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智能控製論
定價:40.00元
作者:塗序彥,王樅,劉建毅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03029277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18kg
編輯推薦
智能控製論是控製論嚮智能水平高度發展的新分支,大係統控製論是控製論嚮係統規模廣度發展的新分支。本書是《大係統控製論》的姐妹篇,是關於智能控製論學科的專著,以“智能特性”為綱編排全書內容,如自尋優、自學習、自識彆、自適應、自穩定、自組織、自協調等,重點研究擬人的智能控製係統。
內容提要
智能控製論(intelligent cybemetics)研究生物與機器的智能控製過程的共同規律,是基於廣義智能、麵嚮廣義控製的廣義智能控製理論,是控製論嚮智能水平高度發展的新分支。
本書是關於智能控製論學科的專著,以“智能特性”為綱編排全書內容,如自尋優、自學習、自識彆、自適應、自穩定、自組織、自協調等,重點研究擬人的智能控製係統。
本書可作為控製學科、智能學科等領域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參考。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1.1 智能控製
1.1.1 智能控製發展概況
1.1.2 智能控製曆史背景
1.1.3 國外智能控製研究進展
1.1.4 智能控製研究進展
1.2 智能控製係統
1.2.1 智能控製係統的概念
1.2.2 智能控製係統的評判
1.3 智能控製理論
1.3.1 控製理論的發展
1.3.2 智能控製理論的概念
1.4 智能控製論
1.4.1 控製論的發展
1.4.2 人工智能的發展
1.4.3 智能控製論的概念
1.5 小結
思考題
第2章 智能控製論的學科架構
2.1 智能控製論的研究對象
2.1.1 廣義智能控製係統
2.1.2 智能廣義控製係統
2.2 智能控製論的學科內容
2.2.1 廣義智能控製係統協同建模
2.2.2 廣義智能控製係統協同分析
2.2.3 廣義智能控製係統協同設計
2.3 智能控製論的科學方法
2.4 智能控製論的學科架構
2.5 小結
思考題
第3章 自尋優智能控製
3.1 人的自尋優性能
3.2 自尋優控製的概念
3.3 自尋優控製器的結構
3.4 自尋優控製的方法
3.4.1 極值搜索自尋優控製方法
3.4.2 區間優選自尋優控製方法
3.5 多級自尋優控製係統
3.5.1 多級自尋優控製係統的結構
3.5.2 多級自尋優控製係統的方法
3.6 自尋優控製係統的應用
3.6.1 鍋爐燃燒過程的自尋優控製係統
3.6.2 熱風爐燃燒過程的自尋優控製係統
3.7 小結
思考題
第4章 自學習智能控製
4.1 自學習控製模型
4.1.1 自學習控製的概念
4.1.2 自學習控製係統的結構
4.1.3 自學習控製器的設計原理
4.2 廣義機器學習
4.2.1 機器學習的概念與方法
4.2.2 基於知識的機器學習
4.2.3 基於神經網絡的機器學習
4.2.4 基於模式識彆的機器學習
4.3 自學習控製係統
4.3.1 基於知識推理的自學習控製係統
4.3.2 基於神經網絡的自學習控製係統
4.3.3 基於模式識彆的自學習控製係統
4.4 産生式自學習控製係統
4.4.1 産生式自學習控製係統的結構
4.4.2 産生式自學習控製係統的原理
4.4.3 産生式自學習控製係統的實驗
4.5 小結
思考題
第5章 自識彆智能控製
5.1 人的自識彆智能控製
5.1.1 人的自識彆性能和機製
5.1.2 人的運動控製性能和機製
5.2 工程自識彆智能控製
5.2.1 工程自識彆智能控製的概念
5.2.2 工程自識彆控製係統的概念
5.2.3 工程自識彆智能控製係統的類型
5.3 自識彆控製係統的方法
5.3.1 視覺圖像的自識彆方法
5.3.2 物景分析的自識彆方法
5.3.3 自然語音的自識彆方法
5.4 自識彆控製係統的結構
5.4.1 機器視覺係統
5.4.2 機器聽覺係統
5.4.3 自然語言人-機對話係統
5.5 自識彆智能控製係統的應用
5.5.1 球磨機磨音自識彆控製係統
5.5.2 窯爐爐膛火焰自識彆控製係統
5.5.3 汽車駕駛路況自識彆控製係統
5.6 小結
思考題
第6章 自適應智能控製
6.1 自適應控製的概念
6.2 自適應模型
6.2.1 自適應模型的概念
6.2.2 自適應模型的結構方案
6.2.3 自適應模型的設計方法
6.2.4 自適應模型的類彆
6.3 自適應控製係統設計原理
6.3.1 自校正控製係統
6.3.2 模型參考自適應控製係統
6.4 自適應控製係統的類型
6.5 自適應控製的方法和技術
6.5.1 基於神經網絡的自適應控製方法
6.5.2 基於神經網絡的自適應建模方法
6.5.3 基於專傢係統的自適應建模方法
6.6 自適應控製係統的應用
6.7 小結
思考題
第7章 自穩定智能控製
7.1 穩定性的概念
7.2 人體自穩定控製的啓示
7.2.1 人體生理狀態自穩定控製係統
7.2.2 人體運動姿態自穩定控製係統
7.2.3 人群組織的自穩定控製係統
7.3 自穩定控製的概念和類型
7.3.1 自穩定性的概念
7.3.2 自穩定控製係統的類型
7.4 自穩定控製的方法和技術
7.4.1 主動自穩定控製
7.4.2 被動自穩定控製
7.5 擬人運動姿態自穩定智能控製係統
7.6 倒立擺自穩定控製係統
7.6.1 倒立擺自穩定控製概念
7.6.2 倒立擺自穩定控製方法
7.6.3 倒立擺仿人智能控製係統
7.7 小結
思考題
第8章 自組織智能控製
8.1 人體組織的自組織性能
8.2 人群組織的自組織性能
8.3 工程自組織控製係統
8.4 大係統自組織控製
8.4.1 大係統的基本控製結構
8.4.2 大係統控製結構自組織
8.5 擬人自組織控製係統
8.5.1 擬人體自組織控製係統
8.5.2 擬人群自組織控製係統
8.6 自組織智能控製的應用
8.7 小結
思考題
第9章 自協調智能控製
9.1 協調學
9.1.1 協調學的學科創立
9.1.2 協調學的學科構架
9.2 人體的多級協調控製係統
9.2.1 人體神經多級協調控製係統
9.2.2 人體體液多級協調控製係統
9.2.3 人體“神經 體液”雙重協調控製體製
9.2.4 人體經絡多級協調控製係統
9.3 多變量協調控製係統
9.3.1 多變量協調控製理論的提齣
9.3.2 多變量協調控製理論概要
9.3.3 多變量協調控製理論的應用
9.4 大係統協調控製
9.4.1 大係統的可協調性
9.4.2 大係統的結構可協調性
9.4.3 大係統的遞階協調控製
9.4.4 大係統的分散協調控製
9.5 智能協調控製
9.5.1 智能協調控製的概念
9.5.2 基於知識的多級智能協調控製
9.5.3 基於神經的多段智能協調控製
9.6 社會協調控製
9.6.1 社會協調學
9.6.2 社會協調控製係統
9.6.3 不同社會經濟體製的協調控製
9.7 小結
思考題
0章 展望
10.1 《智能控製論》重點迴顧
10.2 智能控製論學科展望
思考題
緻謝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從封麵到內頁的排版,處處都能感受到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特彆是紙張的選擇,觸感溫潤,拿在手上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讓人感覺這是一本經過深思熟慮、內容厚重的著作。色彩搭配上,主色調的選擇既現代又不失學術的莊重感,很好地烘托瞭“智能控製論”這個主題的專業性和前沿性。裝幀的堅固程度也讓人放心,這樣的書放在書架上,即便經常翻閱,也感覺能長久保存。我尤其欣賞的是字體和行距的調整,在保持專業信息密度的同時,確保瞭長時間閱讀的舒適度,這對於研究性質的讀物來說至關重要。整體而言,這是一本從物理形態上就散發齣專業氣息和收藏價值的佳作,讓人在閱讀內容之前,就已經對作者們的嚴謹態度有瞭初步的肯定。
評分初次翻閱時,我就被作者們構建的理論框架的精妙性所摺服。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現有控製理論的成果,而是在探討一種更具前瞻性的、能夠應對非綫性、不確定性環境的全新範式。書中對於“智能”二字的界定和引入,顯得尤為獨到且富有洞察力,它巧妙地將傳統控製論的精確性與現代信息科學的適應性、學習能力進行瞭深層次的融閤。那些關於復雜係統建模和優化決策的論述,邏輯鏈條清晰,層層遞進,仿佛引導著讀者從已知的彼岸航行到未知的此岸。我發現,即便是涉及一些高深的數學工具和算法,作者們也總能找到恰當的類比和解釋,使得這些前沿概念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樓閣,而是可以被深入理解和應用的實踐工具。這種化繁為簡卻又不失深度的敘事能力,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
評分讓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這本書在探討控製論的未來走嚮時所展現齣的那種開放性和批判性精神。作者們並未將已有的理論奉為圭臬,而是非常坦誠地指齣瞭當前智能控製領域存在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麵對“黑箱”問題和知識錶徵的有效性上。他們提齣的思考方嚮,例如如何更有效地將人類專傢的經驗知識“注入”到學習算法中,或者如何構建具有可解釋性的決策模型,這些都是當前學界和業界都在激烈辯論的前沿議題。這種敢於直麵現有範式的不足,並積極探索下一代理論基石的勇氣,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知識的總結,更像是一份麵嚮未來的“研究宣言”。它激勵著讀者去質疑、去探索,去成為定義下一個控製時代的人。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作者們在行文風格上展現齣的那種沉穩且富有節奏感的敘事節奏。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乾巴巴地堆砌公式,而是將理論的推導過程設計得如同在解一個精巧的謎題。每個定理的引入、每一步證明的展開,都像是為瞭解答前一個章節遺留下的疑問而精心鋪墊的。在敘述宏大概念時,筆觸細膩入微,而在處理關鍵的數學推導時,又展現齣令人信服的嚴謹和果斷。這種張弛有度的文風,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使我能夠在一個相對放鬆的狀態下,吸收那些本質上相當復雜的知識體係。讀完一個大的章節後,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成就感,這種心流體驗在嚴肅的專業書籍中是難得一見的。
評分作為一名在相關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更關注的是這本書的實踐指導意義,以及它如何幫助我們突破現有的工程瓶頸。這本書在理論的構建之外,並沒有迴避實際應用中的痛點。我留意到其中關於魯棒性和自適應性的章節,作者們提齣的新方法論,似乎為解決我團隊近期在某項高動態環境下的控製任務時遇到的收斂性難題提供瞭全新的思路。我甚至在閱讀過程中,忍不住拿起草稿紙,試圖將書中的核心思想映射到我們的具體案例中去推演一番。那些關於最優控製與學習機製結閤的討論,讓我看到瞭未來工業自動化係統自我優化的潛力。這不是一本純粹的理論教科書,它更像是一份為資深從業者準備的“思維升級指南”,提供瞭超越當前主流解決方案的全新視角和可行路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