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戰役記:紀念黃淮海科技戰役40周年
定價:148.00元
作者:石元春
齣版社:中國農業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
ISBN:978756550827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
開本:
商品重量:0.9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自20世紀70年始,針對黃淮海平原旱澇鹽堿的綜閤治理和農業發展,國傢組織過一場長達28年的科技大戰役。由於戰役的巨大成功,推動瞭我國涉及20個省市、3.8億人口,4.7億畝耕地的低産田治理工程,為結束我國韆百年缺糧曆史做齣瞭重要貢獻。該成果獲“l993年度國傢科技進步特等奬”。本書是參加該戰役的首席科學傢寫的一部迴憶錄,記載瞭此次科學登攀中真實、動人、跌宕和勵誌的故事。章迴小說體裁和流暢生動的文字將給讀者帶來輕鬆愉快的閱讀享受。
目錄
序幕:結緣
上篇 十年一劍——麯周試驗區
1.難抗命遷校延安,罹“剋”疾迴京療養
2.來電話七三六一,定未來後半今生
3.仲夏日初探虛實,定大計夜話麯周
4.進張莊澇水相迎,三透房安營紮寨
5.苦思索作戰方略,精謀劃首份藍圖
6.設樣闆四百畝地,前哨戰打響試區
7.開局年百事待舉,王觀瀾視察督陣
8.情報網建設在即,化驗室刻不容緩
9.辦農校培訓農民,育人纔韆鞦基業
10.抖秘籍綜閤治理,擺陣勢以正相閤
11.齣奇兵戰績喜人,靠科學鎮住老堿
12.論成敗産量為上,種麥場人機比武
13.起風波封殺淺井,辛德惠單刀赴會
14.初來客不知深淺,苦遭遇省委書記
15.迎風雨我行我素,且徐行何妨吟嘯
16.治理期四年一貫,創高速産治雙馨
17.謀推廣夢係麯北,喜碰杯雙五百萬
18.為驗證再建試區,抒豪情叫闆麥産
19.阿金斯當場拍闆,藉外力圓夢麯周
20.誠可貴河北認同,許鐵城箴言六條
……
下篇 走嚮黃淮海
作者介紹
石元春,l931年生,湖北人,土壤學傢。1956年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係研究生畢業,l987—1995年任該校校長。現為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國傢規劃專傢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國科協副主席、科學技術奬勵委員會委員等學術職務。l991年和1994年先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著有《黃淮海平原的水鹽運動和旱澇鹽堿綜閤治理》、《鹽漬土的水鹽運動》等專著。近年關注外生物質産業的發展。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戰役記:紀念黃淮海科技戰役40周年》,給我一種強烈的曆史使命感和時代共鳴。40年,足以讓滄海變桑田,也足以讓一段輝煌的曆史沉澱齣更為深刻的意義。我設想,這本書將是一部集史料性、思想性和人文關懷於一體的佳作。它不會是枯燥的技術報告,而是會以生動的故事講述,將那場充滿激情與智慧的科技戰役呈現在讀者麵前。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描繪齣科技戰役的“前綫”——那些艱苦的科研環境,那些執著的科研人員,以及他們所麵臨的嚴峻挑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挖掘這場戰役所摺射齣的民族精神,那種不屈不撓、勇於創新的時代脊梁。這本書的齣現,不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它將激勵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發揚“戰役”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這本書,我相信將成為一本值得反復品讀、受益匪淺的著作。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真實反映曆史、展現人物風采的作品情有獨鍾。當得知《戰役記:紀念黃淮海科技戰役40周年》即將齣版時,我的內心充滿瞭期待。黃淮海地區,一個在中國版圖上具有特殊地理意義和深厚曆史底蘊的區域,在此發生的科技戰役,其背後必然凝聚瞭無數人的智慧、汗水乃至犧牲。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必然深入走訪瞭當年的親曆者,挖掘瞭大量鮮為人知的史料,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生動的科技戰役場景。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記錄下那些關鍵的技術突破是如何實現的,其中是否存在一些不為人知的麯摺和挑戰?那些默默無聞的科技工作者們,他們的個人故事又是怎樣的?他們的生活狀態、工作環境,以及他們身上所展現齣的那種堅韌不拔、攻堅剋難的精神,都將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冰冷的史實堆砌,更能通過生動的筆觸,勾勒齣那個年代科技報國的熱情,以及黃淮海地區人民在科技發展中的獨特貢獻。這本書的問世,相信會成為研究中國科技發展史,特彆是區域性科技發展的重要參考。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事件和科技發展都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很期待能有一本書能夠係統地迴顧像黃淮海科技戰役這樣意義重大的事件。雖然我還沒有機會閱讀《戰役記:紀念黃淮海科技戰役40周年》這本書,但從書名和其所紀念的事件來看,我腦海中已經浮現齣瞭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畫麵。黃淮海地區,承載著中國幾代人的耕耘與希望,而在這裏發生的科技戰役,無疑是中國人民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中取得的輝煌成就的縮影。我設想,這本書定然會深入挖掘在那段艱苦歲月裏,無數科技工作者們是如何憑藉智慧和毅力,剋服重重睏難,在荒蕪的土地上播撒科技的種子,最終結齣纍纍碩果的。我想象書中會詳細描繪那些關鍵的技術攻關時刻,那些無數個不眠之夜,那些為瞭國傢發展而甘願奉獻一切的科學傢和工程師們的群像。同時,我也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更能觸及到這場戰役背後所蘊含的精神力量,那種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民族精神,以及它對後來中國科技發展産生的深遠影響。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對那個時代英雄們的最好緻敬,也是對我們這一代人關於如何在新時代繼續發揚科技創新精神的一次深刻啓示。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極具吸引力——“戰役記”。“戰役”二字,立刻勾勒齣一種史詩般的宏大敘事,而“黃淮海科技戰役”,更是將這種宏大感置於一個具體的、具有深刻曆史意義的地理區域。這讓我不禁聯想到,這本書將是一次關於勇氣、智慧與奉獻的盛大禮贊。我設想,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技術成就,更會著力於刻畫在那場“戰役”中,那些平凡崗位上的英雄們。他們或許沒有顯赫的頭銜,卻用自己的雙手和頭腦,為國傢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當時麵臨的技術瓶頸,以及科研人員是如何通過集體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最終突破這些難關的。同時,“紀念40周年”的字眼,也意味著這本書將承載著一份厚重的迴顧與傳承。它不僅是對過去的緬懷,更是對未來的啓迪,引導我們思考在新時代如何繼承和發揚那種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以科技創新驅動國傢進步。這本書的意義,想必遠遠超齣瞭史料的記錄,它是一麵旗幟,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嚮。
評分作為一名對工業發展和區域經濟變遷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對《戰役記:紀念黃淮海科技戰役40周年》這本書的期待值非常高。黃淮海地區,作為中國重要的農業和工業基地,其科技發展曆程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僅僅局限於技術細節,而是會從更宏觀的視角,展現這場科技戰役對黃淮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影響。例如,書中是否會分析當時的技術引進策略、自主研發的成果,以及這些科技成果是如何轉化為生産力的?它是否會探討這場戰役在促進當地産業結構升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麵所起到的作用?我更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案例分析,通過具體項目的成功與失敗,來摺射齣當時科技發展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同時,作為一本紀念性的著作,它也必定會聚焦於參與這場戰役的傑齣人物,他們的決策、他們的擔當,以及他們的遠見卓識,都將是本書的一大看點。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對那段波瀾壯闊的科技發展史的一次深刻梳理,也是對後人的一次寶貴啓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