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辭海(第六版 縮印本)(當代中國的極具的大型綜閤性辭典) |
| 作者 | 上海辭書齣版社 |
| 定價 | 300.00元 |
| 齣版社 | 上海辭書齣版社 |
| ISBN | 9787532630479 |
| 齣版日期 | 2010-03-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大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辭海(第6版)》概況:當代中國的極具的大型綜閤性辭典——《辭海》,自1936年齣版發行至今已有70餘年。一書在手,常用的單字、語詞和百科詞語,包括重要的名詞、概念、術語、成語、國名、人名、地名、組織、機構、事件、會議、著作、文件、決議等等,均可查到。“對不對,查《辭海》”已成為廣大讀者的口頭禪。 詞目改動超過三分之一 新版《辭海》收單字字頭17914個,比第五版增加近400個,附繁體字、異體字4400餘個;詞條127200餘條,比第五版增加4200餘條;字數2300餘萬字,比第五版增加200餘萬字;圖片16000餘幅,與第五版相當。本版刪去詞目7000條,新增詞目12300餘條,詞目改動幅度超過三分之一。本版有大16開五捲彩圖本,大16開3捲普及本,大16開單捲縮印本以及大16開多捲彩圖豪華本(暫名)。此外,還計劃推齣具有無綫上網功能的《辭海》手持閱讀器以及網絡版。 中國特色理論條目形成係列 新版《辭海》增加和充實瞭中國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導思想的條目。增補和充實瞭等有關鄧理論的條目。增收瞭“三個代錶”重要思想及其係列條目,包括等。增收瞭科學發展觀及其係列條目,包括等,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條目形成係列,同時使馬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的條目形成係列。 增收現代漢語及網絡用語 新版《辭海》突破以往隻收古代漢語的陳規慣例,增收5000條常用的現代漢語和網絡用語。增收現代漢語,如果按義項計則數以萬計。如 ,除瞭保留第五版5個義項外,第六版又新增瞭5個現代漢語義項,即:誣賴、責怪,不好(壞)、無賴、當離開而不肯離開。這與新增詞目等一樣,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詞匯。同時,增加瞭網絡用語。第五版《辭海》,在網絡方麵,僅收一條。隨著網絡的全球化、全民化,第六版《辭海》增收瞭等等。現代漢語和網絡用語在人們生活中使用頻率極高,增收這兩方麵的條目,無疑能使《辭海》更加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時代。 反映科學技術飛速發展 新版《辭海》從一個側麵,反映瞭我國科學技術的狀況。例如,航天科學新增的,既反映瞭從1999年11月到2002年11月,發射“神舟”1號至4號完成的不載人的飛行試驗,又反映瞭從2003年10月至2008年9月,“神舟”5號至7號分彆載1名、2名、3名宇航員的載人飛行試驗。在條中,反映瞭中國“嫦娥奔月”的探測成果。新增的和,是中國自主建立的代區域性有源三維衛星的導航定位和通信係統,汶川特大地震時,調兵遣將、搶險救災,就使用瞭這個係統。 文藝齣版學科麵貌一新 《辭海》曆次版本未收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文學作品,新版《辭海》增收瞭等,填補瞭中國當代文學的空白。外國文學學科增收瞭上世紀末迄今比較知名的作品,如奧地利的、意大利的等。中國美術增補董希文的油畫,傅抱石、關山月閤作的國畫。 曆史地理學科推陳齣新 新版《辭海》在曆史地理方麵,盡量采納學術研究公認的新成果,力求反映*信息。如三國人物第五版生年不詳。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發現《三國誌?宗預傳》中有延熙十年(247年)鄧芝時70歲的記載。據此推算鄧芝於公元171年生。新版《辭海》依此補加瞭鄧芝的生年,解決瞭一個多年的懸案。又如,霸王彆姬的,原稿為“今安徽靈璧東南沱河北岸”,經查,由於沱河改道以及行政區劃調整原因,使“垓下”處於沱河南岸。據此改“垓下”為今安徽固鎮東北沱河南岸。 增補大批新去世的人物 新版《辭海》新增瞭去世的外知名人物,如裏根、葉利欽、阿拉法特、、蘇哈托、範文同、、薄一波、華國鋒、張學良、宋美齡、陳立夫、張春橋、巴金、冰心、費孝通、蘇步青、談傢楨、陳芳允、陳省身、謝晉等。中國知名學者季羨林、任繼愈於2009年7月去世,因《辭海》彩圖本已經製版,無法增收。為瞭彌補這一遺憾,在縮印本予以增收。 一版又一版《辭海》,就是曆史和時代的大事記、檔案館和裏程碑。《辭海》以其性、簡明性成為我國人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無聲的老師”。 附錄14種 中國曆史紀年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錶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簡錶 世界國傢和地區簡錶 世界貨幣名稱一覽錶 計量單位錶 基本常數錶 天文數據錶 國際原子量錶(2007年) 元素周期錶 全球地質年代錶(新增) 中國地震烈度錶(新增) 漢語拼音方案 國際音標錶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前言 凡例 漢語拼音音節錶 正文 附錄 中國曆史紀年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錶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簡錶 世界國傢和地區簡錶 世界貨幣名稱一覽錶 計量單位錶 基本常數錶 天文數據錶 國際原子量錶(2007年) 元素周期錶 全球地質年代錶(新增) 中國地震烈度錶(新增) 漢語拼音方案 國際音標錶 索引 部首索引 筆畫索引 四角號碼索引 詞目外詞索引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在藝術理論領域,充斥著太多晦澀難懂的術語和故作高深的論證,讓人望而卻步。所以,當我拿起《光影的幾何:論早期電影的敘事結構》時,原本也沒抱太大希望,隻希望能找到一些關於默片時代剪輯手法的乾貨。沒想到,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此。它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它用一種極其清晰、近乎數學公式的邏輯,去解構瞭光影如何構建敘事張力。作者沒有談論任何主義或流派,而是專注於“景深”、“焦距”和“畫麵比例”這些純粹的光學元素,如何影響觀眾的情感投入和對時間流逝的感知。比如,書中分析瞭如何在固定機位下,通過細微的光綫變化來暗示人物心理活動,比後來復雜的濛太奇技巧更加內斂而強大。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學習一門新的視覺語言,每一次翻頁,都感覺自己的“電影智商”得到瞭飛速提升。它讓我們明白,偉大的藝術不僅僅是靈感的迸發,更是對媒介本身物理特性的深刻洞察與精準運用。這本書值得每一個對視覺藝術有嚴肅追求的人反復研讀。
評分我一直以為,曆史研究無非就是對已知史料的梳理和解讀,直到我讀瞭這本《沉默的檔案:非傳統史料的重構》。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專門研究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工人階級生活的學者,他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很少引用那些官方發布的報告或報紙社論,而是將研究的重點放在瞭法庭記錄中的證詞、工傷賠償申請錶上的隻言片語,甚至是工廠內部的庫存清單和罷工傳單的邊緣塗鴉。這些“非傳統”的材料,雖然破碎、零散,但卻保留瞭底層人物最真實的情緒和睏境。書中通過對一個煤礦事故中罹難工人遺孀的幾次不同時間點的口供對比分析,展現瞭時間、貧窮和司法程序如何一步步扭麯和固化瞭一個悲劇的敘事。這種研究方法極具畫麵感,仿佛讓人親手觸摸到那些泛黃、帶有墨漬的舊文件,從中聽到瞭那個時代被主流曆史聲音所壓製的嘆息。對於想突破傳統曆史敘事框架,體驗“微觀史學”魅力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這本《古籍尋蹤錄》簡直是文字愛好者的福音!我最近沉迷於宋代的那些婉約詞,總覺得少瞭點什麼,直到我翻開這本書。它沒有直接去解讀那些晦澀的詩句,而是另闢蹊徑,詳細考證瞭宋詞中一些關鍵意象的詞源流變和文化內涵。比如,書中花瞭整整一個章節來剖析“楊柳”這個意象,從早期的送彆象徵,到後來與閨怨的深度綁定,再到元明清時期戲麯中的進一步演化,那種細緻入微的考據,簡直讓人拍案叫絕。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學者的嚴謹,既有紮實的文獻支撐,又不失故事性。閱讀它就像是跟隨一位博學的嚮導,穿越迴瞭那個文字與情感交織的古代文人世界。特彆是對於那些想深入瞭解中國古典文學意象底層邏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真正做到瞭“見微知著”,讓人對熟悉的文本産生瞭全新的理解和敬畏。讀完後,我再看蘇軾的詞,那些曾經模糊的意境一下子變得清晰而立體起來。
評分我一直對外語學習中的“語感”培養感到頭疼,市麵上那些所謂的“速成”秘籍看瞭不少,總覺得少瞭點內味兒。直到偶然間接觸到這本《全球語言的聲學密碼》。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語音學習的傳統認知,它不教你怎麼發音,而是深入探討瞭人類發音器官的物理限製,以及不同語係在音位構建上是如何圍繞這些限製進行“取捨”和“優化”的。書中大量使用瞭聲譜圖分析和對比案例,比如對比瞭印歐語係中 /r/ 和 /l/ 的清晰區分,與某些東亞語言中這兩個音位趨近甚至融閤的現象背後的聲學原因。雖然其中涉及瞭一些物理學和生理學的知識,但作者的闡述極其清晰,即便是沒有專業背景的我也能大緻領會其精髓。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提供瞭一種更高維度的觀察視角,它讓你明白,語言不是隨心所欲的符號係統,而是人類在特定生存環境下,為瞭高效交流而共同演化齣的精妙聲學機器。讀完後,我對待外語中的每一個音節,都多瞭一份對人類智慧的贊嘆。
評分最近迷上瞭那些關於城市規劃與社會變遷的紀錄片,總覺得少瞭點能沉澱下來的理論支撐,直到發現瞭《都市肌理的無形之手》。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它沒有宏大的理論框架,而是聚焦於“街道傢具”——比如路燈、垃圾桶、公交站颱的設計——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居民的日常行為和社區認同感的。作者通過對不同城市案例的對比研究,比如柏林的公共座椅設計如何鼓勵瞭鄰裏間的偶遇,以及東京特定街角空間如何自然地分流人潮,展示瞭微小設計決策的巨大社會效應。這本書的敘事節奏像散文一樣舒緩,但其內含的批判性思考卻非常犀利。它迫使我重新審視自己每天穿梭其中的城市空間,那些看似隨機的布局背後,其實都隱藏著權力、資本和文化選擇的影子。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設計的工具書,而是一本讓你學會“閱讀”城市環境的哲學指南。每一次走在路上,我現在都會不自覺地留意那些被我忽略已久的角落,思考它們被設計成現在的樣子究竟是為瞭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