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
定价:35.00元
作者:王素珍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635213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绪论、信号与分析、模拟调制系统、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同步原理、差错控制编码、先进的数字带通调制与解调、信道复用与通信网等内容。
在保持理论深度的基础上,本书尽可能地简化数学分析过程,突出对概念、新技术的介绍,增进与实际系统的联系。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
1.2 信息及其度量
1.3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1.4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习题
第2章 信号与分析
2.1 确定信号的分析
2.2 变量分析
2.3 过程及其统计特性
2.4 平稳过程
2.5 高斯过程
2.6 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几种高斯信号
2.7 平稳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8 信道
习题
第3章 模拟调制系统
3.1 模拟线性调制
3.2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3 非线性调制原理
3.4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5 频分复用
3.6 模拟通信系统的应用举例
习题
第4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
4.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特性
4.3 基带系统间串扰的传输条件
4.4 部分响应基带系统
4.5 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6 眼图
4.7 时域均衡器
4.8 扰码和解扰
习题
第5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
5.1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5.2 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
5.3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5.4 二进制差分相移笋控(2DPSK)
5.5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6 匹配滤波器
5.7 相关接收机
5.8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习题
第6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6.1 采样定理
6.2 采样信号的量化
6.3 脉冲编码调制(PCM)
6.4 简单增量调制(△M)
6.5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6.6 时分复用和复接(TDM)
习题
第7章 同步原理
7.1 引言
7.2 载波同步
7.3 位同步
7.4 群同步
7.5 网同步
习题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
8.1 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
8.2 线性分组码
8.3 循环码
8.4 卷积码
8.5 网格编码调制(TAM)
习题
第9章 先进的数字带通调制与解调
9.1 正交振幅调制(QAM)
9.2 小频移键控及高斯小频移键控
9.3 正交频分复用(OFDM)
9.4 扩展频谱技术
习题
0章 信道复用与通信网
10.1 引言
10.2 频分复用(FDM)
10.3 时分复用(TDM)
10.4 码分复用(CDM)
10.5 多址通信方式
10.6 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0.7 通信网
习题
附录1 常用三角公式
附录2 Q函数表和误差函数表
附录3 类贝塞尔函数表
缩写词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本引人入胜的技术故事集。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原理的时候,都会穿插一些通信发展史上的经典案例和技术革新,让我对通信技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在讲解模拟通信的时候,它会提到早期的广播和电话是如何工作的;在讲到数字通信的时候,它又会介绍一些现代通信技术是如何实现的。这种将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讲解方式,不仅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也让我对通信技术的演进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仿佛看到了通信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解决了人类沟通的难题。而且,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非常到位,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技术,更是在探索一段波澜壮阔的技术发展史。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信号与系统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极大的夯实。这本书的逻辑非常严谨,从最基础的信号特性分析,到各种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再到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核心数学工具的引入,都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我之前对这些数学变换总是有种畏惧感,觉得它们离实际应用很远,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展示了这些数学工具在分析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比如如何用傅里叶变换来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如何用卷积来理解系统的响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数学上的严谨性,但同时又用了很多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些数学概念的物理意义,让我在理解数学的同时,也深化了对通信系统行为的认知。特别是在讲解随机信号和噪声的部分,让我对通信系统中不可避免的干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白了各种抗噪声技术的设计思路。这本书的练习题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各个章节的关键知识点,做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通信原理的掌握程度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整个通信世界。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信号传输层面,而是将眼光放得更远,涉及到了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多址接入等更高级的通信技术。我之前一直以为通信就是把信号从A点传到B点,这本书让我明白,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通信,还需要考虑很多方面,比如如何用最少的比特数来表示信息(信源编码),如何在传输过程中抵抗噪声和干扰(信道编码),以及如何在共享信道的情况下,让多个用户同时进行通信(多址接入)。作者在讲解这些概念时,并没有把它们孤立起来,而是巧妙地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模型。这让我对通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优化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能够主动去分析和理解各种通信技术的优劣,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难度不小,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觉得特别有价值。它并没有选择简单化某些概念,而是尽可能地保留了通信原理的精髓。在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章节,比如信息论、编码理论的时候,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反复琢磨,甚至需要结合其他的参考资料。但是,当我最终克服困难,真正理解了那些概念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巨大的。这本书让我明白,通信原理的学习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和理论证明,但又会用清晰的逻辑引导读者一步步跟进。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到知识构建的过程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时,拥有了更强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我未来在通信领域的学习和工作都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让我爱不释手,一开始只是随手翻翻,没想到就陷进去了。通信原理这门课,我之前总觉得有点抽象,很多公式和概念都是死记硬背,效果并不理想。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娓娓道来,把那些复杂的理论一点点剖析开来,让我茅塞顿开。它不仅仅是罗列公式,更注重对通信系统整体运作的理解。比如,在讲到调制解调的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数字信号如何变成模拟信号,再如何恢复成数字信号的过程讲得清清楚楚。我之前一直搞不懂为什么需要这么复杂的调制方式,看完这里才明白,原来是为了在有限的信道条件下,尽可能高效、准确地传输信息。而且,书中的图示也画得非常精美,关键的流程图和波形图都清晰明了,帮助我直观地理解概念。我甚至开始主动去思考,在实际的通信设备中,这些原理是如何被实现的,感觉通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黑科技,而是可以通过理解原理去掌控的知识。我还会时不时地翻回前面的一些章节,因为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体会,仿佛在和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着通信领域深厚的底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