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
定价:28.00元
作者:马韫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8021694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隐喻认知语用的哲学基础
1.1 古典哲学中的隐喻认知语用观
1.2 理性主义的隐喻认知语用观
1.3 经验主义的隐喻认知语用观——还原论
1.4 隐喻认知语用的先验观——理性与经验的接口
1.5 隐喻认知语用推理的先验还原观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隐喻的认知语用本质及其类型、特征、功能
2.1 隐喻的认知语用本质
2.2 常规隐喻与非常规隐喻
2.3 隐喻认知语用特征
2.4 隐喻认知语用功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隐喻的认知语用机制
3.1 乖讹与消解——语义冲突与相似性作用
3.2 意象性、象似性作用
3.3 映射、类比与叙事
3.4 整合的主体交互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隐喻识解的认知叙事模式
4.1 叙事结构与叙事方式
4.2 隐喻叙事与叙事隐喻
4.3 隐喻认知叙事模式建构
4.4 隐喻语用者身份与身份隐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隐喻认知语用专题研究
5.1 隐喻与指示照应
5.2 隐喻与语用预设
5.3 隐喻与言语行为
5.4 隐喻与合作原则
5.5 隐喻与礼貌
5.6 隐喻关联与交际
5.7 隐喻顺应关联观
5.8 隐喻顺应关联的模因理据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文学隐喻
6.1 诗性隐喻
6.2 寓言隐喻
6.3 戏剧隐喻
6.4 本章小节
第7章 政治隐喻与经济隐喻
7.1 政治隐喻
7.2 经济隐喻
7.3 政治隐喻、经济隐喻与宗教隐喻关系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外交话语隐喻研究
8.1 外交话语及其特征、形式
8.2 外交话语的“事件结构隐喻”架构
8.3 隐喻世界与对话性
8.4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隐喻学研究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多模态隐喻的认知叙事研究
9.1 多模态隐喻
9.2 多模态隐喻的认知叙事模式
9.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揭示了内幕交易监管的“冰山之下”的部分。我一直以为,内幕交易的打击主要依靠严厉的法律制裁,但读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真正的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信息收集、证据固定、案件侦查、合规审查等多个环节,其复杂程度远超我的想象。作者在书中对于监管实践的探讨,非常深入,几乎触及到了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比如,如何界定“内幕信息”的范围,如何识别“交易异常”,如何证明“信息泄露”与“交易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在实际操作中都是非常棘手的难题。书中通过对一系列典型案例的剖析,让我们看到监管机构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的。这些分析充满了智慧和策略,让我对中国的证券监管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那些默默付出的监管者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作为一名对金融市场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内幕交易这一现象深感好奇,同时也对监管的有效性感到担忧。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探索的欲望。作者在书中对“正版”的强调,本身就传递了一种对知识产权和学术严谨性的尊重,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了更高的期待。书中对内幕交易的理论框架构建,有着清晰的逻辑脉络,从信息不对称的根源,到利益驱动的心理,再到信息传播的渠道,层层递进,条理分明。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理论阐述中,并非闭门造车,而是紧密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那些在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内幕交易可能出现的变种和规律。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具可读性和指导意义,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那些复杂的金融概念。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战场”,而书中的主角,便是那些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与内幕交易进行不懈斗争的“战士”——监管者们。作者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视角,对这些监管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书中的案例分析,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它们并非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着重展现了监管机构在案件侦破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所采取的策略、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我看到了监管者如何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追踪资金流向,如何通过细致的调查挖掘蛛丝马迹,如何与市场参与者进行博弈,最终将那些企图利用信息优势牟取暴利的“黑手”绳之以法。这些案例读起来就像一部部精彩的金融反腐大片,让我深刻体会到维护市场公平公正所面临的挑战,也让我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进步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评分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证券市场神秘领域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监管背后不为人知的复杂运作。作者对监管实践的研究,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抽丝剥茧地揭示了内幕交易的各种形态和手法。从早期依赖举报的模式,到如今利用大数据、信息监控等高科技手段,书中清晰地勾勒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演进轨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并非枯燥的法律条文堆砌,而是生动地展现了监管机构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法律武器,打击内幕交易行为。每一个案例都引人入胜,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博弈与智慧的监管现场。读这些案例,我不仅学习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的监管工作之不易。那些成功追究的案件,无疑是监管智慧与勇气的体现,而那些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也激励着我们去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厚重的书籍,我并未直接奔向目录,而是被那封面设计所吸引——沉稳的色调,配以中国证券市场的抽象线条,仿佛预示着一场深入的探索。读完序言,便被作者的严谨态度所折服。书中对于内幕交易的界定,绝非简单的罗列,而是从法学、经济学、甚至行为学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力求还原其复杂性与隐蔽性。作者对监管实践的探讨,更是直击痛点,从法律法规的制定、执法机构的组织架构、到具体执行中的难点与挑战,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现实中的困境,而是坦诚地分析了信息不对称、监管资源有限、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这种不回避问题,力求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写作风格,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和责任感深感敬佩。我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进一步理解内幕交易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证券市场在应对这一挑战时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