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美国人如何理财
定价:20.00元
售价:13.6元,便宜6.4元,折扣68
作者: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2080609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这是一本较为全面地介绍或省思美国人日常理财理念的读物。撰稿人从鲜活的美国社会生活中的事例撷取很有感染力的内容,以浅近的故事形式娓娓道来,呈现出美国各个阶层人物的财富观念、消费观念和生活价值观等,尤其是美国人的理财经,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参照。本书分创业、教育、房产、税务、*、医疗、家庭等十多个栏目,有“吃出来的生意”“理财从娃娃抓起”“抵押房子换钞票”“上班富族的理财烦恼”“结婚的理财试题”“*帮人省钱”“百万富翁的抠门生活”等精彩篇章。
美国人的家庭怎样理财?他们有什么独特的理财理念?他们怎样买房买车子?他们怎样购保险缴个税?这些都是时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非常想了解的问题。因为人们不愿老是拿自己的过去作纵向比较,他们现在喜欢横向观察,喜欢真切地看一看生活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的财富生活。
本书的文章,都是从近年来在《理财周刊》上开辟的“海外来风”专栏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它们有的反映美国的家庭理财生活,诸如结婚生子,医疗教育,养老退休;有的描述美国人买房买车的奇特经历,包括按揭贷款,讨价还价;有的介绍美国人所购买的保险,基金,储蓄等金融产品,以及所享受的服务;还有的记录了美国社会名流的理财秘笈和敛财绝技。文章的作者大多有美国生活的经历或背景,很多的故事都是自己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因此每一篇都写得真实生动,趣味盎然,是用自己独特眼光观察普通美国人理财生活的一本“万宝全书”。
总序
一、创业篇
1.查佳调查:“吃”出来的生意
2.“半路出家”的中年创业者
3.小角落里挖出大生意
4.买卖小生意有大名堂
5.美国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6.美国的职业拍卖者
二、儿童教育篇
1.美国人如何教孩子投资
2.美国理财从娃娃抓起
3.美国人管教子女花钱“外包”
三、房产篇
1.怎么在美国买房
2.美国人丰盛的“菜单”
3.抵押房子换钞票,潇洒度晚年
4.纽约房价究竟有多牛
5.让低收入者买得起体面住宅
四、家庭篇
1.美国家庭理财之道
2.美国“上班富”族的理财烦恼
3.美国人的理财观:享受生活
4.雇用值得信赖的理财师
5.“全美节俭家庭”搭卖超级省钱潮
6.不可思议的中产阶级家庭破产潮
7.美国的贫困标准是什么
8.普通家庭的百万富翁之路
9.搏命自杀,意外生财
10.家庭平均债近2万美元,美国人深陷债务泥沼
五、结婚篇
1.美国人是这样结婚的
2.美国人结婚的理财试题
3.红杏出墙,代价不菲
六、理财师篇
1.黑心经纪人:帮你赚钱还是赚你钱?
七、破产篇
1.美国人破产后的必修课
八、税务篇
1.美国人如何节税
2.美国人缴税太累人
九、信用卡篇
1.黑客魔咒让发卡商发冤大头
2.美国信用卡帮人省钱
3.美国借记卡怎样收费
十、学校篇
1.善为无米炊:美国私立学校的管理
2.高学费的美式减压术
3.美大学生巧用贷学金
十一、医疗篇
1.做聪明的病人不容易
2.“人造美”的代价与回报
3.中美医生为何收入差异巨大
4.公私结合的美国医保
十二、银行基金篇
1.对冲基金,牛市熊市都能赚钱
2.荒唐银行,兑现巨额作废支票
十三、人物篇
1.“宠爱”救不了封面女郎
2.美国“大人物”的理财之道
3.托比爷爷的故事:一个美国富人的理财手段
4.美国百万富翁的“抠门”生活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让我意识到,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理财模式,能够极大地拓宽我们的视野,避免“坐井观天”。我发现书中对于“信用”和“负债”的解读,与我们国内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美国人似乎更倾向于将“信用”视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资产,并巧妙地利用信贷工具来为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服务,但同时又强调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负债。这一点让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具体阐述这种“平衡术”的?有没有具体的案例和分析,来展示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并且避免陷入债务困境的?此外,我一直觉得,理财很大程度上也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息息相关。书中是否探讨了美国人在理财过程中,是如何将自己的消费习惯、人生目标与财务规划相结合的?例如,他们是否会为了实现某个梦想(如环游世界、创业)而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这些细节的描写,往往最能触动人心,也最有借鉴意义。总的来说,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超越表面数字的洞见,让我更深入地理解理财与个人生活的内在联系。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理财书籍不应该只停留在冰冷的数字和复杂的公式上,而应该能够触及人心,引发共鸣。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讲述了普通美国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财务挑战时,是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来应对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风险意识”和“财务弹性”的章节。它没有回避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比如失业、疾病,而是教导读者如何通过建立应急基金、购买适当的保险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抗风险能力。这种“居安思危”的理念,对于生活在充满不确定性时代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同时,书中也强调了“财务自由”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长期的、有纪律的财务规划来实现的。它鼓励读者从小处着手,逐步积累财富,并最终实现财务上的自主。这本书让我觉得,理财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获得一种内心的安宁和生活的选择权。它给了我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财务命运。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讲授“如何赚钱”的书,更像是在探讨一种“如何过有财务自由的生活”的哲学。书中提到的很多理念,比如“延迟满足”、“量入为出”这些看似朴素的道理,在美国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却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成为他们抵御财务风险、实现长期目标的基石。我特别欣赏书中在讲解各种理财工具时,那种平衡收益与风险的态度,没有过度鼓吹高收益,而是强调分散投资和长期持有,这对于许多容易被短期市场波动所影响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为未来做规划”的章节,它不仅仅是谈论退休金,更是将人生的各个阶段,从子女教育、购房,到晚年生活,都纳入了周密的财务考量之中。这种长远的视角,让我们明白理财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是需要耐心和智慧去经营的一场“马拉松”。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目前的财务规划是否足够长远,是否已经考虑到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黑天鹅”事件。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理财高手,往往是那些能够提前布局、稳健前行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封面上“美国人如何理财”几个大字透露出一种务实而直接的信息,让人一眼就能抓住核心。我一直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财观念和实践很感兴趣,尤其想了解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美国,他们的普通民众是如何进行财富管理的。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它是否会像一本美国版的“教科书”,深入浅出地讲解那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理财概念?比如,我特别想知道,美国人对于储蓄、投资、保险、退休规划这些核心环节,是如何分配他们的精力与资源的。是不是有别于我们国内的某些习惯性做法?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在美国非常流行的投资工具,像股票、债券、共同基金,甚至是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衍生品?而对于风险的认知和规避,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哲学?此外,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让我能对照借鉴,从而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这本书的定位究竟是面向初学者,还是对有一定经验的投资者也能有所启发?这些疑问都在我翻开这本书之前,在我脑海中萦绕。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我理解美国人理财背后的逻辑和方法论,从而为我自己的理财之路带来新的启示和灵感。
评分说实话,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于“美国人的理财方式”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甚至觉得可能和我们国内的理财方式大同小异。但是,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我发现,美国人对于“被动收入”的重视程度,远超我的想象。他们似乎更倾向于让钱生钱,而不是仅仅依靠劳动收入。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被动收入来源,比如房租收入、股票分红、债券利息等的详细介绍,让我大开眼界。我特别想知道,他们是如何评估这些被动收入的潜力的,以及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做到多元化配置,以分散风险的?此外,我注意到书中也提到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但它所侧重的“长期”究竟是多久?是十年、二十年,还是更长?书中是否提供了具体的投资组合建议,能够帮助读者实现财富的长期稳健增长?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理财不仅仅是关于“节流”,更是关于“开源”,并且需要用长远的眼光去规划。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策略,思考如何能够构建一个更有效的被动收入体系,为未来的财务自由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