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網警說安全:網絡陷阱防範110招
定價:59.00元
作者:高媛 等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11158244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360集團董事長兼CEO 周鴻禕 作序
中央政法委政法綜治信息中心主任、管理學博士 陳裏(@陳裏)
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 陳士渠(@陳士渠)
通信專傢 項立剛(@飛象網項立剛)
永信至誠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 潘柱廷 聯閤推薦
內容提要
《網警說安全:網絡陷阱防範110招》萃取於作者多年的網警職業和網絡安全宣傳的經驗,內容不但覆蓋傳統的電信形式,還以網絡購物、社交網絡、移動互聯和網絡金融等為專題,選取代錶性案例,如刷單、病毒、眾籌、網絡貸款、微信朋友圈、山寨微博、流氓APP、智能穿戴等,層層抽絲剝繭,分析作案手法和套路,並總結瞭共110條防範招數。
作者希望藉此書與更多讀者結緣,並和大傢一起努力,讓“安全網絡”和“網絡安全”不再是傳說!
目錄
目 錄
前言
章 網絡風險多,你都知道嗎?
【賬號被盜】案例1 唐的一切努力竟因賬號安全白費瞭
【郵件欺】案例2 兒子玩電腦,老爸失巨款
【仿冒官網】案例3 申請個微信公眾號都能被?
【山寨WiFi】案例4 公共場所的免費WiFi連不得
【病毒】案例5 病毒強勢來襲,多名網友接連受損
【刷單】案例6 刷單萬萬不可做
【網遊交易】案例7 網遊裏的“連環”
【彩票預測】案例8 彩票中奬號可以預測嗎?
【U盤有】案例9 “撿”迴傢的局
第二章 網絡購物,小心做 “魚餌”
【低價陷阱】案例10 網購“便宜”,但須警惕釣魚陷阱
【一元購】案例11 “一元購”是還是局
【冒充客服】案例12 冒充客服退款的局
【退票退款】案例13 網上購票網下退,竟被瞭5萬多
【網購中奬】案例14 網購還能中大奬?
【快遞簽收】案例15 不用買,免費的,還能有嗎?
【網絡】案例16 跨境,風險大在哪兒?
【搜索推廣】案例17 年夜飯,張大媽遭遇“高明”局
【買品】案例18 2400元能買本科?還可在網上查證?
【網銀服務】案例19 銀行服務到期,請綁定銀行卡更新
第三章 社交網絡,危險“十麵埋伏”
【熟人經濟】案例20 社交平颱上的“熟人經濟”
【廣告推廣】案例21 集齊38個“贊”免費拍照
【支付交易】案例22 轉錯賬有“後悔藥”
【泄露隱私】案例23 “曬娃黨”曬齣危險
【傳播木馬】案例24 你收的不是文件,是盜號木馬!
【假親人】案例25 冒充兒子,視頻
【假】案例26 “網絡女友”要開店,小夥被1880元
【假微博】案例27 微博竟也有“山寨”的!
【假認證】案例28 加瞭“V”的微博就保險瞭嗎?
第四章 移動互聯,更新你的“智慧”
【移動終端】案例29 水貨手機藏著“毒”
【應用商店】案例30 應用商店都靠譜嗎?
【問題APP】案例31 有公安部案件查詢APP嗎?網警答:假的
【流氓APP】案例32 APP耍起流氓來,很害人的
【位置應用】案例33 輕信“手機可定位”被錢
【移動支付】案例34 掃二維碼支付,把錢付給瞭誰
【網絡攝像頭】案例35 “看傢神器”變“泄密工具”
【智能穿戴】案例36 手環招來的廣告騷擾
第五章 網絡金融花樣多,投資理財套路深
【高額收益】案例37 你想要分紅,他卻從沒想要給
【代理炒股】案例38 聲稱能鬥金的代理炒股,真的能賺嗎?
【P2P】案例39 投資的上百萬,都打水漂瞭
【眾籌】案例40 “眾籌”的互聯網金融惹“眾愁”
【網絡貸款】案例41 有些“無抵押、免”貸款,沒商量
【超級網銀】案例42 24秒轉走10萬元
第六章 傳統電信術,逐一“扒皮”
【僞基站】案例43 那些“真不瞭”的“假短信”
【電子請柬】案例44 收到的“電子請柬”,居然也是子的套路
【固話費】案例45 電話裏溫馨提示您該繳費瞭的人是誰
【法院傳票】案例46 子發的“假傳票”,唬倒瞭好多人
【虛構綁架】案例47 你的孩子在我手裏,速匯款來
【重金求子】案例48 輕信重金求子被,丟錢更丟人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初次翻開這本書,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編排非常清晰,邏輯性很強。我一直覺得網絡安全方麵的內容,如果講得過於學術或者技術化,對普通人來說就很難理解和應用。但這本書的序言部分就非常明確地錶達瞭“化繁為簡,貼近生活”的原則,這讓我鬆瞭一口氣。它不僅僅是在羅列各種安全威脅,更重要的是它把這些威脅分解成瞭一個個具體的“陷阱”,然後針對每一個陷阱提齣瞭相應的“防範招數”。這種“招數”的概念,非常容易讓人産生學習的動力,感覺像是要學習一套武功秘籍,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網絡安全能力。我個人對其中可能包含的關於“社交工程學”的部分非常感興趣,這類信息戰術往往是最難防範的,因為它們利用的不是技術漏洞,而是人的心理弱點。如果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講解如何識彆和抵禦這類攻擊,那將是巨大的收獲。另外,我還期待它能涵蓋一些關於兒童和老人這些相對弱勢群體的網絡安全教育內容,因為他們往往更容易成為網絡詐騙的目標。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專門的指導,幫助他們提高警惕,識彆風險,這是我非常關心的一點。
評分坦白說,我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網絡安全的書籍,但很多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內容陳舊,已經跟不上網絡發展的步伐。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簡介時,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有些審慎的態度。但我被“110招”這個數字吸引瞭,這意味著它提供的是一套係統性的、可量化的解決方案。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按照不同的網絡場景來劃分,比如“購物陷阱”、“社交陷阱”、“工作陷阱”等等,然後為每個場景提供具體的防範策略。我特彆想知道,在“數字身份”這個方麵,它會給齣什麼樣的建議。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數字身份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同時也越來越脆弱。如何管理我們的在綫賬戶,如何設置強密碼,如何進行多因素認證,如何應對賬戶被盜的緊急情況,這些都是我迫切想瞭解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操指南”,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例如,它能否提供一些檢查個人信息是否在暗網泄露的途徑,或者是一些常用的安全軟件的對比和推薦?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網絡偵探”一樣,為我們揭示隱藏的危險,並教會我們應對的方法。
評分我是一名對網絡技術抱有極大興趣但又深感網絡安全挑戰的普通用戶。這本書的書名“網警說安全”就像是一盞明燈,指引我找到瞭一個值得信賴的信息來源。我理解的網絡安全,不僅僅是安裝殺毒軟件,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必備技能。這本書的“110招”這個說法,讓我感覺它涵蓋瞭從基礎到進階的各種網絡安全問題,而且就像我們遇到緊急情況會撥打110一樣,這本書也緻力於提供及時、有效的解決方案。我非常期待它能詳細地介紹各種常見的網絡詐騙手段,比如“殺豬盤”、“冒充公檢法”、“刷單返利”等等,並深入剖析這些騙局的套路和心理誘導機製。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係列具體的“反擊”策略,教我們如何識彆、拒絕,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舉報。在我看來,網絡安全教育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提升人們的“免疫力”,讓大傢能夠主動地去識彆和規避風險,而不是被動地成為受害者。這本書能否在“數字足跡管理”和“數據隱私保護”方麵提供一些前沿的見解和實用的工具,這也是我非常關注的。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讓自己在數字世界裏行走得更加自信和安全。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團隊的用心。雖然我還沒有深入到每一個具體的章節,但從目錄和一些標題上,就能感受到他們對網絡安全領域的熱情和專業性。特彆是“網警說安全”這個定位,意味著書中很多內容都是來自一綫實踐經驗,這比理論書籍更有說服力。我一直覺得,真正的網絡安全專傢,不僅要懂技術,更要懂人心,懂得如何利用技術去保護人,以及如何識彆那些利用人性弱點進行欺騙的手段。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有獨到的見解。比如,關於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實用的數據擦除、隱私保護工具的推薦,或者是在綫信息監測的方法?再比如,在網絡社交方麵,除瞭基本的防範意識,是否會教我們如何建立更安全的社交模式,如何識彆虛假信息和網絡謠言?我非常看重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反偵察”的思路,不僅僅是知道風險,更能知道如何讓自己不被盯上,如何讓自己的數字足跡更加安全。我覺得,一本好的網絡安全書籍,應該是能夠 empowering(賦能)讀者,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網絡生活,而不是被動地被動地接受信息和風險。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科技感和警示意味,深藍色和亮黃色的撞色搭配,加上一個醒目的“110”標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緊急求助和安全提示。我之所以對它産生濃厚興趣,是因為現在網絡安全問題真的是層齣不窮,各種新聞報道讓人看得心驚膽戰。手機詐騙、網絡釣魚、個人信息泄露……感覺稍不留神就會落入陷阱。這本書的書名“網警說安全”幾個字,就直接點明瞭它的權威性和實用性,讓我覺得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而是真正能學到東西、解決問題的。而且“網絡陷阱防範110招”這個副標題,聽起來就很接地氣,數字“110”更是給人一種隨時可以呼叫、快速解決問題的感覺,非常契閤當下人們對網絡安全的需求。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可操作的防範技巧,比如如何識彆詐騙電話和短信,如何保護個人隱私信息,如何在社交媒體上安全互動等等。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真實案例,把復雜的網絡安全知識變得簡單明瞭,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掌握。我腦海裏已經構思瞭好幾種場景,比如如何在網上購物時避免被騙,如何應對陌生鏈接的誘惑,如何保護自己的社交賬號不被盜用,這本書能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我非常好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