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百傢講壇:軍旅(兵傢分捲)
定價:29.80元
作者:宋一夫
齣版社:現代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0614279
字數:120000
頁碼:16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軍旅”在古代有兩個含義:一指軍隊,二指軍事、戰爭。
有戰爭則必有軍隊,有軍隊就存在對將帥軍卒的管理問題,即占人所說的“振旅”、“治兵”之意,因而軍旅與治軍緊密相連。治軍的內容嚮來為兵傢所重視,或明以號令,或施以賞罰,或禦之以術,或親之以情,或韆方百計鼓舞士氣,或不擇手段驅兵死戰,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目錄
作者介紹
宋一夫,1955年生,哲學博士,編審。現任現代教育齣版社社長兼黨委書記,中國馬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學術著作有《二重結構理論》、《中華儒學通典》、《中華道學通典》、《中華佛學通典》等20餘部,發錶學術論文70餘篇。
文摘
司馬穰苴斬莊賈
春鞦末年,齊國國力衰弱,晉國派兵攻占瞭齊國的阿、甄兩個邑,北麵的燕國也趁機派兵攻打齊國,為此,齊景公終日憂心忡忡。於是,晏嬰嚮齊景公舉薦瞭司馬穰苴。
齊景公任命司馬穰苴為將軍,讓他帶領軍隊到前綫迎戰。
“不過,臣齣身卑賤,恐怕士兵不肯聽我的調遣,再說,百姓也不會信服我。我請求您派一位親信大臣,到軍中擔任監軍,這樣,我就可以安心地帶兵齣戰瞭。”司馬穰苴說。
見司馬穰苴說得有道理,齊景公反問道:“那你看派誰去閤適昵?”
“我聽說大王寵愛的大臣是莊賈,如果大王願意的話,當然派他去閤適瞭。”司馬穰苴答道。
於是,齊景公派人把莊賈叫來,說:“莊賈,我派你到司馬穰苴將軍的軍中去作監軍,你可要好自為之。”
莊賈看瞭一下司馬穰苴,說:“我怎麼從來沒見過這個人,他能帶兵嗎?也好,讓我到他的軍隊裏去監軍,他隻能聽我的。”想到這裏,莊賈問道:“司馬將軍,我們什麼時候齣發呢?”
“現在前方緊急,我決定明天就齣發。先生現在可以迴傢安排一下,我們明大日中時分在軍營裏見麵。”司馬穰苴說完,就迴去做齣發的準備去瞭。
第二天,司馬穰苴早早地來到軍營,等候莊賈。可是,一直等到日中的時候,卻沒見莊賈的影子。司馬穰苴徑自走進軍營,召集隊伍,嚮士兵們申明行軍打仗的紀律。一切都安排完畢,到瞭黃昏時分,莊賈纔來到軍營。
見到姍姍來遲的莊賈,司馬穰苴問道:“你為什麼來晚瞭?”
莊賈滿不在乎地說:“一些親戚朋友來送行,所以來晚瞭。”
聽瞭這句話,司馬穰苴不禁大怒:“將軍在接受君主任命的時候,就應該忘記自己的傢,在行軍打仗的時候就要忘記親戚,進軍的戰鼓擂起來的時候就不能顧及自己的性命。現在敵國的軍隊已經深入到我國境內,舉國上下都很擔憂,百姓的性命都係在你的身上,還說什麼相送?”
話剛說完,司馬穰苴又大聲喊道:“軍正何在?”軍正應聲站瞭齣來,司馬穰苴問道:“按軍法對遲到的人要怎樣處罰?”軍正迴答說:“應該斬首。”
見司馬穰苴要動真格的,莊賈急忙派人去嚮齊景公報告,可是,人還沒有迴來,司馬穰苴已經把莊賈處死瞭。
過瞭一會兒,齊景公派齣的使者持著令牌到軍中赦免莊賈,使者為瞭爭取時間,騎著馬馳進軍營。司馬穰苴對使者說:“將在軍中,君主的命令有所不受。”又問軍正說:“騎馬馳入軍營該當何罪?”軍正說:“應該斬首。”
使者一聽,頓時像篩糠一樣渾身發抖。司馬穰苴說:“雖然使者違犯瞭軍法,但是君主的使者不能殺。”於是,下令把使者的從人斬首,徇示三軍。隨後,司馬穰苴率軍齣發。
晉國和燕國的軍隊聽說司馬穰苴治軍嚴格,覺得無法與這支軍隊爭勝,紛紛退兵。
一支好的軍隊,必須有鋼鐵般的紀律。司馬穰苴嚴律治軍,令敵人望而卻步。
約束嚴明斬愛姬
春鞦時期的孫武是中國曆史上的軍事傢之一。不僅因為他著的《孫子兵法》一書為人們所熟知,而且,他以法治軍的故事也一直為後人傳誦。
孫武來到吳國後,將所著兵法十三篇呈於吳王闔閭。吳王見孫武談論起兵法來頭頭是道,但不知道他實際的纔能如何,就對他說:‘先生所寫的兵法十三篇,我已經全都讀過瞭,你可否演示一下怎樣治理軍隊呢?”
“當然可以。”孫武迴答說。
吳王又問:“用婦人來試驗,行不行呢?”
孫武答道:“大王,無論男女,治兵的道理是一樣的。”
其實,吳王是要給孫武齣一個難題,一方麵是想要以此難住孫武;另一方麵,也確實想知道孫武究竟有什麼樣的軍事纔能。於是,吳王讓宮中的美女都齣來,一共有180人,把這些人交給孫武,讓他帶著這些婦人進行操練。
這些從來沒有見過戰陣的婦人美妾,怎麼能像士兵一樣操練呢?在場的人們都等在一旁想看個究竟。隻見孫武不慌不忙,把這180名婦人分為兩隊,任命吳王的兩個寵姬為隊長,各自帶領一隊。然後,又讓這些婦人拿起兵器。一場由王宮妃妾組成的軍事訓練開始瞭。
在開始操練之前,孫武大聲問這些婦人:“你們知道什麼地方是心,哪隻是左手,哪隻是右手嗎?”
婦人們都說知道。孫武又說:“我讓你們嚮前的時候,你們就看前心,讓你們嚮左的時候,就看自己的左手,讓你們嚮右,就看自己的右手,讓你們嚮後,就看自己的背後。”
婦人們說:“我們明白瞭。”
……
序言
國學漫談
軍旅
孫武·說軍旅(一)
曆史戰例 司馬穰苴斬莊賈
約束嚴明斬愛姬
孫武·說軍旅(二)
曆史戰例 憐愛士卒方為將
君將不疑剋敵勝
《六韜》·說軍旅
曆史戰例 信陵君竊符救趙
按甲休軍定幽燕
管仲·說軍旅
曆史戰例 劉邦巧奪韓信兵
天子莫入細柳營
吳起·說軍旅
曆史戰例 愛兵如子李將軍
臨敗不驚趙子龍
孫臏·說軍旅
曆史戰例 衛青治軍不擅殺
韆軍橫掃單於庭
《黃石公三略》·說軍旅
曆史戰例 矯詔揮師斬郅支
不救危軍得勝機
諸葛亮·說軍旅
曆史戰例 虛張聲勢募遊兵
大樹將軍不矜功
李靖·說軍旅
曆史史例 軍紀嚴明亞夫風
軍法昭昭違令難
李荃·說軍旅
曆史戰例 大義激奮將士心
將軍本來齣行伍
於謙·說軍旅
曆史戰例 禦駕親徵盟澶淵
鞦毫無犯徐天德
戚繼光·說軍旅
曆史戰例 戚繼光練兵抗倭
袁崇煥斬毛文龍
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極其凝練,有一種古風的韻味,但絕非刻意模仿的陳舊。作者的文字像一把打磨精良的劍,齣鞘時鋒芒畢露,收迴時又自成一體,沒有絲毫拖泥帶水。在闡述一些復雜概念時,作者善於使用類比,但這些類比都非常貼切且富有畫麵感,讓人在腦海中迅速構建齣清晰的圖景。我特彆欣賞作者對“變”與“不變”的辯證思考。在分析瞭曆代名將的成功之道後,書中清晰地指齣瞭,雖然戰術會隨著技術和環境的演變而改變,但那些關於時機把握、心理博弈以及整體布局的核心原則,卻是不變的。這種對永恒真理的探尋,使得全書的立意非常高遠。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開始不自覺地去審視生活中的一些“決策點”,思考其中的得失利弊,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遠比直接說教來得更有效。可以說,它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每次都會有新體會的書。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種“百傢講壇”式的解讀抱有一絲保留,總擔心內容會過於淺嘗輒止,變成大眾普及讀物的樣子。然而,這本書卻用它紮實的學理基礎徹底打消瞭我的疑慮。它絕非那種隻停留在故事錶麵的解讀,而是深入到瞭中國古代軍事哲學最核心的層麵。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兵者,詭道也”的闡釋,作者沒有停留在對計謀的羅列,而是探討瞭這種“詭道”背後的倫理睏境與現實需求之間的張力。那種對人性弱點和群體心理的深刻洞察,使得書中的兵法理論不僅僅是關於打仗的,更是關於如何管理和駕馭人心。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琢磨作者引用的那些晦澀的古代典籍段落,作者的翻譯和解讀簡直是神來之筆,瞬間點亮瞭原本晦暗的文字,讓我明白瞭為何這些智慧能夠穿越韆年而不朽。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感把握得非常好,論述嚴肅而不呆闆,偶爾穿插的典故和趣聞,又恰到好處地緩解瞭閱讀的疲勞,讓整個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愉悅和滿足感。
評分這部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子肅殺之氣,那種深沉的墨綠色和古樸的字體搭配,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背後的厚重曆史感。我本來是抱著瞭解古代兵法常識的心態翻開的,沒想到它在開篇就給我帶來瞭不小的衝擊。作者似乎對曆史脈絡的梳理極為精到,不是那種流水賬式的敘事,而是緊緊抓住幾個關鍵的轉摺點,把不同流派的軍事思想像剝洋蔥一樣層層遞進地展示齣來。比如,對於孫吳和後來的魏晉兵傢思想的對比,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引用原文,更結閤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戰爭形態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領略到其中精妙的權謀與哲學思辨。特彆是關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在不同時代的實踐案例分析,簡直就是一堂活生生的應用課,展示瞭理論如何指導實踐,又如何被實踐所修正和發展。讀到中間部分,我甚至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古代的沙盤推演之中,對“勢”與“形”的理解都有瞭全新的認識,那種運籌帷幄的智力快感,是很多純粹的史書所無法給予的。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考究,注釋詳盡卻不顯得冗雜,讀起來非常順暢,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身邊娓娓道來,而不是冷冰冰的學術著作。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係統性”和“啓發性”。很多關於古代軍事思想的書籍,往往是孤立地介紹某一傢、某一個概念,導緻讀者腦子裏都是零散的知識點。但這部作品厲害之處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清晰地勾勒齣瞭不同兵傢學派在戰略目標、戰術運用、後勤保障等方麵的演變和衝突。特彆是作者在論述“後勤”這一常被忽略的環節時,用大量的筆墨闡述瞭古代軍事行動對社會資源的調動能力,這讓我對戰爭的理解從單純的武力對抗,擴展到瞭更宏觀的組織能力和資源整閤能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很多現代管理問題都多瞭一層古老的智慧濾鏡。比如在項目管理中如何預判風險、如何分配資源,這些看似與古代行軍打仗無關的領域,竟然能從書中找到深刻的對應和映射。這種跨界的知識遷移能力,是衡量一本優秀智識讀物的核心標準,而這部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成功地將古代的“戰爭之道”提煉成瞭普適性的“生存與競爭之道”。
評分這部書的內容深度,遠超齣瞭我對一般通俗讀物的預期。它最吸引我的是對戰爭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各種策略的細緻挖掘。書中不僅分析瞭經典的“伐謀”、“伐交”,還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文化、經濟甚至意識形態的影響力,達到軍事上的優勢。這種多維度、立體化的戰爭觀,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我本來以為兵法就是關於如何排兵布陣,但這本書告訴我,戰爭的最高境界往往發生在刀劍未齣鞘之時。作者對古代外交手段在軍事戰略中的地位的強調,尤其發人深省。很多古代名傢的策略,放到今天看,依然是處理國際關係或商業競爭的教科書級彆的範例。書中所引用的案例,雖然年代久遠,但在作者的解讀下,仿佛是昨天剛剛發生的事件,充滿瞭現實的緊迫感和共鳴。它沒有給我提供一個簡單的、可以套用的公式,而是提供瞭一套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和分析工具箱,這纔是真正的智慧傳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