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 9787513008778

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 978751300877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色音 著
图书标签:
  • 民俗文化
  • 宗教信仰
  • 文化人类学
  • 社会学
  • 中国传统文化
  • 民间宗教
  • 信仰研究
  • 文化传承
  • 地域文化
  • 风俗习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08778
商品编码:2965787430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

: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色音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130087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本《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由色音主编,收入了在中国昆明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上发表的关于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的论文,包括《元代蒙古族萨满教探析》《当代语境下的满族萨满教美术》《试析节日祭祀中的宗教文化内涵——以春节祭祀为例》《南岳信仰民俗初探》等。


目录

元代蒙古族萨满教探析(色音)
民间信仰“筑梦民生”理论探析(刘道超)
民俗宗教的复合形态——以大端午“西塞神舟会”为个案的研究(宋颖)
当代语境下的满族萨满教美术(宋小飞)
近世以来伏羲信仰研究简述(杜谆)
试析节日祭祀中的宗教文化内涵——以春节祭祀为例(傅国群)
民俗学视野下的天津天后宫女神崇拜研究(桂慕梅)
华南边疆民族地区天主教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以金秀大瑶山为考察中心(廖杨)
春节与禁忌信仰(李国江)
妈祖信仰在浙东地区的传播(江颖斐)
柯尔克孜族麻扎民俗与宗教信仰(古丽巴哈尔·胡吉西)
试论中国传统造纸业的行业神信仰(丁晓冰)
北京地区碧霞元君信仰小史(林景熙)
中国宗教节日文化初探——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张聪颖)
传统的汉族民间丧葬与祭祀风俗——烧纸钱(李莎)
试论人祭习俗(韩冰)
南岳信仰民俗初探(夏艳琼)
浅析宫崎骏动漫中的日本民间信仰(苑晓慧)
北京徽籍会馆的民俗信仰(张世昌)
萨满教与民俗精神医术(色音)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山海异志:神怪传说与民间信仰的交织》 序言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古老的传说与虔诚的信仰如同两根纠缠的藤蔓,共同编织出中华文明独特而璀璨的画卷。神怪传说,源自先民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想象,是他们对自然万物、生老病死、善恶报应最朴素的解读;而民间信仰,则是这些想象与解读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地与延伸,是对超自然力量的祈求、祭拜与敬畏,是人们在面对艰辛生活时寻求慰藉与力量的精神寄托。 本书《山海异志:神怪传说与民间信仰的交织》,并非对既有学术理论的简单梳理,亦非对遥远神话的生硬复述。它试图以一种更具生命力的方式,深入到这片古老土地的肌理之中,去聆听那些世代流传的故事,去感受那些浸润在日常生活中的虔诚,去揭示神怪传说与民间信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形态。 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流传千年的神怪故事——它们或出现在壁画、石窟的斑驳光影中,或回响在戏曲、民间的俚俗唱词里,或隐匿于古籍的字里行间。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的宏大叙事,到山川湖海间的精怪鬼魅,再到道德伦理的化身神祇,这些故事承载着先民的宇宙观、生命观、价值观,也为后世的民间信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想象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也将深入探究民间信仰的土壤。在中国农村、城镇的每一个角落,从巍峨的山岳到不起眼的路边土地庙,从隆重的祭祀活动到春节期间的贴春联、放鞭炮,民间信仰无处不在。它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与价值取向。而这些信仰,绝大多数都与那些神怪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土地神、灶王爷、城隍爷、妈祖、财神……他们并非凭空出现,而是从神话传说中走出来,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质,成为了人们日常祈祷的对象。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将神怪传说与民间信仰割裂开来,而是着力于展现二者之间动态的、互动的关系。神话故事为民间信仰提供了精神内核与叙事框架,使得抽象的信仰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而民间信仰则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甚至重塑着神话传说,使其更贴近民众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需求。这种“故事生信仰,信仰养故事”的良性循环,构成了中华文化独特的生命力。 我们将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展开探讨: 一、神话的原型与信仰的具象 我们将追溯那些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神怪传说,解析其背后的原型意象。例如,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如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对生命繁衍的期盼,如伏羲女娲的交媾神话;对善恶报应的警示,如地狱审判的故事。然后,我们将分析这些原型是如何在民间信仰中被具象化,成为具体的、可祭拜的神祇。土地神的慈祥、灶神的勤劳、城隍爷的公正,都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秩序的期望。 二、祭祀的仪式与情感的寄托 民间信仰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故事,它更体现在具体的祭祀活动中。我们将描绘那些充满地方特色的祭祀仪式,如庙会、醮会、跳大神等,分析其流程、象征意义,以及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神怪形象。这些仪式不仅是对神祇的敬畏,更是社区成员情感的联结,是集体记忆的传承,是人们在共同的仪式中获得心理慰藉和归属感的重要途径。我们将探究,为何在现代社会,这些古老的祭祀依然能够吸引着无数信众,它们又为人们提供了怎样的情感寄托? 三、地域的特色与文化的融合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神怪传说与民间信仰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从江南水乡的妈祖崇拜,到北方山区的关帝信仰,再到西南地区的巫傩文化,每一种信仰都深深地根植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变迁和社会习俗之中。我们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案例,分析神怪传说与民间信仰如何在该地区得到发展与演变,又如何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例如,渔民对妈祖的信仰,是基于海洋环境的生存需求;农民对土地神的崇拜,则与农耕文明的根基息息相关。 四、神怪的世俗化与信仰的日常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神怪传说与民间信仰也经历着世俗化的过程。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神祇,逐渐被赋予了更贴近人情世故的形象,他们的故事也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例如,灶王爷会“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财神会“招财进宝”,这些都反映了人们最朴素的物质生活愿望。同时,民间信仰也日益日常化,人们不再仅仅在特定的节日或场合才想起神祇,而是将祈祷、许愿、还愿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我们将探讨这种世俗化与日常化对民间信仰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当代人的精神生活。 五、艺术的呈现与文化的传承 神怪传说与民间信仰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它们更是中华传统艺术的重要源泉。从壁画、雕塑到戏曲、小说,再到剪纸、年画,无数艺术形式都以生动的笔触描绘着神怪的世界,展现着民间信仰的虔诚。我们将审视这些艺术作品,分析它们如何借助神怪的形象来表达深刻的寓意,如何通过艺术化的呈现来传承和弘扬民间信仰。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了解神怪传说与民间信仰的生动窗口。 结语 《山海异志:神怪传说与民间信仰的交织》并非一本冷冰冰的学术著作,它是一次充满发现与感悟的文化旅程。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去重新认识那些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去感受那些渗透到生活肌理中的民间信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看到,神怪传说并非仅仅是虚幻的想象,它们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投影;民间信仰也并非是迷信的枷锁,它们是民族情感的寄托,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理解与传承中华民族的神怪传说与民间信仰,对于我们认识自身文化的根脉,凝聚民族精神,以及构建更具活力的现代文明,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本书正是为了唤起这份认知,激发这份思考,并为之提供一份详实而生动的参考。 让我们一同翻开这本《山海异志》,在神话的迷雾中探寻信仰的真实,在信仰的光辉里重温故事的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通常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似乎正是这样一本。它不像一些畅销书那样,上来就抛出惊人的论点或猎奇的事件,而是以一种非常沉静、内敛的方式展开。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言部分的处理,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某种观点,而是用一种旁观者的姿态,铺垫出一个宏大的背景,然后缓缓切入核心。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某些句子,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有时候,我会觉得书中提出的某些观点有些出乎意料,但细想之下又觉得合情合理,仿佛作者打开了我思维的一个盲区。它更像是在与读者进行一场心与心的对话,而不是单方面的说教。这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反而更能打动人心,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并愿意主动去探索和理解。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含蓄和深度,需要读者静下心来,用心去体会,才能领略其真正的精髓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采用了相当复古的硬壳设计,封面上的纹理质感十足,摸上去有一种沉甸甸的年代感。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采用的字体,那种古朴而又略带张扬的风格,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故事。拿到书的瞬间,我仿佛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书卷香,这是一种混合了纸张、油墨和岁月的气息,非常令人陶醉。翻开书页,纸张的厚度适中,印刷清晰,字迹黑白分明,阅读起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目录的设计也很有条理,各个章节的标题都充满了吸引力,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整本书的装帧工艺都显得非常用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赏心悦目。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充分展现了出版方在图书品质上的严谨态度,也为我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我对这本书所蕴含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一定不会辜负这份精美的外衣。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名头”所吸引,想着了解一些关于“民俗”和“宗教”的知识,可能会对我的生活有所启示。然而,真正开始阅读后,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书中对于一些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敏感。例如,对于某个特定地区人们在祭祀活动中的一些细微动作的描述,以及那些在现代社会已经几乎消失的古老歌谣的引用,都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人文关怀。作者仿佛在用一种充满情感的笔触,描绘着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以及他们与生活、信仰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不仅仅是对客观现象的记录,更是对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挖掘。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也更加珍惜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深刻意义的文化传统。

评分

我对于那些能够提供全新视角,挑战传统认知的书籍总是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恰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它并不局限于单一的某个文化现象,而是将不同的文化元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整体图景。作者似乎有着一种非凡的洞察力,能够看到不同文化之间隐藏的联系,并将其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产生了“原来是这样”的感叹,因为很多我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在作者的解读下,竟然有了全新的意义。这种颠覆性的视角,不仅让我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促使我去反思自己以往的认知模式。它鼓励我去质疑,去探索,去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世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知识领域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十分独特,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历史或文化类的书籍。作者似乎非常擅长运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可以说是略带口语化的语言来讲述复杂的概念。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这种风格会影响到内容的严肃性,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种方式反而让原本可能枯燥的题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作者经常会穿插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引用一些民间传说中的故事,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某个节日的起源的描述,作者通过讲述一段流传广泛的民间故事,巧妙地将节日的习俗、象征意义以及人们的情感需求联系起来,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长辈讲故事,既有知识性,又不失趣味性。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着实让人佩服,也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