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实用电子技术丛书 常用新型电子元器件
:26.00元
售价:17.7元,便宜8.3元,折扣68
作者:高玉奎, 姚青梅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12318373
字数:313000
页码:39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59kg
本书主要介绍了各种常用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具体内容为:分立电子元器件、集成运算放大器、电源、数字集成电路、D/A和A/D转换器、显示器件、集成传感元件、微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件和KC系列晶闸管集成触发器及其组件等。
本书可供城乡企、事业单位的电工和电气技术人员在生产实际中查找需要的相关资料,是他们必备的一本工具书。
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物联网边缘计算节点的项目,对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电源管理部分非常头疼。这套《实用电子技术丛书》里关于新型滤波电容和低噪声LDO的章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使用传统的钽电容或电解电容,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关于固态聚合物电容和新型MLCC(多层陶瓷电容)在高频去耦方面的性能差异的详尽对比。书中关于“等效串联电感(ESL)”对高速信号完整性的影响分析,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在GHz级别电路设计中,元件选型的小小差异如何导致系统级的性能衰退。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一些针对特定应用(比如射频前端)的元器件选型建议清单,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迭代产品的团队来说,极大地缩短了前期调研的时间成本。这本书的深度恰到好处,既有足够的理论深度支撑你理解“为什么”,又有足够的实践指导让你知道“怎么做”,真正体现了“实用”二字。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的电子元器件手册很多,大多都是晦涩难懂的参数表堆砌,读起来非常累。但这本《常用新型电子元器件》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编撰的“元器件应用指南”。我是一个偏向嵌入式软件的工程师,硬件知识相对薄弱,过去在处理一些奇怪的硬件Bug时总是无从下手。但这本书通过对一些“怪癖”器件的剖析,比如讲解了某些二极管在反向偏置下漏电流随温度变化的非线性特性,让我对硬件的“脾气”有了更深的认识。它还特别提到了光耦和隔离驱动器在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不仅讲了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还深入讨论了光耦的“电流传输比(CTR)随时间和温度的衰减问题”,这一点在设计长期可靠性要求高的设备时至关重要,但却常常被初级手册忽略。这种对“细节和长期稳定性”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元器件参考书,它更像是一份预防“设计陷阱”的预警手册。
评分我个人对模拟前端电路设计特别感兴趣,这本书在介绍新型运算放大器(Op-Amp)和精密ADC/DAC的章节处理得非常精彩。它没有停留在讲解“轨到轨”这种基础概念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选择具有极低输入偏置电流和极低电压噪声密度的器件,以满足微弱信号采集的需求。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比了几种主流集成滤波器芯片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带宽和相位的变化情况,并附带了实测波形图。这对我优化我正在研发的一个高精度生物传感器接口电路太有帮助了。过去我总是凭经验选型,效果时好时坏。现在有了这本书作为理论支撑,我可以更自信地去评估和选择那些参数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性能天差地别的器件。它提供的设计思路是如此的务实和前瞻性,它引导你思考的不是“哪个元件的参数最好看”,而是“在我的特定工作条件下,哪个元件组合能提供最佳的系统性能”。
评分这本《实用电子技术丛书》的《常用新型电子元器件》真是入手的好帮手,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把里面的每一个元件都研究透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几章,就感受到了编者深深的功力。我主要关注的是那些在近年设计中频繁出现的新型器件,比如新一代的功率器件和各种高集成度的传感器模块。这本书在讲解这些器件时,没有陷入那种枯燥的参数罗列,而是非常注重实际应用场景的剖析。比如它对SiC(碳化硅)器件的导通损耗和耐高压特性的描述,结合了实际的逆变电路图进行对比分析,这一点对我理解如何优化开关频率和散热设计帮助太大了。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新兴的MEMS麦克风和惯性传感器在封装和信号处理方面的介绍,这部分内容在其他教材里往往一带而过,但它却花了相当篇幅讲解了如何应对环境噪声和漂移问题,这对于我们做便携式设备研发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清晰,图表清晰度极高,即便是初次接触某个细分领域的工程师,也能通过图文并茂的解释迅速建立起概念框架,而不是被复杂的公式吓退。它更像是一个资深工程师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你,告诉你“这个器件的极限在哪里,你需要注意什么”。
评分从收藏和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本《常用新型电子元器件》绝对是值得拥有的。我发现自己经常在项目间隙,随机翻开其中关于某个特定封装(比如BGA、QFN的散热设计考量)或者特定技术(比如磁珠和共模扼流圈在高频抑制上的协同作用)的章节进行阅读。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很适合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它将复杂的技术点拆解成易于理解的小模块,而且信息密度非常高,但又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特别是它对一些国内新崛起的优势元器件供应商的产品线特点也有所涉及,这在以往的进口教材中是看不到的,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本土工程师的选型视野。总之,它不仅是一本技术工具书,更像是一份行业趋势的缩影,能够帮助我们站在当前技术前沿,去了解和掌握那些决定产品差异化的关键“小零件”背后的大学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