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銀行傢李銘金融思想研究 9787504980519

民國銀行傢李銘金融思想研究 978750498051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章金萍 著
圖書標籤:
  • 李銘
  • 金融思想
  • 近代金融
  • 民國金融
  • 銀行史
  • 金融史
  • 經濟史
  • 學術著作
  • 傳記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金融齣版社
ISBN:9787504980519
商品編碼:29658036354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10-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民國銀行傢李銘金融思想研究 作者 章金萍
定價 26.0元 齣版社 中國金融齣版社
ISBN 9787504980519 齣版日期 2015-10-01
字數 130000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民國銀行傢李銘金融思想研究》主要包括銀行傢李銘生平、金融信譽至上的思想、開放外匯經營的思想、投資實業振興工商業的思想、加強同業聯閤的思想、承擔社會責任的思想等內容。

   作者簡介

  章金萍,浙江紹興人。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經營管理係主任、教授,浙江省高職高專專業帶頭人。近年來在學術刊物上發錶的論文有《民國時期銀行傢李銘的金融思想探析》、《錢江義渡復興委員會的募款策略與銀行傢李銘的作用》等10餘篇,主持、省部級教學與科研項目5項。


   目錄

   編輯推薦

   文摘

  (三)對李銘的研究
  李銘作為近代中國金融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對他的專門研究卻很少,隻是散見於各類有關近現代金融史研究的書籍中。中國金融學會金融史研究會的《沿海城市舊銀行史研究》(1985)、陶士和的《浙江民國史研究通論> (2007)、洪葭管的《20世紀的上海金融》( 2004)中均介紹瞭李銘參與瞭當時上海銀行界違抗北洋停兌令的活動以及其他的政治經濟活動,反映瞭李銘作為民國時期金融界重要人物的影響力;吳景平的《上海金融業與國民關係研究(1927—1937》> (2002)則相對詳細地評述瞭李銘1927—1937年在中國財政金融界的重要地位及其對當時國民製定財政金融政策所起的關鍵作用;鍾思遠、劉基榮的《民國私營銀行史》(1999)中對李銘在主持浙江實業銀行時的經營策略及成功經驗也做瞭評述。有關李銘的檔案資料雖然相當豐富,已公開發錶的卻隻有邢建榕等人整理的《一九二六年漢口浙江實業銀行緻上海總行函件選輯》及蘭日旭的《李銘與浙江實業銀行的寶塔式團隊》(2011)。

  ……


   序言

《民國銀行傢李銘金融思想研究》 一、 時代背景與學術脈絡 民國時期,風雲變幻,中國近代金融業經歷瞭從傳統金融嚮現代金融轉型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歷史洪流中,湧現齣許多對中國金融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傑齣人物,李銘(1882-1954)便是其中一位。他不僅是一位叱吒風雲的銀行傢,更是一位擁有獨特見解的金融思想傢。本書旨在深入挖掘李銘先生的金融思想,梳理其理論體係,探討其學術價值,並分析其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研究李銘的金融思想,離不開對當時中國社會經濟環境的考察。晚清以降,列強侵略,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中國經濟結構脆弱,金融體係亟待改革。在這種背景下,一批有識之士紛紛探索救國圖存之道,金融救國成為其中重要的一環。李銘正是在這樣的時代大潮中,以其實踐和理論,為中國近代金融的發展貢獻瞭力量。 學術界對中國近代金融史的研究已取得豐碩成果,但對於李銘金融思想的係統性研究,尚有待深入。儘管學術界對李銘的生平事蹟已有一定程度的關注,但圍繞其金融思想的獨立、深入探討卻相對較少。本書的齣版,旨在填補這一學術空白,為學界提供一個更為全麵、係統的李銘金融思想研究成果。 二、 李銘的金融實踐與思想淵源 李銘先生的金融思想,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深深植根於其豐富的金融實踐。他先後擔任過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中國農民銀行等重要金融機構的領導職務,親歷瞭國民政府時期金融政策的製定與執行,對中國貨幣、銀行、信貸、證券、保險等金融領域的運作有著深刻的認識。他的思想,是對長期金融實踐的提煉、升華與理論化。 李銘的金融思想,受到多方麵影響。其一,是中國傳統的經濟思想。中國數韆年來形成的重農抑商、貨幣觀念、金融倫理等,雖有其局限性,但也為李銘的思考提供瞭文化基因。其二,是西方近代金融理論的傳入。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西方資本主義的金融理論,如貨幣學、銀行學、金融市場學等,逐步傳入中國,為李銘的理論構建提供瞭現代化的框架。他對於西方經濟學說的吸收與批判性藉鑒,體現瞭他作為一位現代金融思想傢的遠見。其三,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啟濛。儘管李銘的職業生涯主要在國民政府時期,但他對於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萌芽和發展,也有所接觸與思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瞭他對金融與國傢經濟發展關係的理解。 三、 李銘金融思想的核心內容 本書將圍繞李銘金融思想的核心展開論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 貨幣與金融穩定思想: 李銘深諳貨幣在經濟中的關鍵作用,主張穩定貨幣,抑製通貨膨脹,維護金融秩序。他對當時中國幣製改革的多次嘗試有著深刻的觀察與評價,並提齣瞭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穩定的貨幣供應、閤理的利率水平是經濟發展的基石。 2. 銀行與金融機構的職能定位: 作為一位資深的銀行傢,李銘對銀行在現代經濟中的角色與職能有著精準的把握。他強調銀行應當承擔起融通資金、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產業發展的責任。他對於不同類型銀行(商業銀行、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的設立與運營,以及金融機構之間的協調與競爭,都有獨到的思考。 3. 信貸政策與經濟發展: 李銘將信貸視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他主張應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製定靈活有效的信貸政策,引導資金流嚮國傢重點發展的產業,支持民族工商業的興起。他對當時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規範與運作,也有著積極的關注。 4. 金融監管與風險防範: 在金融活動日趨複雜化的背景下,李銘也關注金融監管的重要性。他認識到,有效的金融監管能夠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係的穩健運行,保護存款人的利益。他對於當時中國金融監管體係的缺失與改進,提齣瞭寶貴的建議。 5. 金融國際化與國傢利益: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李銘也思考中國金融的國際化問題。他主張在開放的同時,要堅決維護國傢經濟主權與金融利益,謹慎對待外資進入,並努力提升中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 學術價值與歷史貢獻 本書的研究,不僅是對李銘個人金融思想的梳理,更是對中國近代金融史的一個重要視角。通過對李銘金融思想的深入剖析,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 中國近代金融思想的演進軌跡: 李銘的思想,是中國近代金融思想從西方引入、本土轉化、並融入時代變革的一個生動例證。他的思想,為我們理解中國金融現代化的艱難歷程提供瞭生動的個案。 近代銀行傢的理論貢獻: 與許多純粹的理論傢不同,李銘是一位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閤的金融傢。他的思想,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實踐的可操作性,對後世的金融實踐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金融救國的時代精神: 在民族危難之際,許多仁人誌士將金融視為救國圖存的重要途徑。李銘的思想,正是這種「金融救國」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反映瞭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對國傢富強的深切渴望。 為當代金融改革提供藉鑒: 儘管時代背景不同,但李銘在貨幣穩定、金融監管、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麵提齣的觀點,對於當代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例如,他對通貨膨脹的警惕、對金融風險的關注,至今仍是金融政策製定者需要重視的問題。 五、 研究方法與創新之處 本書採用瞭嚴謹的學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文獻研究法: 係統梳理李銘先生留下的著作、文章、演講稿、以及與其相關的歷史檔案、報刊資料等,挖掘其金融思想的原始素材。 歷史考察法: 將李銘的金融思想置於其所處的具體歷史時期,考察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及其在實踐中的運用與效果。 比較研究法: 將李銘的金融思想與同期其他金融學傢、思想傢的觀點進行比較,進一步凸顯其思想的獨特性與學術價值。 理論分析法: 運用現代理論經濟學、金融學的視角,對李銘的金融思想進行梳理、歸納與評價,探討其理論體係的內在邏輯與學術貢獻。 本書的創新之處在於,以往對李銘的研究多集中於其生平事蹟或個別金融事件,而本書則力求對其金融思想進行係統性的、深度的學術挖掘與闡釋,從思想史的角度,重塑李銘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時,本書將關注其思想的理論淵源,及其在中國近代經濟轉型中的實際作用,力圖為學界和讀者呈現一個更加立體、豐富的李銘形象。 六、 預期與展望 本書的齣版,期望能引起學術界對李銘金融思想的廣泛關注,推動相關研究的深入開展。同時,也希望能夠激發公眾對中國近代金融史的興趣,增進對近代中國經濟發展歷程的認識。在當前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迴顧和研究像李銘這樣的近代金融傢思想,對於我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金融傳統,探索符閤中國國情的金融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李銘先生的金融思想,是中國近代金融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值得我們深入挖掘、認真研究、並從中汲取智慧。本書將盡最大努力,還原其思想的本真麵貌,並探討其在當代中國的價值與意義。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到“民國銀行傢李銘金融思想研究”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即勾勒齣一幅畫麵:一位身著長袍馬褂,目光深邃的金融巨子,在動蕩的年代裏,運籌帷幄,指點江山。我之所以對這本書充滿期待,是因為我對近代中國的經濟史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在夾縫中求生存、在變革中求發展的金融人物。李銘這個名字,雖然聽起來不似某個政治領袖那般響亮,但作為一位銀行傢,他的影響力往往是深遠的,並且是實實在在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李銘先生是如何從一個普通的金融從業者,成長為一位具有影響力的思想傢的。我想瞭解他的金融思想是如何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他所提齣的理論是否經過瞭嚴謹的推敲和驗證。這本書會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解民國時期金融運作的秘密通道嗎?我期待它能夠深入剖析李銘先生在處理貨幣流通、資本積纍、金融創新等方麵的具體策略,以及他對國傢宏觀經濟調控的看法。這本書是否能夠讓我窺見那位銀行傢內心深處的金融哲學,以及他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獨到見解?我希望它能提供豐富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讓我能更立體地認識這位被曆史塵埃掩蓋的重要人物。

評分

當我看到“民國銀行傢李銘金融思想研究”這個書名時,心中湧現齣的是一種對曆史深度探索的渴望。在我眼中,民國時期是一個充滿矛盾與變革的時代,而金融業作為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其發展軌跡和思想萌芽,往往能摺射齣時代的特性。李銘,這位“民國銀行傢”,他的金融思想研究,無疑是解構那個時代經濟肌理的一把重要鑰匙。我十分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描繪齣李銘先生在動蕩年代中,如何憑藉其金融智慧,在波濤洶湧的經濟浪潮中穩健前行。我希望從中能夠瞭解到他對於中國銀行業發展方嚮的洞察,他對貨幣政策的理解,以及他對如何建立和完善現代金融體係的構想。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他在麵對通貨膨脹、銀行業危機、以及國傢經濟政策調整時的思考和對策?我更希望它能揭示齣他金融思想的核心價值,以及他對中國近代經濟發展所産生的實際影響。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能否幫助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感受一位民國金融傢的思想深度,從而啓發我們對當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新思考。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上“民國銀行傢李銘金融思想研究”幾個字,立刻就勾起瞭我極大的好奇心。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曆史人物和他們的思想成就頗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在經濟領域做齣貢獻的先行者。李銘這個名字我雖略有耳聞,但對其金融思想的瞭解卻十分有限。我腦海中浮現的是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各種思潮碰撞,而銀行傢作為時代的弄潮兒,他們的決策和理念無疑深刻影響著國傢經濟的走嚮。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是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這位重要曆史人物內心世界的窗口。我期待能夠通過這本書,深入探究李銘先生在那個動蕩時期,是如何思考和實踐他的金融理念的,他對於貨幣政策、銀行體係、以及國傢經濟發展的看法,是否在今天依然具有藉鑒意義。我設想著書中會詳細梳理他的人生經曆,描繪他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闡釋他的金融思想體係,比如他對金本位、銀本位,或者是在國傢資本主義背景下的金融創新所持的態度,以及他對民間金融和官僚資本之間關係的洞察。我非常期待能從中學習到他如何在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下,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為中國近代金融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民國銀行傢李銘金融思想研究”,讓我眼前一亮,感覺這是一本能夠填補我知識空白的佳作。我一直認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而一個國傢的金融體係和思想,往往決定瞭其經濟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李銘,作為一個民國時期的銀行傢,他的思想無疑是那個時代中國金融發展曆程中的一個重要縮影。我迫切地想知道,這位銀行傢是如何在那個復雜的社會背景下,形成自己獨特的金融理念的?是受到西方新思潮的啓發,還是植根於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的土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他在銀行經營、投資策略、風險控製等方麵的實踐經驗,以及他對貨幣發行、利率政策、匯率穩定等宏觀金融問題的深刻思考。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那個政局動蕩、經濟凋敝的年代,他是否提齣瞭具有前瞻性的金融改革方案?他對於如何發展民族金融、抵禦外來金融侵蝕,又有著怎樣的策略?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瞭解一個人的思想,更是深入理解民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軌跡的一個重要窗口,我期待它能為我揭示齣那個時代金融的脈動和演變。

評分

在翻閱這本書的封麵和簡介時,我立刻被“金融思想研究”這個詞語深深吸引。金融,作為一個國傢經濟的命脈,在民國時期更是處於一個極其復雜和關鍵的轉型階段。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時代的金融思想,就如同解剖那個時代的經濟脈搏。而李銘,這位被冠以“民國銀行傢”的稱號的人物,他的思想無疑是那個時代金融領域的一塊重要拼圖。我好奇的是,他所處的年代,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戰亂、通貨膨脹、外來資本的湧入,以及國內各種政治勢力角逐,在這種大背景下,一位銀行傢是如何形成自己的金融觀的?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挖掘他思想的源頭,探討他受到哪些理論或實踐的影響?是西方自由經濟的理念,還是中國傳統的商業智慧?我期待這本書能詳細闡述他在銀行經營、貨幣發行、信貸政策等方麵的具體主張,以及他對中國金融體係的未來發展所提齣的願景。我很想知道,在他的眼中,一個理想的金融體係應該是怎樣的?是更偏嚮於國傢主導,還是更側重於市場化運作?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就在於它能否為我們勾勒齣一位民國金融巨擘的思想輪廓,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那個時代的經濟邏輯和發展睏境,甚至從中獲得一些啓發,思考我們當今金融體係的優化和完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