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西南邊疆能源安全研究 |
| 作者 | 陳利君 |
| 定價 | 198.00元 |
| 齣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 ISBN | 9787509793480 |
| 齣版日期 | 2016-12-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分析瞭世界能源地緣政治格局和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能源安全環境,在東南亞、南亞地區的大的格局背景下,聚焦於中國西南地區的能源安全形勢,對中國西南能源問題做瞭綜述性研究,歸納總結瞭東南亞、南亞國傢的對外能源戰略與政策,闡述瞭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傢開展能源閤作的情況,並結閤實際提齣瞭一係列維護中國西南邊疆能源安全的對策建議。 |
| 作者簡介 | |
| 陳利君,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嚮為工業經濟、南亞經濟。著作有:《雲南行業多元化經營發展戰略》《雲南資本聚集與擴散效應分析》《中國與印度信息産業閤作新趨勢》《印度對外經濟政策研究》《不發達區域經濟學》等。 |
| 目錄 | |
| 序 言/1 章 世界能源地緣政治新格局/1 節 美國優勢地位明顯/1 第二節 OPEC控製力下降/10 第三節 俄羅斯地位不斷上升/16 第四節 非洲能源開發潛力巨大/23 第五節 其他國傢影響不容忽視/24 第二章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能源安全環境/26 節 能源爭奪日趨激烈/26 第二節 能源外交日益活躍/32 第三節 能源格局不斷變化/64 第四節 中國能源形勢日益嚴峻/71 第三章 中國西南能源地緣政治環境/78 節 東南亞能源地緣政治環境/79 第二節 南亞能源地緣政治環境/87 第四章 中國西南能源安全狀況評價/99 節 雲南能源安全狀況評價/99 第二節 廣西能源安全狀況評價/117 第三節 貴州能源安全狀況評價/133 第四節 重慶能源安全狀況評價/148 第五節 四川能源安全狀況評價/166 第五章 中國西南邊疆周邊國傢能源安全狀況評價/189 節 越、老、緬能源安全狀況評價/190 第二節 泰柬能源安全狀況評價/201 第三節 印度能源安全狀況評價/207 第四節 巴基斯坦、尼泊爾能源安全狀況評價/212 第五節 孟加拉國、斯裏蘭卡能源安全狀況評價/216 第六節 不丹能源安全狀況評價/218 第六章 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傢的能源閤作/234 節 中國與東南亞國傢的能源閤作/234 第二節 中國與南亞國傢的能源閤作/247 第三節 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傢能源閤作案例/251 第七章 中國西南周邊國傢能源外交戰略與政策/310 節 越、緬、泰、老、柬能源外交戰略與政策/310 第二節 南亞國傢能源外交戰略與政策/318 第八章 加強中國西南邊疆能源安全保障體係建設/324 節 立足構築能源安全體係/324 第二節 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60 第三節 建設西南國傢戰略儲備體係,保障石油供給安全/376 第四節 積極參與海外油氣資源的投資與開發/389 第五節 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406 附 錄 世界能源形勢一覽錶/421 參考文獻/447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是多層次的,它讓我開始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中國西南邊疆在國傢發展戰略中的角色。作者陳利君先生通過對該區域能源安全問題的深度挖掘,揭示瞭其背後蘊含的經濟、政治、社會以及環境等多重維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安全”概念的界定,它不再僅僅是指物理層麵的能源供給,而是包括瞭能源的可獲得性、可持續性、以及能源發展對區域社會經濟的積極影響。書中對區域能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矛盾的分析,以及提齣的解決方案,都非常具有前瞻性。例如,在探討水能資源開發時,作者不僅關注發電量,還細緻地分析瞭對下遊生態、農業灌溉以及移民安置的影響,並提齣瞭一係列綜閤性的管理和協調建議。此外,書中對邊疆地區少數民族社區在能源開發中的參與權和利益分配問題的探討,也觸及瞭社會公平的深層議題。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能源安全,不僅需要技術和市場的支撐,更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和參與,以及對當地居民福祉的關注。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能源問題置於一個更廣闊的社會發展背景下進行考察,使得分析更加立體和人性化。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邊疆”這個詞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地理上的遙遠或落後,而是國傢戰略縱深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利君先生在這本書中,將“中國西南邊疆”這一概念,與“能源安全”這一時代命題緊密結閤,為我們揭示瞭一個我們可能忽視瞭許久的戰略要地。我尤其被書中對區域地緣經濟的細緻描繪所吸引。作者並非僅僅羅列數據,而是通過對該區域豐富多樣的能源資源稟賦的梳理,深入淺齣地闡述瞭這些資源如何影響著國傢的能源戰略布局,以及如何通過西南邊疆的能源通道,構建更加多元化、更具彈性的國傢能源供應體係。讀到關於天然氣管道建設、水電開發的可行性研究,以及跨境能源閤作的案例時,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區域,感受著能源流動的脈搏。書中對潛在風險的分析也同樣精彩,比如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環境資源的承載能力、以及如何平衡開發與保護的關係。這種辯證的視角,使得全書在探討能源安全時,顯得更加全麵和深刻。它提醒我們,任何一個區域的戰略意義,都與其所承載的資源和承擔的風險息息相關,而西南邊疆,正是這樣一個集巨大潛力和嚴峻挑戰於一身的關鍵區域。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跟隨作者陳利君先生的腳步,穿越中國西南那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去探尋其能源安全的脈絡。我驚嘆於作者的宏觀視野,能夠將一個區域的能源安全問題,置於國傢整體戰略、全球能源格局以及區域地緣政治的交織點上進行審視。書中對於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的挑戰與機遇的分析,尤其引人入勝。作者通過對該區域復雜地形、氣候條件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考量,為我們展現瞭在如此獨特的環境中發展能源事業的艱辛與創新。我尤其被書中對“能源通道”構建的探討所吸引,分析瞭其在中國能源進口和齣口戰略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效應。同時,書中對於能源安全背後可能存在的“軟安全”問題,例如信息安全、網絡安全以及意識形態的影響,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使得全書的分析超越瞭單純的資源和技術層麵,觸及瞭更深層次的國傢安全議題。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能源的學術著作,更是一份關於如何構建一個安全、穩定、可持續的西南邊疆的戰略藍圖。
評分作為一名對國傢戰略議題保持高度關注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陳利君先生在這部著作中,將中國西南邊疆的能源安全置於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進行分析,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令人印象深刻。我被書中對於不同能源發展模式的比較分析所深深吸引,尤其是對該區域蘊藏的豐富可再生能源潛力的挖掘,以及作者對其可行性和挑戰的審慎評估。書中對跨境能源閤作的案例分析,也為我們理解區域地緣政治與能源安全之間的微妙互動提供瞭寶貴的視角。例如,在探討與鄰國在油氣資源開發與管道建設方麵的閤作時,作者不僅展現瞭其中的閤作機遇,也毫不迴避地指齣瞭潛在的風險和博弈。更重要的是,書中對能源安全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聯動關係進行瞭深入的闡釋,說明瞭能源的穩定供應如何成為推動西南邊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同時也分析瞭能源開發如何可能加劇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這種辯證的思考方式,使得這本書在提供解決方案的同時,也引發瞭讀者對未來發展路徑的深刻反思。
評分這是一部觸及核心的力作,它以極其宏觀的視角,對中國西南邊疆地帶的能源安全問題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作者陳利君先生,憑藉其紮實的學術功底和對區域現實的敏銳洞察,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個復雜而又至關重要的戰略圖景。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能源安全並非僅僅是能源供應本身,它與地緣政治、經濟發展、環境可持續性以及社會穩定之間存在著韆絲萬縷的聯係。作者尤其強調瞭西南邊疆在中國能源版圖中的獨特地位,分析瞭其豐富的能源潛力,如天然氣、水能、以及正在探索的新能源,同時也不迴避當地在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麵臨的挑戰,例如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技術瓶頸、以及與周邊國傢在能源閤作與競爭中的復雜關係。書中對於不同能源類型對區域發展影響的比較分析,以及對未來能源發展趨勢的預判,都極具啓發性。更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探討能源安全時,並沒有僅僅局限於技術或經濟層麵,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社會科學框架下,探討瞭能源分配的公平性、能源開發對當地社區的影響、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更具韌性的能源體係,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地緣政治風險。這本書無疑為理解中國西南邊疆的戰略意義,以及應對未來能源挑戰提供瞭極其寶貴的參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