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UMTS-HSDPA 系统的TCP性能
定价:30.00元
作者:(黎)Mohamad Assaad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1112545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点击查看: 论证了如何在修改TCP实现方案和不修改TCP实现方案的情况下,降低无线网络中的TCP效应。 为读者提供了无线传输信通和CDMA技术的背景知识; 对UMTS和HSDPA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推导出了端到端通信的系统蜂窝容量; 研究了在无线接口上使用共享信道时,TCP、ARQ和调度器之间的交互; 描述了当前在用的各种TCP种; 对HSDPA系统上的TCP流量性能进行了重点分析。
内容提要
移动通信市场的演进,导致了数据流量需求的剧烈增长。这种需求会对移动性造成的破坏.并会导致信道状况间歇性地出现恶化现象.终影响到传输控制协议(TCP)性能。《UMTS HSDPA系统的TCP性能》一书对实际应用比特率性能和系统容量方面的TCP性能进行了全面研究.并给出了如何以*成本来降低无线网络与TCP交互的措施。
  本书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每个部分包括多个独立的章节。前几章提供了背景知识.并对无线网络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重点介绍了一种第3代(3G)无线技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这些章节也对UMTS R99和高速下行数据分组接入(HSDPA)系统中蜂窝总容量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关注TCP与无线系统之间的交互.给出了UMTS网络中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和TCP交互的数学模型。
  在为不熟悉码分多址(CDMA)系统以及UMTS和HSDPA蜂窝系统的高年级大学生提供背景知识的同时, 本书也对“无线系统中的TCP”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并为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和研究生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目录
作者介绍
Mohamad Assaad博士200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法国巴黎的国立高等电信学院(ENST).专业方向为电子信息.获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是法国Evry市国立电信学院(INT)无线网络与多媒体业务系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UMTS/HSDPA系统的跨层设计和MAC/RLC层与物理层之
文摘
序言
初次翻开这本书时,我本以为会陷入枯燥的技术细节泥潭,毕竟涉及到“UMTS-HSDPA”这样的底层技术名词,通常意味着大量的公式和波特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采用了“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逻辑链条。每一章似乎都在回答一个行业内长期存在的痛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无线链路适配和重传机制的探讨。作者没有简单地接受业界既定的优化方案,而是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质量预测的动态调整模型,这个模型在不同衰落环境下展现出了惊人的鲁棒性。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在笔记本上画出数据流向图,以确保自己完全跟上了作者的思路。它的行文节奏张弛有度,在关键的性能瓶颈处,笔墨会变得格外凝重和细致,而在对一些基础概念的阐述上,则保持了足够的简洁性,确保读者不会迷失在过多的旁支细节中。这本书的深度足以让资深工程师受益匪浅,其广度也能为初入移动通信领域的学生提供一个非常扎实且具有前瞻性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内容组织的严谨性值得称赞。从版式设计上来看,图表清晰,索引明确,便于快速定位查找特定技术点。但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对“时延敏感性”的深入挖掘。在高速移动通信中,时延往往是比带宽更致命的敌人,这本书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它不仅分析了空口调度带来的固定时延,还重点阐述了由于资源调度不当导致的“尾部时延”(Tail Latency)问题,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被忽略的。作者似乎对现代网络负载均衡和资源分配算法有着深刻的理解,书中关于如何通过调整传输层参数来适应周期性的大幅衰落,提供了许多具体的参数设置区间和调优建议,这些都是需要长期实践才能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可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从物理层变化到应用层体验的完整映射路径,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优化”二字的真正含义。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处理异构网络环境下的性能表现这一章节的独到之处。随着LTE和5G的逐步渗透,如何确保现有HSDPA用户的体验不被严重拖累,是运营商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单一网络技术的分析上,而是探讨了TCP在跨越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如从3G切换到更快的网络)时的“握手”和“恢复”过程中的性能损耗。作者用非常具有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某些厂商为追求高吞吐量而采用的激进拥塞控制策略,并展示了这些策略在实际的城市峡谷或高移动性场景下带来的负面效应。它鼓励读者采取一种更加审慎和平衡的优化视角,即不能为了追求峰值速率而牺牲了平均体验的稳定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我们思考,在技术不断迭代的今天,如何用一套稳健的、跨代的性能调优策略来应对未来的挑战,而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老实说,非常“工程师导向”,毫不矫饰,直指核心。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力求面面俱到,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向你传授“实战经验”。它没有浪费篇幅去解释众所周知的基本原理,而是直接切入到HSDPA引入后,传统TCP性能面临的独特挑战上。比如,它详尽分析了上行和下行链路的不对称性如何“欺骗”TCP的窗口机制,造成了不必要的冗余发送或窗口限制。其中关于数据包排序和定时器调优的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分析。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复杂协议交互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它能瞬间将抽象的协议逻辑具象化。读完之后,我立刻对我们内部系统中关于移动数据优化的一些粗放做法产生了新的审视。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排雷指南”,告诉你在这个看似成熟的技术体系里,哪些地方埋着影响用户感知速度的隐形炸弹,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拆除它们。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通信领域的“清流”,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感。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注重实际应用,仿佛带着你亲手搭建一个系统,然后一步步去剖析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它对高层协议栈的描述,不仅仅停留在协议标准的罗列上,而是深入到数据包在不同层次间流转时,那种微妙的延迟和抖动是如何产生的。特别是关于拥塞控制算法的部分,作者用大量的图表和实际的性能曲线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赞。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业务优先级对端到端体验的影响,里面通过对比VoIP和FTP在不同网络负载下的表现,清晰地揭示了QoS策略在实际部署中可能遇到的陷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复杂的无线接入技术与我们日常最关心的“用户体验”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你明白,那些看似抽象的比特流,最终如何转化为流畅的视频通话或瞬间完成的文件下载。如果你想从理论的象牙塔中走出来,真正理解移动网络是如何在有限的无线资源上榨取最大效率的,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