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智能信息处理:汉语语料库加工技术及应用
定价:60.00元
作者:郑家恒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0302913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作者主持的国家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合作项目等为依托,以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重点介绍语料库深加工中的若干技术和方法,涉及分词、词性标注、句法分析、语义标注以及相关加工中的自动校对和一致性检验技术。同时,对语料库加工质量的评价技术和语料库的相关应用做了详细介绍。各章节的顺序展示了语料库加工中由浅人深的发展过程。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语言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语言学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智能科学技术著作丛书》序
前言
章 绪论
1.1 语料库的定义和作用
1.1.1 什么是语料库
1.1.2 语料库的作用
1.2 语料库的建立
1.2.1 什么是语料库标注
1.2.2 语料库标注的原则
1.2.3 建立语料库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2.4 语料库标注和建立的方法
1.2.5 语料库的质量检验
1.3 本书的编排
参考文献
第2章 自动分词
2.1 自动分词概述
2.1.1 自动分词的意义
2.1.2 自动分词的主要难点
2.1.3 自动分词方法简介
2.1.4 自动分词评测
2.2 分词规范
2.2.1 制定分词规范的目的和意义
2.2.2 几种典型的分词规范介绍
2.3 歧义字段的切分技术
2.3.1 歧义字段现象分析
2.3.2 基于统计的歧义字段排歧
2.4 未登录词识别
2.4.1 专有名词识别
2.4.2 新词语识别
2.5 缩略语识别
2.5.1 缩略语特征分析
2.5.2 缩略语资源库的建立
2.5.3 缩略语识别模型
2.5.4 缩略语的还原
2.6 分词一致性检验
2.6.1 分词不一致性现象分析
2.6.2 基于规则的分词一致性检验方法
2.6.3 基于统计的分词一致性检验方法
2.6.4 分词一致性检验系统
参考文献
第3章 词性标注
3.1 词性标注概述
3.1.1 词性标注的意义
3.1.2 词性标注的难点
3.1.3 词性标注方法简介
3.1.4 常用语料库
3.2 词性标注规范
3.2.1 制定词性标注规范的目的和意义
3.2.2 几种典型的词性标注规范介绍
3.3 兼类词的标注
3.3.1 什么是兼类词
3.3.2 典型的兼类词标注方法
3.4 词性标注一致性检验
3.4.1 问题描述和分析
3.4.2 一致性检验模型的建立
3.4.3 实验结果和分析
3.4.4 方法评价
3.5 词性标注自动校对
3.5.1 基于分类的词性标注自动校对
3.5.2 基于决策表的词性标注自动校对
参考文献
第4章 句法分析
4.1 完全句法分析
4.1.1 完全句法分析概述
4.1.2 形式语法体系
4.1.3 树库资源的建设
4.1.4 汉语句法分析的特点
4.1.5 句法分析方法
4.1.6 相关会议及评测
4.1.7 句法分析模型的评价方法
4.2 浅层句法分析
4.2.1 浅层句法分析概述
4.2.2 组块库的获取
4.2.3 组块的类型及其标注规范
4.2.4 组块分析方法
4.2.5 相关会议及评测
4.2.6 评价参数
4.3 句法树库的一致性检验
4.3.1 不一致现象分析
4.3.2 不一致的发现和消解
参考文献
第5章 语义标注语料库
5.1 语义标注范围
5.1.1 词义标注
5.1.2 句义标注
5.1.3 篇章级的语义标注
5.2 语义标注语料库的建立方法
5.2.1 传统的以人工标注为主的方法
5.2.2 自动构建语义标注语料库
5.3 主要的语义标注语料库
5.3.1 词义标注语料库
5.3.2 句义标注语料库
5.3.3 语篇关系标注语料库
5.3.4 时间关系标注语料库
5.3.5 信息抽取方面的语料库
5.3.6 生物医药领域中的语义标注语料库
参考文献
第6章 语料库评测
6.1 语料库评测的意义
6.2 语料库分词质量评价
6.2.1 评价样本的抽样
6.2.2 抽样样本的聚类及评价
6.2.3 实验及分析
6.3 语料库可用性评价
6.3.1 可用性评价体系
6.3.2 可用性评价计算
6.3.3 评价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基于语料库的应用研究
7.1 网页信息处理
7.1.1 重复网页分析
7.1.2 基于语义的网页去重
7.1.3 基于网页文本结构的网页去重
7.2 特殊领域的信息抽取
7.2.1 基于HMM的农业信息抽取
7.2.2 基于NLP的土壤污染数据抽取
7.2.3 基于BOotstrapping的交通工具名识别
7.3 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汉语韵律边界研究
7.3.1 基于统计语言模型建立二叉树结构
7.3.2 基于树结构的汉语韵律边界预测
7.4 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欺行为检测
7.4.1 欺性语料库的建设
7.4.2 欺检测的特征线索
7.4.3 文本特征抽取
7.4.4 欺行为检测方法
7.4.5 实验结果和分析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书中关于语料库加工的具体技术章节,设计得堪称教科书级别。它详尽地剖析了从原始文本获取到最终结构化数据产出的每一个步骤,无论是分词算法的选择与优化,还是句法标注的规范与冲突解决,都有详实的图表和代码示例辅助说明。我注意到,作者并没有停留在通用工具的简单介绍上,而是深入探讨了针对汉语特有复杂性所采取的定制化策略,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例如,在处理兼视图和社会语言变异时,作者提出的数据清洗和规范化流程,极具操作性和可复制性,这对于一线工程师来说是无价的宝藏。阅读这部分内容时,我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对照自己的实践经验去印证和思考,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非常强烈,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积累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导言部分写得极为精彩,它并没有急于深入技术细节,而是宏观地描绘了当前计算语言学和信息处理领域的发展脉络,并巧妙地将汉语语料库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进行了阐述。作者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自然流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读者逐步走进这个充满挑战又激动人心的技术殿堂。我尤其欣赏其中对“高质量数据的重要性”这一概念的强调,这在当前大数据泛滥的时代,更显出精细化加工的价值。阅读时,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学术严谨性与科普趣味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行文间不时出现的历史回顾和前沿案例分析,都极大地丰富了内容的层次感。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结合了历史深度与未来展望的行业观察报告,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对后续章节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实战应用案例部分,无疑是其亮点之一,它有效地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生产的距离。书中呈现的几个基于其加工技术构建的特定领域语料库(比如法律文本或医疗记录),其成果展示非常具有说服力。它不仅展示了最终的应用效果——比如提升了信息检索的准确率或改善了机器翻译的流畅度——更关键的是,它公开了支撑这些成果背后的技术栈和方法论。对于希望将语料加工技术落地到具体业务场景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可参考的基准。它有力地证明了精细化、高质量的语料加工绝非可有可无的“体力活”,而是直接决定最终产品性能上限的关键“工程艺术”,这种对技术价值的深刻洞察,令人印象深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专业又不失活泼的气息。拿到手里的时候,感觉分量十足,装帧精良,一看就是经过精心制作的出版物。我对“智能信息处理”这个宏大的主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汉语语料库加工技术及应用”这个具体的切入点,则让人眼前一亮,感觉它精准地抓住了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中一个非常关键且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尤其是在当下,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日新月异,高质量的语料库是构建强大AI模型的基石,所以这本书的出现显得尤为及时和重要。我期待着书中能有深入浅出的论述,能够将复杂的语料库构建流程、清洗、标注等技术细节,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即便是初学者也能窥见其门径,同时也能为资深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价值。封面传递出的这种扎实感和前瞻性,极大地激发了我深入阅读的欲望,相信这是一次知识的盛宴。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编排布局体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自然紧密,没有丝毫的拖沓或冗余。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原理的阐述,作者采用了递进式的解释方法,确保读者不会在某个知识点上“迷失”。排版清晰、图文并茂,大量的插图和流程图极大地帮助了抽象概念的理解,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总而言之,这本书已经超越了一般技术专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构建指南,为希望在汉语信息处理领域深耕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了一把开启高阶应用之门的钥匙,值得反复研读和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