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物联网(通信)导论
定价:25.00元
作者:闫连山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040347500
字数:
页码:2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物联网(通信)导论》以“大信息”为主导思想,首先对大学新生如何融入大学的学习与生活进行了引导,并介绍了物联网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职业规划,然后围绕物联网的技术内涵,分层次地介绍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感知层、通信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相关技术,进而围绕通信与网络,介绍了通信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的内容;后介绍了物联网的典型应用。《物联网(通信)导论》除了介绍基本知识外,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尤其是通过漫话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兼备知识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物联网(通信)导论》可满足国家于2010年开始设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和信息类热门专业“通信工程”大一新生导论课教学需要,同时也可以作为科普类参考书供信息类其他专业使用。
目录
人物介绍
第1章 谈谈物联网工程专业
1.1 导论课的定位
1.2 跨学的憧憬与迷茫
1.2.1 鸭子与天鹅
1.2.2 兴趣是好的老师
1.2.3 正确定位
1.2.4 可能存在的误解
1.3 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
1.3.1 总则与特色
1.3.2 培养目标
1.3.3 课程体系
1.3.4 如何把握整个体系
1.4 通信工程专业知识体系
1.4.1 培养目标
1.4.2 课程体系
1.5 大信息概念
1.6 专业职业规划
1.6.1 物联网工程专业
1.6.2 通信工程专业
1.7 年轻人、信息科学与诺贝尔奖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物联网构成与原理
2.1 物联网定义
2.2 物联网体系结构
2.2.1 感知层
2.2.2 网络层
2.2.3 应用层
2.3 物联网中间件
2.3.1 什么是中间件
2.3.2 物联网中间件功能
2.3.3 物联网中间件组成与分类
2.4 物联网关键技术
2.4.1 射频识别技术
2.4.2 传感网络
2.4.3 通信技术
2.4.4 信息处理技术——云计算
2.5 “八股”物联网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基础
3.1 信息基本概念
3.1.1 消息、信息和信号
3.1.2 数模/模数转换
3.2 现代信息载体
3.2.1 电子计算机
3.2.2 电磁场与电磁波
3.2.3 信息传输媒介
3.3 信息通信
3.3.1 通信的方式
3.3.2 通信系统基本结构
3.3.3 香农(shannon)定律
3.4 调制编码与多址技术
3.4.1 调制技术
3.4.2 编码技术
3.4.3 多址技术
3.5 后信息时代——新“三网融合”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动识别与传感技术
4.1 自动识别技术
4.2 射频识别技术(RFID)
4.2.1 RFID发展历程
4.2.2 RFID系统组成
4.2.3 RFID应用
4.3 条码识别技术
4.3.1 一维条形码
4.3.2 二维条形码
4.4 生物识别技术
4.4.1 指纹识别技术
4.4.2 人脸识别技术
4.4.3 其他生物识别技术
4.5 视频识别技术
4.6 传感器基础
4.6.1 什么是传感器
4.6.2 传感器分类
4.6.3 传感器技术特点
4.6.4 传感器发展
4.6.5 传感器用途
4.7 无线传感技术
4.8 光纤传感技术
4.9 超宽带RFID技术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线通信
5.1 全球定位系统(GPS)
5.1.1 全球定位系统简介
5.1.2 GPS发展历程
5.1.3 GPS定位原理
5.1.4 其他全球定位系统
5.2 卫星电视与通信
5.2.1 卫星电视简介
5.2.2 卫星通信系统结构
5.3 移动通信技术
5.3.1 移动通信分类简介
5.3.2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5.3.3 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结构
5.4 智能手机
5.4.1 智能手机简介
5.4.2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5.5 无线局域网技术
5.5.1 无线局域网简介
5.5.2 无线局域网发展历程
5.5.3 WiFi技术
5.6 无线个域网技术
5.6.1 无线个域网简介
5.6.2 蓝牙技术
5.6.3 ZigBee技术
5.7 第四代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5.7.1 4G概念简介
5.7.2 4G核心技术
5.7.3 TD-IXE技术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光纤通信
6.1 通信网络主动脉——光纤通信
6.1.1 光纤通信发展史
6.1.2 光纤通信的地位
6.1.3 光纤通信的特点与优势
6.2 光纤光学基础
6.2.1 全内反射
6.2.2 光纤结构
6.2.3 光纤分类
6.2.4 光纤传输特性
6.3 基本光纤通信系统及相关光器件
6.4 光网络
6.4.1 光网络的发展
6.4.2 光网络关键技术
6.5 光纤通信新技术
6.5.1 量子通信
6.5.2 微波光子(光无线融合)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网络技术
7.1 网络技术基础
7.1.1 网络基本概念
7.1.2 网络分类
7.1.3 网络交换技术
7.2 互联网技术
7.2.1 互联网
7.2.2 万维网
7.2.3 互联网接入方式
7.3 互联网与物联网区别
7.4 网络编址
7.4.1 IP地址
7.4.2 域名系统
7.4.3 IPv4和IPv6
7.5 网络基本模型
7.5.1 OSI参考模型
7.5.2 TCP/IP参考模型
7.5.3 TCP/IP协议簇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物联网应用
8.1 M2M
8.1.1 什么是M2M
8.1.2 M2M的应用
8.1.3 M2M面临的问题
8.2 物联网典型应用
8.3 智能家居
8.4 智能交通
8.5 智慧物流
8.6 智能医疗
8.7 其他应用
8.7.1 智能电网
8.7.2 环境监测
8.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主要英文词汇汇总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对新兴技术充满好奇的学生,常常在互联网上搜索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但零散的资料让我难以形成系统的认识。《物联网(通信)导论》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是寻找系统性知识的宝藏。这本书的ISBN号和出版社信息,让我觉得它是一本经过严格审校的学术著作,内容应该会比较扎实。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物联网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它与其他通信方式的区别,以及它在整个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我想知道,物联网设备是如何“说话”的?它们之间是如何建立连接的?又如何将采集到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云端?书中关于各种通信协议的讲解,比如MQTT、CoAP等,我希望能够深入理解它们的设计理念、应用场景和优缺点。我还对物联网通信的“网关”角色很感兴趣,它在连接异构网络、协议转换等方面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其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基础的通信原理,比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等在物联网中的具体实现,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那将极大地降低我学习的门槛。
评分翻开这本《物联网(通信)导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出版社的信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招牌,本身就代表着内容的权威性和学术严谨性。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仿佛承载着知识的厚重。对于我这个在物联网领域摸索多年的从业者来说,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通信技术脉络的教材一直是我的目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将碎片化的通信技术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想从书中了解物联网通信的演进历史,从早期的M2M通信到如今的5G赋能的万物互联,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又面临着哪些挑战。我尤其关注蜂窝物联网技术,比如LTE-M和NB-IoT,它们是如何在功耗、覆盖范围、连接密度之间找到平衡的,以及它们在实际部署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同时,对于Wi-Fi、Ethernet在物联网中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与LPWAN技术协同工作,我也充满了疑问。安全问题是物联网通信绕不开的痛点,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物联网通信安全面临的威胁,以及相应的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如果书中还能探讨物联网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比如边缘计算与通信的融合,以及AI在通信协议优化中的应用,那将是锦上添花。
评分作为一名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开发者,我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通信难题。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我特别关注的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通信技术。例如,在智慧农业中,需要考虑大范围覆盖和低功耗;在智能交通中,则需要高可靠性和低时延。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对比各种物联网通信技术的优劣势,并给出在不同场景下的推荐方案。此外,对于物联网通信的安全问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更深入的探讨,包括如何抵御DDoS攻击、数据篡改等威胁,以及如何构建安全的通信通道。如果书中还能涉及到一些物联网通信的性能优化技巧,比如如何降低功耗、提高吞吐量、减少丢包率等,那将对我日常的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当然,对新兴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如5G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以及Wi-SUN、Thread等协议,我也希望能有更详尽的介绍。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渴望了解物联网通信领域前沿知识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着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万物互联的世界充满好奇,想知道那些无形的连接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支撑起我们如今高度智能化的生活。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它并非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直指核心的“通信”技术,这正是让我最为着迷的部分。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物联网通信的各种协议、标准、技术架构,比如低功耗广域网(LPWAN)如LoRa、NB-IoT,以及短距离通信技术如蓝牙、Zigbee,还有更底层的网络传输原理,如TCP/IP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和优化。我特别想了解,在海量设备接入、数据洪流涌动的物联网场景下,如何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安全性、低时延,以及如何实现高效的能源管理,这对电池寿命有限的物联网设备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如果能穿插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比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等应用场景,并详细阐述其背后的通信技术实现,那就更能帮助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构建起对整个物联网通信体系的清晰认知。
评分我是一位对科技发展趋势充满敏锐度的观察者,物联网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信技术是支撑起整个体系的基石。这本书的出版,正好满足了我对这一核心技术深入了解的渴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给我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物联网通信图景,不仅仅是技术的罗列,更是其背后的逻辑和发展脉络。我期待书中能够对物联网通信的几个关键领域进行深入剖析,例如,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LoRa、NB-IoT、5G NR等)的原理、特性、适用场景以及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我还希望能够看到关于物联网通信网络架构的介绍,包括终端、网关、网络平台和应用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考量。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是物联网通信的生命线,因此,书中对不同通信协议(如MQTT、CoAP、HTTP等)的详细讲解,以及它们在数据压缩、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方面的优化策略,是我非常期待的内容。最后,对于物联网通信的安全性,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个前瞻性的视角,探讨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并介绍一些前沿的安全技术和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