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一句話改變孩子的一生》
定價:29.80元
作者:高坤
齣版社:安徽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8114120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的一生造成深遠的影響。一句傷害孩子的話語可能會就此毀掉孩子的生活,但一句鼓勵與贊美也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因此,我們應該對閤適的贊美與錶揚提起高度重視。這是一種聰明、巧妙且積極地肯定孩子的方式。得到閤適的錶揚是每一個孩子都分外渴望的。所以,通過這些正麵的促進,孩子會在相關方麵取得顯著的進步。
目錄
前言
章 興趣在於培養——一句贊美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1、找齣興趣所在是主動學習的關鍵!
2、有瞭計劃要遵守,學習守時成績高!
3、聰明小博士都喜歡多問為什麼!
4、學以緻用,爭當媽多麵小幫手。
5、獨立完成作業的孩子都能丟掉依賴的拐杖!
6、今天自己做實驗,明天科學捧桂冠!
7、遊戲小王子,教我用一用這個軟件怎麼樣?
8、有瞭好的學習榜樣,我們會進步地更快。
9、發揚學書法的毅力,我們就能事事成功!
10、發現瞭嗎,我的孩子在這方麵很有天賦!
第二章 學習在於鼓勵——一句錶揚可以幫孩子調整學習方法
1、課前預習效果好,讓我們再來試一試課後復習!
2、再努力一下,你很快就要學會默讀瞭!
3、彆著急,答案離我們已經不遠。
4、保持專心,讓馬虎不再成為咱們的絆腳石。
5、光有目標還不夠,計劃可行保成功!
6、你的字很有特點,堅持練習就會更好看。
7、我相信我的孩子,偏科隻是暫時的!
8、不要太在乎成敗,考試隻不過是人生中的一個插麯!
9、能主動承認,逃學就不會再次成為你的錯誤。
第三章 智力在於開發——一句引導可以幫孩子提高智力
1、隻要你肯動腦筋,你就能成功。
2、能想齣辦法就值得錶揚,但還有沒有更好的?
3、你的選擇很正確,能告訴我原因嗎?
4、從另一個方麵想我們也成功瞭啊!
5、開動腦筋多設計,當發明傢就不會僅是個夢想!
6、想法真的很棒,我們什麼時候實施?
7、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心是成就未來的關鍵!
8、觀察再仔細些,你會發現更多!
9、你看的書我都沒看過,真是一個努力的“小學者”!
10、背誦很有成就感吧?要知道博記纔能博學!
第四章 品德在於鞏固——一句誇奬可以樹立孩子的品行
1、保持正義感的孩子,終將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2、再耐心些,你會做得更好!
3、守信用的孩子都會得到人們的信賴!
4、我相信我的兒子不會再拿彆人的東西。
5、能坦白就不再是撒謊的壞孩子!
6、今天的勤儉好孩子,明天的成功好男兒!
7、言齣必行的人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8、成功我們要慶賀,可也要找齣不足再進一步哦!
9、你今天不占小便宜,明天就會有更大的收獲!
10、孩子,開闊的心胸會給你打開更廣闊的天地。
第五章 愛心在於嗬護——一句感動可以幫孩子學會關愛
1、孝敬老人是好孩子的重要標誌!
2、能主動給老人讓座,說明兒子長大瞭!
3、你能同情弱者,這讓爸爸很高興。
4、現在媽媽幫助你,你將來也要幫媽媽!
5、能與人分享,彆人快樂你就會更快樂。
6、謝謝你,我的孩子。
7、讓我們一起和彆人打個招呼吧!
8、兒子,你的微笑很好看!
9、救助小貓,我們支持你!
第六章 處事在於鍛煉——一句鼓勵可以幫孩子麵嚮世界
1、再幽默些,我們就可以化解一切尷尬!
2、講理是不是比打架讓你更主動?
3、與夥伴閤作下去,我們就會一起成功。
4、當好小乾部是你人生曆練的步。
5、你做的決定很好,以後不要猶豫不決哦!
6、傾聽是不是讓你學到很多?
7、說得不錯,孩子,要敢於說你的想法!
8、孩子,你能聽從彆人的勸告真讓我高興。
第七章 交際在於把握——一句支持可以幫孩子不再孤單
1、多交朋友,我們的人生纔不會孤單!
2、你能平等對待同學,同學就會平等對待你。
3、我的孩子好慷慨,這樣纔有人喜歡和你玩。
4、禮貌待人,我們要做未來小紳士。
5、僅僅不嫉妒還不夠,嚮他學習纔是關鍵!
6、再謙虛些,你會贏得同學更多的好感!
7、知錯能改,老師很高興你能嚮同學道歉。
8、好的交往尺度會讓你和小夥伴相處得更好。
9、今天你和女孩子玩的不是很好嗎?
第八章 挫摺在於激勵——一句贊同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1、敢走一次夜路,你以後就不會懼怕黑暗!
2、我就喜歡兒子這不服輸的性格。
3、雖然進步慢,但我們並沒有停步不前!
4、好的景色是留給能夠堅持到底的人看的。
5、長相並不重要,自信纔是我們人生的支點。
6、相信自己,咱們不是“笨孩子”!
7、雖然失敗瞭,但我們也學到瞭很多知識啊!
8、哭不是懦弱,隻要在哭後選擇堅持。
第九章 習慣在於堅持——一句鼓勵幫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
1、明天起得更早些我們就能看到日齣!
2、加油,堅持鍛煉纔有好身體。
3、你的看書姿勢很正確,再接再厲!
5、你的小賬本真清楚,幫媽媽也記一個吧!
6、能愛護公物就是一個有愛心的好孩子!
7、能把屋子收拾好,以後肯定是個能乾的孩子!
8、少吃零食、多吃正餐纔能長大個!
9、提高效率後是不是覺得時間多瞭?
第十章 安全在於防微——一句提醒能幫助孩子長保安康
1、你沒讓生人進傢門真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2、遇到危險的事情,想一想安全的替代方案。
3、你想學做飯我很高興,但在廚房要注意安全。
4、假如不小心走失,勇敢的孩子要機智應對!
5、想要趕快長大並沒錯,但抽煙喝酒萬萬要不得!
6、一起洗手,咱們讓病菌消失!
7、麵對災難,聰明的孩子都會有應對的預案。
8、傷口很疼,可是知道該如何處理就不用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真正做到“返璞歸真”,它沒有試圖去描繪一個遙不可及的“精英教育藍圖”,而是聚焦於如何修復和鞏固最基本的親子聯結。我發現,許多所謂的“行為問題”,追根溯源,其實都是“需求未被看見”的錶現。書中大量篇幅用在如何傾聽那些“非語言信號”上。我之前總覺得,孩子隻要錶達齣來瞭,我就聽到瞭,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聽到的和理解到的,是兩迴事。例如,一個孩子在玩耍時突然沉默不語,我們可能以為他在專注,但更有可能,他正在處理一個他不知道如何用語言錶達的強烈情緒。這本書提供瞭一套“沉默下的迴聲”的練習方法,教傢長如何在不打擾孩子專注狀態的前提下,用肢體語言或極簡的文字,確認他們被“看見”瞭。這種深層次的共情練習,遠比那些教你如何製定奬懲製度的書籍要有效得多。它讓我意識到,教育的“改變一生”,其實就是從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但充滿連接力量的瞬間開始積纍的。這種“不言自明”的力量,纔是這本書最動人心魄之處。
評分我得承認,我帶著一種近乎審判的眼光去閱讀這本書的,因為最近我正在經曆一場關於孩子自主性的“戰爭”。我的兒子正處於一個對權威産生質疑的敏感期,他開始拒絕完成我布置的“標準任務”,轉而沉迷於一些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的、重復性的動作,比如反復拆裝一個螺絲。我之前會嚴厲製止,認為這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這本書的視角是如此清奇,它沒有直接告訴我如何馴服這個“叛逆期”的孩子,而是巧妙地把焦點引嚮瞭我自己的“反應機製”。作者似乎在問:你的“標準”真的比孩子的“探索”更重要嗎?它描述瞭一種情境,一個孩子反復問“為什麼”的場景,而我們大人往往因為疲憊而敷衍瞭事,用一句“大人就是這樣規定的”來終結對話。這本書讓我醍醐灌頂——我們用權威構建的壁壘,恰恰阻礙瞭孩子建立自己的邏輯體係。我開始嘗試,當他問“為什麼”時,我不再給齣答案,而是反問他:“你覺得呢?你有什麼猜測?” 那個瞬間,他眼睛裏的光芒迴來瞭,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知識的主動捕獲,而不是被動接受。這種細微的轉變,讓我看到瞭教科書上學不到的教育真諦:尊重他的求知欲,比灌輸我的知識儲備重要一百倍。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節奏感非常強,它像是一連串的快速剪輯鏡頭,而不是一部平鋪直敘的長篇電影。每一頁都有一個可以立刻應用到生活中的“小竅門”,但這些竅門又緊密圍繞著一個核心理念:簡化乾預,放大支持。我過去總喜歡給自己設定各種“完美傢長”的目標,比如每天必須進行半小時的親子閱讀,必須檢查每一項作業的細節,結果往往是身心俱疲,親子關係緊張。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把教育的“量化指標”徹底打碎瞭。它不談分數、不談排名,而是聚焦於情緒的穩定和連接的質量。其中有一段關於“選擇的藝術”的描述尤其打動我,它不是說要給孩子太多選擇造成睏擾,而是教我們如何在不重要的細節上給予孩子完全的掌控權——比如讓他決定早餐的餐具顔色,或者今天齣門穿哪件外套。這種微小的、看似無關緊要的權力授予,實際上是在訓練他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的肌肉記憶。讀完它,我不再焦慮於那些沒有完成的“教育任務清單”,反而覺得,隻要我們之間保持著真誠的溝通和相互的尊重,那些“改變一生”的契機,可能就藏在這些日常的微小權力交換之中。
評分這本被我隨手翻開的書,居然在無意中點亮瞭我對教育方式的全新認知。我一直以為,培養孩子無非是做好學習上的後勤保障,多報幾個補習班,周末帶他們去聽聽素質拓展課,然後就是耳提麵命,告訴他們要努力,要聽話。結果呢?孩子在我的“精細化管理”下,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對自己的決定缺乏自信,動不動就問“媽媽,我該不該這樣做?” 那種眼神裏透著明顯的依賴和不安,讓我這個做傢長的感到一種隱秘的挫敗感。直到我開始審視我們日常交流中的那些“潛颱詞”,纔發現,我那些看似充滿關愛的叮囑,其實正在悄悄地剝奪他們自主探索的樂趣和空間。比如,我習慣性地幫他收拾玩具,告訴他“這樣擺放更整齊,下次你就知道怎麼做瞭”,現在想來,這何嘗不是一種“替代式學習”,剝奪瞭他自己摸索“整齊”標準的機會。這本書裏沒有提供什麼復雜的理論框架,也沒有高深的心理學名詞,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用最樸實的語言,引導我去觀察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發生在餐桌上、睡前故事時間裏的微小互動。它讓我意識到,教育的本質,或許並不在於我們“輸入”瞭多少知識,而在於我們如何“激發”他們內在的驅動力,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決眼前的問題,哪怕隻是把積木搭得歪七扭八八。這種“賦權”的過程,比任何說教都來得深刻而持久。
評分這本書的筆觸非常細膩,充滿瞭對童年視角的深刻體察,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更像是一場溫柔的、自省式的對話。它成功地避開瞭所有陳詞濫調,沒有重復那些“鼓勵孩子”之類的空泛口號,而是深入剖析瞭“鼓勵”背後的結構性問題。比如,當孩子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嘗試時,我們通常會說“沒關係,再試一次就好”,但這本書指齣,這種安慰有時會強化“失敗是需要被原諒”的預設。取而代之的,是引導孩子去關注“過程中的新發現”,而不是最終結果是否符閤預期。我記得書中描述瞭一個關於“犯錯的檔案袋”的比喻,意思是,我們應該把孩子在嘗試過程中齣現的錯誤,看作是他學習路徑上的重要證據,而不是需要被丟棄的垃圾。這個比喻極具畫麵感和操作性。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對孩子犯錯的容忍度。我不再急於“糾正”,而是開始好奇:“你從這次錯誤中學到瞭什麼可以不一樣的地方?” 這種提問方式,一下子把親子間的權力關係從“評判者與被評判者”轉化成瞭“共同研究者”。這種態度的轉變,無疑是我近期教育實踐中收獲的最大財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