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

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文吉 著
图书标签:
  • 3S技术
  • 遥感
  • GIS
  • 湿地
  • 实习
  • 地理信息系统
  • 环境科学
  • 野外调查
  • 实践指导
  • 生态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ISBN:9787511105868
商品编码:2956336239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

定价:52.00元

作者:赵文吉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111058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赵文吉、王艳慧、宫兆宁、胡德勇编著的《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以野鸭湖湿地为例,系统介绍了3S野外综合实习的方法、技术流程,以及实习内容和项目。全书共四章,**章系统介绍了3S的基本概念、特点与应用概况。第二章系统介绍了3S综合实习的目的、内容、技术流程,以及需要的相关准备工作。第三章介绍了本书的野外综合实习区——野鸭湖湿地的概况。第四章按照3S的工作流程,分八个实习,分别详细介绍了从线路踏勘、遥感解译、数据库建库到地图输出、实验区生态水文时空演变分析的实习内容与具体操作流程。*后以附录的形式列出了实习报告撰写、数据记录格式、典型湿地植物及其光谱特征等方面的信息。本书的出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总结深化3S技术理论,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深入理解3S技术综合应用的方法与意义,更重要的是,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对3S技术的灵活运用完成创新型想法从思维设计到具体实现的过程,基本掌握独立科研及承担3S项目的能力。

内容提要


为了培养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3S技术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赵文吉、王艳慧、宫兆宁、胡德勇编著的《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以野鸭湖湿地为例,系统介绍了3S野外综合实习的方法、技术流程,以及实习内容和项目。全书共四章,章系统介绍了3S的基本概念、特点与应用概况。第二章系统介绍了3S综合实习的目的、内容、技术流程,以及需要的相关准备工作。第三章介绍了本书的野外综合实习区——野鸭湖湿地的概况。第四章按照3S的工作流程,分八个实习,分别详细介绍了从线路踏勘、遥感解译、数据库建库到地图输出、实验区生态水文时空演变分析的实习内容与具体操作流程。后以附录的形式列出了实习报告撰写、数据记录格式、典型湿地植物及其光谱特征等方面的信息。《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教材,也可供3S系统集成、遥感应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发者、管理者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1.1 3S概论 1.1.1 全球定位系统概述 1.1.2 遥感概述 1.1.3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1.1.4 3S集成概述 1.2 3S技术基础 1.2.1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基础 1.2.2 遥感技术基础 1.2.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1.3 3S应用概况 1.3.1 全球定位系统应用概况 1.3.2 遥感应用概况 1.3.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概况 1.3.4 3S技术应用概况 参考文献第二章 实习内容与准备 2.1 实习目的和内容 2.2 技术流程 2.3 仪器准备 2.3.1 GPS 2.3.2 光谱仪 2.4 3S软件介绍 2.4.1 ENVI软件简介 2.4.2 PCI软件简介 2.4.3 ERDAS软件简介 2.4.4 ArcCIS 9软件概述 2.5 数据准备 2.5.1 数据源及其特点 2.5.2 数据与处理 参考文献第三章 野外综合实习区——野鸭湖湿地概况 3.1 自然地理特征 3.1.1 实习区概况 3.1.2 自然地理位置 3.1.3 地质地貌 3.1.4 气候 3.1.5 水文特征 3.1.6 土壤特征 3.2 典型湿地植物群落 3.2.1 湿地群落区系的基本组成 3.2.2 沉水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 3.2.3 浮水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 3.2.4 挺水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 3.2.5 湿生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 3.2.6 中生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 3.2.7 盐生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 3.3 土地利用及其格局 3.3.1 土地利用概况 3.3.2 土地利用格局 参考文献第四章 野鸭湖湿地3S综合实习 实习一 控制点的选择与路线踏勘 4.1.1 实习目的 4.1.2 实习原理与内容 4.1.3 实习操作流程 实习二 典型地物光谱反射率的野外测定 4.2.1 实习目的 4.2.2 实习原理与内容 4.2.3 实习操作流程 实习三 不同地物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 4.3.1 实习目的 4.3.2 实习内容和流程 4.3.3 技能目标 4.3.4 注意事项 实习四 湿地植被群落遥感解译 4.4.1 实习目的 4.4.2 实习原理及内容 4.4.3 实习操作流程 实习五 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 4.5.1 实习目的 4.5.2 实习步骤 4.5.3 实习内容 实习六 影像矢量化与数据库建库 4.6.1 实习目的 4.6.2 实习原理及其内容 4.6.3 实习操作流程 实习七 地图编制与输出 4.7.1 实习目的 4.7.2 实习原理与内容 4.7.3 实习操作流程 实习八 湿地环境变化分析 4.8.1 实习目的 4.8.2 实习原理与内容 参考文献附录 附录1 实习报告格式与要求 附录2 数据记录表格 附录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 附录4 建库字段设计 附录5 实习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判读标志 附录6 实习成果图 附录7 典型湿地植物及其光谱特征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综合实习指导,重点聚焦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与实践。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野鸭湖湿地作为案例,本书将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引导读者掌握湿地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处理以及成果展示等核心技能。全书内容涵盖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步骤、技术要点提示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力求帮助读者在实践中理解3S技术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将为读者构建起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重要性的初步认知。我们将从湿地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与价值入手,阐述湿地在全球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以及水资源保障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随后,我们将引入“3S技术”,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并详细介绍它们各自的核心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中的发展现状。重点将放在3S技术如何为湿地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支持,包括其在空间信息获取、地理空间分析和精确定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最后,本章将明确本书的编写宗旨、学习目标以及实习安排,为读者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以野鸭湖湿地这一典型案例,引导读者深入探索湿地生态的奥秘。 第二章 野鸭湖湿地概况 为了使读者对案例研究对象有直观深入的了解,本章将对野鸭湖湿地进行系统性的介绍。首先,我们将从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交通便利性等方面勾勒出野鸭湖湿地的基本地理信息。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其地质地貌特征,如土壤类型、地形起伏、水系分布等,这些是理解湿地形成与演变的关键因素。随后,我们将重点关注野鸭湖湿地的气候条件,包括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季节性气候变化,分析气候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资源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本章将对野鸭湖湿地的植被类型(如草本、木本植物)、优势物种进行分类和描述,并详细介绍其丰富的鸟类资源,包括候鸟的迁徙路线、留鸟种类以及主要的栖息地分布。此外,我们还将探讨野鸭湖湿地的动物、微生物等其他生物组成,并对其生物多样性进行初步评估。最后,本章将分析野鸭湖湿地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水源涵养、防洪减灾、净化水质等方面,并简要介绍当前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为后续3S技术在该湿地实际应用中提供背景信息。 第三章 遥感技术在湿地监测中的应用 本章将深入探讨遥感技术在湿地监测中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首先,我们将介绍遥感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的传播、地物的辐射特性以及遥感影像的获取过程,重点阐述不同波段(如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对湿地地物的敏感性。随后,我们将详细讲解遥感影像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这些步骤对于提高影像质量和后续分析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接着,我们将介绍湿地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包括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面向对象分类等,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演示如何利用这些方法识别湿地的不同类型,如水体、植被、裸地、土壤等。本章还将重点讲解如何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监测湿地的时空变化,例如水域面积的季节性变化、植被覆盖度的动态演变、湿地边界的扩张与萎缩等。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遥感应用软件(如ENVI、ERDAS IMAGINE)在湿地遥感数据处理中的操作流程和技巧。最后,本章将总结遥感技术在湿地生态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评估等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湿地管理中的应用 本章将聚焦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湿地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和操作方法。首先,我们将介绍GIS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矢量、栅格)及其空间分析能力,重点阐述GIS如何将地理要素进行数字化、空间化存储和管理。接着,我们将详细讲解GIS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建库方法,包括利用GPS采集的野外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如地形图、行政区划图)等,以及如何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和质量控制。本章的重点将放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上,例如: 空间叠置分析(Overlay Analysis):演示如何将不同图层(如土地利用、土壤类型、高程)进行叠加,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例如识别适宜湿地恢复的区域。 缓冲区分析(Buffer Analysis):讲解如何生成特定区域(如河流、道路、保护区边界)的缓冲区,分析其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 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在湿地内部或周边区域,分析交通可达性,为资源巡护、应急响应等提供规划支持。 地形分析(Terrain Analysis):利用DEM数据进行坡度、坡向、汇流累积度等分析,理解湿地的水文过程与地形的关系。 空间统计分析(Spatial Statistics):介绍如何进行点模式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揭示湿地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 此外,本章还将介绍如何利用GIS进行专题地图的制作,直观地展示湿地资源分布、环境变化趋势、管理分区等信息。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指导读者如何利用ArcGIS、QGIS等主流GIS软件完成上述分析任务,并重点强调GIS在湿地资源管理、生态保护规划、风险评估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五章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湿地调查中的应用 本章将详细阐述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湿地调查中的基础知识、操作方法和应用实践。首先,我们将介绍GPS的工作原理,包括卫星星座、信号接收、定位计算等基本概念,以及GPS接收机的类型和功能。接着,我们将重点讲解GPS在湿地调查中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 测点定位(Point Positioning):讲解如何利用GPS精确记录湿地内关键地理要素(如植被样方、水文监测点、珍稀动植物分布点、保护区边界点)的地理坐标。 路径跟踪(Track Logging):指导读者如何利用GPS记录巡护路线、调查区域的边界轨迹,以及河流、沟渠等线状要素的分布。 面积测量(Area Measurement):介绍如何通过GPS绘制湿地边缘,计算特定区域的面积,例如水体面积、湿地区域面积等。 本章还将强调GPS数据在湿地调查中的重要性,包括提供高精度的空间参考信息,为遥感影像的定位校正、GIS数据的采集与验证提供基础。我们将详细介绍GPS数据后处理的方法,如差分GPS(DGPS)的应用,以提高定位精度,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此外,本章还将指导读者如何将GPS采集的数据导入GIS软件,与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实现多源数据的有效整合。最后,我们将总结GPS技术在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资源现状评估、环境变化监测以及管理区域划定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并指出其在提高调查效率、精度和数据质量方面的显著优势。 第六章 3S技术综合应用——以野鸭湖湿地为例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实践部分,将3S技术(RS、GIS、GPS)融会贯通,以野鸭湖湿地为例,进行系统性的综合应用演示。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湿地信息综合提取与建库: 遥感影像解译与分类: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如Landsat、Sentinel系列),结合野外GPS采样点进行监督分类,提取野鸭湖湿地的不同地物类型(如水体、芦苇、草甸、农田、裸地等),并进行精度评估。 GIS数据整合:将提取的遥感分类图层、GPS采集的野外控制点、行政区划图、地形高程数据等在GIS软件中进行整合,构建野鸭湖湿地地理信息数据库。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与变化分析: 水域面积动态监测:利用多年代的遥感影像,结合GIS分析,量化野鸭湖湿地水域面积的季节性、年度变化趋势,分析可能的原因。 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提取不同时期的植被指数(如NDVI),分析野鸭湖湿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识别植被退化或恢复区域。 生境适宜性评价:结合水文、土壤、植被、高程等多种GIS图层,建立湿地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识别对特定物种(如候鸟)有利或不利的区域。 湿地资源管理与规划支持: 湿地类型分布与保护分区:基于GIS分析结果,绘制野鸭湖湿地各类保护分区图(如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为湿地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潜在入侵物种监测与预警:通过遥感影像识别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区域,结合GIS进行空间扩散模型分析,为早期预警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路线规划:利用GIS分析湿地景观类型、交通可达性等,为规划生态旅游线路、设置解说标识提供信息。 野外调查数据采集与整合: GPS实地测绘:指导读者如何在野鸭湖湿地进行GPS数据采集,包括样方位置、水文站点、植被调查点、鸟类观测点等,并学习如何进行野外数据记录与管理。 RTK技术应用:介绍高精度RTK技术在湿地边界测绘、重要设施布设等方面的应用。 数据可视化与成果展示: 专题地图制作:利用GIS软件制作内容丰富、图面精美的湿地专题地图,如图层分布图、变化趋势图、生境适宜性评价图等。 三维建模与虚拟漫游(可选):介绍如何利用GIS和遥感数据进行湿地地形的三维建模,增强成果展示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本书将强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鼓励读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第七章 3S技术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本章将对3S技术在湿地保护与管理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探讨。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应用:探讨更高空间分辨率、更高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如高分系列、商业高分辨率卫星)将如何更精细地监测湿地细节,例如识别小型水体、监测水生植物群落、追踪个体动物活动等。 无人机(UAV)技术的融合:详细介绍无人机搭载多光谱、高光谱、激光雷达(LiDAR)等传感器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湿地内部精细化调查、辅助3S数据采集、应急监测等方面的优势。 多源数据融合与大数据分析:强调将遥感、GIS、GPS数据与物联网(IoT)传感器(如水文、气象、水质监测站)、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社会经济数据等进行多源融合,构建更全面的湿地信息模型。介绍利用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大数据挖掘,发现隐藏的规律,预测湿地生态变化趋势。 云计算与移动GIS:探讨云计算平台如何为大规模湿地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以及移动GIS技术如何在野外现场实现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和信息查询,提高工作效率。 模型集成与应用深化:展望将3S技术与生态模型(如水文模型、生物迁徙模型、碳循环模型)更紧密地结合,实现对湿地生态过程的模拟预测,为湿地恢复、生态补偿、气候变化适应等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支持。 公众参与与信息共享:探讨如何利用3S技术构建公众参与平台,鼓励公众参与湿地监测、数据采集,以及如何通过信息公开平台,将湿地保护成果和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提升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强调湿地信息标准化的重要性,以及不同3S技术平台和数据格式之间的互操作性,促进跨区域、跨部门的湿地信息共享与合作。 最后,本章将总结3S技术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如数据获取成本、技术人才培养、政策法规支持等,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3S技术在湿地保护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为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附录 野鸭湖湿地常用地物分类体系 3S技术相关软件操作指南(简要) 常用湿地监测指标与计算方法 参考资料与拓展阅读 本书力求内容详实,逻辑清晰,案例生动,操作性强,希望能成为广大师生、科研人员及湿地工作者进行湿地调查、监测与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综合实习指导书”的定位,让我产生了一种浓厚的求知欲。我一直对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像野鸭这样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当我看到这本书是以“野鸭湖湿地”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时,我立刻联想到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野鸭湖湿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比如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文状况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塑造了这片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野鸭在野鸭湖湿地的生存现状,包括其物种组成、数量变化、迁徙规律、繁殖习性以及它们在湿地食物链中的地位。这本书的“综合实习指导”属性,也让我推测它很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如何进行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论指导。比如,书中是否会提供关于如何进行野鸭种群数量的估测、行为观察记录的技巧、湿地水质和土壤环境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是否会介绍一些用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指标和技术?我甚至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一些成功的湿地保护案例,这不仅能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野鸭湖湿地的生态价值,也能为我学习和研究湿地保护提供有益的启示。总而言之,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野鸭湖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绝佳机会。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综合实习指导书”这几个字,立刻让我想到了大学时期参加过的各种野外实习。那段时光总是充满了新奇和挑战,既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又要动手去实践,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是以“野鸭湖湿地”为具体案例时,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张张生动的画面:在微风拂过的芦苇荡里,我们小心翼翼地观察野鸭的种类和行为;在清晨的薄雾中,我们尝试用望远镜捕捉远处的野鸭;在傍晚的夕阳下,我们记录湿地的日落美景。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重现那种身临其境的实习体验。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选择观察点、如何进行有效的野鸭行为记录、如何收集湿地环境数据(例如水温、pH值、溶解氧等)的详细指导?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野鸭解剖、标本制作的入门知识,又或者是一些关于野鸭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初步介绍?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评估结果转化为具体的保护和修复建议。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撰写实习报告、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的技巧,那对我来说就更实用了。这本书,我更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一本能够带领我走进野鸭湖湿地,进行一场丰富而有意义的“虚拟实习”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确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让我产生了一种“读懂一部分,却又迷失在另一部分”的感觉。“3S”究竟代表着什么?是某种特定的技术、理论框架,还是一个研究领域?我猜想它可能与地理信息科学(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有关,因为这些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越来越普遍。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本书很有可能是在介绍如何利用这些现代科技手段来研究和管理像野鸭湖这样的湿地生态系统。我设想书中会详细阐述这些“3S”技术在湿地调查、数据采集、信息分析和可视化方面的具体应用。例如,如何通过遥感影像监测湿地面积的变化、水体质量的优劣,或者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如何利用GPS进行精确的野外调查点定位,收集土壤、水样或动植物样本?再比如,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导入GIS系统进行空间分析,从而揭示野鸭的栖息地选择模式、活动范围,甚至预测其数量变化趋势。我非常好奇书中会提供哪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术指南,是否会包含一些实际的案例,比如如何利用“3S”技术来评估野鸭湖湿地的生态承载力,或者如何为湿地保护区制定更科学的管理方案。这本书的“综合实习指导”性质,也让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技能培训,让我能够掌握一两项与“3S”技术相关的湿地研究方法。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那种水墨风格的插画,几只野鸭悠闲地游弋在芦苇丛中,一下子就把人带入到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湿地氛围。我一直对湿地生态和野鸭的生活习性很感兴趣,所以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立刻被它勾起了好奇心。虽然我对“3S”这个缩写不太熟悉,但“综合实习指导书”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会比较实用,可能不仅仅是理论介绍,还会包含一些实践操作的内容。我期望这本书能详细讲解野鸭湖湿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条件,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野鸭的栖息和繁衍的。比如,不同季节的水位变化对野鸭的食物来源和迁徙路径有什么影响?湿地的植被类型,特别是那些对野鸭有营养价值的植物,又是如何分布的?我甚至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进行野鸭种群数量调查、健康状况评估等方面的指导,毕竟“实习指导书”的定位,应该是在实际操作层面有所启发。如果书中能配上清晰的湿地图、野鸭种类辨识图,以及一些湿地保护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完美了。我尤其期待能够了解到一些关于湿地生态修复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这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野鸭湖,也能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实用且富有地方特色,让我对深入了解野鸭湖湿地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3S”的出现,让我联想到了一系列与地理信息、环境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前沿技术。“综合实习指导书”的定位,则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侧重于实践操作的指导。我猜测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很可能是在探讨如何运用先进的“3S”(可能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来对野鸭湖湿地这样一个具体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调查、监测和管理。我期望书中能详细介绍“3S”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如何通过遥感影像来分析湿地的水文变化、植被覆盖度以及生物多样性?如何利用GPS进行高精度的野外数据采集,比如土壤采样、水质监测点定位?又如何运用GIS将这些多源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可视化,从而揭示野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利用“3S”技术来解决湿地保护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监测非法捕捞行为,如何评估人类活动对野鸭栖息地的影响,或者如何制定更有效的湿地修复和管理策略。这本书的“指导书”性质,让我期待它能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和操作流程,帮助读者掌握运用“3S”技术进行湿地生态研究和实践的技能,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保护野鸭湖湿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