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银行家李铭金融思想研究 9787504980519

民国银行家李铭金融思想研究 978750498051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章金萍 著
图书标签:
  • 李铭
  • 金融思想
  • 近代金融
  • 民国金融
  • 银行史
  • 金融史
  • 经济史
  • 学术著作
  • 传记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80519
商品编码:2965803635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民国银行家李铭金融思想研究 作者 章金萍
定价 26.0元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 9787504980519 出版日期 2015-10-01
字数 130000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民国银行家李铭金融思想研究》主要包括银行家李铭生平、金融信誉至上的思想、开放外汇经营的思想、投资实业振兴工商业的思想、加强同业联合的思想、承担社会责任的思想等内容。

   作者简介

  章金萍,浙江绍兴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经营管理系主任、教授,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近年来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民国时期银行家李铭的金融思想探析》、《钱江义渡复兴委员会的募款策略与银行家李铭的作用》等10余篇,主持、省部级教学与科研项目5项。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三)对李铭的研究
  李铭作为近代中国金融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他的专门研究却很少,只是散见于各类有关近现代金融史研究的书籍中。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研究会的《沿海城市旧银行史研究》(1985)、陶士和的《浙江民国史研究通论> (2007)、洪葭管的《20世纪的上海金融》( 2004)中均介绍了李铭参与了当时上海银行界违抗北洋停兑令的活动以及其他的政治经济活动,反映了李铭作为民国时期金融界重要人物的影响力;吴景平的《上海金融业与国民关系研究(1927—1937》> (2002)则相对详细地评述了李铭1927—1937年在中国财政金融界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当时国民制定财政金融政策所起的关键作用;钟思远、刘基荣的《民国私营银行史》(1999)中对李铭在主持浙江实业银行时的经营策略及成功经验也做了评述。有关李铭的档案资料虽然相当丰富,已公开发表的却只有邢建榕等人整理的《一九二六年汉口浙江实业银行致上海总行函件选辑》及兰日旭的《李铭与浙江实业银行的宝塔式团队》(2011)。

  ……


   序言

《民國銀行家李銘金融思想研究》 一、 時代背景與學術脈絡 民國時期,風雲變幻,中國近代金融業經歷了從傳統金融向現代金融轉型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歷史洪流中,湧現出許多對中國金融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傑出人物,李銘(1882-1954)便是其中一位。他不僅是一位叱吒風雲的銀行家,更是一位擁有獨特見解的金融思想家。本書旨在深入挖掘李銘先生的金融思想,梳理其理論體系,探討其學術價值,並分析其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研究李銘的金融思想,離不開對當時中國社會經濟環境的考察。晚清以降,列強侵略,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中國經濟結構脆弱,金融體系亟待改革。在這種背景下,一批有識之士紛紛探索救國圖存之道,金融救國成為其中重要的一環。李銘正是在這樣的時代大潮中,以其實踐和理論,為中國近代金融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學術界對中國近代金融史的研究已取得豐碩成果,但對於李銘金融思想的系統性研究,尚有待深入。儘管學術界對李銘的生平事蹟已有一定程度的關注,但圍繞其金融思想的獨立、深入探討卻相對較少。本書的出版,旨在填補這一學術空白,為學界提供一個更為全面、系統的李銘金融思想研究成果。 二、 李銘的金融實踐與思想淵源 李銘先生的金融思想,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深深植根於其豐富的金融實踐。他先後擔任過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中國農民銀行等重要金融機構的領導職務,親歷了國民政府時期金融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對中國貨幣、銀行、信貸、證券、保險等金融領域的運作有著深刻的認識。他的思想,是對長期金融實踐的提煉、升華與理論化。 李銘的金融思想,受到多方面影響。其一,是中國傳統的經濟思想。中國數千年來形成的重農抑商、貨幣觀念、金融倫理等,雖有其局限性,但也為李銘的思考提供了文化基因。其二,是西方近代金融理論的傳入。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西方資本主義的金融理論,如貨幣學、銀行學、金融市場學等,逐步傳入中國,為李銘的理論構建提供了現代化的框架。他對於西方經濟學說的吸收與批判性借鑒,體現了他作為一位現代金融思想家的遠見。其三,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啟蒙。儘管李銘的職業生涯主要在國民政府時期,但他對於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萌芽和發展,也有所接觸與思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對金融與國家經濟發展關係的理解。 三、 李銘金融思想的核心內容 本書將圍繞李銘金融思想的核心展開論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貨幣與金融穩定思想: 李銘深諳貨幣在經濟中的關鍵作用,主張穩定貨幣,抑制通貨膨脹,維護金融秩序。他對當時中國幣制改革的多次嘗試有著深刻的觀察與評價,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穩定的貨幣供應、合理的利率水平是經濟發展的基石。 2. 銀行與金融機構的職能定位: 作為一位資深的銀行家,李銘對銀行在現代經濟中的角色與職能有著精準的把握。他強調銀行應當承擔起融通資金、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產業發展的責任。他對於不同類型銀行(商業銀行、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的設立與運營,以及金融機構之間的協調與競爭,都有獨到的思考。 3. 信貸政策與經濟發展: 李銘將信貸視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他主張應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靈活有效的信貸政策,引導資金流向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支持民族工商業的興起。他對當時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規範與運作,也有著積極的關注。 4. 金融監管與風險防範: 在金融活動日趨複雜化的背景下,李銘也關注金融監管的重要性。他認識到,有效的金融監管能夠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保護存款人的利益。他對於當時中國金融監管體系的缺失與改進,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5. 金融國際化與國家利益: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李銘也思考中國金融的國際化問題。他主張在開放的同時,要堅決維護國家經濟主權與金融利益,謹慎對待外資進入,並努力提升中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 學術價值與歷史貢獻 本書的研究,不僅是對李銘個人金融思想的梳理,更是對中國近代金融史的一個重要視角。通過對李銘金融思想的深入剖析,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 中國近代金融思想的演進軌跡: 李銘的思想,是中國近代金融思想從西方引入、本土轉化、並融入時代變革的一個生動例證。他的思想,為我們理解中國金融現代化的艱難歷程提供了生動的個案。 近代銀行家的理論貢獻: 與許多純粹的理論家不同,李銘是一位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金融家。他的思想,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實踐的可操作性,對後世的金融實踐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金融救國的時代精神: 在民族危難之際,許多仁人志士將金融視為救國圖存的重要途徑。李銘的思想,正是這種「金融救國」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反映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對國家富強的深切渴望。 為當代金融改革提供借鑒: 儘管時代背景不同,但李銘在貨幣穩定、金融監管、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提出的觀點,對於當代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例如,他對通貨膨脹的警惕、對金融風險的關注,至今仍是金融政策制定者需要重視的問題。 五、 研究方法與創新之處 本書採用了嚴謹的學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文獻研究法: 系統梳理李銘先生留下的著作、文章、演講稿、以及與其相關的歷史檔案、報刊資料等,挖掘其金融思想的原始素材。 歷史考察法: 將李銘的金融思想置於其所處的具體歷史時期,考察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及其在實踐中的運用與效果。 比較研究法: 將李銘的金融思想與同期其他金融學家、思想家的觀點進行比較,進一步凸顯其思想的獨特性與學術價值。 理論分析法: 運用現代理論經濟學、金融學的視角,對李銘的金融思想進行梳理、歸納與評價,探討其理論體系的內在邏輯與學術貢獻。 本書的創新之處在於,以往對李銘的研究多集中於其生平事蹟或個別金融事件,而本書則力求對其金融思想進行系統性的、深度的學術挖掘與闡釋,從思想史的角度,重塑李銘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時,本書將關注其思想的理論淵源,及其在中國近代經濟轉型中的實際作用,力圖為學界和讀者呈現一個更加立體、豐富的李銘形象。 六、 預期與展望 本書的出版,期望能引起學術界對李銘金融思想的廣泛關注,推動相關研究的深入開展。同時,也希望能夠激發公眾對中國近代金融史的興趣,增進對近代中國經濟發展歷程的認識。在當前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回顧和研究像李銘這樣的近代金融家思想,對於我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金融傳統,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金融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李銘先生的金融思想,是中國近代金融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值得我們深入挖掘、認真研究、並從中汲取智慧。本書將盡最大努力,還原其思想的本真面貌,並探討其在當代中國的價值與意義。

用户评价

评分

在翻阅这本书的封面和简介时,我立刻被“金融思想研究”这个词语深深吸引。金融,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在民国时期更是处于一个极其复杂和关键的转型阶段。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时代的金融思想,就如同解剖那个时代的经济脉搏。而李铭,这位被冠以“民国银行家”的称号的人物,他的思想无疑是那个时代金融领域的一块重要拼图。我好奇的是,他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战乱、通货膨胀、外来资本的涌入,以及国内各种政治势力角逐,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位银行家是如何形成自己的金融观的?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挖掘他思想的源头,探讨他受到哪些理论或实践的影响?是西方自由经济的理念,还是中国传统的商业智慧?我期待这本书能详细阐述他在银行经营、货币发行、信贷政策等方面的具体主张,以及他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未来发展所提出的愿景。我很想知道,在他的眼中,一个理想的金融体系应该是怎样的?是更偏向于国家主导,还是更侧重于市场化运作?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就在于它能否为我们勾勒出一位民国金融巨擘的思想轮廓,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经济逻辑和发展困境,甚至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思考我们当今金融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民国银行家李铭金融思想研究”,让我眼前一亮,感觉这是一本能够填补我知识空白的佳作。我一直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而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和思想,往往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李铭,作为一个民国时期的银行家,他的思想无疑是那个时代中国金融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缩影。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位银行家是如何在那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形成自己独特的金融理念的?是受到西方新思潮的启发,还是植根于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土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他在银行经营、投资策略、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他对货币发行、利率政策、汇率稳定等宏观金融问题的深刻思考。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那个政局动荡、经济凋敝的年代,他是否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金融改革方案?他对于如何发展民族金融、抵御外来金融侵蚀,又有着怎样的策略?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更是深入理解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的一个重要窗口,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出那个时代金融的脉动和演变。

评分

当我看到“民国银行家李铭金融思想研究”这个书名时,心中涌现出的是一种对历史深度探索的渴望。在我眼中,民国时期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变革的时代,而金融业作为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发展轨迹和思想萌芽,往往能折射出时代的特性。李铭,这位“民国银行家”,他的金融思想研究,无疑是解构那个时代经济肌理的一把重要钥匙。我十分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描绘出李铭先生在动荡年代中,如何凭借其金融智慧,在波涛汹涌的经济浪潮中稳健前行。我希望从中能够了解到他对于中国银行业发展方向的洞察,他对货币政策的理解,以及他对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想。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他在面对通货膨胀、银行业危机、以及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时的思考和对策?我更希望它能揭示出他金融思想的核心价值,以及他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能否帮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感受一位民国金融家的思想深度,从而启发我们对当下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民国银行家李铭金融思想研究”几个字,立刻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成就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经济领域做出贡献的先行者。李铭这个名字我虽略有耳闻,但对其金融思想的了解却十分有限。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各种思潮碰撞,而银行家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决策和理念无疑深刻影响着国家经济的走向。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这位重要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我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探究李铭先生在那个动荡时期,是如何思考和实践他的金融理念的,他对于货币政策、银行体系、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看法,是否在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我设想着书中会详细梳理他的人生经历,描绘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释他的金融思想体系,比如他对金本位、银本位,或者是在国家资本主义背景下的金融创新所持的态度,以及他对民间金融和官僚资本之间关系的洞察。我非常期待能从中学习到他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中国近代金融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评分

读到“民国银行家李铭金融思想研究”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即勾勒出一幅画面:一位身着长袍马褂,目光深邃的金融巨子,在动荡的年代里,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是因为我对近代中国的经济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变革中求发展的金融人物。李铭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不似某个政治领袖那般响亮,但作为一位银行家,他的影响力往往是深远的,并且是实实在在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李铭先生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金融从业者,成长为一位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的。我想了解他的金融思想是如何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他所提出的理论是否经过了严谨的推敲和验证。这本书会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解民国时期金融运作的秘密通道吗?我期待它能够深入剖析李铭先生在处理货币流通、资本积累、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具体策略,以及他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看法。这本书是否能够让我窥见那位银行家内心深处的金融哲学,以及他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我希望它能提供丰富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让我能更立体地认识这位被历史尘埃掩盖的重要人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