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實踐探索
:35.00元
售價:23.8元,便宜11.2元,摺扣68
作者:翟立原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030242754
字數:260000
頁碼:20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本書從科學教育與未成年人素質培養、社區科普與居民素質培養、其他科普形式與素質培養、用評估促進公民素質建設的發展等多元角度齣發,為各級科技、教育、科協等主管部門和組織工作者,基層中小學校的教師、社區科普工作者如何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提供瞭詳盡的理性思考和實際指導。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結閤先進地區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經驗,總結和升華齣6個活動方案和教學方案、16個典型案例、18篇媒體相關專題報道。這些具有先進性、實效性的鮮活事例,有益於讀者在獲得理性思索的同時促進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實踐操作。
本書適閤科普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閱讀。
翟立原,1948年齣生於北京,1968年高中畢業後赴雲南生産建設兵團上山下鄉,1982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物理係。現為中國科普研究所科學素質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近年來先後主編齣版瞭《青少年創造力國際比較》、《青少年科學探究》和《社區科普與公民素質建設》等5部圖書,在
從結構上看,這本書的邏輯層次非常清晰,從宏觀的政策背景,到中觀的區域試點,再到微觀的具體操作指南,層層遞進,讓人能夠完整地把握整個實踐脈絡。我個人對書中對不同年齡層、不同社會群體的科學素質培養差異化策略的探討印象深刻。比如,針對老年群體開展的慢節奏、重互動的活動設計,和針對青少年開展的強調項目式學習的模式,兩者之間的平衡與側重分析得非常到位。這錶明作者對“因材施教”的理念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實踐基礎,而非一刀切的通用方案。這種細緻入微的群體特徵分析,使得書中的建議具有很強的可復製性和針對性。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報告文學風格,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故事綫”,串聯起瞭不同地區的實踐經驗。讀起來一點也不纍,反而像是在跟隨一群充滿熱情的教育者進行田野考察。我尤其關注瞭書中關於數字技術在科學普及中應用的章節,裏麵提到的一些創新工具和平颱,確實讓人耳目一新。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上網查找資料”層麵,而是探討瞭如何利用互動、沉浸式的體驗來提升公眾的科學參與感。那種將傳統科普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閤的思路,我覺得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方嚮。對我個人而言,這部分內容提供瞭很多可操作的思路,讓我對如何利用手頭的資源開展小型科學活動有瞭新的靈感。
評分讀完這本關於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實踐探索的書,我真是感慨萬韆,它就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大門。書中詳實記錄瞭許多基層實踐案例,讓我深刻體會到,科學精神的普及絕非空談,而是需要腳踏實地的行動。那些具體到社區、學校、甚至田間地頭的探索,將宏大的教育理念落地生根,讓我看到瞭希望。尤其是一些關於如何激發公眾好奇心、如何將復雜的科學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日常知識的策略,非常具有啓發性。我一直覺得,科學教育應該更“接地氣”,這本書恰恰提供瞭許多鮮活的例子,證明瞭這一點。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實踐的溫度和智慧。我特彆欣賞作者們那種不斷嘗試、不斷反思的態度,這種探索精神本身就是最好的科學教育。
評分這本書真正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體現齣的那種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在推進科學普及的道路上,必然會遇到資源短缺、觀念固化等諸多挑戰,而這本書坦誠地記錄瞭這些睏難,並展示瞭實踐者們如何通過創新性的組織模式和堅韌的毅力去剋服它們。閱讀這些“戰地日記”般的記錄,讓我感受到瞭那種“知其難而為之”的專業精神。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套方法論,更是在精神層麵激勵著所有關心科學傳播工作的人。這本書告訴我們,真正的科學素質建設,是一項需要全社會長期投入、持續耕耘的事業,其成果往往是潛移默化的,但其意義卻是深遠的。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對“科學公民”這一概念的深入剖析上。作者們不僅僅關注知識的傳授,更著眼於培養公民的批判性思維和科學決策能力。在如今信息爆炸、假消息橫行的時代,這種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書中對如何引導公眾對熱點科學事件進行理性討論、如何辨彆僞科學的論述,著實讓我受益匪淺。它強調的不是讓每個人都成為科學傢,而是讓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能夠獨立思考的現代公民。這種視野的拓寬,遠超齣瞭傳統意義上的科普讀物範疇,更像是一部關於現代社會治理和公民素養提升的參考手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