.5.2 TD-HSUPA与WCDMAHSUPA的差别
参考文献
第2章 TD-HSPA关键技术
2.1 自适应调制编码(AMC)
2.1.1 自适应传输系统
2.1.2 自适应技术
2.1.3 信道估计误差和估计时延的影响
2.1.4 自适应编码调制
2.1.5 考虑快衰落和慢衰落的自适应技术
2.2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2.2.1 差错控制技术背景
2.2.2 传统的ARQ技术
2.2.3 HARQ
2.2.4 TD-HSPA的重传机制
2.3 快速调度
参考文献
第3章 TD-HSDPA原理及基本结构
3.1 信道及映射
3.2 物理层结构
3.2.1 物理层模型
3.2.2 物理信道
3.3 MAC层结构
3.3.1 NodeB侧MAC实体
3.3.2 UE侧MAC实体
3.4 接口协议
3.4.1 UTRAN接口
3.4.2 对Iub接口整体的影响
3.4.3 对Iur接口整体的影响
3.5 参数配置
3.5.1 信令参数
3.5.2 UE终端类型
3.6 系统过程
3.6.1 AMC的实现
3.6.2 HARQ的实现
3.6.3 呼叫流程
3.6.4 移动性管理
3.7 多载波TD-HSDPA
3.7.1 物理层结构的变化
3.7.2 MAC层结构的变化
3.7.3 NodeB侧设计
3.7.4 UE侧设计
参考文献
第4章 TD-HSUPA原理及基本结构
4.1 信道及映射
4.2 物理层结构
4.2.1 物理层模型
4.2.2 物理信道
4.3 MAC层结构
4.3.1 UE侧MAC结构
4.3.2 UTRAN侧MAC结构
4.4 接口协议
4.4.1 UTRAN接口
4.4.2 对Uu接口的影响
4.4.3 对Iub/Iur接口的影响
4.5 参数配置
4.5.1 信令参数
4.5.2 UE类型
4.5.3 系统提供的业务
4.6 系统过程
4.6.1 呼叫流程
4.6.2 移动性管理
4.6.3 AMC过程
4.6.4 HARQ过程
4.7 多载波TD-HSUPA
4.7.1 物理层结构的变化
4.7.2 MAC层结构的变化
4.7.3 接口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5章 TD-HSPA的业务介绍
5.1 MBMS业务
5.1.1 概述
5.1.2 TD-MBMS系统网络架构
5.1.3 TD-MBMS相关功能实体
5.1.4 MBMS基本业务
5.1.5 MBMS信道结构以及协议结构
5.1.6 TD-MBMS组网方式
5.1.7 TD-MBMS宏分集
5.2 VoIP业务
5.2.1 概述
5.2.2 VoIP业务QoS介绍
5.2.3 VoIP业务IP头压缩
5.2.4 VoIP业务模型
5.2.5 TD-HSPA系统下的VoIP
参考文献
第6章 TD-HSPA无线资源管理
6.1 TD-HSPARRM概述
6.2 TD-HSDPARRM策略
6.2.1 功率分配
6.2.2 接纳控制
6.2.3 TD-HSDPA中的切换控制
6.2.4 HS-DSCH的链路自适应
6.2.5 快速分组调度(FPS)算法
6.3 TD-HSUPARRM策略
6.3.1 功率分配
6.3.2 接纳控制
6.3.3 HSUPA切换控制
6.3.4 HSUPA分组调度
参考文献
第7章 TD-HSPA增强与演进
7.1 关键技术
7.1.1 MIMO技术
7.1.2 OFDM技术
7.1.3 MIMO与OFDM结合的优势
7.2 HSPA+
7.2.1 HSPA+的标准化进程和目标
7.2.2 HSPA+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7.2.3 HSPA+的网络结构
7.3 TD-SCDMALTE
7.3.1 LTE的标准化进程和目标
7.3.2 LTE的物理层
7.3.3 LTE的网络结构
7.4 TD-SCDMA与移动WiMAX的共同服务(Interworking)
7.4.1 TD-SCDMA与移动WiMAX共同服务的需求
7.4.2 TD-SCDMA与移动WiMAX共同服务的候选方案
参考文献
第8章 TD-HSPA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8.1 性能评估概述
8.1.1 关于M.1225建议
8.1.2 性能评估的准则
8.2 性能评估方法——计算机仿真
8.2.1 链路级仿真
8.2.2 系统级仿真
8.2.3 链路级与系统级仿真接口
8.3 计算机仿真平台的结构和设计
8.3.1 链路级仿真结构和设计
8.3.2 系统级仿真结构和设计
参考文献
第9章 TD-HSPA链路、吞吐量及覆盖性能
9.1 TD-HSPA链路预算
9.1.1 TD-HSDPA链路预算
9.1.2 TD-HSUPA链路预算
9.2 链路性能
9.2.1 AMC链路性能分析
9.2.2 HARQ链路性能分析
9.2.3 联合检测中的干扰和噪声抑制参数b因子
9.3 系统/用户吞吐量及覆盖性能
9.3.1 基于不同调度算法的TD-HSDPA系统性能
9.3.2 TD-HSDPA小区覆盖性能
参考文献
缩略语
最近在书店闲逛,无意间被一本装帧朴实但信息量满满的书吸引了。书名是“TD-HSPA移动通信技术”,一看就知道是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移动通信领域的。我平时对手机信号、网络速度这些问题挺关心的,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不太了解背后的运作原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是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我翻了几页,感觉作者的叙述风格很扎实,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写作方式,而是娓娓道来,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循循善诱。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将深奥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的书籍,希望这本书就是这样的。我开始想象,这本书里会详细介绍TD-HSPA这种特定的通信技术,它的出现解决了什么问题?它的优势在哪里?与同期的其他技术相比,它又有哪些特别之处?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点。我甚至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图示或者案例分析,这样理解起来就更直观了,能够帮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轻松入门,对移动通信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甚至在下次跟朋友聊起手机信号问题时,能说出一些门道来,不再是“怎么又卡了”的简单抱怨。
评分我是一个对科技发展充满好奇心的人,尤其对那些默默支撑我们现代生活的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感兴趣。当我在书店看到《TD-HSPA移动通信技术》这本书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了。虽然我并非通信行业的专业人士,但我坚信,一本好的技术普及读物,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TD-HSPA这种特定的移动通信技术,它究竟是什么?它在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解决了哪些技术难题?我设想,作者会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描述,帮助我理解诸如信道编码、多址技术、功率控制等看似高深的原理,并将这些抽象的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网络速度、通话质量联系起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让我对移动通信技术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这项技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以及它对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评分收到!请看以下五段读者视角下的图书评价,每段均在300字左右,风格迥异,内容丰富,且不含书中实际内容,也避免了AI痕迹: 这本书的书架上静静地躺着,封面泛着淡淡的纸张香,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我一直对信息技术的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连接万物的“看不见的手”,而“TD-HSPA移动通信技术”这个书名,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无线通信原理的求知欲。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但我坚信,即便是非科班出身,也能从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中汲取养分,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技术是如何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的。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排版也显得十分用心,似乎预示着里面包含了作者呕心沥血的精华,而不仅仅是堆砌枯燥的公式和参数。我设想,它或许能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抽象的通信协议、信号传输、网络架构等概念具象化,让我不再对那些“HSPA”、“TD”之类的缩写感到陌生和畏惧,而是能窥见它们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创新。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移动通信的演进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理解它如何从最初的语音通话,一步步发展到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高速数据传输,甚至畅想未来通信技术可能带来的更多可能性。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了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书籍,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虽然我对技术细节并非十分了解,但“TD-HSPA移动通信技术”这个书名,足以勾起我的探索欲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向导,带领我穿梭于复杂的通信网络之中,理解信号是如何穿越空气,信息又是如何以极快的速度到达我们的手中。我设想,书中可能不仅仅是罗列枯燥的技术指标,而是会追溯这项技术的发展历程,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它在整个移动通信演进史中的重要地位。我期待它能解答我的很多疑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通信制式?TD-HSPA这种技术又是如何诞生的?它的出现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切实的改变?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让我对移动通信的认知上升一个层次,不再仅仅停留在“打电话”、“上网”的表面,而是能触摸到其背后的技术脉络和创新力量。
评分这本《TD-HSPA移动通信技术》在我书架上占据了一个显眼的位置,它的封面设计简洁而专业,散发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我一直认为,要理解现代社会的高效运转,就必须深入了解支撑它的技术基石,而移动通信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本书的书名虽然略显专业,但它所代表的“TD-HSPA”,却是我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到的概念——我手机信号旁边的标识,网络速度快慢的直观体现。我非常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了解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它的工作方式、关键技术特点以及它所带来的性能提升。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的逻辑和恰当的语言,为我揭示这项技术是如何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它在网络建设和用户体验方面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甚至设想,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历史性的回顾,介绍TD-HSPA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让我能够对其有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能对其技术精髓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现代通信技术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