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宇宙的答案雲知道
定價:36.00元
作者: 加文·普雷特-平尼,黃琳,劉嶺
齣版社:南海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44258111
字數:
頁碼:28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宇宙的答案雲知道》首部“賞雲”科普書。雲有錶情,雲有姿態,雲有改變世界的力量;美國《讀者文摘》、《環球時報》浪漫推薦!
內容提要
《宇宙的答案雲知道》自然界裏,沒什麼比雲更具多樣性和戲劇性,沒什麼能像雲那樣美得雄偉壯觀,卻轉瞬即逝。
雲有喜怒哀樂,灑脫隨性,韆姿百態。如果沒有雲,天空將隻剩光禿禿的湛藍,無聊而乏味;如果沒有雲,夕陽西下的景象僅僅是一顆明亮的球消失在地平綫之下;如果沒有雲,人類也將沒有任何可飲用的水源……雲擁有改變世界的強大力量。
作者從小愛看雲,他於2004年成立“賞雲協會”,並在眾所期待下寫齣這本精彩的“賞雲指南”,以雲的十大分類為基礎,包羅萬象,趣味橫生,詳細介紹風起雲湧的科學原理、朵朵白雲的趣聞逸事,隨手拈來許多雲的文學典故及亙古神話,讓你看到的不隻是“雲彩”,更是雲背後的科學、神話與趣聞,更是宇宙的秘密。
雲是天空的靈魂,它將帶你一窺自然的奧妙,解開宇宙的答案。
目錄
緣起
賞雲協會宣言
雲的種類
雲的形態
低 雲
ONE 積雲
TWO 積雨雲
THREE 層雲
FOUR 層積雲
中 雲
FIVE 高積雲
SIX 高層雲
SEVEN 雨層雲
高 雲
EIGHT 捲雲
NINE 捲積雲
TEN 捲層雲
彆忘瞭,還有這些雲……
ELEVEN 其他的雲
TWELVE 航跡雲
THIRTEEN 陣晨風雲
作者介紹
加文·普雷特-平尼,畢業於牛津大學,英國知名記者,曾與友人共同創辦《遊手好閑》(Idler Magazine)雜誌。原本是科學,但因從小熱愛看雲,進而努力鑽研與雲有關的一切知識,並成立賞雲協會(The Cloud AppreciatioSociety),吸引瞭全球一萬多名“雲友”加入,一同分享對於雲的愛好。
文摘
ONE積 雲
晴天裏形成的棉花團
萊昂納多·達·芬奇曾將雲描述為“沒有外觀(皮膚)的物體”,我們可以領會他的意思。雲像鬼魅一般神齣鬼沒、朦朧不清、轉瞬即逝:你可以看到它的外形,但很難說清它的形狀。
積雲與達·芬奇的描述有所不同,它像一堆堆亮白的西藍花,比其他類型的雲更清晰可辨。小時候,我總以為會有人搭著長梯爬到雲朵上摘棉花。它們看起來觸手可及,而且手感無比柔軟。積雲是雲傢族中常見、典型的代錶,可以作為初級賞雲者的觀察對象。
積雲的學名是Cumulus,在拉丁語裏是“堆積”的意思,意味著這種雲的形狀多層重疊。研究者按形態將它們分成淡積雲、中積雲和濃積雲等。淡積雲是其中小的一種,它的學名(humilis)在拉丁語裏是“謙卑”的意思,其寬度大於高度;中積雲的高度與寬度相似,而濃積雲的高度大於寬度。
陽光明媚的早晨,在陸地上空通常會形成一些淡積雲。和它的“兄弟”——中積雲一樣,淡積雲也不會産生降雨,所以這兩種雲通常被視為“晴天雲”,推翻瞭人們認為雲隻會帶來惡劣天氣的傳統看法。晴朗的午後,慵懶地躺在滿天棉花糖般的積雲下,看雲捲雲舒,比躺在空曠單調、萬裏無雲的蒼穹下更心曠神怡。大傢可韆萬彆被“太陽至上主義者”洗腦,晴天雲是夏日美好天氣的主角。
如何識彆積雲
積雲是頂部呈山丘狀、圓弧形或塔形垂直嚮上發展的雲塊,雲底較低且平坦,雲體龐大,雲塊之間多不相連。積雲上部像西藍花,接受太陽光反射後雲體亮白,但當太陽在雲層後時則雲體陰暗。積雲一般零散地布滿天空。典型高度:600~900米形成區域:世界各地,南極除外(地錶溫度太低,無法形成上升的熱氣流)。降水情況(落地):一般無降水,濃積雲産生的短時陣雨除外。
另一種積雲叫碎積雲。它體積較小,輪廓不清晰,邊緣破碎。積雲形成約10分鍾後開始消散,此時就形成碎積雲。
10種主要的雲屬被分成不同類,每一類還可能有“變種”。這些變種是人們觀察到的這一雲屬的外觀特徵。積雲的變種是輻輳狀雲,這種雲彩與氣流平行,呈現齣排狀形態。這一排排的“棉花團”有時被稱作“雲道奇觀”(clound streets)。
積雲通常帶來晴好天氣,不過任何一種雲在條件下都可能變成降水雲,積雲也不例外。“晴天娃娃”淡積雲和中積雲偶爾也會轉變成“憤怒”高聳的濃積雲。濃積雲絕不是帶來晴好天氣的雲,它會轉化為巨大的、令人敬畏的雷雨雲(屬積雨雲),且濃積雲本身也可能産生中陣雨到大陣雨。在炎熱潮濕的熱帶地區,積雲在一天之內可以從淡積雲發展成濃積雲甚至積雨雲,這一變化在溫帶地區不常見。然而,如果你觀察到正午前積雲發展為高大的濃積雲,下午很可能有大陣雨。賞雲者請記住:“上午高聳濃積雲,下午傾盆大雨淋。 ”
積雲輪廓分明的獨特外形使得它們成瞭小朋友畫畫時的愛。6歲小朋友在畫房子時,總是會在房子上空中畫上幾朵蓬鬆、飄浮的積雲,否則會感覺少瞭點什麼。孩子們非常喜歡雲,難道是因為兒時躺在嬰兒車裏,每天盯著天空,對雲産生瞭強烈的迷戀?正如小雞對破殼而齣時看到的樣東西形成依戀一樣。在孩子的圖畫中,人的形象可能是胳膊從脖子裏長齣來、眼睛不在臉上,但他們卻可以把積雲畫得漂亮、自然。當然,積雲比其他雲更容易畫。然而,積雲普遍齣現在小學生的繪畫中也許有其他更深層的原因。
積雲是常見、為人熟知的一種雲。當我們想起雲時,立即浮現在腦海中的很可能就是這一朵朵棉花般的積雲。正因為如此,1975年,當22歲的平麵設計師馬剋·艾倫( Mark Allen)在給BBC天氣預報設計圖標時,畫的就是綫條柔和的蓬鬆積雲。那時,天氣預報的圖標是裹著橡膠外皮的磁鐵,預報員總是要“啪”一聲將圖標放在英國地圖上。可每當預報員轉過身去時,圖標就會掉到地上。這時,我和其他觀眾一樣,總是暗笑。
到2005年為止,BBC天氣預報用積雲圖標象徵雲已有30年曆史。同年,BBC重新設計天氣氣象圖,采用動態3D係統,可以展現齣天氣中實際的雲量和降雨分布的變化。盡管新係統可以更地顯示雲量,觀眾卻抱怨攝像頭在電腦生成的地圖上來迴切換,讓他們眼花繚亂。或許這隻是個藉口,他們隻是像我一樣,希望再看到親切的積雲圖標。
雖然觀天賞雲好是在閑暇時悠然地進行,但其實人人都可以隨時享受賞雲的樂趣。雲是自然界講求平等的存在,無論身在何處,每個人都可以欣賞到它。較高的地理位置很有利於賞雲,站在高樓或山上,我們可以更好地欣賞這一優美的自然景觀。但和地理位置相比,賞雲時更重要的還是心境。如果你不是火車迷,不會跑到火車站記錄下自己見到的列車號,所以我們在賞雲時,沒必要站在山頭,手持鋼筆,在筆記本上對各種雲的形狀詳加記錄,那會破壞賞雲的心境。更不要嘗試著給每種雲編號。
賞雲者不是編目員,不需要為雲編製目錄。氣象學傢忙於為不同雲屬、雲類與各變種的雲分門彆類,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賞雲者的追求是更溫和且深思熟慮,類似於冥想或禪修,它會引導人們更好地認識物質世界、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使身心達到更通徹的境界。約翰 ·康斯太布爾( JohConstable)是英國的雲彩畫傢。他的風景畫常以天空為主旨,以情感的主體。他將雲彩畫得活靈活現,富有活力,而這些正是鄉村田園風景畫缺乏的。
我認同康斯太布爾的觀點:“除非我們真正理解,否則將一無所知。”如果賞雲者能真正瞭解雲的形成過程,如何形成某種形狀,如何從一種形狀變成另一種形狀,如何成長和發展,如何消散,他們知道的就不僅是氣象學原理瞭。
……
序言
對於一個對宇宙略知一二的讀者來說,《XH 宇宙的答案雲知道》提供瞭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角。我通常是通過紀錄片或者一些碎片化的科普文章瞭解宇宙,但這本書給予瞭我一種係統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體驗。作者並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將科學的探索過程,人類對宇宙的疑問和猜想,都以一種富有情感的方式呈現齣來。我非常贊同書中關於“未知”的重要性,它強調瞭人類探索宇宙的動力,正是來自於那些我們尚不瞭解的事物。這種對未知領域的尊重和好奇,貫穿瞭整本書的始終,也讓我更加理解科學傢們為之奮鬥的意義。書中對地外生命的可能性進行的討論,也讓我腦洞大開,各種假說和推測,都非常有意思,也引發瞭我對“生命”本身的思考。我們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如果存在,它們會是什麼樣子?這些問題,書中的探討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而且,作者在描述宇宙的浩瀚時,並沒有讓人感到渺小和絕望,反而傳遞齣一種生命存在的珍貴和宇宙之美的震撼。它讓我意識到,即使我們身處宇宙的某個角落,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和探索,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成就。
評分這本《XH 宇宙的答案雲知道》簡直是打開瞭我對宇宙認知的全新維度!我一直對浩瀚星空充滿好奇,但總覺得那些科學理論太過遙遠和抽象,難以觸及。然而,這本書以一種極其生動、親切的方式,將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宇宙奧秘娓娓道來。作者的語言功底可見一斑,既有對科學事實的嚴謹考證,又充滿瞭詩意的想象力,仿佛帶領我乘坐一艘思想之船,穿梭於星雲之間,親眼見證黑洞的吞噬,感受暗物質的神秘存在。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宇宙起源的探討,那些關於大爆炸的理論,在作者的筆下不再是冰冷的方程式,而是充滿瞭能量和生命的初啼。讀到這裏,我仿佛置身於那最初的混沌之中,感受著物質與能量的碰撞,生命的種子正在孕育。書中對宇宙結構的描述也讓我驚嘆不已,那些星係、星團、星係團,如此龐大而有序,卻又充滿瞭未知的變數。我常常在夜晚仰望星空,想象著那些遙遠的光點背後隱藏的故事,而這本書,為我提供瞭無數種可能的解讀,也激發瞭我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們在這無垠宇宙中的位置,是否隻是滄海一粟?我們的存在,是否有更深遠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宇宙的書,更是一次關於自我、關於存在的哲學之旅。
評分我一直認為,宇宙是一個充滿神秘和未知的領域,而《XH 宇宙的答案雲知道》這本書,恰恰抓住瞭這種神秘感,並以一種極其迷人的方式呈現給瞭讀者。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自由,不受傳統科普的束縛,他將科學知識、哲學思考和個人感悟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創造齣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我喜歡書中對宇宙“秩序”與“混沌”並存的探討,它讓我意識到,即使在看似混亂的宇宙中,也隱藏著某種深邃的規律。他對宇宙常數的討論,以及對這些常數微小變動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的分析,都讓我對宇宙的精妙設計感到驚嘆。書中還涉及到一些關於時間本質的哲學性思考,比如時間是綫性的還是循環的,以及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否是唯一的真相。這些問題,都非常引人深思,也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與時間的關係。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提問,去探索,去構建自己的理解。它就像一盞燈,照亮瞭宇宙的某些角落,但也留下瞭更多的黑暗,吸引著我去不斷地探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瞭解瞭宇宙,更像是與宇宙進行瞭一次深層次的對話。
評分《XH 宇宙的答案雲知道》這本書,可以說是開啓瞭我對宇宙認知的“新紀元”。我一直以來對宇宙的瞭解都停留在比較錶層的認知,知道有行星、恒星、星係,但對它們的運行規律、內在聯係知之甚少。這本書以一種非常易懂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這些復雜的概念一一解構。作者的敘事技巧堪稱一絕,他能夠將最抽象的科學原理,轉化為讀者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意象。例如,他對時空彎麯的描述,就運用瞭很多貼切的比喻,讓我這個沒有物理學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領會。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宇宙的“膨脹”和“加速膨脹”的章節印象深刻,仿佛置身於一場無聲的、宏大的宇宙芭蕾之中,星球們各自鏇轉起舞,卻又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拉扯著,嚮著未知的遠方延伸。這種描繪,既充滿瞭科學的嚴謹,又充滿瞭藝術的美感。而且,書中對宇宙各種“奇觀”的描繪,比如超新星爆發、伽馬射綫暴,都讓我感受到宇宙的強大力量和無常變化。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它拓寬瞭我的視野,也激發瞭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的,覺得“雲知道”這個說法很接地氣,也很有想象空間。《XH 宇宙的答案雲知道》這本書,果然沒讓我失望。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不是那種枯燥的科普,而是像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聊天,他把你拉進瞭一個關於宇宙的奇妙故事。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宇宙演化進程的描繪,從恒星的誕生到死亡,再到星係的形成和演變,整個過程被描繪得既壯觀又充滿戲劇性。我從來沒想過,一個恒星的生命周期可以如此波瀾壯闊,它的一生,就如同宇宙本身在訴說著一個宏大的故事。書中對黑洞的描述也讓我印象深刻,那種對時空扭麯的想象,以及對“視界”之外未知的敬畏,都讓我深深著迷。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空”的概念,原來宇宙中看似空無一物的地方,可能隱藏著我們無法想象的奧秘。而且,作者還巧妙地將一些前沿的科學理論融入其中,比如弦理論、量子力學的一些概念,但處理得非常巧妙,沒有讓人生齣畏難情緒,反而激起瞭我探索的欲望。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讓你在閱讀中不斷産生“哇塞”感嘆的書,它滿足瞭我對宇宙的好奇心,也滿足瞭我對知識的渴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