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速战速决
定价:29.00元
作者:刘立民著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308493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丰富,选局经典,堪称是象棋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学习研究这些绝妙对局,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达到象棋技艺的升华,并在短期内掌握一套象棋速胜的绝技。
目录
章 单兵种速战技巧
一、兵(卒)类
局例1 单兵相例和单士
局例2 单兵相巧胜单士
局例3 高兵例和炮士象
局例4 高兵先负炮士象(炮士象例胜高兵)
局例5 高兵士巧和双卒双士
局例6 高低兵例胜双士
局例7 双低兵例和双士
局例8 单低兵不胜单士象
局例9 双兵巧胜单缺象
局例10 双兵巧胜单缺士
局例11 高低兵例胜双象
局例12 双低兵例和双象
局例13 双兵士例胜卒士
局例14 双兵对单卒象
局例15 双高兵对单卒士
局例16 高低兵例胜一马
局例17 高低兵例胜一炮-
局例18 三高兵例胜士象全
局例19 一高兵两低兵例胜士象全
局例20 两高兵一低兵一相巧胜士象全
局例21 三低兵例和士象全
二、马类
局例1 一马例胜单士
局例2 一马巧胜双士
局例3 一马例和单象(将象异侧和)
局例4 一马例胜单象(将象同侧负)
局例5 马低兵例胜双士
局例6 马低兵例和双象
局例7 马高兵例胜单缺象
局例8 马低兵例和单缺象
局例9 马低卒不胜单缺士
局例10 马低兵巧胜单缺士
局例11 马双相例和车(高相可和)
局例12 马双象不和车(低象不和)
局例13 单马巧取中卒
局例14 单马巧取37卒
局例15 马兵例和士象全
局例16 马兵巧胜士象全
局例17 马底兵巧胜单士象
局例18 单马巧和炮卒双士
局例19 单马先负炮卒双士象
局例20 马兵相巧和车(例一)
局例21 马兵相巧和车(例二)
三、炮类
局例1 炮士例胜双士
局例2 炮双士例胜卒象
局例3 炮双相例和车(低相可和)
局例4 炮双象不和车(高象不和)
局例5 炮双士例和车
局例6 炮士相全例和车卒
局例7 炮士象全不胜单士相
局例8 炮底兵士相例胜士象
局例9 炮底兵士对单士象
局例10 炮双士巧胜两低卒'携手'
局例11 炮低兵巧胜士象全
局例12 炮高兵例胜士象全
局例13 单炮例和炮士相全
局例14 炮低兵双相不胜单象
局例15 炮高兵单相例胜双象
局例16 炮高兵单相巧胜卒双象
局例17 单炮例和双炮,
局例18 炮低兵单士巧胜单车士象全
局例19 炮低兵单相巧胜单马士象全
局例20 炮低兵巧胜单卒双士
局例21 炮低兵单士相巧胜炮率双士
四、车类
局例1 单车巧胜士象全(例一)
局例2 单车巧胜士象全(例二)
局例3 单车例和三卒
局例4 单车巧胜三卒
局例5 单车例胜马双士
局例6 车低兵士巧胜车士
局例7 车士例和车低卒士
局例8 车低兵巧胜双炮
局例9 车底兵例和双炮双象
局例10 车马例和车双士
局例11 车马士例胜车双士
局例12 车高兵士例胜双卒士象全
局例13 车马相例和车双象
局例14 车马相巧胜车双象
局例15 车士相全例和车双卒
局例16 车双兵士相全巧胜车士象全
局例17 车炮巧胜车士
局例18 车炮士相全巧胜车士象全
局例19 双车双相巧胜车炮双
第二章 混合兵种速战技巧
一、车炮类
局例1 车炮仕对车炮卒
局例2 车炮仕对车双卒士
局例3 车炮相对车双卒士象全
局例4 车炮双仕对车炮卒士象全
二、车兵类
局例1 车兵仕对车士
局例2 车兵相对车卒双士
局例3 车兵双相对车卒
局例4 车兵单缺仕对车双卒象
局例5 车兵单缺相对炮士象全
局例6 车兵仕相全对马士象全
局例7 车兵仕相全对车炮卒单缺象
局例8 车双兵双仕对车炮士象全
局例9 车双兵单缺相对双炮卒士象全
三、车马炮兵类
局例1 车马炮兵双仕对双车马炮双卒双象
局例2 车马炮兵单缺仕对车双炮双卒单缺象
局例3 车马炮兵仕相全对车马炮双卒士象全
局例4 车马炮兵仕相全对车双马炮双卒单缺象
局例5 车马炮兵仕相全对车炮双卒单缺士
局例6 车马炮兵仕相全对车马炮单缺象
局例7 车马炮兵仕相全对车马炮三卒士象全
局例8 车马炮兵仕相全对车马炮三卒士象全
局例9 车马炮兵仕相对车双炮三卒士象全
局例10 车马炮兵仕相全对车马炮双卒士象全
局例11 车马炮双兵单缺仕对车马炮三卒士象全
局例12 车马炮双兵单缺仕对车马炮卒士象全
局例13 车马炮双兵单缺相对车马炮双卒单缺士
局例14 车马炮双兵仕相全对车马炮卒单缺象
局例15 车马炮双兵仕相全对车马炮三卒单缺象
局例16 车马炮双兵仕相全对双车三卒士
局例17 车马炮双兵仕相全对车马双炮双卒士象全
局例18 车马炮双兵仕相全对车马炮双卒士象全
局例19 车马炮双兵仕相全对车双炮双卒士象全
局例20 车马炮双兵仕相全对车马炮双卒双象
局例21 车马炮双兵仕相全对车双炮卒士象全
局例22 车马炮双兵仕相全对车马炮双卒双仕
局例23 车马炮双兵仕相全对车马炮双卒士象全
局例24 双车双马双炮双兵仕相全对双车双马双炮双卒士象全
局例25 车马双炮兵单缺相对车双马炮双卒士象全
局例26 车马双炮兵仕相全对车马双炮卒士象全
局例27 车马双炮兵仕相全对车炮双卒士象全
局例28 车马双炮兵仕相全对车马双炮双卒士象全
局例29 车马双炮兵仕相全对车双马炮卒单缺象
局例30 车马双炮兵仕相全对车马炮双卒士象全
局例31 车马双炮兵仕相全对车马双炮三卒士象全
局例32 车马双炮双兵仕相对双车双卒士象全
局例33 车马双炮双兵单缺相对车马炮三卒士象全
……
四、车马兵类
五、车炮兵类
六、马炮兵类
第三章 环环相扣速杀局选例
第四章 大漠进军速杀局选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残局”的处理。很多时候,我们辛辛苦苦下到残局,结果因为一点点小的计算失误,或者对残局的理解不够深入,功亏一篑。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残局速胜秘籍”。它并没有把残局分析得过于枯燥乏味,而是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简练的图例,把复杂的残局变化讲解得一清二楚。我记得有一个关于“车马配合”的残局,我之前一直觉得很难掌握,总是容易漏算。但是看了这本书的讲解,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关键在于如何利用马的“跳跃”来限制对方的车,然后通过车的“长驱直入”来取胜。这种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去记忆那些变化,而是真正理解了残局背后的逻辑。而且,这本书似乎还总结了一些“通用的残局原则”,比如“子力压迫”、“空间优势”等等,这些原则的应用范围很广,即使不是书里提到的具体残局,也能触类旁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棋盘的纹理和棋子的阴影处理得很有深度,给人一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我平常玩象棋就图个乐子,也没怎么深入研究过,所以看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就是“速战速决”?这听起来有点反常识啊,象棋不都是讲究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吗?怎么还能速战速决呢?但正因如此,反而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战术或者技巧,能让一盘棋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而且不是那种双方都没什么想法,稀里糊涂就结束的快餐式对局,而是真正有章可循,有策略指导下的“速战速决”。难道是某种特殊的开局定式,或者是一种能够快速打破僵局,直捣黄龙的攻击方法?又或者,是作者总结出了一些非常规的“捷径”,能够绕过那些复杂的计算,直击对手的要害?我期待这本书能揭示这些“秘密”,让我也能在朋友面前偶尔展现一下“闪电战”的威力,而不是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慢悠悠地磨到最后。而且,我总觉得,那些看似简单的“速战速决”背后,往往蕴含着对棋局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许能帮助我跳出思维定势,看到一些平时忽略的棋理。
评分让我觉得这本书与众不同的是,它没有给我一种“填鸭式”的学习体验。它没有罗列一大堆枯燥的公式和定式,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或者引用一些非常有哲理的名言,来引出对棋理的探讨。比如,书中提到“以逸待劳”的战术,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多少步的棋谱,而是通过一个古代战役的例子,来形象地说明“后发制人”的优势。这种方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棋艺,还获得了一种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娓娓道来他的棋道心得,而不是一个老师在板着脸讲课。这种方式让我对象棋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赢棋”本身,而是上升到了一种“悟道”的层面。我发现,很多时候,书里的一些“非棋类”的思考,反而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棋局,甚至在生活中也能获得一些启示。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翻开第一页,就觉得它跟市面上那些汗牛充栋的象棋教程不太一样。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甚至有些直接,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直奔主题。这一点我挺喜欢的,毕竟我不是来学写散文的,而是来学下棋的。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弃子”的论述,感觉这部分写得特别透彻。传统的象棋教学往往强调“得子必占优”,但这本书似乎在挑战这个观点,它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弃子策略,不是那种为了获得几个兵而白白送掉重要棋子的低级失误,而是非常有目的性地,通过牺牲一部分棋子的价值,来换取更大的战略优势,比如打开局面,或者制造出无法防守的攻击线路。我试着在实际对局中运用了其中一个弃子开局,一开始还挺忐忑的,但意外地,对手似乎对这种套路不太熟悉,很快就陷入了被动。那种感觉,就像是给了对方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喜”,打乱了他的节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象棋的精妙之处,不仅仅在于如何守住自己的阵地,更在于如何巧妙地利用“失去”来获得“拥有”,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思维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在“心理战”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在我看来,象棋不仅仅是棋子之间的较量,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很多时候,一场棋的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棋艺的高低,更取决于双方的心理状态。这本书并没有直接讲“心理战术”,但它通过对一些经典对局的复盘和分析,巧妙地展示了如何在棋盘上“施压”,如何通过布局和行棋节奏来扰乱对方的思绪,甚至是如何在关键时刻制造“心理陷阱”。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一个“诱杀”的分析,作者通过精妙的布局,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棋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诱饵,让对手在贪婪和谨慎之间摇摆不定,最终一步步落入妯的陷阱。这种“兵不厌诈”的棋路,虽然不是正规的教学内容,但对于实战来说,却有着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它让我意识到,下棋时不仅要看棋盘上的棋子,还要去揣摩对手的想法,甚至去影响对手的想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