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学术生涯之外的老有所乐:., |
| 作者 | 彭一刚 |
| 定价 | 5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2181100 |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彭一刚院士除了在建筑界钻研学术之外,还有一点业余爱好,在童年时期喜爱自制玩具,成年之后则喜爱制作模型,到了晚年更是热衷于制作、组装飞机、坦克等兵器模型。《学术生涯之外的老有所乐》主要介绍彭一刚院士收藏、制作、绘制的兵器模型,内容涉及飞机、坦克、军舰等若干种兵器。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一、自制玩具,成为童年生活的一大乐趣 二、趁“”逍遥之机,又过了一把模型瘾 三、之后,又重拾童年的乐趣 四、金戈铁马“焉能引发美感” 五、画家不屑于干的,自己来干 中国歼一6战斗机 中国歼一10战斗机 中国歼一10战斗机 中国歼一10战斗机 中国JF—17“枭龙”轻型战斗机 中国FBC一1“飞豹”歼击轰炸机 中国FBC一1“飞豹”歼击轰炸机 中国“空警”一2000预警机 中国J一20隐形战斗机 中国Z—10武装直升机 中国Z—10武装直升机 苏联米格一3型战斗机 苏联米格一21战斗机 苏联TU一22M3逆火式战略轰炸机 俄罗斯苏一27战斗机 俄罗斯卡一29“蜗牛”通用直升机 美国P一51“野马”式战斗机 美国P一40“战鹰”战斗机 美国SBD“无畏”俯冲轰炸机 美国SBD“无畏”俯冲轰炸机 美国F4U“海盗”战斗机 美国TBF“复仇者”轰炸机 美国P一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 美国B一29“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 美国A—10“雷电”攻击机 美国F一4“鬼怪”战斗机 美国F一14“雄猫”战斗机 美国F一15“鹰”式战斗机 美国F—15“鹰”式战斗机 美国F—16“战隼”战斗机 美国C—130“大力神”运输机 美国C—17“环球霸王”战略运输机 美国CH一53E运输直升机 美国UH一60“黑鹰”直升机 英国“剑鱼”轰炸机 英国“喷火”战斗机 英国“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 德国Ju一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德国JU一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德国Ju一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日本“零”式战斗机 欧洲“台风”战斗机 欧洲“狂风”战斗机 中国59式中型坦克 中国ZTZ一99A型主战坦克 中国ZTZ一99A型主战坦克 苏联T一34坦克 苏联T一34坦克 苏联T一62型坦克 俄罗斯T一80主战坦克 俄罗斯T一90主战坦克 美国M-41轻型坦克 美国M一60主战坦克 美国M1A1主战坦克 德国“豹”式主战坦克 德国“豹”2A5型坦克 德国E一100超重型坦克 瑞典S型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坦克 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 中国052一C型“兰州”号导弹驱逐舰 俄罗斯“现代”级导弹驱逐舰 俄罗斯“瓦良格”号巡洋舰 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暖黄色的基调,搭配着抽象却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宁静而充实的晚年图景。我本身对于“退休生活”这个概念一直抱有一种模糊的期待,总觉得那应该是一个充满自由、可以随心所欲的阶段,但同时又隐约担心自己会陷入空虚和迷茫。翻开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即找到明确的“秘诀”或者“指南”,而是被作者以一种非常个人化、娓娓道来的方式,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一次意外的园艺尝试,到重新拾起尘封已久的画笔,再到与孙辈们嬉戏时的点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真挚的情感,让我倍感亲切。尤其让我触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老年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失落和挑战,比如身体的衰老,亲人的离去,但她总是能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去面对,并且从中找到新的乐趣和意义。这种不回避现实,却又积极向上的精神,比那些空洞的说教更能打动人心。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智者,在人生的晚霞中,依然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指引着我,或许未来,我也可以拥有这样一份从容而美好的“学术生涯之外的老有所乐”。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感受”一种生活态度。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她并没有试图为“老年生活”下一个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真实而生动的片段,展现了晚年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色彩。从一次充满怀旧的故地重游,到一次突如其来的学徒经历,再到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参与社区项目,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色彩斑斓,层次分明。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自己与家人关系时的坦诚。她并没有将亲情描绘得过于完美,而是展现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摩擦与理解,以及最终的温馨与包容。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写的是真实的生活,而不是一个理想化的童话。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在生命迈入暮年之时,我们依然可以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去探索新的领域,去认识新的人,去拥抱未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老有所乐”并非是一种被动的等待,而是一种主动的创造。它需要勇气,需要热情,更需要一颗不曾停止探索的心。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并未预设它会带来什么“革命性的”改变,只是出于一种旁观者的好奇,想看看一位曾活跃在学术界的人物,在脱离了象牙塔之后,是如何规划和享受自己的生活的。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我的想象。作者并没有将重点放在物质的富足或者华丽的旅游,而是深刻地挖掘了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重拾初心”的章节,作者提到自己年轻时曾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但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退休后,她竟然真的开始学习乐器,并且乐在其中。这种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坚持,让我看到了生命中无限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那些曾经被现实压抑的梦想,是否还有机会在未来的日子里重新绽放?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它不煽情,不夸张,却能精准地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她分享的那些与朋友们一起探索未知领域的经历,那些因为兴趣而结识新朋友的故事,都让我看到了晚年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不再是孤寂的,而是充满连接和活力的。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老友的倾心之谈,让我觉得,人生无论走到哪个阶段,都有权利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快乐,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智慧长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以一种非常平实却充满力量的笔触,分享了她在学术生涯之外的生活感悟。我特别喜欢她描述的那些关于“重拾热爱”的篇章,她提到自己曾经因为工作而疏远了许多兴趣爱好,退休后,她重新找回了这些失落的乐趣,并且乐在其中。这种“放下过去,拥抱现在”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老年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挑战,比如身体的限制,或者与社会的脱节,但作者总是能以一种乐观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新的生活乐趣。她描述的那些与年轻一代的互动,那些因为共同兴趣而产生的奇妙火花,都让我看到了晚年生活中充满活力的另一面。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隐忧。它让我意识到,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不在于是否拥有“学术”的光环,而在于是否能够保持一颗好奇心,拥有一份热爱,并且勇敢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快乐。这本书让我对“晚年”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终点,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起点。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那种充斥着“如何健康养老”或者“如何理财规划”的实用手册,但事实证明,我的猜测完全错了。这本书更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得以窥见一位独立而有趣的灵魂,在离开了熟悉的学术圈后,是如何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的。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她时而像一位哲学家,对人生进行深刻的思考;时而又像一个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被她描述的那些充满惊喜的“意外”深深吸引,比如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并且乐此不疲。这种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以及从零开始的快乐,让我感到非常振奋。这本书并没有提供标准的答案,它更多的是抛出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在未来,我愿意为自己创造怎样的“学术生涯之外”的可能性。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淡淡的幽默感,即使在谈论一些略带沉重的话题时,也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成就,而在于你如何去体验生命,如何去感受当下的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