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通信技术
定价:27.00元
作者:李式巨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121049651
字数:440000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数字通信技术是传递和交换数字信号的技术。本书基于信号检测、参数估计和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对数字通信中各种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全书分为11章,章为绪论,第2章介绍数字通信中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第3章介绍锁相和同步技术,第4章介绍扩频通信基本原理及扩频同步技术,第5章介绍无线通信中具有代表性的移动无线信道,第6章从反卷积的角度介绍信道辨识和均衡技术,第7章介绍分集技术,第8章介绍合并技术,第9章从信道资源利用角度讨论多路复用和多址接入技术,0章讨论蜂窝网中的接续技术,1章讨论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本书是高等院校通信与电子信息系统类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和自学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式巨,1947年生,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研究方向为数字通信与网络、移动多媒体通信、通信信号处理与软件无线电;先后开设数字通信、程控交换与通信网、数字通信技术、ATM与BISDN、网络综合理论、计算机通信网等课程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作者在阐述理论时,仿佛一位经验老道的工匠,他不会上来就抛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公式和术语,而是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初学者可能会担心专业书籍的门槛过高,但这本书完美地平衡了深度与广度。对于每一个关键概念,作者都会先用非常生活化、贴近实际的例子进行铺垫,这种“先立意,后立论”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认知负担。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跨学科知识时的那种细腻处理,很多时候,一个看似独立的模块,作者都能巧妙地将其与上下游的技术点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阅读过程中,时不时会遇到作者插入的一些“高手心得”或者“常见误区”,这些小小的提示,往往是点睛之笔,避免了我在实践中走弯路,这些地方的文字是如此的真诚和实用,让人感觉不像是在读一本教材,更像是在听一位资深前辈的私房传授。
评分这本书在对复杂问题的解释上,展现出一种近乎诗意的清晰度。很多技术难题,往往因为其内在的复杂性,被讲解得晦涩难懂,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然而,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掌握了一种“翻译”复杂概念的魔力。他们不会简单地堆砌大词,而是擅长将一个庞大的系统拆解成一系列可管理、可理解的子模块,并为每一个子模块赋予一个清晰的“身份标签”。比如,在解释信息流的调制解调过程时,作者没有直接陷入高数公式的泥潭,而是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电磁波的频谱比作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不同的信息就好比不同载重的车辆,而调制技术就是控制车辆上高速和下高速的精确规则。这种类比的运用非常巧妙,它不削弱技术本身的严谨性,却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理解效率。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一个精彩的比喻而会心一笑,这正是技术书籍难得的阅读体验——在严谨的学习中,还保留着思维的愉悦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封面上那几行简洁有力的文字,仿佛是知识的浓缩,散发着一种低调的专业感。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那种哑光纸张,拿在手里既舒服又不容易留下指纹,这对于经常翻阅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内页的排版也着实下了不少功夫,字体的选择非常清晰易读,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插图,它们不是那种生硬的、复制粘贴的示意图,而是经过精心绘制和优化的,色彩搭配和谐,逻辑性极强,很多复杂的概念,仅仅通过看图就能得到初步的理解。特别是那些流程图,线条流畅,箭头指引明确,简直是学习路径的完美导航。装订工艺也相当扎实,书脊部分即使反复翻开也不会轻易出现松散的情况,显示出出版方对品质的坚持。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物理层面上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觉得它散发着一股智慧的光芒,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打开一探究竟。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感到非常惊喜,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技术书籍那种线性、单调的认知。这本书显然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学习迷宫。首先,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个简短的“本章目标”和“知识导图”,这就像一张航海图,让读者清楚知道自己将要抵达的彼岸。章节内部的组织结构极为松散而灵活,作者非常擅长使用“对比分析法”,比如将两种相似的技术方案并列展示,通过红蓝对比的方式,让它们的优缺点一目了然。更绝妙的是,它并没有固守于纯粹的理论叙述,而是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板块。这些案例并非虚构,而是直接取材于行业内的真实场景,通过这些具体的应用场景,抽象的理论瞬间变得具象化、可操作化。当我读到某个算法的应用实例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书籍难以给予的。这种布局使得阅读过程充满探索感,我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灵活选择跳跃或深入,真正实现了“按需阅读”的需求。
评分这本书在技术内容的更新和前瞻性方面,表现出了令人信服的专业水准。在如今技术迭代速度如此飞快的领域,一本新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捕捉到最新的行业脉搏。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一些新兴的技术趋势和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内容并非蜻蜓点水,而是融入了深度的分析和批判性的思考。例如,在讨论某个协议的演进时,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当前的最新版本,还预见了未来几个版本可能的发展方向,并基于现有瓶颈提出了富有洞察力的见解。这种“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叙事角度,让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大大超越了普通的教材。它提供的不仅是“是什么”的知识,更是“为什么是这样”的逻辑链条,以及“未来会怎样”的预判能力。对于期望保持技术栈处于行业前沿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保证了我们学习的知识体系不会很快过时,是真正能够长期陪伴成长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