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钢笔画手绘表现技法从入门到精通
定价:39.8元
作者:爱林文化 主编,左登松 编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1154034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1:市面上的书籍鱼龙混杂,针对钢笔速写的教程书籍较少,且全面丰富的钢笔速写更是缺乏。
2:速写是美术学者的必学,钢笔速写及能提高你的速写水平,也能与普遍的速写拉开差异。
3:这类书籍适合各个年龄层,学习门槛低。
目录
第1章 钢笔画基础
1.1 工具
1.1.1 笔
1.1.2 纸
1.1.3 墨水
1.1.4 其他工具
1.2基本技法
1.2.1 线条
1.2.2 空间感
1.2.3 体积感
1.3 画面构图、布局
1.3.1 构图均衡
1.3.2不同类型的构图
1.3.3 布局
1.4 虚实
1.5素材的取舍
1.6 透视
1.6.1 消失透视
1.6.2线性透视
第2章 从身边小物绘制开始
2.1 树
2.1.1 树的推演
2.1.2 树的绘制示范
2.1.3 不同类型的树参考
2.2 树枝
2.2.1 树枝的推演
2.2.2 树枝绘制示范
2.2.3 树枝参考
2.3树干
2.3.1树干绘制示范
2.3.2树干参考
2.4 草
2.4.1 单株草的参考
2.4.2 草滩
2.4.3 白菜绘制示范
2.5石头
2.5.1 石头的推演
2.5.2 山石的绘制示范
2. 砖墙、台阶的绘制示范
2.5.4 不同石头的参考
2.6服饰
2.6.1 衣服的绘制示范
2.6 12衣服参考
2.6.3 鞋子
2.6.4 背包的绘制示范
2.7 家具
2.7.1 床的绘制示范
2.7.2沙发的绘制示范
2.7.3 家具参考
2.8 窗户的绘制示范
2.9 瓦片的绘制示范
2.10 旧机器的绘制示范
第3章 风景的绘制
3.1 小景的绘制
3.1.1 海岸上的木船
3.1.2 旧渔船
3.1.3 栅栏与树
3.1.4 稻田村舍
3.1.5 村头老树
3.1.6 庭院
3.1.7 树亭
3.1.8老房
3.1.9 院角
3.2 自然风景的绘制
3.2.1 阿坝秋色
3.2.2 瀑布
3.2.3 清幽峡谷
3.3 建筑风景
3.3.1 老村口
3.3.2 故乡的老房
3.3.3 绍兴街角
3.3.4 街曰
第4章 人物的绘制
4.1 头像
4.1.1 头像参考
4.1.2 肢体——手
4.1.3 手部参考
4.1.4 肢体——手臂
4.1.5 手臂参考
4.1.6 肢体——上肢
4.1.7 上肢参考
4.1.8 肢体——脚
4.1.9 脚部参考
4.10 肢体——腿
4.1.11 腿部参考
4.1.12 肢体——下肢
4.1.13 下肢参考
4.2 人物绘制法
4.2.1 方法一 先画铅笔稿,再用钢笔画
4.2.2 方法二 人物的整体画法
4.2.3 方法三 人物速写局部推移画法
4.3 人物绘制练习
4.3.1 遥望远方
4.3.2 人物组合
第5章 场景的绘制
5.1 理发
5.2 年猪
走街串巷
5.4 卖红薯
5.5 早餐摊
5.6 买卖
内容提要
钢笔画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且十分有趣的绘画形式,其特点是用笔果断肯定,线条刚劲流畅,黑白对比强烈,画面效果细密紧凑,对所画事物既能做到精细入微的刻画,乐趣无穷。
本书采用钢笔绘画的形式,通过黑与白的强烈对比将自然元素、风景、人物、场景展现出来。全书内容由浅入深,遵循初学者由基础绘画入门到创作的学习过程来进行细致讲解。丰富的案例与详细分解的绘画步骤,将会使你了解原来笔尖下画出的黑白世界也可以美到震撼。
本书是各艺术院校学生与钢笔画手绘爱好者的教程。
文摘
作者介绍
爱林文化是一家专业从事图书策划、编辑出版和推广的专业机构,合作团队主要由相关行业专家、院校教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和工作室组成,成员多为硕士或博士,均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或教学实践经验; 爱林文化策划出版的图书深得广大社会读者和学校师生好评,图书市场表现良好,教材类图书也广泛被各院校选用。爱林文化将以出版精品、服务读者为己任,将全力打造更多更好的精品图书奉献给广大读者。
刚拿到这本《人民邮电:钢笔画手绘表现技法从入门到精通》,说实话,我本来对钢笔画的了解仅限于中学时期偶尔用它写写字,觉得它线条硬朗,没啥特别之处。但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么狭隘。书里最让我惊艳的是它关于“光影与体积的塑造”这一章节。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解明暗交界线、投影这些基础概念,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细致地拆解了不同材质(比如金属、玻璃、木材)在不同光源下的光影变化。比如,讲解金属的反光时,不是一句带过,而是用非常精细的笔触示范了高光、亮部、暗部以及反射光是如何层层递进的,甚至细致到了金属表面褶皱处的光影表现,以及如何通过线条的疏密和粗细变化来暗示金属的光泽感。还有玻璃的透明感,作者用断续的线条和巧妙的留白,将光线穿透玻璃后的折射和折射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就想立刻拿起笔来尝试。书中对形体的理解也下了很大功夫,从简单的几何体到复杂的物体,都用了非常系统的方法来讲解如何观察和分解。比如,对于一个水果,它会先讲解如何抓住它的基本轮廓和比例,然后才是细节的刻画。我之前画的画总觉得“飘”,没有“扎根”的感觉,看完这一章节,我才明白是因为对形体和体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真的让我茅塞顿开。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于“细节刻画与整体协调”的平衡把握。很多人可能觉得钢笔画就是画细节,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没有整体的把握,再多的细节也是空中楼阁。书中花了很大篇幅讲解如何从整体出发,先确定画面的主次关系和大的明暗关系,然后再逐步深入到细节的刻画。它强调,细节的刻画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整体,而不是喧宾夺主。比如,在画一栋建筑时,作者会先讲解如何勾勒出建筑的基本轮廓和比例,确定光影的走向,然后再在窗户、门框、砖石等细节处进行深入的描绘。更重要的是,它还讲解了如何通过对细节处理的“取舍”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比如,对于画面中一些不太重要的区域,可以适当简化细节,甚至留白,从而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书中大量的案例都展示了这种“详略得当”的艺术手法,让我领略到了钢笔画的魅力不仅在于精细,更在于其表现力。我之前画的画,常常是哪里都想画得很细,结果画面显得杂乱无章,看完这一章,我学会了如何“放”与“收”。
评分让我真正感受到这本书的价值,是它在“创意与风格探索”上的引导。很多钢笔画教程都止步于技巧的传授,而这本书却鼓励读者去发掘自己的独特风格。它不仅讲解了如何运用已有的技法,还提供了很多拓展性的思考,比如如何将钢笔画与其他绘画媒介结合,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组合来表达不同的情绪,甚至是如何通过实验性的手法来创造新的表现方式。书中收录了许多不同风格的钢笔画作品,从写实到表现,从工整到写意,让我看到了钢笔画的无限可能性。作者并没有强求读者模仿某一种风格,而是鼓励大家在掌握基础之后,大胆尝试,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我之前总觉得自己画来画去都差不多,缺乏个性和辨识度,看完这一章,我才意识到,原来风格的形成需要主动去探索和实践。书中提供的那些“思考题”和“挑战”,都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让我迫不及待地想拿起笔,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钢笔画语言。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构图与场景营造”部分,简直是打开了我对钢笔画的另一扇大门。我之前画画,总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画面显得零散,缺乏整体感。这本书则系统地讲解了如何进行构图,比如经典的“三分法”、“对称构图”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引导线”来引导观众的视线。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讲解了如何利用“透视原理”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书中有大量不同风格的构图案例,从简单的静物组合到复杂的风景场景,都一一剖析了构图的思路和技巧。特别是对于如何处理前景、中景、远景的关系,如何利用虚实对比来突出主体,书中的讲解非常到位。我之前一直觉得钢笔画的场景表现力有限,只能画一些静态的画面,看完这一章,我才发现原来用钢笔也能营造出如此丰富多变的场景氛围。比如,书中有通过不同的线条疏密和层次来表现雾气弥漫的山景,还有通过大量细节刻画来表现繁华市集的热闹景象。这些案例都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耐心地手把手教我如何用钢笔描绘世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纹理与质感的表现”这部分内容。它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树皮要画成这样”,“布料要画成那样”,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纹理的形成原理,以及如何运用线条的组合来模拟这些纹理。比如,对于粗糙的石头,作者会展示如何用密集、粗糙、不规则的线条来表现它的颗粒感和凹凸不平;而对于丝绸,则会强调运用流畅、富有弹性的曲线,并配合细腻的阴影来展现其光滑和垂坠感。书中还有很多关于“毛发”、“皮革”、“水珠”等特殊材质的刻画技巧,每一项都配有详尽的图例和步骤说明,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看懂并尝试。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动态线条”的讲解,作者强调,线条不仅仅是用来描绘形状,更是用来传达情感和动感的。比如,表现风吹动的树叶,可以通过不规则、轻盈的线条;表现物体受到的撞击,则可以用粗重、带有顿挫感的线条。这种对线条赋予生命力的理解,极大地拓展了我对钢笔画的认识。之前我画的东西总是死气沉沉的,看完这一章节,我感觉我的作品好像有了呼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