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EDA技術與實踐教程(含光盤1張)
原價:26.00元
作者:宋烈武 編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8-1
ISBN:9787121091018
字數:340000
頁碼:19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任務驅動,行動導嚮,工學結閤,學生主體,過程考核。
內容提要
本書提供瞭參考授課計劃及自學建議;第1章概述瞭EDA技術的主要內容;第2章簡要介紹瞭FPGA/CPLD的結構與工作原理及其配置與編程方法;第3章介紹瞭Quartus Ⅱ設計流程及6個設計實例;第4章介紹瞭硬件描述語言VHDL語法概要;第5章用VHDL給齣瞭常用單元電路的設計;第6章由淺入深精選瞭6個基礎訓練項目;第7章精選瞭6個綜閤訓練項目。本教材提供的所有VHDL代碼均在Altera推廣型開發工具Quartus Ⅱ 9.0 SP1上綜閤通過,部分例題給齣瞭仿真結果,另附Quartus Ⅱ開發工具及相關資料DVD光盤一張。
本書可作為各高職院校電子類、通信類及計算機類等相關專業二年級及以上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電子技術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目錄
第一篇 EDA技術基礎
第1章 概述
1.1 EDA技術的含義
1.2 EDA技術的主要內容
1.3 EDA技術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第2章 可編程邏輯器件
2.1 概述
2.2 大規模可編程邏輯器件
2.3 Altera新型係列器件簡介
2.4 FPGA/CPLD器件的配置與編程
第3章 QuartusⅡ設計基礎
3.1 概述
3.2 QuartusⅡ的安裝與授權
3.3 QuartusⅡ設計流程
3.4 QuartusⅡ設計實例
第4章 硬件描述語言VHDL語法概要
4.1 概述
4.2 VHDL程序基本結構
4.3 VHDL語言要素
4.4 VHDL的基本描述語句
4.5 子程序、程序包和配置
第5章 常用模塊電路的VHDL設計
5.1 常用組閤邏輯電路的設計
5.2 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
5.3 狀態機的設計
5.4 存儲器的設計
第二篇 實戰訓練
第6章 基礎訓練
6.1 一位全加器原理圖輸入設計
6.2 譯碼顯示電路的設計
6.3 含異步清零和同步時鍾使能的4位加法計數器的設計
6.4 數控分頻器的設計
6.5 用狀態機實現序列檢測器的設計
6.6 簡易正弦信號發送器的設計
第7章 綜閤訓練
7.1 鍵盤輸入電路的設計
7.2 動態輸齣4位十進製頻率計的設計
7.3 數字鍾的設計
7.4 DDS信號源的設計
7.5 基於Dsp Builder使用IP Core的FIR濾波器的設計
7.6 基於NiosⅡ的SD卡音樂播放器的實現
附錄
A.DE2基本資料
B.基於MAXⅡ EPM240芯片的WZ型最小係統實驗闆基本資料
C.FPGA/CPLD主要廠商及開發工具簡介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遠遠低於我的預期,簡直像是一份未經打磨的、堆砌瞭大量網絡資料的電子文檔閤集。它試圖涵蓋EDA的方方麵麵,從最基礎的描述性統計到一些高級的特徵工程技巧,但每一點都淺嘗輒止,沒有進行任何深層次的剖析。例如,在談到異常值處理時,書中僅僅羅列瞭“箱綫圖識彆”、“Z-Score方法”等幾種常見手段,然後就直接跳到瞭下一個話題,完全沒有深入解釋這些方法的適用場景、背後的統計學原理,更彆提如何權衡不同方法的利弊瞭。這對於想真正掌握這門技術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誤導。學習EDA的目的不隻是會用工具箱裏的函數,更重要的是理解數據背後的“故事”,學會如何根據數據的特性選擇最恰當的分析路徑。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把“羅列知識點”等同於“傳授技能”,這種膚淺的處理方式,使得全書讀下來,我感覺自己掌握的隻是一些零碎的、缺乏支撐的記憶碎片,一旦脫離書本,那些知識點立刻就會煙消雲散,無法在實際項目中靈活運用。它的實用價值,真的大打摺扣。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感到非常不適,它充滿瞭陳舊的、甚至有些僵硬的技術術語,讀起來完全沒有現代數據科學領域應有的那種活力和前瞻性。作者的敘述方式,仿佛還停留在十年前的教科書編寫模式中,用一種高高在上的、不容置疑的口吻介紹著那些“標準流程”。這種刻闆的錶達方式,讓原本應該生動有趣的數據探索過程,變得枯燥乏味、索然無味。比如,在解釋數據可視化時,作者反復強調使用某些“傳統”圖錶類型,而對近年來在探索性分析中越來越重要的交互式可視化工具和現代圖形庫的使用幾乎隻字不提,仿佛這些進步從未發生過一樣。學習新技術,很大程度上就是學習新的思維模式,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在努力把我拉迴到一個舊的、過時的框架裏。如果一個教程不能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能用與時俱進的視角來展示學科的前沿動態,那麼它就失去瞭作為一本“實踐教程”的核心價值。這更像是一份曆史文獻的摘錄,而不是指導未來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一場災難,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覺像是誤入瞭一個信息爆炸卻又缺乏邏輯導引的迷宮。首先,目錄的設計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主題的劃分顯得極其隨意,章節之間的跳轉生硬得像是在強行拼湊不同的技術文檔。更要命的是,正文中的插圖和代碼示例,那清晰度簡直是在考驗我的視力極限,很多關鍵的圖形和公式模糊不清,讓人不得不一遍遍地對照著屏幕上的官方文檔纔能勉強理解作者想要錶達的那個“精髓”。舉個例子,在講解數據清洗流程的那個部分,圖錶中的變量名稱小到幾乎看不見,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試圖辨認齣那些被墨水洇化掉的字符,最終還是放棄瞭,隻能靠猜測來推進學習。這種對閱讀體驗的漠視,真的讓人懷疑作者是否真的對“教程”二字抱有敬畏之心。一個好的教程,應該像一位耐心的嚮導,引導讀者逐步深入,而不是像這本書一樣,把一堆散亂的知識點堆砌在一起,任由讀者自行摸索。我期待的是一種係統性的、循序漸進的指導,而不是這種讓人抓狂的、充滿“待解之謎”的閱讀體驗。這本書在用戶友好性上的缺失,是它最大的硬傷,完全不適閤需要紮實基礎知識的初學者。
評分讓我感到睏惑的是,這本書在關鍵概念的闡述上存在著明顯的邏輯跳躍和錶述不清的問題。某些章節的過渡非常突兀,讓人感覺作者似乎遺漏瞭中間一兩個至關重要的銜接步驟,直接從“是什麼”跳到瞭“怎麼做”,中間的“為什麼”卻含糊其辭。例如,在介紹維度規約(如PCA)的章節,它迅速展示瞭如何調用庫函數來得到降維後的結果,但對於如何判斷選擇的維度數量是否閤理、如何解釋降維後特徵的物理意義,這些核心的分析步驟卻被輕描淡寫地帶過瞭。這種處理方式,對於希望深入理解原理的讀者來說,是極其不負責任的。這感覺就像是有人給瞭你一把高科技的瑞士軍刀,告訴你這個按鈕可以切割,那個按鈕可以擰螺絲,但卻從未告訴你如何安全地使用它們,以及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哪種工具纔是最高效的。結果就是,讀者在使用時充滿瞭不確定性,生怕自己不經意間做齣瞭錯誤的假設或處理,從而引入瞭無法察覺的偏差,這對於強調準確性的數據分析工作來說,是緻命的缺陷。
評分這本書的“實踐”部分做得尤其令人失望,可以說是名不副實。所謂的“實踐”,更多的是一些脫離真實業務場景的、精心構造的、近乎玩具般的數據集上的操作演示。作者似乎認為,隻要把代碼敲齣來,讀者就能自動學會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復雜問題。然而,現實中的數據往往是混亂的、缺失的、充滿偏見的,需要大量的領域知識和批判性思維去駕馭。我嘗試將書中的一些處理流程應用到我正在進行的一個小項目上,結果發現根本行不通——書中的數據結構和假設在這裏完全不成立。教程沒有提供任何關於如何處理“髒數據”、如何構建健壯分析流程的通用方法論,而是僅僅展示瞭在理想化數據集上的“成功案例”。這種脫節,讓讀者在閤上書本、麵對真實挑戰時,會産生巨大的能力落差感。一個真正的實踐教程,應該教會我們如何“思考”數據問題,而不是簡單地演示幾個API調用。我需要的不是一個操作手冊,而是一個能培養我數據直覺的導師,很明顯,這本書沒有做到這一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