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珍藏世博》—上海世博的全景式文化解讀
定價:39.80元
作者:孫晶岩
齣版社:當代中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8017094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58kg
編輯推薦
上海世博的全景式文化解讀
《人民日報》世博特刊的精彩結集
上海世博的珍藏版本
內容提要
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次由發展中國傢舉辦的世博會。它曆時184天,聚集246個參展國傢和組織,接納7300多萬觀眾,成為史上規模*、參展國傢多、參觀人數多的一屆世博會。
上海世博會猶如一部寫在大地上的百科全書,將世界的博大與精微、科技的奇妙與文化的多元、人類的文明成果與建設經驗匯集於此。
本書作者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參觀瞭上海世博會100多個場館,采訪瞭包括世博會的組織者、參展方在內的數十人,拍攝瞭3000幅精美照片,從文化、藝術、建築等角度對主要場館做瞭詳盡介紹和解讀。
上海世博會是中國“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舉辦的一次盛會,是世界曆史文化和科技成果的薈萃,是當代中國與世界的一次交流。
這是一本從文化上解讀上海世博會的百科全書。作者通過參觀世博和對組織者、參展方的采訪,以生動的文字和精心拍攝的大量精美圖片,與讀者一道品讀世博、享受世博、珍藏世博。
目錄
章 難以釋懷的歐洲文化情結
法國館以色、香、味作為序幕
弗拉明戈藏在西班牙的血液裏
意大利館充滿瞭藝術氣息
第二章 嚮往童話般的詩情與夢境
俄羅斯館使孩子感到幸福
丹麥館講述快樂的秘密
瑞典館充滿瞭童心童趣
第三章 科技創造新大陸
銀灰色的理性
紫蠶島的呼吸
影像中的美利堅
楓葉之國
第四章 古老文明在這裏相遇
東方之冠
萬象和諧
尼羅河畔的迴聲
風箏森林的誘惑
月亮寶船的絲綢之路
第五章 建築是城市的眸子
阿爾卑斯山是瑞士的驕傲
禮品盒上盛開的蒲公英
捷剋人請你觸摸好運浮雕
芬蘭
橙黃色的創意
歐洲的建築長廊
亞洲的建築畫廊
第六章 願和平鴿在中東自由飛翔
海上漂來一隻巨大的海螺
橄欖之城的美好嚮往
第七章 活力與激情
好望角吹來的風
北非的古堡花園
非洲的微笑
足球王國的魅力
第八章 藍色的多元文化
韆島之國
享受海洋的滋養
創世紀神話
第九章 我們隻有一個地球
城市是一個生命體
世界的動力
活力矩陣的春天
城市如棋
人類的腳是圓的
延伸城市夢想
那些美麗即將消失
第十章 世博在中國
綠色的暢想
世博催生城市文明
喧囂中的安寜
飛碟是永不落幕的城市舞颱
尾聲
後記
作者介紹
孫晶岩,女,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國傢一級作傢。曾獲全國報告文學奬、國傢“五個一工程”奬等20餘項文學奬。被國務院授予“國傢西氣東輸工程建設先進個人”奬章。主要作品有《中國動脈》、《五環旗下的中國》、《震不垮的川娃子》、《山脊——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寶藏庫裏尋寶。我之前對世博會的印象,更多停留在一些著名的地標性建築和“和諧發展”的口號上。但《珍藏世博》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它不是簡單的圖片集,也不是枯燥的報告,而是將世博會的點點滴滴,都凝聚成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幕後英雄”的描繪,那些為瞭世博會順利進行而默默付齣的普通勞動者,他們的身影在這本書中得到瞭充分的展現,這讓我覺得這本書更加接地氣,也更加有人情味。而且,書中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展館設計理念的對比分析,也讓我大開眼界。比如,我一直對那個充滿未來感的“德國館”印象深刻,書中對它“輕盈、靈活”設計理念的闡釋,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它能夠成為當年的“明星館”之一。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世博會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於人類文明交流、關於創新精神、關於我們如何共同構建美好未來的百科全書。
評分這本書的質量,讓我感到非常驚喜。我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上海世博會的書籍,但很多都停留在錶麵的報道或者簡單的圖片展示。《珍藏世博》這本書,則完全不同。它不僅僅是記錄瞭世博會上的那些精彩瞬間,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瞭這些精彩背後的文化意義和曆史價值。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未來生活”的暢想,那些展現在各個展館裏的關於環保、科技、人文的構想,讓我對人類的未來充滿瞭希望。而且,書中對“城市”這個主題的多角度解讀,也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看到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城市發展模式,也讓我對上海這座城市在世博會後所發生的積極變化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就像一本沉甸甸的時光膠囊,將那個屬於上海、屬於世界的盛夏,封存瞭起來,讓我得以反復迴味,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濃濃的復古情懷,我第一眼就被那精緻的插畫吸引瞭,仿佛一下子把我拉迴瞭那個充滿活力和夢想的2010年。作為一個當年親臨現場的普通市民,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時萬人空巷的熱鬧景象,以及那些令人驚艷的展館設計。翻開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全景式”。它不僅僅是記錄瞭上海世博會的日期、事件,更重要的是,它像一本厚重的日記,將我當年那些零散的、模糊的記憶重新串聯起來。我特彆喜歡其中對各個國傢館細節的描寫,很多當時因為人太多沒能深入體驗的部分,在這本書裏得到瞭細緻的呈現。比如,我一直對那個設計理念非常獨特但排隊太長的“城市最佳實踐區”印象深刻,書中對其中幾個案例的剖析,讓我對“城市”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且,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信息羅列,而是通過大量珍貴的圖片和生動的文字,勾勒齣世博會舉辦前後上海這座城市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它所承載的社會文化意義。讀這本書,我仿佛又迴到瞭那個屬於上海,也屬於世界的夏天,那種激動人心的氛圍,躍然紙上。
評分說實話,最初拿到這本《珍藏世博》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期待,總覺得這種大型活動的書籍,要麼是官方宣傳,要麼就是流水賬般的記錄。但當我翻閱瞭幾頁後,我纔意識到自己大錯特錯瞭。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此。它沒有迴避世博會舉辦期間的那些“不容易”,比如交通的擁堵,人群的嘈雜,甚至是一些展館的“冷門”。作者以一種非常客觀但又不失溫情的視角,將這些真實的細節融入到瞭宏大的敘事之中。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文化解讀”的側重,它沒有簡單地停留在視覺的呈現,而是深入挖掘瞭每個展館、每個活動背後所蘊含的文化交流、科技創新以及人類對未來城市的美好暢想。書中對“中國館”的解讀,我更是看瞭又看,那些關於東方哲學、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相結閤的論述,讓我對我們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倍增。這本書更像是一堂生動的曆史課,讓我重新認識瞭上海世博會,也重新審視瞭那個時代我們所經曆的一切。
評分作為一個對曆史和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全麵、深入解讀上海世博會這樣重大事件的書籍。《珍藏世博》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所有的期待。它沒有流於俗套,而是以一種非常獨特且深刻的方式,將世博會這個盛大的活動,上升到瞭一個文化解讀的層麵。我非常欣賞書中對“中國文化符號”在世博會上的巧妙運用,那些看似不經意的設計,實則蘊含著深厚的東方哲學和美學理念,讓我在閱讀中感到瞭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書中對一些國際展館的解讀,也非常到位,它不僅僅是介紹瞭展館的建築特色,更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文化內涵和設計哲學,讓我看到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對於“城市”和“未來”的理解和憧憬。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老師,用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見解,引導我一步步走進上海世博會的文化脈絡,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社會思潮和文化碰撞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