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 上下五千年难解之谜-4

【XH】 上下五千年难解之谜-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渠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神秘
  • 探秘
  • 古代文明
  • 中国历史
  • 未解之谜
  • 考古
  • 传说
  • 民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爱尚美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59877
商品编码:2950280219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上下五千年难解之谜-4

定价:29.00元

作者:清渠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5639598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寻觅五千年中国历史真相、探索世界历史谜团、人类文明发展遗迹、寰宇世界气象万千四个章节,探索未知的领域是对科学的一种严谨的态度,去寻找问题答案。

内容提要


尽管数不清的谜团困扰了我们数千年之久,却也更加激发了我们揭开谜底的勇气。我们在本套书中收集了涵盖了中国历史之谜、世界历史之谜、人类文明之谜、自然之谜在内的近五百个人类未解的谜团。我们并不奢望通过本书一蔟而就地揭开这些谜团,但只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一个探索人类和自然奥秘的平台,为早日破解出一份力。

n


目录


目  录

n

章 寻觅五千年中国历史真相

n

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玉器之谜..........................................................3

n

的真实姓名之谜................................................................6

n

《孙子兵法》真的是孙武所著吗......................................................7

n

苏州虎丘剑池下面有吴王阖闾的墓吗.................................................10

n

孔子墓为何叫“孔林”而不叫“孔陵”...............................................12

n

中国的智慧宝藏《易经》之谜.......................................................15

n

秦始皇的“碣石宫”修在什么地方...................................................17

n

兵马俑为何一律不戴头盔...........................................................20

n

秦始皇陵文官俑之谜...............................................................21

n

秦始皇陵是否被盗过...............................................................25

n

阿房宫真的是项羽烧的吗...........................................................28

n

项羽究竟死于哪个东城.............................................................31

n

马王堆汉墓女尸千年不腐之谜.......................................................33

n

塞外雄关玉门关之谜...............................................................35

n

泰山无字碑究竟为何时何人所立.....................................................36

n

王昭君出塞之谜...................................................................38

n

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之谜...........................................................40

n

杏花村今在何处...................................................................44

n

秦桧是否是金人的奸细.............................................................47

n

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哥死因之谜.................................................48

n

郑和真正葬于何处.................................................................50

n

明朝的“三大案”未解之谜.........................................................52

n

皇太极继位之谜...................................................................56

n

南明后一个皇帝埋骨何处.........................................................58

n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巡幸江南.........................................................61

n

雍正皇帝为何不葬入清东陵.........................................................63

n

郑板桥“难得糊涂”由来之谜.......................................................64

n

天京事变中韦昌辉杀杨秀清是奉诏还是擅杀...........................................66

n

光绪皇帝爱妃珍妃坠井之谜.........................................................68

n


n

第二章 探索世界历史谜团

n

多利亚人何时来到希腊之谜.........................................................75

n

苏格拉底死亡之谜.................................................................77

n

亚历山大为何突然从印度撤军.......................................................81

n

亚历山大大帝的陵墓在哪里.........................................................83

n

阿基米德用镜子打败过罗马军队吗...................................................85

n

古罗马皇帝提比略为何选择隐居生活.................................................88

n

查理大帝加冕之谜.................................................................90

n

哥伦布究竟是哪国人...............................................................94

n

达·芬奇的《安吉里之战》画作之谜...........................................97

n

克里姆林宫地下藏书之谜...........................................................99

n

莎士比亚死因之谜................................................................101

n

塞万提斯埋骨何处................................................................104

n

谁打响了列克星敦枪..........................................................106

n

美国买入阿拉斯加的原因何在......................................................108

n

谁先发现了澳大利亚............................................................111

n

美国战舰“缅因号”爆炸之谜......................................................113

n

墨索里尼策划的“向罗马进军”之谜................................................116

n

女环球飞行家埃尔哈特失踪之谜....................................................119

n

考文垂被炸之谜..................................................................122

n

是谁烧了“诺曼底号”............................................................123

n

丘吉尔遇刺之谜..................................................................125

n

墨索里尼为什么要将女婿齐亚诺送上断头台..........................................129

n

日本“阿波丸号”沉没海底之谜....................................................132

n

巴顿将军车祸身亡之谜............................................................134

n

“死亡天使”门格尔是溺水而亡的吗................................................138

n

列侬为何遇刺身亡................................................................139

n

扶桑究竟指的是日本还是墨西哥....................................................142

n


n

第三章 人类文明发展遗迹

n

“欧洲”名字的来历..............................................................147

n

古埃及人种之谜..................................................................148

n

狮身人面像的鼻子哪里去了........................................................150

n

古罗马人为何喜欢角斗士表演......................................................153

n

真的有史前大洪水吗..............................................................157

n

谁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160

n

印度尼西亚“千佛坛”之谜........................................................162

n

我国酿酒始于何时................................................................163

n

马里国王和他的探险团队到达了美洲吗..............................................165

n

美洲金字塔与非洲金字塔有亲缘关系吗..............................................167

n

奇妙的阿尔塔米拉洞壁画........................................................169

n

北美阿那萨基大房子之谜..........................................................171

n

塔克拉玛干古城消失之谜..........................................................174

n

真的有巨人族存在吗..............................................................175

n

马耳他岛神秘古文明之谜..........................................................176

n

爱琴海罗德岛太阳神巨像之谜......................................................178

n

法洛斯岛亚历山大灯塔之谜........................................................179

n

非洲国王的藏宝之谜..............................................................180

n

土耳其地下城之谜................................................................181

n

古罗马的高超医术之谜............................................................182

n

千佛碑的脚印是谁的..............................................................183

n

美洲大土墩的神秘建造者..........................................................184

n


n

第四章 寰宇世界气象万千

n

地球生命起源新说................................................................189

n

恐龙为何在自贡“集体死亡”......................................................192

n

地震云真的存在吗................................................................193

n

动物真的能够预测地震和海啸等灾难吗..............................................196

n

壶口瀑布之谜....................................................................200

n

金沙江因何拐弯..................................................................202

n

鸟类能够飞翔之谜................................................................204

n

海底中的淡水从何而来............................................................206

n

湖泊突然消失之谜................................................................207

n

鱼的性变之谜....................................................................209

n

植物认亲之谜....................................................................210

n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n

清渠曾用笔名 王力 汪力 北史等 男 1969年出生,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先后任河南省杂志社发行 及编辑 河南省文联发行公司经理 现任职于 清渠(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总策划 总编辑郑州新阅图书公司付总经理等

n

n

主要作品有:

n

《在哈佛学不到的经商课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600个文化常识》 《生活百科小窍门》《民国十大藏家》 《老板的五项修炼》 《像军人一样去战斗》

n

《 如何开一家赚钱的餐厅》等

n


文摘


章 寻觅五千年中国历史真相

n

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玉器之谜

n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古文化的一支,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而命名,距今5 300~4 000年。

n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在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内,分布着以莫干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内涵丰富,面积广阔,遗址密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土冢与祭坛遗址的相复合,以大量精美玉礼器为特征的显贵者专用墓地及莫干山大型建筑遗址的被发现,良渚遗址已成为印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并将成为东方文明的圣地。

n

n

良渚文化遗址

n

良渚文化、有特色的就是玉文化,这是中国玉文化的源头,并且一开始就显现出不凡的艺术魅力。良渚文化为何在5 000年前就有如此出众的玉文化呢?先民们为何要雕琢那么多玉器,又是如何雕琢的呢?

n

n

良渚文化玉器

n

有一种说法是,良渚玉器的大量出现是因为装饰、美化生活的需要。

n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玉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玉,一般晶莹剔透,即使有少量瑕疵,也是“瑕不掩瑜”,因为其石料稀有,因此非常珍贵。玉石还不能称为“玉”,只有经过匠师的精心雕琢,才能成为具有各种内涵的玉器,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正因为玉有太多美好的品质,因此人们往往把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和玉联系在一起。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士大夫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行”的仁人君子,即“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必配玉,玉只可配君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所谓五德,首先指玉的五个特性,即晶润的光泽、致密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坚韧的质地和温和的内在;然后再用这五个特性来形容人的五种美德,即仁、义、智、勇、洁。

n

装饰生活、美化自己是人的天性。远在一万年前,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山顶洞人,在闲时也不忘磨制骨器、石头来制作项链等装饰品。7 000年前鱼米之乡的河姆渡的先民也是如此,他们在选石制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捡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用来打扮自己,这就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一种。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的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的玉项饰等。这些玉器都造型精致,刻有各式图案,有很强的装饰作用,特别是成串的玉项饰。所以说良渚文化出现如此众多优美的玉器是因为装饰生活的说法不无道理。

n

另一种说法是,良渚玉器大量出现,首先不是装饰的需要,而是有更深的文化内涵,至于把玉作为装饰品反而是更晚些的事情了。

n

持此说法的人认为,良渚玉器以体大著称,显得深沉严谨,不属于适合随身佩戴的装饰品,并且当时生产力并不发达,是否会产生这样的需求还值得商榷。

n

良渚玉器明显的特色是形式多样、数量众多。良渚玉琮系由软玉雕琢而成,从外观看呈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形,每个面的转角上有半个兽面,与其相邻的侧面转角上的半个兽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这些物品充满神秘气息,现在看来其形状和图案也是令人惊异的,隐隐透出一股凉气。这些玉琮的用途应该与宗教祭祀、财富权力有关。《周礼》中曾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说法。东汉郑玄注“璧圆象天,琮方象地”,都说明玉琮与对鬼神的崇拜有关。

n

因此,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良渚玉器是用来祭祀的神器,其更深的文化内涵是对鬼神的敬畏,“玉”由此被衍生为一种权力的象征。这一点从后来“玉”的地位可以得到反证。因此,在中国文化中,“玉”不仅仅只被作为装饰和美好品质的象征,它从一开始就更多被作为具有神圣地位的、能显示权力的神器。

n

n

良渚文化玉器

n

另外,长江中下游一直就充满浓厚的巫术气息,这可能就是从此地久远的人类文明——良渚文化继承而来的。有人认为,良渚文化就是以“蚩尤”为首领的部落的文化。据考证,良渚文化时期已有初步的政权存在,可以称为良渚古国。后来良渚古国被中原炎黄部落为首的青铜文化所打败,共同融入中华文明之中。从历史上看,良渚文化时代的玉文化不仅没有随良渚文化的衰亡而消失,反而被后来的夏、商、周三代全面继承下来,成为中华古文明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夏、商、周三代从良渚文化继承的玉文化,包括一些具体的礼器,如象征王权和军事统帅权的玉钺,祭祀天地的玉琮、玉璧、玉圭、玉璜等,甚至连玉琮上那个象征良渚文化宗教信仰系统的神面纹都被夏、商、周全面继承下来,成为三代礼乐文明的重要内涵。

n

良渚文化是神秘而又辉煌的,虽然对于良渚文化的玉器,主要是用于装饰还是用于祭祀的问题,目前尚不能明确,但良渚玉器形制奇特,肯定包含着先民神秘的思维,则是确实无疑的。

n

的真实姓名之谜

n

学术界历来都把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然而关于的姓氏、生活年代、生平事迹等记载却远不如孔子那么明确。首先,的姓名就是一个谜,数千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n

近年来,有的学者根据对籍贯地乡音的研究提出,家乡一带至今还把老虎称为“狸儿”,因而猜测,可能是虎年生的,小名“狸儿”,后来传来传去就变成了“李耳”,这就是史籍中说姓李名耳的来历。

n

按这一说法,首先以讹传讹的是司马迁。《史记》说“姓李氏,名耳,字聃”,这个记载历来造成了许多争议。既然姓李名耳,那么“”一句何来?有一种解释:“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也。”认为因其长寿而有“”之名。也有人说“”是自称。这些说法虽各有不同,但均不出之“老”是长寿之意。道教徒描绘的满头白发的外貌,便是根据这种说法附会而成的。

n

司马迁说名耳字聃,这个名与字之间是不是有联系呢?古代辞书对“聃”字的解释是“耳长而大”,因而有学者认为,大概是因为生下来耳朵就很特别,故以“耳”为名,以“聃”为字。这种解释同古人起名取字的习惯是符合的。

n

另一种说法认为,本来就姓“老”,因为根据《左传》等记载,春秋时确有“老”姓。那么《史记》为什么又说姓李呢?由于司马迁没有解释,学者便为之找根据。有人认为的母亲姓李,是随母姓。但这种说法有两个问题:其一,在父权制的时代,随母姓是很难想象的,为什么要随母姓呢?他的父亲又姓什么呢?这些都没有解释。其二,有人考证,李姓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春秋200多年中并无李姓,之母姓李又从何而来?道教中还传说,生下来便口中能言,指着院中李树说:这就是我的姓。这显然是不足信的。

n

还有人认为,“老”与“李”乃一声之转,李是老的音变,因而姓老与姓李并不矛盾。此种说法尚未提出更多证据,可作为一家之言。

n

至于是否真有小名“狸儿”,这是否真的揭示了他的姓氏的千古之谜,还有待深入考证、研究。

n

《孙子兵法》真的是孙武所著吗

n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n

n

孙子画像

n

这些经典的战略、战术、战法名言,想必读者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几千年来,它们都被古今中外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所引用和推崇。其实,它们都出自同一本书,那就是流传千年,时至今日仍然大放光芒的《孙子兵法》。

n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早,也是杰出的兵书,历来被称作“兵经”。这本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战争全局问题,总结了若干至今仍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是一部不朽的军事名著,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哺育了我国一代又一代军事家的成长。“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专门为本书作注,他的《孙子兵法》注颇为后人所称道。唐太宗、宋仁宗,明代大儒王阳明、内阁首辅张居正,清人朱墉都曾力主学习此书。

n

毛1938年在其名著《论持久战》中也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赞书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是科学的真理。现在,《孙子兵法》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传到世界各国。除了军事领域外,它还被运用到外交事务、企业管理、市场竞争、体育竞赛等方面,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读物之一。

n

然而,这样一本旷世奇书,在广泛流传的同时,它本身的许多疑点也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目光。

n

其中《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就是一个令史学家疑惑不解的问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孙子”,一是春秋后期吴国的将军孙武,一是战国中期齐国的军师孙膑,他们各有兵法传世。《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记载有《吴孙子兵法》和《齐孙子》两种,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注前书的作者是“孙武”,后书的作者是“孙膑”。然而后世所能见的只有《孙子兵法》一部,据说孙膑的兵法书自东汉末年以后就失传了。

n

于是,自宋代以来,就有许多人开始怀疑和猜测《孙子兵法》的作者。有人认为此书原出于孙武而完成于孙膑,因为书中有大量关于战国时期的内容,在春秋时期的孙武是不可能预测到他死后之事的。还有一些人干脆主张孙武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孙子兵法》是孙膑所作。1200年,南宋的军事研究者叶适就下了这样的结论:孙武并无其人,“其事其书皆为纵横家作伪”。他是这样质疑的:如果孙武像世人传说的那样“南服越人、西灭强楚、北威齐晋”,为什么没有被升为卿大夫?在举世公认的史书《左传》中,为什么没有关于孙武一字一句的记载?叶适的观点在当时掀起巨大的波澜。其影响巨大,直至近代。

n

另外还有几种孙武与他人“合一”的说法。一为“武伍一人”说。清朝中期的山东文人牟庭认为:《孙子兵法》是伍子胥的作品,“武”不是孙武的名字,而是《孙子兵法》原来的书名。一为“武膑合一”说,该观点认为孙武和孙膑是同一个人,孙子名武,膑是他的绰号。由于孙子在吴、齐两国都待过,司马迁没能分辨出来,就误以为是两个人,将二者记载于《史记》之中。

n

纷纭离奇的争论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见分晓。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西汉墓葬,出土了大批竹简,其中包括《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一发现不仅使失传了1 700多年的孙膑著作得以重见天日,而且证实了《史记·孙子列传》和《汉书·艺文志》关于两个孙子有两部兵法的记载是正确的。

n

1972年4月在银雀山西汉一号墓出土了《孙子兵法》十三篇竹简、《孙膑兵法》十六篇和逸文五篇竹简。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对于我国军事史、文字学、古音训、古简册制度及古代历法的研究,均有重要价值。

n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学者认为,《孙膑兵法》的发现还不能证明《孙子兵法》就是春秋末年的孙武所撰,主要有以下几大疑点:,《孙子兵法》的许多用语都是战国时代流行而春秋时所未见的,如“形名”“霸王”等。第二,《孙子兵法》记载用兵数动辄十万,但是春秋时期即使是大国用兵也不过两三万人,只有到了战国中期,才有用兵十万至数十万的记载。第三,《孙子兵法》所谈的战术多为运动战,主张深入敌后,长距离地调遣。这些都是战国时代的打法。第四,《孙子兵法》言兵,由“将”独当一面,这一军事格局是战国时期的写照,春秋时的战争一般都由国君亲自统率军队出征。这些疑点不能正确解释的话,要断言《孙子兵法》系孙武所作,似乎有失偏颇。

n

苏州虎丘剑池下面有吴王阖闾的墓吗

n

阖闾是春秋晚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年在伍子胥的辅佐下,用计刺杀了吴王僚,夺取了王位,其后多次率吴军攻楚伐越,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成为一方霸主。《吕氏春秋·简选》称他“东征至于庳庐,西伐至于巴蜀,北迫齐晋,令行中国”。

n

阖闾死后,葬于苏州市虎丘剑池。此墓营建时,征调十万民工使大象运土石,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历时三载方成。因阖闾爱剑,下葬时以“专诸”“鱼肠”等剑三千。陵墓上方剑池为清泉一泓,深可二丈,峭壁如削,景色幽深。相传秦始皇和东吴的孙权都曾派人来此凿石求剑,但无所获,唯凿处成为深池,故称剑池。一说剑池为冶炼宝剑淬火之处。

n

......

序言



【XH】 上下五千年难解之谜-4:穿越时光的智慧回响 引言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数千载光阴沉淀下无数令人着迷的谜团。它们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等待着有心人的挖掘;又似繁星点点,在漫漫长夜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人类文明的进程,正是由一次次对未知的好奇、一次次对谜团的探索、一次次对真理的追寻所推动。《XH 上下五千年难解之谜-4》并非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历史读物,它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人类集体记忆的深度回溯,一次关于智慧、勇气与未解之谜的壮丽史诗。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那些跨越五千年的时空隧道,去聆听古老的回响,去感受文明的脉搏,去思考那些至今仍悬而未决的深刻问题。 第一篇:文明的曙光与失落的辉煌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目光投向人类文明的黎明。那些远古的遗迹,那些模糊的传说,都诉说着一段段失落的辉煌。 史前巨石阵的密码: 从巨石阵的神秘排列,到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奇迹,我们不禁要问:在没有先进技术和文字记录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完成这些宏伟工程的?他们是否拥有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智慧和知识?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史前文明遗迹的可能用途、建造方式,并引申出关于古代科技、天文学知识甚至外星文明接触的猜想,但我们会以严谨的考证为基础,剥开层层迷雾,呈现最接近真相的可能性。 失落的王朝与文明: 亚特兰蒂斯、姆大陆……这些名字本身就带着神秘的光环。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仅仅是古老的神话传说?如果它们曾经存在,为何又会神秘消失?它们留下了怎样的文明遗产?我们将追溯这些传说,结合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尝试还原这些失落文明的真实面貌,探讨其兴盛与衰亡的原因,以及它们对后世文明可能产生的影响。 文字起源的谜团: 文字是文明的基石,但最早的文字是如何产生的?不同的文明是否独立发展了文字系统,还是存在某种共通的起源?甲骨文、楔形文字、玛雅文字……这些古老的文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本书将带你走近文字的诞生之地,探寻不同文化体系下文字演变的轨迹,并讨论文字传播与交流的意义,以及未被完全解读的古文字所带来的挑战。 第二篇:帝国的兴衰与权力之争 历史的长河中,帝国如潮水般涌现,又如潮水般退去。这些庞大而辉煌的文明,在鼎盛时期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权力、战争、阴谋,交织成一幅幅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 秦始皇的统一之谜: 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焚书坑儒……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绕不开的传奇人物。他究竟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宏伟的功业?他推行的政策,是利国利民,还是遗祸万年?他陵墓中的秘密,又隐藏着怎样的权力意志和生死哲学?本书将深入剖析秦朝的政治、军事、文化,探讨秦始皇的个人魅力与历史局限,并从不同角度解读其功过是非。 罗马帝国的崩溃: 曾经横跨欧亚非大陆的罗马帝国,为何会走向衰亡?是外部的蛮族入侵,还是内部的腐败与分裂?经济危机、政治动荡、社会矛盾……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这个伟大帝国的陨落。我们将分析罗马帝国灭亡的深层原因,并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具有警示意义的教训。 宫廷秘史与权力游戏: 历史舞台上,王侯将相的权力斗争总是充满戏剧性。凯撒遇刺的真相,克利奥帕特拉的魅力,武则天的治国方略……这些事件不仅仅是简单的权力更迭,更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和时代的变迁。本书将选取历史上一些经典的宫廷秘闻和权力斗争案例,通过细致的人物分析和事件还原,展现权力运作的残酷与智慧,以及对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 第三篇:科技的飞跃与思想的变革 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突破和思想的革新。那些伟大的发明,那些颠覆性的思想,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古代炼金术的追求: 黄金的诱惑,长生不老的梦想。古代炼金术士们孜孜不倦的探索,虽然未能实现其最初的目标,却在无意中为化学、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究竟在追寻什么?他们的实验方法和理论体系是怎样的?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炼金术的世界,了解其历史渊源、主要流派,并探讨其在科学史上的真正价值。 文艺复兴的艺术与科学: 达芬奇的绘画与发明,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哥白尼的日心说……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交融,涌现出无数的杰出人物和伟大成就。是什么激发了这场思想的解放?这些艺术和科学的突破,又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本书将深入挖掘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基因,展现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活力。 工业革命的引擎: 蒸汽机的发明,工厂的兴起,社会的巨变。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但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它是进步的福音,还是带来新的挑战?本书将探讨工业革命的驱动力、技术突破的关键,以及其对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命运的关系。 第四篇:文化交融与思想的碰撞 文明的演进并非孤立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往往能激发出新的火花,催生出新的思想。 丝绸之路的传奇: 东方与西方的千年对话,不仅是商品的流通,更是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流。丝绸之路上的故事,充满了冒险、机遇与挑战。它如何连接了不同的文明?又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本书将跟随商队的足迹,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探究其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宗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些伟大的宗教,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它们的起源是什么?又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本书将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主要宗教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思想家的智慧之光: 苏格拉底的诘问,柏拉图的理想国,孔子的仁爱,老子的道法自然……这些伟大的思想家,用他们的智慧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他们的思想为何能够跨越时空,至今仍具有生命力?本书将选取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核心思想,通过对其思想体系的解读,展现人类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哲学在塑造人类文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结语 《XH 上下五千年难解之谜-4》是一次对人类文明宏大叙事的探索,是一次对智慧与未解之谜的深度聚焦。本书的内容并非僵化的历史陈述,而是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发人深省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真相的永恒追寻。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点燃读者心中对历史的好奇,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人类自身、对文明演进规律的理解。每一页都可能隐藏着一个新的视角,每一段文字都可能引发一次思想的共鸣。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穿越五千年的智慧之旅,去发现那些令人惊叹的“难解之谜”,去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智慧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XH》的《上下五千年难解之谜-4》时,我内心涌现出一种久违的激动。我不是那种只会埋头苦读史书的学者,我更喜欢那种能够引发思考、激发想象的历史读物。这种“难解之谜”系列,恰恰满足了我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真相的渴望。我总觉得,历史不是一本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悬念感,以及那些永远猜不透的结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去审视那些在教科书中被一笔带过,却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事件。比如,那些关于古代战争的突然转折,那些关于帝王决策的背后动机,那些关于宗教起源的神秘传说,甚至是那些关于民间流传的匪夷所思的鬼怪故事。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加上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将那些模糊的轮廓勾勒得清晰起来,让我们能够更接近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评分

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翻阅最近淘到的这本《XH》系列的《上下五千年难解之谜-4》。说实话,我对这类历史悬疑题材一直情有独钟,总觉得历史长河中总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挖掘。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那种泛黄的古籍质感,搭配上若隐若现的神秘图案,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这次又会带领我们走进怎样的未解之谜,是关于帝王将相的权谋斗争,还是那些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事件,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和合理的推测,甚至是对现有史料的重新解读。毕竟,很多时候,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细枝末节之中,需要我们细心去品味和辨析。这本书的装帧也相当不错,纸张的触感很好,印刷清晰,阅读体验上也是一大享受。我希望它能像它的名字一样,带我穿越回那一个个充满谜团的时代,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

评分

最近入手了《XH》的《上下五千年难解之谜-4》,这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让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对历史上的各种“不解之谜”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些被历史尘封的事件,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回那些遥远的时代,去亲身感受那些扑朔迷离的真相。我期待书中能够涉及一些广为人知但又疑点重重的历史事件,比如某个著名战役的失败原因,某个伟大王朝的突然覆灭,或是某个神秘消失的帝国。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不同于传统史观的解读,或许是对某些历史人物动机的重新评判,又或是对某些事件发生过程的创新性假设。我对那种能够启发思考、拓展视野的解读方式尤为欣赏。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去探索那些历史长河中闪烁着奇异光芒的谜团,让我对“XH”这个系列产生了更深的向往。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最近有些沉闷的生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一直相信,对历史的探索,就是对自己过往的溯源,也是对未来的审视。而“难解之谜”这个词,更是戳中了我的痛点,我总觉得,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常常是被简化和扁平化的,许多复杂、矛盾甚至令人费解的事件,都被草草带过,或者被赋予了过于简单的结论。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或许是挑战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点,或许是挖掘一些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线索。我设想着,书中会不会有关于某个著名历史人物突然失踪的谜团,或者是某种神秘消失的文明的线索,又或者是那些至今仍无法解释的奇特现象。我对那种需要缜密逻辑推理和多方史料佐证的分析过程尤为着迷,希望作者能够在这方面展现出高超的功力。这本书的出版,让我对“XH”这个系列有了更多的期待,相信它一定会成为我书架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评分

翻阅《XH》的《上下五千年难解之谜-4》,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门后是无数等待被揭开的面纱。我一直对历史的“灰色地带”充满了兴趣,那些模糊不清、众说纷纭的事件,往往比那些板上钉钉的史实更引人入胜。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探究这些“难解之谜”的机会。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呈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可能的情节:或许是对某个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阴谋论的探讨,或许是对某个消失文明的考古学猜想,又或者是对某种无法解释的古代技术来源的追溯。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严谨的考证过程,引用不同的史料,对比不同的观点,最终给出一个令人信服或者至少是引人深思的答案。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我暂时放下现实,沉浸在历史的无穷魅力中的阅读体验,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做到这一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