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十八描黄国培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考研教材9787550301283

正版十八描黄国培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考研教材978755030128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国培 著
图书标签:
  • 考研
  • 美术
  • 中国美术学院
  • 国培
  • 教材
  • 设计
  • 绘画
  • 素描
  • 色彩
  • 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碧万顷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0301283
商品编码:29575005712
页数:18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十八描
丛书名:  中国美术学院教材 
作者/主编:  黄国培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教材  
ISBN号:  9787550301283  
出版年份:  2011年    
版次:  第1版
总页数:  18页
开本:  1/8
图书定价:  22.00元
实际重量:  299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中国美术学院教材:黄羲教授十八描》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黄羲,中国著名的古装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1957年应著名画家潘天寿邀请,受聘于浙江美术学院讲授中国古装人物画传统技法,著有《说画》和《中国画理法研究》等书。由黄国培编著的这本《黄羲教授十八描》就是对黄老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学时的经验总结,书中引用了黄老先生教学手记、文稿的内容。并把文稿中一些要点,有关十八描骨线用笔规律、特征;衣纹创法与书法关系;衣纹线条演化的“古意”、“今情”,线描的技法以及临摹要求的予以拈出,供大家参考研究。有助于对传统十八描的理解认识。

《中国古代绘画史探微》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探究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及其发展脉络,从不同视角解读其艺术成就与文化内涵。我们将沿着历史的长河,追溯远古时期的岩画遗迹,感受先民质朴的生命意识;步入汉唐盛世,领略壁画与卷轴画中磅礴的气势与精湛的技法,体会时代精神的激昂;宋元时期,山水画的意境深远,花鸟画的生机盎然,文人画的雅逸情怀,共同构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巅峰。 本书重点关注各时期代表性的画种、画论和画坛巨匠,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折射的市井百态,以及李唐、马远、夏珪等山水画大家的笔墨情趣。我们将剖析历代绘画在继承与创新中的演变,探讨不同地域、民族文化对绘画风格的影响,例如佛教艺术对早期绘画的渗透,以及北方画派与南方画派在山水画审美上的差异。 同时,本书也着眼于中国古代绘画背后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从“天人合一”的道家理念,到“格物致知”的儒家精神,再到禅宗“顿悟”的智慧,这些思想如何巧妙地融入绘画之中,赋予作品超越视觉的深层意蕴,我们将一一揭示。我们还将探讨古代画家观察自然、体悟生活的方式,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笔墨的挥洒,将胸中丘壑、眼中景物转化为纸上的精神世界。 本书并非对中国古代绘画进行简单的梳理和罗列,而是试图通过对关键节点、重要作品和核心理念的深入剖析,引发读者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立思考。我们鼓励读者超越对技法的表面欣赏,去感受古人创造时的心境,去理解画作背后所承载的时代记忆与民族情感。 《中国古代绘画史探微》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以及希望更深入了解中国绘画发展历程的艺术爱好者和专业学生。本书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丰富的史料和精美的图例,为读者提供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领略中国古代绘画博大精深的魅力。 目录(示例): 第一章:远古的回响:史前与夏商周的绘画曙光 原始彩陶与岩画的神秘符号 青铜时代的纹饰与早期绘画的萌芽 第二章:辉煌的开端:秦汉魏晋的艺术革新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时代风貌 顾恺之与“以形写神”的理论实践 佛教艺术的东传与早期佛教绘画 第三章:盛世气象:隋唐的绘画高峰 阎立本与人物画的典范 吴道子、张萱、周昉的工笔重彩 莫高窟壁画的辉煌成就 山水画的初步发展 第四章:意境的升华:宋代的绘画境界 范宽、郭熙、李唐的山水画风 赵佶的“花鸟画”与院体画的精微 文人画的兴起与苏轼、黄庭坚的艺术追求 绘画理论的成熟:《画论》、《宣和画谱》 第五章:气韵的传承:元代的绘画多元 赵孟頫与复古思潮 黄公望、王蒙、倪瓒的“元四家”山水 笔墨意趣的强化与地域风格的显现 第六章:转型与演变:明清的绘画发展 浙派与吴门画派的风格分野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扬州八怪的个性解放 晚明的市民文化对绘画的影响 第七章: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化基因 哲学思想(儒、道、禅)与绘画的关系 文人的审美情趣与人格修养 传统笔墨技法的演变与创新 第八章:结论:回望与展望 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价值 对当代艺术的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正版十八描》的装帧实在令人惊喜,纸张的质感细腻而厚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子沉静的艺术气息。封面设计也颇具匠心,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而是选择了一种留白与写意相结合的风格,与“十八描”这个主题十分契合。拿到手的第一时间,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宝库。书中对于“十八描”的讲解,循序渐进,条理清晰,并非简单罗列名词,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一种描法的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历史渊源。书中穿插的插图,无论是古代大师的经典作品,还是当代艺术家们的创新演绎,都选取的恰到好处,极具参考价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节的处理,每一个描法的线条走向、墨色变化,都经过细致的描绘和标注,让初学者也能一窥门径。作为一名正在备考中国美术学院的学子,我深知基础功底的重要性,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领我一步步领略“十八描”的博大精深,激发我对中国画的热爱与探索。

评分

坦白说,起初我选择这本书,是带着一种尝试的心态。我对中国画的了解仅限于皮毛,总觉得那些线条繁复的古画难以企及。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极其亲切、极富感染力的方式,将“十八描”的奥秘一层层揭开。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每一段文字都充满了智慧。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笔墨随形,形随笔墨”的阐释,这让我明白了线条在中国画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是描绘物象的工具,更是情感的载体,思想的表达。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练习方法,指导读者如何从基础的线条入手,逐步掌握不同描法的要领。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进行练习,发现自己的笔触开始变得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让我充满了成就感。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一本考研教材的定义。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百科全书,一本关于笔墨艺术的哲学思考录。我从中不仅学到了“十八描”的具体技法,更领略了中国画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书中对“气韵生动”的解读,让我对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明白了,真正的艺术,是能够触及人心的,是能够引发共鸣的。这本书的作者,用他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画的大门。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画感兴趣的朋友,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画家,都能从中受益匪浅。它会让你重新认识中国画,重新认识笔墨的魅力。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技巧的提升,更是一种审美视野的拓展。作者在讲解“十八描”的同时,巧妙地穿插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案例,以及一些关于中国画美学思想的探讨。这使得我对“十八描”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孤立的技术层面,而是将其置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宏大语境中去理解。我看到了历代艺术家如何通过对“十八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表达他们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深受启发。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意境”的论述,它如何通过线条的疏密、虚实、干湿来营造出画面的诗意和哲理。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画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形似,更在于神似,在于那份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对于一个渴望在中国画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某个具体的技法演示,而是一种豁然开朗的艺术顿悟。它让“十八描”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跃然纸上的生命力。作者以一种极富洞察力的视角,将十八种线条描法与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情感表达紧密联系起来,仿佛在诉说着中国画的灵魂。我能感受到笔墨在纸上流淌时,所蕴含的那种千变万化的可能性,时而如春蚕吐丝,绵密而细腻;时而如铁线盘钢,刚劲而有力。书中对于不同描法在表现不同题材时所起到的作用,分析得鞭辟入里。比如,在描绘山石时,披麻皴如何展现岩石的肌理和厚重感;在表现人物衣纹时,游丝描如何勾勒出丝绸的飘逸和垂坠感,这些都让我对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曾尝试过一些绘画技法,但总是不得要领,感觉像是空中楼阁。而这本书,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对线条的精妙运用,来赋予画面生命和灵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