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陶的故事 : 20堂美的软陶课

软陶的故事 : 20堂美的软陶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聪明谷手工教室 著
图书标签:
  • 软陶
  • 手工
  • DIY
  • 黏土
  • 艺术
  • 手作
  • 教程
  • 创意
  • 家居装饰
  • 儿童益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诗书雅韵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97257
商品编码:2949041437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软陶的故事 : 20堂美的软陶课

定价:28.0元

售价:18.2元,便宜9.8元,折扣65

作者:聪明谷手工教室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64097257

字数:205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特点如下:
  (1)由易到难,从简单入手。
  (2)材料常见,亲切易懂。
  (3)细致讲解,让软陶制作变得简单易学。

内容提要


本书共有20堂制作花卉的软陶课程。精选20种漂亮的花卉用软陶一步步捏制成型,制作步骤详细,图片清晰明了,图文并茂,一目了然。让软陶制作变得简单易学,只要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制作,就能做出唯美清新的花花草草。让大家在软陶制作完成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乐趣、增长见识,又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开发了大脑、培养了想象力。一起动手,成为时尚的DIY一族吧!

目录


作者介绍


聪明谷手工教室是由多名享有盛誉的青年图书策划人员、编辑等多种学科组成的联合策划团队,积极从事着幼儿、中小学生左右脑开发、动手实践等方面图书的策划编写。
  聪明谷手工教室已经成功策划了多部魔术类图书,深受读者喜爱。聪明谷手工教室倡导“成功源自家庭,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以“用爱诠释教育,以心传播智慧”为己任,用心做教育,拒绝平庸,注重质量,倾力打造少儿类图书品牌。

文摘


软陶在欧洲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它一直在不断的得到完善,也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大人所喜爱。软陶不仅有趣,又易于造型,烘烤之后还可以进行长久的保存。虽然流入我国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却也已经有了一大批年龄不一的爱好者。因为软陶做出的作品可以很可爱、也可以很实用,还可以很漂亮。完全可以融入自己的思想,发挥自己的创意,做出自己的风格。
  每天的学习、工作、上班、下班,现代人的生活似乎都在围绕着物质的欲望而忙碌。在忙碌之余,拿出漂亮多彩的软陶泥和孩子坐在一起,一起动手,做出各种不同的作品。让这些作品将美好的亲子时间定格,把家装饰的温暖而美丽,留下孩子成长的记忆。在捏软陶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在获得乐趣的同时捏出智慧,玩出健康,常捏软陶具体有5大好处:
  (1)多做搓、捏等动作,能促进手部小肌肉的发育,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2)通过颜色混合搭配、变幻无穷,引导孩子在认识事物的同时学习色彩调配知识。
  (3)软陶具有可塑性,从而启发小脑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和小朋友合作捏软陶,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5)和家长一起玩,能很好的营造出融洽的亲子关系,增加沟通,培养感情。
  为此我们推出了“软陶的故事”系列丛书,从不同的难易程度精心编写了100堂精美的软陶课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以下5册:
  1.《软陶的故事——20堂美的软陶课:琳琅满目的果蔬超市》
  2.《软陶的故事——20堂美的软陶课:奇妙无比的动物世界》
  3.《软陶的故事——20堂美的软陶课:唯美清新的花草意境》
  4.《软陶的故事——20堂美的软陶课:趣味十足的饰品集合》
  5.《软陶的故事——20堂美的软陶课:超凡脱俗的田园风光》
  书是孩子好的朋友,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师。本套丛书具有如下特点与优越性:
  (1)本系列丛书不但从难易程度上进行了分册,每本书还进行的由难到易的挑选。从简单入手,提起孩子的兴趣,逐渐增加制作的难度循序渐进的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2)丛书从生活中选取孩子们身边常见的物品、场景做材料,亲切易懂、妙趣恒生,让小朋友们在捏软陶的乐趣中的认识身边事物的结构,发现身边的美。
  (3)丛书每个作品为一堂课进行讲解,每个作品的捏制过程都配以详尽的步骤图片,十分清晰,加上明了的文字解说,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一步、一图、一说明”。让软陶制作变得简单易学,让朋友们在软陶制作完成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乐趣、增长见识,又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开发了大脑、培养了想象力。读者朋友们既可以独立去做,也可以和好朋友或家人一起完成。
  心灵则手巧,反之亦然,一起动手,成为时尚的DIY一族吧!
  此外,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序言



雕塑时光的魔力:粘土艺术的无限可能 一、 穿越材质的界限:从原始泥土到精妙造物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工艺的入门指南,而是深入探讨了粘土作为一种媒介,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所蕴含的艺术潜力。我们将把目光投向粘土的起源,追溯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从最基础的陶土,演变成承载历史、宗教与日常审美的载体。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揉捏泥巴的书,而是邀请你一同思考:一块普通的泥土,如何通过匠人的双手,被赋予生命、纹理与意义? 我们首先探讨的是粘土材料的“性格”。不同的泥料——无论是天然的陶土、精细的瓷土,还是高分子聚合物——它们在可塑性、烧制温度、收缩率上的差异,如何决定了最终作品的质感与耐久性。我们将分析硬陶、软陶、石塑粘土等材料的化学构成与物理特性,理解为什么某些材料适合制作宏大的雕塑,而另一些则更适合微观的细节刻画。 二、 造型的语言:雕塑的形体、比例与动态 雕塑的精髓在于三维空间的构建。本书将详细拆解不同艺术流派中,艺术家如何处理“形体”这一核心问题。我们会研究古希腊雕塑中对人体比例的严谨追求,文艺复兴时期对肌肉与动态的精确捕捉,以及现当代艺术中对抽象形体的探索。 (一) 基础结构与内在支撑: 探讨在大型或复杂结构的作品中,如何利用内部骨架(armature)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包括金属丝、木材、泡沫等支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原则,以及如何巧妙地隐藏或利用这些支撑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二) 表皮的叙事:肌理与纹理的运用: 表面处理是作品“会说话”的关键。我们不满足于平滑的表面,而是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刻、刮、压、印等技法,创造出模拟自然界(如树皮、岩石、皮肤)或纯粹抽象的肌理。这些肌理不仅影响视觉感受,更深刻地传达了作品的情绪和年代感。例如,粗犷的凿痕与细腻的抛光,如何赋予作品截然不同的时间感受。 三、 色彩的哲学与表面装饰的深度 粘土作品的色彩并非仅依赖于颜料。本书侧重于探讨材料本身固有的色彩潜力,以及依赖于高温化学反应产生的釉色。 (一) 釉的化学魔术: 详细解析无机颜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发生的转化。从最基础的石灰釉、铅釉到复杂的金属氧化物釉(如铜产生绿色或红色,钴产生蓝色),我们将剖析其显色原理、流动性以及在不同气氛(氧化烧或还原烧)下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不是化学课程,而是艺术决策的过程——如何控制火焰与化学反应来达成预期的视觉效果。 (二) 装饰技法的历史回溯: 探讨古代陶器上常见的装饰手法:泥浆勾勒(Slip Trailing)、刻划、贴片装饰(Applied Decoration)等。我们会结合玛雅陶器的几何图案、中国唐三彩的斑斓色彩,以及伊斯兰陶器中复杂对称的几何装饰,理解装饰语言背后的文化符号与审美体系。 四、 叙事与象征:雕塑在空间中的对话 优秀的粘土作品往往是叙事的载体。本书将引导读者超越制作技巧,思考作品的“意义”层面。 (一) 象征手法的提炼: 如何通过材料的质感(如粗糙对抗光滑、透明对抗不透明)来暗示抽象概念(如脆弱、坚韧、永恒)。例如,使用半透明的浅色粘土来象征精神或梦境,使用厚重的深色材料来象征大地或历史的重量。 (二) 装置与环境的互动: 当粘土作品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成为空间的一部分时,它如何影响观看者的体验?我们将分析雕塑与光影、空间尺度、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探讨如何通过底座的选择、作品的朝向,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完成一次完整的空间叙事。 五、 现代语境下的粘土探索 进入二十世纪,粘土材料挣脱了实用器皿的束缚,成为纯粹的艺术表达形式。我们将审视那些挑战传统认知的现代雕塑家,他们如何利用粘土的低成本、高可塑性,去探讨身份政治、社会评论或纯粹的形式美学。从立体主义对形体的解构到超现实主义对梦境的固化,粘土如何成为记录时代精神的媒介。 本书旨在为所有对三维艺术抱有好奇心的人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一个关于泥土如何承载人类创造力的史诗。我们探索的不是某一门具体的“手艺”,而是雕塑思维本身,是艺术家如何透过物质的限制,实现想象的飞跃。你将学会如何“阅读”一件粘土作品的语言,理解其背后的材料选择、结构逻辑与文化语境,从而激发你对任何塑造材料的无限热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故事”这个概念融入到软陶的创作中去的。软陶本身是如此具有延展性和表现力,它能被塑造成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形态,从微小的摆件到复杂的装饰品,甚至是能够讲述一段情感、一段回忆的艺术品。所以,当“故事”与“软陶”碰撞在一起,我想象到的画面是,每一个软陶作品都蕴含着一段独特的叙事,它可能是一个童话,一个传说,一段个人的经历,或者是对某种情感的具象化表达。而“20堂美的软陶课”,我推测,不仅仅是教授制作的步骤,更在于引导我们如何去构思,如何去提炼,如何将脑海中的故事转化为可视化的软陶语言。每一堂课,或许都对应着一种叙事的手法,或者一种情绪的表达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如何不仅仅是“捏”出东西,而是如何“讲”出故事。也许,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我们可以传递喜悦或忧愁;通过对形态的把握,我们可以表现力量或柔弱;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我们可以展现生命的细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对艺术表现力和叙事能力的双重启蒙。

评分

这本《软陶的故事》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本教授技巧的书,不如说是一次关于“美”的探索之旅。它似乎不仅仅满足于告诉你“怎么做”,更在于引导我们去“感受”。软陶本身就具有一种温润的质感,仿佛蕴含着大地最纯粹的能量,而当它与“故事”结合,又增添了一层人文的温度。我猜想,书中的“20堂美的软陶课”绝非简单的堆砌,而是每一堂课都承载着一种独特的审美理念,一种关于色彩、形态、质感甚至情感的表达。或许,第一堂课会带领我们认识软陶的本源,感受它的柔软与可塑性;第二堂课则可能聚焦于色彩的搭配,如何让鲜艳的色块碰撞出生命的活力;后面的课程,或许会涉及不同风格的作品创作,从写实的动物到抽象的装饰,再到充满童趣的玩偶。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学会制作某个具体的东西,而是能够通过软陶,学会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美,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灵感捕捉并转化为立体的艺术形态。这本书,在我眼中,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疾不徐,用最温和的方式,带领我们一点点地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软陶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软陶的故事 : 20堂美的软陶课》,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我一直觉得,手工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独特性和情感的注入,而软陶无疑是一种非常适合承载这些特质的材料。它既有黏土的塑形乐趣,又有烘烤定型后的持久性,而且色彩丰富,可塑性极强。这本书的“故事”二字,更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猜想,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教程,它可能是在通过软陶这种媒介,讲述一些关于艺术、关于生活、关于创造的美好瞬间。而“20堂美的软陶课”,我想,应该是以一种非常系统且循序渐进的方式,带领读者进入软陶的世界。每一堂课,或许都像是一个小小的艺术课堂,从基础的认识软陶,到色彩的运用,再到不同风格的作品尝试,最终能够让我们独立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软陶故事”。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否有一些关于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灵感转化为软陶作品的指导,例如如何捕捉一个瞬间的美,如何表达一种复杂的情感。总之,我将这本书看作是一份关于美的邀请函,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开启一段充满色彩与创造的旅程。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软陶的教程,更像是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小门,轻轻推开,就能闻到一股名为“创造”的芬芳。我一直以来对那些精致的手工艺品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捏塑成各种形状的软陶。它给我的感觉是如此的亲切和易得,不像绘画或雕塑那样需要大量的专业工具和技巧,似乎只要有一双手,就能赋予它生命。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艺术感,色彩搭配和谐,图案也很有想象力,让人一眼就觉得内容会很精彩。我特别期待书里那些“美的软陶课”到底是什么样的,是教我们如何制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还是分享一些软陶的艺术史,亦或是指导我们如何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软陶的创作之路?我脑海里已经构思了无数种可能性,想象着书页翻动间,那些曾经在我的想象中闪耀的软陶作品,将如何一步步地在我的手中成形。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个心灵的慰藉,一个可以让我暂时逃离现实喧嚣,沉浸在色彩与形状的和谐乐章中的港湾。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汲取灵感,点燃内心深处的创作火花,让我也能成为那个能够用双手创造出“软陶的故事”的人。

评分

拿到这本《软陶的故事》,我脑海里立刻联想到的是一种充满温度和生命力的创作过程。软陶给我的印象总是那样柔软且富有弹性,仿佛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而当它与“故事”二字结合,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制作技巧,更是在引导我们如何通过这一媒介去表达情感,去讲述生活中的点滴。我猜想,书中的“20堂美的软陶课”绝非枯燥乏味的步骤罗列,而是每一堂课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或许,它会从最基础的软陶材质认知和工具准备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色彩的调配、形态的塑造,甚至是如何为作品注入灵魂。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将这些灵感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软陶作品的指导。例如,如何捕捉一个孩子的笑容,如何表现一朵花的绽放,抑或是如何传递一种抽象的情感。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关于“用双手讲述美”的实践课,它鼓励我们去观察,去感受,去创造,最终将那些藏在心底的故事,通过软陶的形态,生动地呈现出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