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缺什麼,日本缺什麼 9787539940519

中國缺什麼,日本缺什麼 978753994051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近藤大介 著
圖書標籤:
  • 文化
  • 社會
  • 曆史
  • 觀察
  • 對比
  • 中國
  • 日本
  • 時事
  • 思考
  • 遊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學精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蘇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9940519
商品編碼:2965801506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缺什麼,日本缺什麼

:35.00元

售價:23.8元,便宜11.2元,摺扣68

作者:(日)近藤大介

齣版社:江蘇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39940519

字數:125000

頁碼:21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中日雖互不信任,但也要彼此摸底。
  這是隔海相望的一次“國民談心”,通過對方,照齣自身所缺!
  是國傢性的缺失,還是國民性的痼疾?
  哪怕一個的國傢,也常常通過它的缺點和所處的時代聯係在一起!
  這是一個日本學者對中日國民性進行觀察的反思之作!
  作者真正探究到瞭中日文化的精髓,並實現瞭有趣的跨文化比較!
  中國缺少優質的服務、缺少細膩的技術,中國人仍然很不團結;日本缺少責任心、缺少廣闊的視野,日本的後繼力量堪憂……。
  近藤大介在中國居住多年,他將我們司空見慣的現象娓娓道來,既非尖銳批評,又非一味吹捧,幽默與自嘲中多帶誠懇,此種“誠實的尷尬”難能珍貴。


內容提要

  中國缺什麼?其實每一個中國人心裏都清楚,但從一個日本人口中說齣來,總會覺得有些不自在。近藤大介先生的這本書寫得很有分寸:他來北京工作數年,但從不紮堆在“日本老鄉”之中,而是願意天天乘地鐵、搭公交,與周邊的中國人搭訕、交往,時時刻刻感受“中國特色”,還娶瞭一位中國太太。所以,這位“中國女婿”對中國的批評,實在留著客氣。
  我在中國居住多年。如果說日本是我心中‘溫柔的部分’,那麼中國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有一個中國妻子,更多時候,我享受著她對我的‘中國式管理’,至今,我們仍然彼此愛慕如初戀,我們知道彼此擁有什麼;我們也時常如兩麵鏡子,通過對方照齣自身所缺。”


目錄


作者介紹

  近藤大介,日本學者,明治大學講師,日本《現代周刊》前副主編,原講談社(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看天下》和《經濟觀察版》的專欄作傢,曾居北京,現於東京。


文摘


序言



《大國之鏡:東西方文明的獨特視角與未來之路》 一部深刻洞察全球格局,重塑國人視野的宏大敘事。 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洪流中,每個民族都承載著獨特的曆史印記,孕育著鮮明的文化特質。當我們將目光投嚮東方,中華文明與島國日本,這兩個在東亞地區舉足輕重的國傢,各自在發展進程中,又麵臨著怎樣的挑戰與機遇?是什麼塑造瞭它們的獨特之處,又是什麼構築瞭它們前進的動力與潛在的隱憂? 《大國之鏡:東西方文明的獨特視角與未來之路》並非一份簡單的國傢對照清單,它是一次橫跨曆史、文化、社會、經濟、科技等多個維度的深度探索,旨在通過解構“中國缺什麼,日本缺什麼”這一看似狹窄的命題,引申齣更廣闊的全球視野,為我們理解當下中國所處的時代,以及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嚮,提供一種全新的、更為深刻的思考框架。 本書由資深國際觀察傢、多位學科領域的頂尖學者聯袂創作,曆時數載,深入田野,訪談各界人士,參閱海量文獻,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生動的敘事風格,為讀者徐徐展開一幅幅精彩紛呈的圖景。它所要探討的,並非是簡單的物質匱乏或技術短闆,而是那些關乎民族靈魂、社會肌理、發展模式、國際地位的深層議題。 第一部分:審視中國——在復興之路上,我們擁有的與待補足的。 我們首先將目光聚焦於中國。一個經曆瞭百年滄桑,如今正以驚人速度崛起的大國。本書將深入剖析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所展現齣的巨大優勢: 澎湃的創新活力與巨大的國內市場: 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從人工智能到新能源,再到數字經濟,湧現齣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同時,十四億人口構成的龐大消費市場,為經濟發展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和不竭的動力。本書將通過鮮活的案例,展現這種創新浪潮的內在邏輯與未來潛力。 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強大的凝聚力: 中華文明五韆年源遠流長,其哲學思想、藝術瑰寶、倫理道德,至今仍在深刻影響著國人。本書將探討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並以此凝聚民族力量,增強文化自信。 務實高效的治理能力與國傢動員能力: 在應對復雜挑戰,如重大疫情、自然災害,或是推動重大發展項目時,中國展現齣的國傢組織能力和執行力,令世界矚目。本書將審視這種治理模式的獨特性,以及其在全球化時代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然而,在這一輝煌成就的光環之下,本書同樣不迴避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麵臨的“缺失”: 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挑戰: 盡管在許多領域取得瞭突破,但在一些“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上,中國仍麵臨被“鎖喉”的風險。本書將深入分析這些技術短闆的成因,並探討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自主創新體係。 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壓力: 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帶來瞭環境的嚴峻挑戰。本書將探討中國在綠色發展、環境保護方麵所做的努力,以及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尋求平衡的艱難抉擇。 社會公平與財富分配的深層問題: 經濟發展的同時,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等社會公平問題日益凸顯。本書將從多個角度審視這些挑戰,並探討構建更具包容性的社會發展模式的重要性。 國際話語權的構建與文化傳播的有效性: 如何讓世界更深入地理解真實的中國,如何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傳播中華文化,依然是中國需要持續努力的方嚮。本書將探討文化軟實力建設的路徑與策略。 國民心態的多元化與社會共識的凝聚: 隨著社會變遷,國民的心態日益多元,在一些社會議題上,如何形成廣泛的共識,化解分歧,考驗著社會的智慧。 第二部分:審視日本——在成熟經濟體中,我們能藉鑒與警惕什麼。 接著,我們將視綫轉嚮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這個以精湛工藝、嚴謹秩序和獨特美學聞名於世的國傢,在其漫長的現代化曆程中,也形成瞭自身獨特的優勢與值得深思的“缺失”。 本書將著重展現日本的獨特之處: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與極緻的産品追求: 從傳統工藝到現代製造業,日本的“匠人精神”享譽全球。本書將深入剖析這種精神的文化根源,以及其如何體現在産品的極緻追求和對細節的把控上,為中國製造業的升級提供啓示。 高度成熟的社會治理與穩定的社會結構: 日本擁有高度發達的社會保障體係,社會秩序井然,國民素質普遍較高。本書將探討其社會治理模式的成功之處,以及其在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等挑戰時所展現齣的韌性。 獨特的文化創意産業與藝術審美: 從動漫、遊戲到設計、時尚,日本在文化創意領域擁有強大的影響力。本書將深入解讀日本文化中獨特的審美趣味,以及其如何將傳統與現代融閤,創造齣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文化産品。 嚴謹的法律體係與誠信的社會氛圍: 日本社會的法律意識普遍較強,商業誠信度高,為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瞭良好的環境。本書將剖析其法律體係的特點,以及其如何塑造瞭國民的誠信觀念。 與此同時,本書也將客觀審視日本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麵臨的“缺失”,這些“缺失”既是日本自身麵臨的挑戰,也可能為其他國傢提供重要的藉鑒和警示: 經濟增長的長期停滯與創新活力的挑戰: “失去的三十年”是日本經濟麵臨的嚴峻現實。本書將深入分析其經濟結構性問題,以及如何重塑創新活力,擺脫增長的睏境。 人口老齡化與少子化帶來的社會壓力: 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傢之一,這對其勞動力、社會保障體係、以及未來發展帶來瞭深刻挑戰。本書將探討其應對之策,以及這些經驗對其他麵臨類似問題的國傢可能意味著什麼。 僵化的社會結構與對外部世界的隔閡感: 一些評論認為,日本社會結構相對僵化,對外來文化和人纔的融閤存在一定挑戰。本書將探討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促進社會的開放與多元。 科技研發的投入與轉化效率的再平衡: 盡管在某些科技領域仍保持領先,但整體而言,日本在科技研發投入的産齣效率方麵,也麵臨著新的課題。 第三部分:東西方文明的對話——從“缺失”中看到未來。 本書並非停留在孤立地審視中國與日本,而是通過對兩國的深入剖析,搭建起東西方文明對話的橋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書將通過對比分析,提煉齣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可以藉鑒日本的經驗,例如對工匠精神的傳承、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以及在應對老齡化社會方麵的探索。 警鍾長鳴,避免重蹈覆轍: 同時,我們也將審視日本在經濟發展、社會結構等方麵可能存在的“陷阱”,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提供重要的警示,幫助我們避免重蹈覆轍。 文化互鑒與文明的演進: 本書強調,不同文明之間並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啓發。通過理解彼此的“缺失”,我們能夠更深刻地認識自身的優勢,並為構建一個更加包容、多元、繁榮的世界貢獻力量。 麵嚮未來的全球視野: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傢的發展都無法脫離世界。本書將引導讀者跳齣單一國傢的視角,將中國和日本的經驗置於更宏大的全球背景下,思考人類文明的共同未來。 《大國之鏡:東西方文明的獨特視角與未來之路》,是一場思想的盛宴,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它將帶領讀者穿梭於曆史的長河,洞察當下的現實,展望未來的可能。無論您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抑或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全球公民,本書都將為您提供一麵寶貴的“大國之鏡”,幫助您看得更清,想得更遠,從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我們共同的世界。 這是一部值得您細細品讀,反復思考的力作。它不提供簡單的答案,卻能激發您對復雜問題的深刻洞察。它不預言未來,卻能幫助您更好地塑造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讓我對“缺乏”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以往,我們可能傾嚮於將“缺乏”理解為物質上的匱乏,但《中國缺什麼,日本缺什麼》卻將目光投嚮瞭更為隱性的層麵。它深入挖掘瞭當下社會普遍存在的“精神貧瘠”現象,無論是中國在快速發展中對“慢生活”與“深度思考”的疏離,還是日本社會中“平成廢宅”現象背後所摺射齣的社會壓力與個體生存睏境,都得到瞭細膩的呈現。作者以一種溫和卻不失尖銳的筆觸,引導讀者去反思,在一個日益物質化的世界裏,我們究竟真正“缺乏”的是什麼?是內心的寜靜?是人與人之間真實的連接?還是對生命意義的深刻追尋?

評分

《中國缺什麼,日本缺什麼》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不在於它給齣瞭多少 definitive 的答案,而在於它引發瞭多少有意義的追問。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巧妙地將宏觀的社會議題與微觀的個體體驗相結閤,使得論述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在探討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內捲”現象時,書中沒有簡單地將責任歸咎於某個群體,而是分析瞭教育體係、就業市場以及社會競爭壓力等多重因素的交織。同樣,在審視日本社會的老齡化與少子化問題時,作者也深入到傢庭結構、社會保障以及文化觀念的變遷等層麵。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任何一個社會的發展,都必然伴隨著新的挑戰與新的“缺乏”,而理解這些“缺乏”,是通往進步與和諧的關鍵。

評分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其人文關懷的溫度。作者並沒有將自己置身於一個旁觀者的視角,而是以一種近乎同理心的姿態,去感受和體察兩國社會中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在時代浪潮中的掙紮與迷茫。那些關於個人價值的實現、社會認同的睏惑、以及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如何尋找自身定位的描寫,都讓我感同身受。它讓我明白,“缺乏”並不僅僅是國傢層麵的比較,更是每個個體內心深處的情感和精神需求。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自身的睏境,也啓迪瞭我們去尋找解決之道。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原本以為會是一場關於兩國之間資源、技術、文化等硬性指標的對比分析,但讀完之後,纔發現作者的視角更為深邃和人文。這本書並非直接羅列“中國缺XX,日本缺YY”的清單,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深入淺齣的敘述,去探討兩國在發展過程中所麵臨的共同睏境與各自的獨特挑戰。例如,在談及中國社會轉型時,書中描繪瞭城市化進程中個體精神的失落,以及傳統價值觀在快速變遷中所遭遇的衝擊。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指責,而是試圖去理解這種失落感背後的復雜原因,它可能源於集體主義與個體自由的張力,也可能源於物質至上主義對精神追求的擠壓。

評分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陷入沉思。它並沒有給讀者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拋齣瞭更多的問題,促使我們去獨立思考。書中對於中國社會發展模式的探討,並沒有簡單地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嘗試在藉鑒中尋找中國自身的獨特性。在談到日本的社會問題時,作者也並非以獵奇的心態去審視,而是試圖理解其文化根源和社會結構。這種辯證的視角,讓我看到瞭兩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所麵臨的相似睏境,以及各自試圖突圍的努力。書中的每一個篇章,都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實圖景,以及那些不為外人所見的“缺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