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監管實踐研究和案例分析
定價:28.00元
作者:馬韞
齣版社:中國方正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80216944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章 隱喻認知語用的哲學基礎
1.1 古典哲學中的隱喻認知語用觀
1.2 理性主義的隱喻認知語用觀
1.3 經驗主義的隱喻認知語用觀——還原論
1.4 隱喻認知語用的先驗觀——理性與經驗的接口
1.5 隱喻認知語用推理的先驗還原觀
1.6 本章小結
第2章 隱喻的認知語用本質及其類型、特徵、功能
2.1 隱喻的認知語用本質
2.2 常規隱喻與非常規隱喻
2.3 隱喻認知語用特徵
2.4 隱喻認知語用功能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隱喻的認知語用機製
3.1 乖訛與消解——語義衝突與相似性作用
3.2 意象性、象似性作用
3.3 映射、類比與敘事
3.4 整閤的主體交互過程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隱喻識解的認知敘事模式
4.1 敘事結構與敘事方式
4.2 隱喻敘事與敘事隱喻
4.3 隱喻認知敘事模式建構
4.4 隱喻語用者身份與身份隱喻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隱喻認知語用專題研究
5.1 隱喻與指示照應
5.2 隱喻與語用預設
5.3 隱喻與言語行為
5.4 隱喻與閤作原則
5.5 隱喻與禮貌
5.6 隱喻關聯與交際
5.7 隱喻順應關聯觀
5.8 隱喻順應關聯的模因理據
5.9 本章小結
第6章 文學隱喻
6.1 詩性隱喻
6.2 寓言隱喻
6.3 戲劇隱喻
6.4 本章小節
第7章 政治隱喻與經濟隱喻
7.1 政治隱喻
7.2 經濟隱喻
7.3 政治隱喻、經濟隱喻與宗教隱喻關係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外交話語隱喻研究
8.1 外交話語及其特徵、形式
8.2 外交話語的“事件結構隱喻”架構
8.3 隱喻世界與對話性
8.4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隱喻學研究
8.5 本章小結
第9章 多模態隱喻的認知敘事研究
9.1 多模態隱喻
9.2 多模態隱喻的認知敘事模式
9.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在於它揭示瞭內幕交易監管的“冰山之下”的部分。我一直以為,內幕交易的打擊主要依靠嚴厲的法律製裁,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瞭解到,真正的監管是一項係統工程,涉及信息收集、證據固定、案件偵查、閤規審查等多個環節,其復雜程度遠超我的想象。作者在書中對於監管實踐的探討,非常深入,幾乎觸及到瞭每一個可能齣現問題的環節。比如,如何界定“內幕信息”的範圍,如何識彆“交易異常”,如何證明“信息泄露”與“交易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這些在實際操作中都是非常棘手的難題。書中通過對一係列典型案例的剖析,讓我們看到監管機構是如何剋服這些睏難,最終將不法分子繩之以法的。這些分析充滿瞭智慧和策略,讓我對中國的證券監管體係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那些默默付齣的監管者們充滿瞭敬意。
評分這本書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證券市場神秘領域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監管背後不為人知的復雜運作。作者對監管實踐的研究,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偵探,抽絲剝繭地揭示瞭內幕交易的各種形態和手法。從早期依賴舉報的模式,到如今利用大數據、信息監控等高科技手段,書中清晰地勾勒齣中國證券市場監管的演進軌跡。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並非枯燥的法律條文堆砌,而是生動地展現瞭監管機構如何在實際操作中運用法律武器,打擊內幕交易行為。每一個案例都引人入勝,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博弈與智慧的監管現場。讀這些案例,我不僅學習到瞭相關的法律知識,更深刻地體會到瞭維護市場公平公正的監管工作之不易。那些成功追究的案件,無疑是監管智慧與勇氣的體現,而那些尚未完全解決的難題,也激勵著我們去思考如何進一步完善監管體係。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仿佛進入瞭一個龐大而精密的“戰場”,而書中的主角,便是那些在中國證券市場上與內幕交易進行不懈鬥爭的“戰士”——監管者們。作者以一種冷靜而客觀的視角,對這些監管實踐進行瞭深入的研究。書中的案例分析,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它們並非簡單地陳述事實,而是著重展現瞭監管機構在案件偵破過程中所經曆的麯摺、所采取的策略、以及所付齣的努力。我看到瞭監管者如何運用各種技術手段追蹤資金流嚮,如何通過細緻的調查挖掘蛛絲馬跡,如何與市場參與者進行博弈,最終將那些企圖利用信息優勢牟取暴利的“黑手”繩之以法。這些案例讀起來就像一部部精彩的金融反腐大片,讓我深刻體會到維護市場公平公正所麵臨的挑戰,也讓我對中國證券市場監管的進步有瞭更直觀的感受。
評分作為一名對金融市場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對內幕交易這一現象深感好奇,同時也對監管的有效性感到擔憂。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探索的欲望。作者在書中對“正版”的強調,本身就傳遞瞭一種對知識産權和學術嚴謹性的尊重,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有瞭更高的期待。書中對內幕交易的理論框架構建,有著清晰的邏輯脈絡,從信息不對稱的根源,到利益驅動的心理,再到信息傳播的渠道,層層遞進,條理分明。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理論闡述中,並非閉門造車,而是緊密結閤中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分析那些在中國特有的製度背景下,內幕交易可能齣現的變種和規律。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閤,使得書中的內容更具可讀性和指導意義,讓我能更直觀地理解那些復雜的金融概念。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厚重的書籍,我並未直接奔嚮目錄,而是被那封麵設計所吸引——沉穩的色調,配以中國證券市場的抽象綫條,仿佛預示著一場深入的探索。讀完序言,便被作者的嚴謹態度所摺服。書中對於內幕交易的界定,絕非簡單的羅列,而是從法學、經濟學、甚至行為學等多個角度進行剖析,力求還原其復雜性與隱蔽性。作者對監管實踐的探討,更是直擊痛點,從法律法規的製定、執法機構的組織架構、到具體執行中的難點與挑戰,都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迴避現實中的睏境,而是坦誠地分析瞭信息不對稱、監管資源有限、以及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挑戰。這種不迴避問題,力求提齣建設性意見的寫作風格,讓我對作者的專業性和責任感深感敬佩。我期待在接下來的閱讀中,能進一步理解內幕交易的形成機製,以及中國證券市場在應對這一挑戰時所付齣的努力與取得的進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