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防灾减灾教育指南
定价:28.00元
作者:张英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02846831
字数: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防灾减灾教育指南》讲述灾害教育旨在提高全民防灾素养、培育防灾安全文化、建设安全安心社会,其重要性已逐渐被认同,但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加之理论研究滞后,因此,开展灾害教育研究与实践迫在眉睫。现阶段,灾害教育大多为呼吁式研究、介绍式研究,应引入实证研究、加火理论研究,从理论向实践不断深入。学校是适合开展灾害教育的地方,因为学校教育比较系统和正规,学生是易受灾人群,学生能把所学向社会扩散,从而提高全民的防灾素养。
目录
上篇 理论篇
1 灾害教育研究缘起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视角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5 灾害教育研究的缘起
1.6 灾害教育的基本概念
2 灾害教育概述
2.1 国际灾害教育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2.2 我国台湾地区灾害教育概况
2.3 灾害教育相关基本概念
2.4 灾害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
2.5 灾害教育的目的、价值和理想形态功能
2.6 灾害教育存在的问题、实施途径和策略
2.7 灾害教育的长效机制、框架体系
2.8 灾害教育课程、教学、评价及培训研究
2.9 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不足
2.10 总结与展望
3 防灾素养调查及其启示
3.1 我国部分省市中学教师防灾素养凋查
3.2 我国部分省市高中生防灾素养调查
3.3 我国部分省市初中生防灾素养调查
3.4 结论分析
4 调查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4.2 创新点、研究限制与后续研究建议
下篇 实践篇
5 学校灾害教育教学、评价及师资培训
5.1 灾害教育教学策略提出背景
5.2 如何给学生进行灾害教育?
5.3 灾害教育评价标准
5.4 灾害教育师资培训
6 校园灾害管理实务
6.1 排查校园灾害隐患
6.2 组织灾害应急演练
6.3 绘制校园防灾地图
7 公众灾害教育开展模式
7.1 公众灾害教育文献综述
7.2 公众灾害教育开展模式
附录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
参考文献
后序
作者介绍
张英,男,博士,北京市地震局宣教中心助理研究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科普委员会委员,美国灾害教育协会(EDEN)专家。曾赴日本京都大学防灾所访问研究,关注防灾减灾事、Ik,致力通过教育减轻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参编教材、图书1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
文摘
《防灾减灾教育指南》:
灾害经历:初高中结沦可知灾害经历主要影响防灾技能,也影响初中防灾态度,这不难理解;但对防灾知识影响较小,这可以理解为教育的缺失或者说“忌讳谈灾、井绳效应”。教师调查主要为影响防灾知识维度,教师已有生活经历与相关技能,灾害经历主要提高了其防灾知识。
防灾演练参与次数:主要对防灾态度提升有作用。按道理也应对其防灾技能有提升,可能是因为现阶段防灾演练不科学,效果难以保证;或者现阶段的防灾演练过于简单。
防灾素养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经验,二是教育。对无灾害经历的公民而言,无法通过身体感官接受灾害信息获得经验,但可经由媒体传播、教育等渠道获取灾害相关知识,改善防灾价值观,提高防灾素养。
综合来看,在初中阶段开展灾害教育为合适,这是因为:防灾素养素养结论显示初中生防灾素养较低;初中生课业负担较轻,时间有保障;初中生年龄特点,容易学习提高;高中阶段已有选修课程(但修习学生较少,建议文理科都修习)。同时,国外研究文献也指出灾害教育始于小学阶段,在初中阶段深入。初中阶段对防灾态度的形成至关重要。
假设知识、态度与技能三个维度同等重要,课堂教学主要影响防灾知识;防灾演练影响防灾态度;灾害经历(体验式谋外活动)主要影响防灾技能。这三个维度要适度补充,如课堂教学也要注重体验式、提升技能,情感共鸣、提高态度;防灾演练之后要进行总结、提升知识,不能儿戏、提高态度;体验式课外活动要注意提高知识与态度。
现阶段,防灾演练在中学已逐渐普及,灾害教育得到较高重视,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发设计灾害教育课程、如何进行教学与评价还值得深入研究。同时,防灾知识、防灾技能与防灾态度三者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差异对学生防灾素养形成及灾害教育效果影响;灾害经历对防灾知识、技能、态度的影Ⅱ向等问题这都值得深入研究。4.1.2灾害教育教学
灾害教育实施现状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现阶段灾害教育课程比较缺乏,一些教材编撰大多没有基于研究,缺乏科学依据。关于课程目标构建,可通过国际比较、案例研究、相关文件、教师调查获取;关于课程内容选择,要求源于生活,重视灾害记忆的传承,分析学科发展、社会要求、及学生需求;关于课程编制方法,按照课程编制模式、原则、流程构建开放的灾害教育课程体系;关于课程评价标准,针对现阶段教材质量参差不一的情况,灾害教育课程评价亟待深入研究,必须重视课程评价,使其不断完善发展。
……
序言
我是一个对科技在防灾减灾领域应用充满好奇的读者。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诸如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等都在灾害监测、预警和救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介绍一些前沿的防灾减灾技术,比如如何利用卫星数据监测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洪涝趋势,以及无人机在灾区信息搜集和物资投递方面的应用。我也想了解,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如何融入先进的抗震、防洪技术,以及智能化的预警系统如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动。这本书如果能包含一些关于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或者对未来科技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那我一定会非常激动。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看到防灾减灾领域更加现代化、科技化的前景,并从中获取一些关于未来城市安全建设的启示。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居住在沿海地区,对台风和海啸有着切身体会的居民,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本能够深入讲解这些特定灾害应对策略的书。我特别想了解,在极端天气来临前,作为普通市民,有哪些具体、可行的准备措施,不仅仅是“待在室内”,而是更细致的,比如房屋的加固要点,窗户的防护,储备物资的种类和储存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家庭中可能用到的各种工具。而且,对于海上作业的渔民来说,台风预警信号的含义和应对措施更是事关生死。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阐述不同等级的预警信号所代表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避险行动。此外,关于海啸的预警机制、逃生路线的选择(尤其是对于住在低洼地区或靠近海岸的人们)也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讲述不同情境下的应对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那将非常有价值。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教科书”级别的知识,让我能更科学、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海洋灾害的威胁。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领域的爱好者,我一直觉得防灾减灾教育的普及和深化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和开展有效的防灾减灾教育活动的思路和方法。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会有什么不同?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比如情景模拟、游戏化学习、多媒体互动等,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我也想了解,在学校教育、社区培训、企业内部安全教育等不同场景下,如何有效地传播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于一些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和社区骨干,他们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和组织责任,我希望这本书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实用的培训工具和案例分享。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一本“教育者的指南”,帮助更多的人掌握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知识,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评分我对社会结构和灾害发生后的群体行为非常感兴趣。在灾难发生时,个体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社会的组织能力和民众的互助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探讨一些关于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议题,比如如何建立有效的社区预警网络,如何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定期的疏散演练,以及如何培训社区的志愿者队伍,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另外,我也想了解在灾后救援中,社会各界(政府、NGO、企业、志愿者)的角色分工和协作机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弱势群体,如老人、儿童、残障人士,在灾害面前他们往往更加脆弱,这本书如果能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保护和救援策略,将非常有意义。我也想知道,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取教训,提升社区的韧性,使其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抵御类似的灾害。希望这本书能从宏观角度,为我们描绘一幅更全面的防灾减灾蓝图。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吸引人的,简约但又不失专业感,【XH】这个标识感觉像是某个权威机构的缩写,让人对内容的可靠性有了一定的期待。我之前对于防灾减灾的了解大多来自于零散的新闻报道和一些简单的宣传单,总觉得不够系统,也缺乏一些实操性的指导。读这本书,我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全面、更体系化的认知框架,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等)的成因、发生规律以及潜在的危害。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灾前进行充分准备的建议,比如家庭应急包的配置、房屋的抗震加固、逃生路线的规划等等。灾中如何应对,以及灾后如何进行自救互救,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内容。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全面的“灾难百科全书”和“行动指南”,帮助我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让我和我的家人在面对潜在风险时,能够更加从容和有准备。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不算太厚,如果内容充实,应该会是很好的入门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