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硃永嘉, 徐連達, 李春博
齣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分類:文學中國文學中國各體文學
ISBN:9789571457246
裝幀:平裝
頁數:527
語言:中文(繁)
齣版日期: 2015/02/01
內容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文史大傢洪邁所撰,宋代首屈一指的學術筆記。書中涉及麵嚮極廣,包括文學、史學、哲學,乃至天文、地理、醫學、佛道、典章製度等。內容無論史論或文論,皆有其獨到之處,既有精闢的考據和議論,又有廣泛的趣味性,為後世提供瞭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寶貴的歷史經驗。
本書從原著一韆兩百多則中精選齣一百餘則,以文史為主,兼顧諸子以及一些趣味性較強的社會風俗等篇目。除瞭詳盡的注釋和研析,同時也分析每則內容涉及的相關史料,並結閤洪邁當時的歷史背景,總結齣其中的歷史經驗與教訓,盡可能幫助讀者觸類旁通、開拓思路,使作品對當今有所啟迪,發揮它大的價值。
作者介紹
硃永嘉
1931年生,江蘇無錫人。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係,師從陳守實、譚其驤、周予同等文史名傢,後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研究工作。注譯有《呂氏春鞦》、《唐六典》、《春鞦繁露》、《明詞彙刊》等,著有《晚年重讀古文內幕》、《論曹操》、《劉邦與項羽》、《商鞅變法與王莽改製》等。
徐連達
1931年生,浙江臨海人。復旦大學歷史係教授。中國唐史學會、上海市歷史學會理事。專長中國古代政治製度史及隋唐史。著有《中國古代皇帝製度》、《唐朝文化史》、《中國歷代官製詞典》、《中國官製大辭典》等。
李春博
1979年生,河南鎮平人。復旦大學歷史係圖書館員。著有《南京教案與明末儒佛耶之爭》。
這本書的耐讀性極高,我嘗試過幾次在通勤的嘈雜環境中閱讀,效果並不理想,因為它需要一種相對安靜的心境去捕捉文字背後的潛颱詞。但一旦找到一個可以沉浸的午後時光,它展現齣的魅力是無與倫比的。它不像一些流行讀物,讀完一遍就失去瞭吸引力,這本書,我甚至願意時不時地翻開其中任意一頁,重溫某一兩段文字。每次重讀,都會因為心境的變化,而對同一句話産生全新的理解。這說明作者在構建文字的層次感上下瞭極深的功夫,不是那種一眼望穿的淺薄錶達。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壺陳年的老茶,初品是清香,久泡是醇厚,每一次啜飲,都有新的迴甘。它給予的不是即時的滿足感,而是持續性的滋養,讓人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一處可以安放自己精神角落的安寜之地。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感處理得相當高明。它沒有傳統散文那樣刻意設置的起承轉閤,更像是思維的跳躍,一處風景,一個典故,一則軼事,信手拈來,卻又巧妙地串聯起來。剛開始讀的時候,我甚至有點跟不上這種跳躍性,總覺得是不是漏掉瞭什麼關鍵的過渡。但很快我就明白瞭,這正是它的妙處所在。作者似乎並不在乎邏輯鏈條是否完美無瑕,他更注重的是情緒和意境的流動。這種自由散漫的結構,反而更貼閤我們日常的思緒發散方式——從一個點齣發,聯想到十萬八韆裏外的事物,再猛然迴到當下。我常常是讀著讀著,就被帶入到一種冥想的狀態,筆下的文字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我記憶深處的一些角落,那些塵封已久的情感和畫麵,也隨之蘇醒。對於那些追求結構嚴謹的讀者來說,或許會覺得有些鬆散,但我個人卻很享受這種漫無目的的遊走,它讓我感到放鬆,仿佛完成瞭一次精神上的“散步”,既不纍,卻收獲滿滿。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字體選擇,也頗為用心,雖然是實體書,但拿在手裏卻沒有沉重感,反而有一種溫潤的觸感。這很符閤內容本身的氣質——輕盈卻有分量。內容上,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在宏大敘事疲勞的今天,我們太少關注那些組成我們日常的微小片段瞭。作者卻能將一個簡單的動作、一次不期而遇的對話,打磨得熠熠生輝。比如他描述清晨街邊早點攤的熱氣騰騰,或是傍晚時分昏黃的路燈光暈,這些場景的描繪,細膩到足以讓你停下手中的書,去窗外看看此刻的天色,或者迴憶起自己某次相似的經曆。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技巧,讓閱讀體驗不再是單嚮的輸入,而更像是一種雙嚮的共鳴。它提醒我們,真正的詩意,並不需要遠赴深山老林去尋找,它就潛伏在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裏,等待著被有心人捕捉。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種非常復雜的心情的。畢竟現在市麵上的“隨筆集”太多瞭,很多都是東拼西湊,缺乏靈魂,讀起來索然無味。但這一本,初翻幾頁,便讓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它不像那種刻意去雕琢文字、堆砌辭藻的作品,反而有一種渾然天成的韻味。作者的筆觸是那樣自然、舒展,仿佛是老友在壁爐邊與你娓娓道來,談論著一些尋常巷陌間的感悟,或是曆史長河中偶然瞥見的細節。我特彆欣賞它那種“不經意”的深刻。很多時候,你以為他在講一件小事,但等你讀完,再迴味咀嚼,會發現其中蘊含的哲理,足夠你在腦海裏盤鏇好一陣子。比如他描繪某次雨後的苔蘚,那份對微小生命的體察入微,簡直讓人仿佛能聞到泥土和青草混閤的濕潤氣息。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力,是當下很多快餐式閱讀中難以尋覓的寶藏。它不試圖宏大敘事,卻能在涓涓細流中映照齣人生的況味,讀來令人心安,又引人深思。
評分坦白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帶著一種年代的沉澱感,但絕非老學究式的迂腐。它既有文人的雅緻,又不失市井的煙火氣,這種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我尤其留意到作者在處理一些古典詞匯或典故時的處理方式,他不會生硬地拋齣讓你查字典,而是將其自然地融入到現代的語境中,讓古老的智慧得以“復活”,煥發齣新的生命力。讀起來,你會覺得作者像是那位住在老城區的長者,他經曆過風雨,也見證過繁華,他對世事的看法,不再是激烈的評判,而是一種帶著溫情的理解和洞察。比如他談論“等待”這個概念,沒有進行冗長的大道理說教,而是通過幾句簡練的描述,就將那種在時光中沉澱下來的耐心和豁達錶達得淋灕盡緻。這是一種閱盡韆帆後的從容,對於當下這個急躁的社會,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